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像一面鏡子

    對於歷史人物來說,事功與修身,政治事業和個人品行的社會評價有時距離甚遠。吳起,就是一位歷史上爭議頗多的人物。

    吳起所受指斥最嚴重的,是“殺妻”行為。事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嘗學於曾子,事魯君。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殺妻以求將的行為,表現出追逐政治權力而不惜犧牲親情、滅絕人性的心理特點。

    吳起後來不得不離開魯國政壇,就是因為魯人對於他的道德品行的非議。當時“魯人”有對吳起的為人提出批評的:“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發表這種意見的人,揭露吳起曾經殺害“鄉黨”“謗己者三十餘人”,又“其母死”,“終不歸”,也是不符合魯國地方的道德傳統的。又“殺妻以求將”,尤其表現出“忍”的個性。而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國,如果任用吳起,則會得罪衛國的。魯君因此內心動搖,最終辭退了吳起。魯人對吳起的批評“起之為人,猜忍人也”,《資治通鑑》卷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作“起殘忍薄行人也”。

    對於“魯人”非議吳起的話,司馬遷的記錄是“魯人或惡吳起曰”,《資治通鑑》卷一“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說法是“或譖之魯侯曰”。所謂“惡”、“譖”,似乎說其中指責也許並不完全屬實。比如“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的情節就頗有可疑之處。司馬光編定《資治通鑑》就沒有采用這一說法。不過“起殺妻以求將”的行為,司馬遷看來是相信的。這一行徑,已經充分暴露了吳起的“忍”或者說“殘忍”。

    後人稱之為“殺妻自信”的行為長期受到嚴厲指斥,如宋人於石詩句“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又與其他“無情”行為比列,就是直接的道德批判。宋人鄒浩所謂“殺妻吳起終遭逐”,似說吳起作出了“殺妻”這樣重大的道德犧牲,卻並沒有使權位穩固,是從另一個角度的批評。其中似有中國傳統社會意識“報應”的暗示。

    對於吳起的個性,時人“猜忍人也”的批評,說他多疑而狠毒。“忍”的性格特徵,包含有殘忍的涵義。大約這種個性,也表現出急烈強亢的特點。司馬遷在《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中評論吳起的性格,說他“刻暴少恩”。可能正是以這樣的個性風格推進楚國的變法,才得以迅速取得成效的。但是,可能也正是因為執政風格的異常激進,使得變法運動的主持者不久就走向個人生命的悲劇終結。

    明人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七○《臣職·總將帥上》將“吳起殺妻”與“不欲治第”、“豈敢言家”、“濟河焚舟”、“渡江擊楫”並列,對於史上著名“將帥”,看來也是將“殺妻”作為正面事蹟記述的:“衛人吳起仕於魯,齊人伐魯,魯欲以為將。起娶齊女,魯人疑之,起遂殺妻以求將,大破齊師。”

    對於吳起處世風格的陰暗一面,有人在評論其歷史形象時予以忽略。如明代詩人胡奎《吳起》詩:“吳起好用兵,嘗學曾子法。東出衛郭門,齧臂與母訣。魯君不見用,殺妻與齊絕。將軍自吮疽,士卒甘喋血。擊秦拔五城,魏侯尚功烈。在德不在險,舟中盡吳越。孰雲猜忌人,千載名不滅。”所謂“魯君不見用,殺妻與齊絕”,似乎只是其事蹟的簡單記述,或許也可以理解為正面的評價.

  • 2 # 史實說話

    我想吳起這個人肯定很多人都認識,狠人同時一位傳奇人物。

    吳起是戰國初期時候的衛華人,當時他的家境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這個人就是不學好,由於不學無術因此也是敗光了家產。別人嘲諷他,母親也責備他為什麼那麼不懂事,吳起一氣之下就殺了嘲笑他的三十幾個人,然後咬破自己的胳膊對自己的母親發誓說,如果不能做到丞相這個位置,就再也不回來了。

    然後吳起為了學習來到了魯國,他的師父是孔子的高徒曾參,其實吳起本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由於他現在非常勤懇因此也是成為了一個超級學霸。他的老師非常奇怪為什麼吳起來這裡學習三年了,卻一次都沒有回家看望過自己的母親,但是他肯定是不知道吳起發的這個誓言。

    天有不測風雲,一個噩耗從魏國傳來,那就是他的母親去世了,吳起非常的傷心。但是他依舊記著自己說的那個誓言,於是擦乾了眼淚之後就開始繼續刻苦的學習。

    曾參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善孝為先看到吳起那麼不孝,讓他這個做老師的非常不滿,於是他也不再把吳起看做自己的徒弟而且還把人家趕出去了。

    面對不認自己的老師,吳起非但沒有心灰意冷,反而在內心更加激勵自己,他放棄了儒家的理論去學習兵法。由於他本身就極高的天賦,因此很快就學成了。

    在魯國大臣的推薦下做了一個官,畢竟是戰國時期,打仗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齊國想要討伐魯國,大軍壓境的時候,儀休對穆公說,如果想要讓齊國退兵的話,那就一定要讓吳起帶兵去迎敵,除了他之外整個魯國都找不到第二個人。

    但是忠言逆耳,魯國的國君一直沒有用吳起,理由也是非常的簡單,因為吳起的老婆是齊國望族田氏的宗女,因此對於吳起這個人,他是非常的不放心,萬一把軍隊交給他他來一手反叛那魯國也就滅亡了。

    他把妻子的頭顱給魯國的國君看,並且說現在你總可以相信我了吧,看到那麼無情的人,魯國國君當然不想軍權交到他手裡。但是沒辦法,齊國的進攻越來越激烈,再不抵抗的話依舊要滅國,最後沒有辦法也就只能派遣吳起率兵抵抗了。

    那時候齊國的統帥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田忌以及段朋等名將,那時候他們聽說是吳起來帶兵,一打聽沒有什麼經驗因此也沒有放在眼裡。後來還聽說這個人跟士兵同甘共苦也是嘲笑道,將領應該有他們的身份地位,只有士兵都害怕這樣的部隊才有戰鬥力。

    吳起讓隊伍裡面沒有尊卑這樣是不可能帶得好部隊的,沒有什麼地方需要顧慮了,田和又派出自己的愛將去吳起那裡打探訊息,結果反而中了吳起的驕兵之計,田和得到的情報就是吳起就是一個常規書生根本就不像打仗。

    三天之後張醜回來覆命,沒有想到吳起率領著軍隊跟了過來直接打了田和一個措手不及,雖然後面田忌跟段朋都來接應,但是面對突然奇襲也是真的回天乏術。

    齊國軍隊大敗倉皇的逃回了自己的國家,後來魯國國君中了離間計,吳起沒有辦法只能逃到魏國去。那時候秦惠公正好打算攻打魏國,魏軍士兵在吳起的帶領下擊退了秦軍。只是後來在性格上吳起變得非常的高傲,因此也是讓魏國國軍非常的不滿,為了防止自己被殺他又跑到了楚國去,之後他也是幫助楚國變得更加的強大。

    吳起的改革出動了貴族的利益,貴族乘著楚王去世發動了進攻攻打吳起,吳起把箭插到了楚王身上,雖然造反的貴族都被滅殺,但是吳起自己也被判五馬分屍了。

  • 3 # 歷史深度揭秘

    吳起這個人我認為他是一個有大才,但品質低劣的人。吳起作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戰神,被人們稱為“兵聖”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對他的成名之路,估計知之甚少,其實是因為他的方式並不光彩,這就和他殺妻有關了,下面我們來詳細說說這件事。

    吳起經過司馬遷的訴說後,大家只接受了他的正面形象。吳起是衛華人,家裡特別的有錢,但性格暴躁,特別想能夠光宗耀祖,當上大官。但因為自己的揮霍無度以及四處求學,導致自己家道中落,街坊四鄰都嘲笑他,忍辱負重之下離開了家鄉,併發誓不功成名就絕不會家。

    於是他找到了曾子學習,在學習期間,自己母親去世,但吳起並不回家,覺得自己無顏見家鄉父老,曾子作為儒家的正統,特別反感這種沒有孝道的弟子,於是不再教他。曾子是孔子的徒弟,按道理來說,雖然被驅逐了,但作為正宗的親傳儒家弟子,在各國混的應該都不差。但是,吳起出現了意外,因為魯國作為當時儒家的正統地區,他去了魯國謀取功名,但一直沒有得到顯露才華的機會,一直鬱郁不得志,在此之間,他娶了一個齊國的女子當老婆。

    有一年,齊國突然對自己的鄰國魯國發動了戰爭,魯國雖然有大儒,但是大儒平時教書還行,但是打仗卻一竅不通。魯國陷入了慌亂,這時吳起覺得自己機會來了,自告奮勇說我可以打退齊軍。魯王正愁沒有將可用,這時來個不怕死的,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破格讓吳起擔任將軍。

    魯王答應後,可是底下官員卻不願意了,原來正是因為吳起老婆是齊華人。你不會是齊國派來的奸細吧,把兵權都給你了,你直接投降那還得了。這項任命就被耽擱了,可是這把吳起急的呀,他再沒想到自己的仕途會因為自己老婆而阻斷了。吳起不甘心,於是他打起了自己老婆的主意,如果把她殺了,那麼自己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當將軍了嗎?他真的這麼幹了。

    當把此事告訴魯王后,魯王不好推辭,吳起正式領軍抗齊,並大獲全勝。但以為殺害自己的妻子,魯王對他的人品產生了懷疑,最終還是沒有重用他。吳起賠了老婆,還沒有獲取功名,還遭受猜忌,於是自己去了魏國,後來又去了楚國。楚國在吳起的改革下,成為了當時的霸主。

    吳起一生,品德難說,對待妻子,母親,確實是一個人品極差的男人,但是在行軍打仗時又能夠與士兵同吃同住,患難與共。難說他都是為了功名,不好評說。你怎麼看呢?

  • 4 # 三國逐夢

    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人稱吳子,和孫武一起被尊稱孫吳,諸子百家中兵家的代表人物,著有軍事著作《吳子兵法》。

    雖然其軍事能力極強,但其品行歷來為後人詬病。

    吳起是衛華人,出生於“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估計是地位不高,以致傾家蕩產也沒在仕途上有所發展,遭到鄉人的嘲笑,為此,吳起一怒之下殺了三十多人,可見其性格中固有的暴力因子。這也成為吳起的執念,不達顯貴誓不罷休,在殺人逃亡時對母親發誓“不當卿相,決不回衛”。後在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國家太多,暴力殺人狂居然能被別國儒門接受),但在母親去世時,因沒有達成目標而未返鄉治喪,曾申覺得他不孝,於是把他趕出門(這是他不被後世待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和殺三十餘人相比,到底哪個罪孽深重)。

    吳起自此棄儒學兵,跟誰學,學的怎麼樣不得而知,直到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吳起被人(估計是賞識他的季孫氏)推薦給魯穆公,但因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魯穆公擔心吳起的立場(畢竟吳起不是魯華人),太急於表現自己的吳起於是殺掉妻子,向魯穆公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才得到信任,被任命為主將,率軍大破齊國,一舉成名。由此可見,吳起跨行還算成功。

    但好景不長,魯穆公還是對吳起不放心,免去了吳起的官職,又因季孫氏遇刺而亡,吳起經人勸說離開魯國前往魏國。

    此時的吳起已經成名,待遇自不同於以往,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公元前409年開始,魏文侯以吳起為將攻秦,陸續奪取秦國河西之地,設西河郡,吳起為首任太守,在此期間,吳起改革魏國兵制,獨創魏國武卒兵(即魏武卒)。他能夠於士卒同感共苦,所以將士為之效死。公元前389年,吳起以五萬魏武卒大破秦軍五十萬,揚名天下。後又率軍攻打齊國,一直打到靈丘(今山東省滕縣東)。

    魏武侯時期,魏國初置國相,田文為魏相國,吳起不服還曾質問田文,最終被田文說服。田文死後,公叔痤接任國相,吳起在魏國名聲太大,受到公叔痤的忌憚,因此想殺吳起,不得已,吳起逃奔楚國,被楚悼王任命為令尹(即丞相),終於實現夙願,走上人生巔峰。在楚悼王的支援下,吳起開始在楚國開始變法,讓楚國逐漸追平在戰國爭雄中的劣勢,“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但遺憾的是,楚悼王很快就去死了,因為變法損害了守舊勢力的利益,吳起被亂箭射死,伏屍平王拉了一堆人同歸於盡,讓楚國的變法得以進行下去。

    所謂吳起休妻,是說吳起的妻子(不是被殺的那個)沒有按照他的吩咐,織的一條絲帶尺寸不對或者質量更好,吳起就把她休了,因為對吳起來說,作為將軍必須令行禁止,不需要考慮別的,無法做到的就必須受到懲罰,他的妻子不是士兵,不能安士兵來懲罰,於是吳起將其休掉,以維護其在軍中的威嚴。

    殺妻、休妻,足以表明吳起是個冷酷無情的人,這樣的人,可以做好一個將軍,吳起也是一個好將軍,在軍事史上名傳千古。但他絕不是一個好丈夫。按照宿命論,嫁給吳起,大概是上輩子不修德行所致。

  • 5 # 海浮人

    吳起是戰國初期的名臣,是法家、儒家、兵家的集大成者。衛華人士,曾在魯國、魏國、楚國擔任官職,在魯國時,大敗齊軍,使齊人不敢小覷魯國。在魏國時,全面佔領河西地區,使秦國不敢向東擴充套件。在楚國時,主導變法,強國強軍,使韓趙魏三國不敢南下。就這麼一個能人,性格品質又是如何?

    殘忍

    吳起生在衛國一個富貴之家,曾經不吝家財只求一官半職,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家財散盡,官並沒有求來,於是鄉民嘲笑他,他就殺光嘲笑他的人,足足三十餘人,逃離衛國,流亡魯國。

    不孝

    儒家是講究忠孝的。儒家聖賢曾參的兒子曾申便是吳起的儒家老師,吳起在魯國幫助國君抗擊齊國時,母親死去,但是吳起不回家奔喪,被老師曾申認為不孝,被老師逐出儒門。

    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

    這就是後人對吳起的評價。

    那為何休妻與殺妻。理由十分的草率和自私。

    因為一條綵帶休掉妻子

    吳起還住在衛國時,在家中要求妻子給自己織一條綵帶。有意思的來了,長度不符合吳起的要求,妻子就再去改改,結果還是不符合丈夫的要求。妻子就說這個已經改不了了。好,就休了。理由是不是很草率,確實不可理喻。

    博取信任殺掉妻子

    吳起在魯國時,齊國大軍來襲,魯國國君準備拜吳起為將,抵禦齊國軍隊,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華人,心有芥蒂。於是吳起為奪取將位,殺掉妻子,向君主證明自己忠心。這就是吳起的殺妻之因。

    浮人結語

    吳起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一個得到此人都可興盛一番。吳起也曾經在楚國主導過一場變法,但是失敗,吳起的屍體遭受車裂之刑。但是殺害妻子求得將位,始終是其磨滅不了的黑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種說法8到12樓的房不能買,說是灰塵最多的,有沒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