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梁興揚

    自古帝王明君都是拜道為師,沒有拜佛為師。

    堯王拜廣成子為師,

    舜王拜赤松子為師,

    禹王拜真定子為師,

    湯王拜尹喜子為師,

    文王拜姜子牙為師,

    漢高祖拜張良為師,

    光武拜鄧中華為師,

    劉玄德拜孔明為師,

    唐高祖拜徐茂公為師,

    大宋太祖皇帝曾拜苗先生為師,宋太宗皇帝拜陳摶為先生賜號希夷先生。

    成吉思汗拜丘處機為師、明太祖拜劉伯溫為師

    在道教的老君寶誥(老君為我道教之尊稱,既老子是也。)中有: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 王者師。這裡說的是一個史實,在傳統認識中歷代帝王都是拜道家人物為師,故有黃帝拜廣成子為師,以此為始給大家介紹九位道家的帝王之師。

    一廣成子

    《莊子》中有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傳說,更多的人瞭解廣成子是在《封神演義》中,封神演義啥樣知道的人多,這裡說說《莊子》中的廣成子。

    軒轅黃帝統一天下十九年,天下大定,此時聞廣成子在於崆峒山上,故往見之,黃帝多次拜見廣成子,請教修身治國之道,廣成子傳授大道,非是《封神演義》中的那個暴力金仙。

    二伊尹

    夏朝末年,大商興起之時有賢相伊尹,伊尹本是孤兒,從小被有莘國的廚師收養,自幼好學,廚藝高超,更研究三皇五帝的治國之道,讓其聲名遠揚,後商湯聞其名,數次拜訪才得此賢相。

    在西漢國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在“道家”類中著錄有伊尹所著《伊尹》五十一篇。故說伊尹為道家賢人。

    (廚師祖師爺)

    三姜子牙

    商朝末年,大周興起之時,周文王拜姜子牙為師,這姜子牙是何許人也,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多說了。

    四張良

    漢高祖劉邦得張良為助,在今天有動漫秦時明月的原因,很多認為張良是儒家弟子,其實不然。張良為張天師之祖,張良晚年學道辟穀,所以老人黃石公傳授的亦是《太公兵法》(姜子牙的兵法),皆為道家之人。

    (據史書記載張良容貌好,如婦人。)

    五 鄧禹

    西漢的建立者劉秀亦有道家高人鄧禹相助,鄧禹曾是劉秀同學,有相人之術,見劉秀後就知其非凡人,故多親近。待天下大亂之時,多有豪傑延請鄧禹,鄧禹皆不受,後聽劉秀安定河北,便去尋找劉秀。

    中間鄧禹為劉秀指定戰略,助劉秀謀劃天下,待天下取得之後,鄧禹表現出了道家人物的智慧,既功成名身退,天之道也,急流勇退上交兵權,在家教育子孫後代,此舉讓漢帝更為敬重。

    (鄧禹是少年時就封侯拜將)

    六諸葛亮

    如姜子牙一般,諸葛亮的故事大家都聽夠了,這裡不多說。

    七魏徵

    網上雖然有姜子牙,諸葛亮,魏徵,劉伯溫四位道家高人的傳說,但四人之中當過道士的只有魏徵。

    《舊唐書·魏徵傳》記載:魏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父魏長賢,為北齊屯留縣令。魏徵幼年喪父,家境困頓但志向遠大。出家當了道士,生平喜愛讀書,能融會貫通。

    魏徵經常用道家思想勸誡唐太宗,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為貞觀盛世獻出了道家智慧!

    八苗訓

    苗訓和鄧禹一樣在中國民間名氣很小,這裡詳細介紹一下。苗訓是明清小說中的道家高人之一,師從陳摶老祖,善天文占候術,以謀略見長。早年結識趙匡胤,曾於營中預言趙匡胤陳橋兵變。

    據《宋史》記載他曾預言陳橋兵變,並在陳橋兵變之後為翰林天文,主張天文曆法之事,占卜多有所中,且私與太祖友善,和趙匡胤關係很好,歷代多有人猜測他是陳橋兵變的策劃者。

    九劉伯溫

    劉伯溫為道家人物,但不是道士。劉伯溫曾做書《郁離子》,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幹,混雜儒家思想,鬱者文也,離為火,文之火既文明,意思是如後世用此言,必達文明之治。朱元璋多次稱劉劉伯溫為:“吾之子房也。”民間亦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 2 # 墨小生i

    因為皇帝多通道教,道教講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也就是說你這輩子活的越久越好,古代是農業社會,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底層人民生活大都困苦,哪些人希望活的久一些呢?肯定是貴族階級,尤其是皇帝,要江山有江山,要美人有美人,他們享盡榮華富貴,換做誰都不願意死,所以在古代,道教很大程度上屬於貴族宗教,單從這一點講,道教受帝王恩寵也就不難理解了,道教裡的很多類似變魔術似的法術,今天我們看來很可笑,但當時科學不發達,大家是真信哪。歷代帝王幾乎都很迷戀道教,死在吃丹藥上的皇帝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哪個朝代都有,當然也有些皇帝推崇佛教,比如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梁武帝,他就特別推崇佛教,自己還去當和尚,但總體上,古代道教在貴族階層是非常吃香的,很多治國能臣也是道士出身,也就是說他們不但給你解決信仰問題,還給你解決怎麼治國的問題,道士參政這不是稀罕事

  • 3 # 一堂國學

    長生不老,羽化飛仙,道家是養生專家,中醫養生多傳承自道教,求長生,最好是昇仙是皇帝們向養生專家道家問詢的主要內容,而佛家是否定現世的,儒家對於養生修煉的內容也較少涉及。

  • 4 # 錦翼

    題目問得絕對。要說明兩點:

    第一也不是所有皇帝都聽道士的話,有的皇帝聽和尚的話,例如南朝的蕭衍,好好的當著皇帝就要辭職,要去當和尚,搞得大臣湊錢為他贖身。還有的皇帝誰的話也不聽,清朝的皇帝這一點做得比較好。第二也不能說皇帝聽道士的話,皇帝只是利用道士,在為自己長生不老的尋找方法。

    那麼什麼樣有的皇帝那麼聽道士的話呢?

    第一皇帝老兒想尋求長生不老。

    因為皇帝老兒擁有極大的權力,就會有極大的慾望。

    什麼是極大的慾望?慾望的極大化就是長生不老,超越生死,讓自己永遠擁有權力。

    例如秦始皇,他派徐福尋找不死藥就是如此。

    道家接近皇權就靠這個忽悠那些傻乎乎的皇帝,告訴他們自己會煉製仙丹,會白日飛昇,騙得這些傻傢伙“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他們真的能得長生嗎?

    例如明朝嘉靖皇帝。天天寫什麼青詞,養了一幫子道士為自己煉仙丹。名醫李時珍去給他看病,一把脈就發現皇帝天天吃仙丹,仙丹的配方都是鉛啊汞啊這些玩意,發現皇帝根本就沒病,就吃這些東西吃的,但李時珍也不敢說,怕道士弄死他,隨便說兩句就走了。

    結果嘉靖好好的身體,活了不到六十歲就沒了

    更搞笑的是宋朝的宋徽宗,通道教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自己號稱道君皇帝,信一個狗屁道士林靈素,吹得神乎其神,最後皇帝被金兵抓走了,堂堂一國之君成為階下囚。也不見他的太上老君來救他。

    第二個原因就是利用道士們為自己造輿論。

    因為道士們神神叨叨的,穿著一件八卦衣,特別善於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最善於編瞎話,例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之類的,例如陳摶說趙匡胤當為天子之類的話,聽說他當了皇帝,高興得從驢背上跌下來。這種事真真假假無從得知,但皇帝聽了暗暗高興,老百姓聽了信以為真,原來他當皇帝是上天的任命,為政權的合理性營造了輿論。

  • 5 # 密探零零發

    古代的道士,在歷朝歷代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有些皇帝對道士言聽計從,例如嘉靖皇帝放著皇帝不好好當,偏偏要去當一個道士,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有名的道士皇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就是因為這些皇帝太傻了,好忽悠嗎?但偏偏在這些皇帝中不乏有秦始皇、唐太宗這樣的千古一帝,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秘密呢?有對長生的狂熱追求,還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原因,令古代的帝王們欲罷而不能。

    在古代的道士中不乏有一些奇人能士,例如袁天罡、李淳風之流,他們編寫的《推背圖》號稱可以預測萬世,讖語又是玄幻莫測,將人忽得一愣一愣的,令人歎為觀止。還有姜子牙、張良、劉伯溫這些人確實是有才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幫助大佬們取得天下,擁有曠世之才,堪稱神人,他們都有著驚豔的實戰表現,令這些皇帝們不得不信,並且對這些人言聽計從,當然也是相對的。

    古代的皇帝之所以能夠讓皇帝們“聽話”,最主要的是投其所好,對症下藥。古代的道士們深諳此道,並其牢牢抓著了皇帝們的這個兩個命脈,讓他們不得不就範。一是長生不老之術,古代的皇帝擁有天下,享受榮華富貴,但是他們最恐懼的就是死亡,追求長生不老之術是千百年來歷代帝王的畢生夢想。而古代的道士們,掌握一套養生之術,可以延年益壽,正好投其所好,被歷代的帝王所推崇。除此之外,古代的道士們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煉丹術,號稱可以練出長生不老的丹藥。長生不老藥對歷代帝王有強大的吸引力,為此秦始皇被徐福坑,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雍正更是以身試藥,最後被毒死了。但歷代帝王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依然對道士們言聽計從,前赴後繼。

    二是皇帝們難以啟齒的房事,古代的皇帝們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但自己的身體總是吃不消的,有時候會力不從心,甚至會出現一些生理疾病。但古代的御醫的藥見效太慢,且還有節制房事,皇帝們都是急性子,怎麼能等得了。這時候,古代的道士們就挺身而出,他們雖然練不出仙丹,但練就一點重金屬組成的五石散、紅丸等有助於房事的藥物簡直易於反掌。皇帝們吃了道士們的“靈丹妙藥”,很快身體就有了反應,甚至感覺:“生龍活虎”,這一下立即對這些道士門視為“天人”,從此言聽計從。

    總之,古代的皇帝們之所以聽道士們的話,主要是這些道士們投其所好,滿足了古代帝王們的慾望,令這些帝王們欲罷而不能。各位,你們說呢?

  • 6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題主這個問題很不客觀,古代皇帝數以百計,你是怎麼得出“皇帝都聽道士的話”的總結的?的確,道士在有些朝代比較受皇帝的寵信,但那一定是在整個社會大規模崇道的背景下。皇帝的寵信很多時候是結果而非原因。所以這樣,是因為道教的性質決定的。

    道教的核心信仰就是“道”。認為人只要掌握了“道”,就能利用自然,甚至戰勝它。這一點甚至和現代科學很接近。作為中國重要的思想流派,道教自創立之日就對政治發生影響。自唐以後,中國基本確立儒佛道三教並立的思想格局。皇帝透過道教可以更好地控制人民思想,保持政局穩定,為什麼不崇道呢?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皇帝都有大規模的崇道記錄。但歸其根本,還是道教是個很好的工具。

    什麼是自然?道教要長生不老,要戰勝的生老病死就是自然。是個生命體就不想死。道士們專門研究生死,對生命的極限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戰。這當然是渴望長壽的皇帝喜歡的。別看有些人說什麼吃丹藥短命,真正讓他把吃丹藥皇帝壽命和不吃丹藥皇帝壽命分列出來對比一下,誰長壽誰短命一目瞭然。

    人要吃飯,要糧食,有各種慾望就是自然。在古代社會糧食不足的情況下,會對政府產生壓力。道教教導教徒,透過辟穀、食氣、清修來戰勝這一切,對統治大有幫助。

    更重要的是,道士們透過神化,編織了一個包羅宇宙的諸神殿,證明了皇帝統治的神聖性和合法性。讓老百姓相信皇帝的統治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以你怎麼讓皇帝不崇道?

    當然也不是沒替代的,有的皇帝比較崇儒,有的皇帝比較崇佛。當然,三者都信的皇帝都很多。但多數時候,皇帝和這些搞思想工作的都是種互相利用的關係,你要皇帝聽你的話,你就必須聽皇帝的話,不然,腦袋搬家。

    相對而言,道教更科學一點,雖然不是沒有所謂“妖道”,但是但凡道教興旺的朝代,都是漢族興盛的時代,各種科學技術發明層出不窮。中國有名的“四大發明”其實都和道教有關係。火藥是煉丹發現的。指南針本來是看風水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是大批次製作經書和符籙的。道教對醫學,工業也有很大作用。很多道士都是醫生,比如藥王孫思邈等人。

    所以皇帝重視道士太正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挑誰能打過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