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就與各國簽訂了許多不同的條約,那麼到底有哪些條約呢?
5
回覆列表
  • 1 # 獨白subscription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 2 # 苒酩君

    問題中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些不太確切,第二次鴉片戰爭從1856年爆發一直到1860年,《北京條約》的簽訂才標誌著結束,所有的條約都是在這一時間段裡簽訂的,不能說在戰爭之後。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在經過十餘年後,西方列強不在滿足已經獲得的利益,希望同清政府修約,以便在中國獲得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主要是希望清政府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外國公使進京等,但遭到清廷的拒絕。西方國家希望對中國發動戰爭迫使清政府同意。

    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時間為英法兩國對中國發動戰爭找到藉口。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兩國為主,美俄兩國充當幫兇,從1856年到1860年這一時間段,英法聯軍不斷的在中國沿海騷擾,甚至從天津登陸,攻入北京,焚燬圓明園。沙俄此時不斷的在侵略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

    在這一時間裡,清政府於1858年5月同俄國簽訂了《璦琿條約》;1858年6月同英國,法國,俄國簽訂了《天津條約》,1860年10月同英國,法國,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這些條約中,其中同俄國的條約,中國大片領土被割讓,東北和西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淪喪。同英法俄三國的條約中有著開放大量港口以及通商口岸,賠款,傳教,租界,公使進京以及華工出國等款項。

  • 3 # 好看的枯草

    主要內容:

    •公使進駐北京

    •開放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

    •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經商

    •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中國賠償英國四百萬兩、法國二百萬兩白銀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佔領北京。聯軍以焚燬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續增的條款包括:

    •開天津為商埠

    •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

    •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

    •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

    •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 4 # 青年史學家

    其實題目這樣問並不是很嚴謹,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到底是開始後還是結束後,眾所周知,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於1856年,結束於1860年,一共持續了四年的時間。其中參與其中的列強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和俄國,而與中國起衝突的是英法,美俄只是調停和幫兇的角色。中國被英法打敗了要籤條約,美俄在其中調停也要籤條約,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與列強簽署了一系列條約。

    首先,中國與交戰方英法簽訂的條約包括《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分別簽訂於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其中雖然《天津條約》是在1858年6月簽訂,但是真正有效卻是在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北京之後。《天津條約》的內容包括公使駐京,內口通商等等,俄華人認為自己調停有功,所以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所謂的《中俄天津條約》,內容包括七口通商,東正教自由傳教,俄國享有日後中國給予其他國家的通商特權。不過由於《天津條約》是在桂良等人受到英法壓力的情況下籤訂的,所以咸豐帝對於《天津條約》並不想承認,所以命令桂良等人想法設法借上海稅則談判之機另訂條約,不過最終並沒有實現,英法也被清政府的不誠信所怒,所以有了後來的英法聯軍進入北京。

    《北京條約》也是簽了三個國家,分別是英國、法國和俄國,而三個國家的《北京條約》的版本各不相同,中英《北京條約》的內容包括承認《天津條約》的有效性,增開天津為商埠,增加賠款至800萬兩。而中法《北京條約》的內容則包括批准中法《天津條約》,賠款增加至於800萬兩,中俄《北京條約》是中國受損最多的一個條約,內容包括承認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的有效性,開放張家口、庫倫、喀什戈爾為通商口岸等。

    其中單單《璦琿條約》就使得中國喪失了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璦琿條約》是在1858年由黑龍江將軍奕山與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所簽訂,該條約使得中國喪失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美華人雖然也參與了調停,但是美國方面與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並沒有簽訂不平坦條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深入地系統地學習一個育兒體系?你的踐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