-
1 # 咿呀育兒園
-
2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小寶寶晚上出汗是常見現象,不一定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表現。有相當一部分寶寶是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多見於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嬰幼兒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加上寶寶往往活潑好動,上床後寶寶也不安寧,入睡後頭部便容易出汗。所謂生理性出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不要給寶寶蓋被太多太厚,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於生長髮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除此之外,寶寶在睡前喝牛奶也會引起出汗。剛喝過奶後,小兒入睡後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透過面板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於生理性的出汗。
所以出現夜汗,家長不必過於擔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自然會逐漸減少。
-
3 # 盼寶的快樂時光
1、孩子入睡後,全身出汗,尤其在頭部表現更為突出,出汗的同時,常拌有搖頭症狀,這些孩子在枕後部可發現有一圈脫髮,有時候還可見到入睡後驚跳,驚哭或者煩躁不安。有這些症狀的孩子,通常是佝僂病的早期表現,要及時帶孩子去兒保做檢查。
2、孩子在剛入睡時無汗,入睡一段時間後尤其是後半夜出現全身大汗,面板溼粘,這種叫“盜汗”。如果孩子同時拌有面色蒼白或者蒼黃,兩面頰潮紅,精神不振,胃口極差,並伴有底熱和咳嗽等症時家長應當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去,看有無結核的可能。
3、通常孩子表現為入睡後不久出汗,這是因為孩子從興奮狀態逐漸進入抵制狀態過程中,全身血流較快,這種出汗是正常的。家長要注意孩子開始入睡時,不要把被子蓋太多 ,待熟睡後寶寶處於穩定狀態,再把被子蓋好,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
4 # 珍紐倍羊奶粉
寶寶汗多,是有“生理性盜汗”和“病理性盜汗”兩種不同情況的,到底是正常還是生病,要從寶寶出汗的具體時間和表現來判斷。
1、生理性盜汗的原因
其實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寶寶盜汗都屬於生理性盜汗,並不需要特殊的治療。而引起生理性盜汗的原因,除了氣溫過高、穿太多、蓋太厚等“外部因素”外,主要跟寶寶自身身體發育有關。
a寶寶“含水量大”:寶寶的面板看起來水水嫩嫩的,因為他們確實是“水做的”。剛出生的寶寶體內含水量高達85%,而成人則只有60%左右。含水量大自然也容易排出更多汗液,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b“抑汗”神經不發達:人體可以透過排汗來調節體溫,但嬰幼兒的這種控制汗液分泌的植物神經發育尚不完善,導致寶寶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也不好,所以容易出現“揮汗如雨”的情況。
c寶寶新陳代謝旺盛:寶寶正處於飛速生長髮育的階段,新陳代謝旺盛,即使安靜時或者睡著了,體內的新陳代謝仍然在激烈地進行中。加上寶寶好動,運動量大,體內積蓄了大量的熱量,只有靠出汗來調節體溫。
2、病理性盜汗的原因
病理性盜汗的寶寶,除了出汗過多以外,往往還有其他一些不正常的表現,例如睡不安穩、身體發育遲緩等,建議家長儘快到寶寶到醫院就醫。而病理性盜汗的原因,常見的有以下幾個:
a佝僂病:佝僂病主要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所致的,除了表現為出汗多以外,患者還會有頻繁夜驚夜哭、囟門大、枕禿、雞胸、O型腿等症狀表現。
b低血糖:有的寶寶“汗如雨下”的同時,還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的症狀,那就要考慮低血糖的可能了。
c服藥後出汗:有些藥物服用後會出現出汗的情況,最常見的就是退燒藥。一般寶寶發燒超過38.5℃時需要服用退燒藥,而服藥後出汗是降低體溫的一種途徑,只要藥效過了,寶寶退燒了,這種病理性的盜汗自然就會好轉。
d身體虛弱:體虛的寶寶確實可能出現汗多的症狀,如營養不良、貧血、腸道感染等疾病的寶寶,除了汗多以外,還常常伴有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慵懶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生理性盜汗的家庭護理法
既然生理性盜汗是正常情況,為什麼還要護理?雖然生理性盜汗不是病,但出汗過多水分流失容易引起脫水,汗液溼透了衣服若不及時擦乾容易著涼感冒,本來沒病卻因為沒有護理到位而導致了疾病,那實在太“冤”了!所以家有汗寶寶的家長,務必做好寶寶出汗後的護理。
1、控制室溫:對寶寶而言,26℃是最舒適的溫度,家長最好能夠將室溫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溫過高造成寶寶出汗過多。
2、衣被要適度:寶寶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一般情況下比成人穿少一件衣服是比較適合的。判斷寶寶衣服被子是否合適,可以摸一下寶寶的後背,如果是暖而無汗,就說明穿的合適;如果摸起來有汗,就說明穿的有點多了。
3、出汗後及時擦乾:寶寶出汗後要及時擦乾,否則沾溼了衣服,容易著涼導致感冒。尤其要注意的是,寶寶出汗時毛孔是張開的,這時若突然進入空調房或吹風扇,身體會出現應激性反應,毛細血管收縮,更容易導致感冒或腸胃不適等症狀。
4、及時補水:寶寶比成人出汗量更多,尤其是夏天,好動的寶寶常常汗如雨下,這時家長要特別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因為出汗過多,會帶走寶寶體內的水分、鹽分和微量元素,可能造成脫水和電解質丟失。
病理性盜汗的飲食療法
寶寶出現病理性盜汗,最根本的還是要針對病因對症治療,是佝僂病引起的多汗,就及時補充為維生素D和鈣;是低血糖引起的,就儘快幫助寶寶提高血糖濃度……疾病治好了,汗多的毛病自然也就好了。下面主要針對體虛引起的病理性盜汗,介紹一下這種情況的飲食療法。
1、泥鰍湯:泥鰍具有補氣虛、暖脾胃、止虛汗的功效,尤其適合因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因的小兒盜汗的寶寶食用。將泥鰍3-4條洗淨後放入油鍋內炸成微黃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蔥、鹽煮沸即可飲用。病理性盜汗的寶寶一週喝2-3次即可有效改善汗多的情況。
2、山藥湯:寶寶體虛多汗,同時伴有食慾不振等症狀,很可能是脾胃虛寒引起的,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山藥湯、山藥粥等食用。山藥具有健脾補虛,滋腎養胃等功效,寶寶服用後脾胃功能得到改善,身體越來越強壯,所以虛汗多的毛病也能夠有所改善。
3、黃芪紅棗湯:黃芪具有益氣固表、改善表虛的功效,而且性狀溫和,是適合寶寶食用的一種中藥材。寶寶由於身體虛弱出現盜汗嚴重的情況下,建議可用黃芪15克、紅棗20個,加適當的水,文火煮1小時左右,體虛的寶寶飲用後能夠對盜汗的現象明顯改善。
回覆列表
缺不缺鈣,看牙齒。如果牙齒正常,說明孩子並沒有缺鈣。如果還是有擔心,到醫院做一個微量元素的測試。至於孩子的各種各樣反應,都是有相對應的原因,但是大體都是孩子發育還不健全,會呈現出自己的特點,比如愛出汗。平時注意孩子的均衡營養。再次傳播一下:補鈣,堅持每天吃維生素D,而不是狠吃乳鈣補充劑什麼的,也不是喝骨頭湯。 謝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