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南第一微

    關於年這個怪獸,關於春節的故事,網上有很多,這個都是編出來的。真要感興趣,百度一下。

    不過,為什麼會有除夕,為什麼會有春節,這個很簡單,大自然有春夏秋冬,有白天黑夜,有風霜雨雪,人類研究這個,慢慢就有了曆法。每一種曆法都會按太陽、地球和月亮的執行規律,就會有年月日,於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元旦(過去中國的元旦就是現在的春節),這一天大家都要搞搞活動,於是就成了節日。

    你沒有必要一定要搞清楚“春節是什麼意思”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知道春節是什麼意思,這個絲毫不會影響我們過春節的心情。就像我們過聖誕節不知道哪個聖,他誕的怎麼樣,只要大家都這天過節,我們也找個理由樂樂就行。一如我們不知道雞是怎麼生蛋的,但不影響我們嚐嚐美味的雞蛋。又如我們天天吃肉而不必管這個豬是農民養出來的還是種出來的一樣。不過,有時候閒得沒事,也不妨想想這事,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一、春節之所以叫春節,就是因為還有夏節秋節和冬節

    以前我就想過春節為什麼叫春節,不叫別的什麼節,如瀏陽的花炮節,如河南的饅頭節,或者棕子節,月餅節。那個時候只是想想,沒有較真。早兩天我決心查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春節之所以叫春節,這個時間才一百多年,之前春節叫元旦,而現在的元旦那個時候還沒有傳入中國。春節還有三個兄弟,分別叫夏節、秋節和冬節。

    我國舊俗,每於四時令節,遊觀祈獻,比戶同風,固由作息之常情,亦關人民之生計。1914年,中華民國政府徵採風俗,衡度民時,明白規定,俾有率循: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

    這就是第一次由政府明確規定,陰曆新年第一天是“春節”,與此相對應的,規定了夏節、秋節和冬節。早兩天,中辦國辦印發意見,說是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這個意見很偉大,很及時,我建議先恢復冬節。冬節時間是冬至,主要是祭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也是家族聚會的日子。這個體現了中華民族慎終追遠,不忘先祖和歷史的優秀文化傳統,一定要傳承下去。

    二、春節不只是春節,她是一個節日叢集,是世界第一大節。

    廣義的春節是節日叢集,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節。嚴格地講,我們講春節期間才是比較準確。這中間有這麼一些節日,一是除夕。大年三十,過年,守歲,春晚,辭舊都是這一天。過去生活水平不高的時候,大家都吃豬腳燉蘿蔔。

    第二個是現在說的春節。狹義的春節過去叫元旦,或者元日。元旦是新年第一天,旦就是“日”在“一”上,旭日東昇的樣子,指的是早晨,跟除夕是相對應的。

    第三個節叫立春,立春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我們講接春,或者說迎春,就是這一天。過去這一天很重要,跟過年一樣。現在我們鄉下這一天還是放鞭炮,來迎接春天的到來。

    第四個節叫元宵,這一天玩龍燈,猜燈謎,吃湯圓。現在過了這個節,春節才算過完了。

    三,春節一定要幹這三件事。

    春節給長輩們拜年這個是必須的,有些人還要到廟裡給菩薩拜年,到山上給先人拜年,這個都有必要。不過,我覺得還有三個事要做做,這個王安石都寫在詩裡了。這首詩的題目叫《元日》,過去春節就叫元日或者說元旦。王安石的這首詩,就把春節的重要習俗都寫出來了。

    二、喝酒。一起吃吃喝喝就是過節,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有些人一年減肥就是為了“每逢春節胖三斤”。也有人春節儲存一些脂肪就是為了來年的拼搏。

    三、貼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當然,現代春節還有幾個新的含義,一是相親節,二是春晚節。對於有些人來說,是打牌節,對於有些人來說,是旅遊節。對於北方人來說,是餃子節,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是大吃大喝節,對了,你的春節是什麼節呢?

  • 2 # 現代健身養生說

    #丁酉新春#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自中國古代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春節的演變發展  

    先秦時期,就有了歲時的雛形。《詩·豳風·七月》裡記載了人們收穫後釀酒宰羊的歡聚場景,“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十月滌場,……曰殺羔羊,……萬壽無疆。” 

     漢朝時,祭祖是春節的重要活動和習俗。東漢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禰。”正月初一過新年的習俗也越來越豐富。  

    魏晉時,已形成除夕守歲的習俗。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記載: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唐朝時,人們除登門拜年,還發明一種“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賀卡,御書“普天同慶”,賜予大臣。這一形式迅速在民間普及,改用梅花箋紙。當時這種“拜年帖”被稱為“飛帖”。  

    宋代人過年開始吃餃子,宋朝稱餃子為“角子”。宋代已普遍開始用紙包火藥做成爆竹。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貼門神、除夕守歲、十五賞燈會都已經盛行。《萬曆嘉興府志》中記載:“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飲,鑼鼓徹夜,謂之守歲。”  

    清朝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皇帝有寫福字下賜群臣的習俗。過年要一直延續至元宵佳節才算結束,猜燈謎是甚為流行的取樂方式。  

    辛亥革命帶來了全新的時代,政府提倡新曆,傳統過年不再休假。禮儀上,脫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禮節逐漸成為中國人際交往的“文明儀式”。

  • 3 # 龍騰說史

    春節,是中國、越南、南韓、琉球等東亞儒家文化圈國家以及全世界華人的新年。華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自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4 # 日升昌

    中華民族傳統曆法歲首正月初一,如今不管中國仍是海外華人都一致稱為“新年”,但在中國前史上卻稱之為“元旦”。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稱為新年。”據《史記》載,夏代元旦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早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一致全國今後,再提早至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西漢初期。到漢武帝時頒行《太初曆》,才康復夏代的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今後歷代沿用未改,所以這個曆法又名“夏曆”,今俗稱為“陰曆”。中國前史上早有“新年”,不過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在《後漢書•楊震傳》中有載:“新年未雨,百僚焦心,而繕修不止,誠致旱之徵也。”到南北朝時,“新年”是泛指整個春季。而把正月初一定為“新年”,是辛亥革命今後的事。

    中國陰曆年的歲首稱為新年。是中國人民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標誌聯合、興隆,對未來寄予新的期望的佳節。王思潮介紹,新年俗稱“新年”,新年的前史很悠長,有關新年的來歷也有多種說法,其中被大眾廣泛承受的是,公元前2 000多年的一天,舜繼皇帝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六合。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聽說這就是陰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新年。

      據瞭解,在4 000多年的前史中,中國人過新年的時刻也有很大的不同,有正月初一、十二月初一、十一月初一,乃至還有十月初一。直到漢武帝時才和現在相同,建立以正月初一為過新年。

     新年的來歷

      有一年,世上大亂。玉帝得知後,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世的衣食住行。但是,沒有神仙肯接旨。

      這時候,南天門外傳來一聲呼喊:“這差事我幹啦!”昂首看時,是光頭頂、胖乎乎、笑哈哈的彌勒佛。 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世,榜首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爽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他還要我們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預備完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矇矇亮,遽然傳來一陣喧嚷聲。喧嚷者是姜太公的老婆(專管茅房、糞土的髒神),正在跟彌勒佛吵架呢。本來,人們請神仙時把她給忘了。彌勒佛只好說:“這樣吧!今兒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花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響傳到天宮,玉帝認為人世又出了什麼事,便派財神去觀察。財神來到人世一看,處處都是香箔紙錁,快樂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財神仍是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世觀察。他一看,人們啥活都不幹,十分生氣,召來彌勒佛喝道:“你怎樣儘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幹活?”彌勒佛笑嘻嘻地說:“你要我管人們的衣食住行,可並沒有叫我讓人們幹活呀!”玉帝一想,也對,已然現已這麼辦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今後就要下地幹活。

      從那今後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新年。 “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你知道人們為啥要過小年嗎?

  • 5 # 柳延延611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1]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目前過春節的國家有,中國、南韓、北韓、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從2005年開始定為法定節日)、馬來西亞,主要是亞洲國家過春節,剩下的就是生活在其他國家的華人以及華人身邊的外華人也跟著過春節。

  • 6 # 泉水3866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外華人也過春節。除海外各國的“唐人街”每年過春節外,據不完全統計,亞洲地區約有8個國家將農曆新年定為法定節假日。   在南韓、北韓和越南,農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北韓半島,   農曆新年被稱為年節或“舊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農曆新年假期從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週六日換休,共6天。   一些華人聚居的東南亞國家也將農曆新年定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馬來西亞華人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政府將正月初一和初二定為法定假日。華人眾多的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2003年和2004年分別將農曆新年定為全國公共節日,但菲律賓不放假。   日本曾按舊曆(類似農曆)過年。從1873年起改用新曆後,雖然日本大部分地區不過舊曆新年,但是沖繩縣、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等地區還保留著完整的舊曆年俗。

  • 7 # 齊天大聖悟空兒

    中國的新年被普遍的稱為春節。因為它是從立春(自然的變化而相因的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開始的。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春節的來歷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中國春節的來歷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中國春節的來歷是如此的古老以至於難以追溯。有許多種不確定的解釋。然而,大部分人同意Nian(年獸)的說法。漢語中唯一的解釋是“年”。年獸最初是一種巨大的野獸的名字。它在新年的前晚會捕食人類。

      一個傳奇是這樣說的:年獸有著一張巨大的嘴巴,它一口可以吞下許許多多的人。人們非常的害怕。一天,一個老人突然想起要拯救他們,意圖征服年獸。他對年獸說:“我聽人說你很厲害,但是除了不是你對手的人類,你可以吞食地球上的其他猛獸嗎?”後來,它確實捕食了許多猛獸,但偶爾也捕食人類和他們的家禽。之後,老人騎著年獸消失了。他變成了神仙。現在年獸已經走了,其他的野獸也被嚇跑到森林裡去了,人們開始享受和平的生活。老人離開之前他告訴人們:年末的時候把紅紙貼在窗子和門上來嚇跑年獸,防止年獸再溜回來。因為年獸最怕的是紅色。從此以後,看到年獸被征服的傳說就被一代代流傳了下來。“過年”這個術語就成為了今天的“慶祝新年”,因為在漢語中,“過”有“度過”以及“觀察”的雙重意思。“過年”也許是表示“經過年獸仍能存活”。

  • 8 # 顧長安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說法有挺多的,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等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說法,而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補充小知識點-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9 # 楊光淦

    華人民過春節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了。關於春節的發源有以下幾種說法。1、相傳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舜即天子之位,帶領部下祭祀天地。從此人們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2、年起初是一種怪獸的名字,由於這年它經常出來禍害百姓於是人們便發明了鞭炮把年趕跑了。這也是現在過年發鞭炮這一習俗的一種由來。從此,人們為了把年趕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就把那一天定為節日,後來這個節日演變成了中國年。

  • 10 # 天才第一步卻是止尿褲1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指華夏傳統曆法夏曆的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元旦不同),農曆正月初一,又稱農曆新年、大年、歲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度歲、慶新歲。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舉行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的慶祝活動。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現時除了中國、北韓半島、越南之外,春節在寮國、緬甸、高棉、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加拿大等地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基本資訊 名稱:春節 外文名稱:Spring Festival 別名:陰曆年、農曆新年、農曆年、過年、過大年 農曆日期:正月初一 起源時間:殷商時期 起源事件:祭神祭祖活動 地區:東亞的國家和地區 民族: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 宗教:道教 其他資訊: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日型別:傳統節日 節日活動:掃塵、守歲、拜年、貼春聯、爆竹、發壓歲錢 節日飲食:臘八粥、年糕、餃子、春捲、元宵 節日意義:一年之始 設定時間:虞舜時期 流行地區:中國、北韓、南韓、越南、新加坡 持續時間:4000餘年 習俗定型時期:西漢

  • 11 # 風起152267494

    春節是指中國文化中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但口頭上又稱過年。古代有段時間春節指的是節氣中的立春,是一年的開始,後來又改為了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新年。一般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中國百姓人家裡一家人在一起團聚的日子。華人稱之為虛歲的開始。

  • 12 # 空谷幽蘭151919341

    春節,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另外一個名稱叫過年。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春節期間各地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著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3 # 奧博BA

    春節傳說有很長曆史。相傳在堯舜時期就有了春節。關於“春節”的起源,有一種傳說是: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年”,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現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人們為了打敗年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人們發明了鞭炮,在一次與年的鬥爭中,人們用鞭炮打敗了年,從此過上了好日子。後來便有過年這一說法。

  • 14 # 王子小豐

    春節的由來天增歲月人添壽,歡歡喜喜過新年。春節是中國人民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關於它的來歷,有一些饒有趣味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歷史上黃帝曾跟蚩尤大戰,黃帝在農曆正月初一那一天戰勝了蚩尤,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以紀念黃帝的戰績。

    另一種傳說是:中國古代有一種叫做“年”的奇怪的野獸,其生性異常兇殘,每年冬春之交,常常出來傷害人畜和毀壞田園,鬧得人心惶惶,人人懼怕。當時,有些比較聰明勇敢的人,想出了一個巧妙之計:在院子架起木柴堆,大門外擺著桌子,桌上放上豬頭、牛頭、羊頭、狗頭和雄黃酒等等。

    那個叫“年”的怪獸看見豬頭、羊頭等之後,立即趕來,張開血盆大口,想飽餐一頓。人們看見怪獸來了,馬上點燃柴堆,敲起鑼鼓,大放鞭炮,頓時火光沖天,鑼鼓、鞭炮響聲不絕,把怪獸嚇得落荒而逃。於是,人們互相祝賀平安,後來人們就把正月初一定為吉祥的日子。

    這個神話傳說,反映了人們跟邪惡作戰的堅強意志,也反映了人們祈求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 還有一種傳說是:過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穀豐登的意思。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把農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為“年日”,每逢這一天,到處鑼鼓喧天,喜氣洋洋,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看做一歲之首,一年開始,成為中華民族及至世界華人的一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 15 # 徐小三73024737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禧,年禧,大年,口頭又稱度年。慶歲。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天乎,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巳也,春節歷史悠久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春節期間,全國各地有些豐富多彩的新春活動,熱鬧非凡,喜氣洋洋,除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各地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華!古代明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者臘月23-24的祭灶就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才正式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到正月15新年才結束,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親朋好友歡聚的日子,是人們增加感情的紐帶。節日交流問候傳遞著親朋好友鄉里相親的親情倫理,它是春節得以發展的重要意義!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名族最重要的傳統佳節,它不僅提現了中華名族的思想文化,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名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端午,中秋並稱為中華四大傳統佳節,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習俗, 1. 臘月23-24掃塵,家家戶戶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皿,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2.祭灶 明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在送灶時人們在桌前供放灶糖,清水,料豆等,後兩樣為灶王爺的坐騎,為了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用膠牙糖粘住他的牙齒,讓他不能亂說話,灶王爺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當然不好講壞話了!3.臘月二十五,磨豆腐,接玉皇,照田蠶,趕亂歲,等等!4.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說的這一天主要儲備過年的肉食!5.臘月二十七洗疚疾!主要就是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6.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把面發!廣東另有一句 年二八,洗邋遢! 年的最後一天為歲除,也就除夕!還有祭祖。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守歲等等這些為大家所熟知就不一一解釋了!正月初一,開門炮仗,開門大吉,先放炮仗!吃齋,聚財,想傳這一天為掃帚生日,不能動它,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正月初二開年,也稱姑爺節,拜年!正月初三,燒門神紙,正月初四,羊日!傳說女媧娘娘在這一天造羊,故稱羊日!也是灶王爺回來的日子,正月初五迎財神!正月初六送窮鬼!開市大吉!正月初七人日,女媧娘娘在這一天造出了人。正月初八開工日!正月初九天日!正月初十開燈,燈酒宴!賀老鼠嫁女!正月十一子婿日!正月十二搭燈棚,做齋頭,標炮!做樵!正月十三舞獅飄色,遊神,廟會!正月十四試花燈,遊神廟會,送蛤蟆!正月十五,賞燈,遊燈!押舟,燒煙花!等等 另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新年新禧,發大財!鞠躬頓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裝修時,該不該裝個嬰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