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求之
-
2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五代十國風雲錄》
郝連勃勃大王這樣評價說:歷史,既不是死亡的人與事物,也不是年代、數字、人名、名詞解釋的乾燥混合體。如果都能像“姜狼豺盡”能達到“精緻的寫作”,我們讀者在欣喜之餘能進行“趣味的閱讀”。結果,我們一定能夠得到一種猶如在沉睡的歷史深處突然發現珍寶奇物般的、超乎想象的驚喜。 五代是個真正的亂世,亂世的故事其實是最好看的,而且只有亂世才能出故事。紛紛五代亂世間,殘唐風雲筆底現,試看姜狼的如櫞巨筆,揭開動人心魄的真實歷史大戲。
五代是指唐朝滅亡後、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區存在的五個政權,朱溫建立的梁、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晉、劉知遠建立的漢、郭威建立的周。十國是指楊行密建立的吳、李升建立的南唐、錢鏐建立的吳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後蜀、馬殷建立的楚、高季興建立的荊南、劉隱建立的南漢、王審知建立的閩以及劉崇在今山西建立的北漢。
五代十國存在的時間雖然和三國大抵相當,但這一時期政權遠多於三國,所以過程之曲折、鬥爭之殘酷、命運之無常,讓歷史都為之震撼。歷史總是這樣,驚心動魄之後,是無限的感慨……
《帝國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類史》
《十國春秋》
《十國春秋》,共114卷,清人吳任臣編撰紀傳體取書。
《十國春秋》,寫十國君主之事蹟,採自五代、兩宋時的各種雜史、野史、地誌、筆記等文獻資料,計有吳十四卷,南唐二十卷,前蜀十三卷,後蜀十卷,南漢九卷,楚十卷,吳越十三卷,閩十卷,荊南四卷,北漢五卷,十國紀元表一卷,十國世系表一卷,十國地理表二卷,十國藩鎮表一卷,十國百官表一卷。康熙八年(1669年)完成。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載:“吳任臣撰《十國春秋》,搜採極博。”《越縵堂讀書記》日記曰:“此書三過閱矣,丙辰(1856)讀之尤細,甚薄其體載之疏;至壬申(1872)複閱,始嘆其博不可及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任臣以歐陽修作《五代史》,於十國仿《晉書》例為載記,每略而不詳,乃採諸霸史、雜史以及小說家言,並證以正史,匯成是書。”
吳任臣自序曰:“任臣以孤陋之學,思取十國人物事實而章著之,網羅典籍,爰勒一書,名曰《十國春秋》,為本紀二十,世家二十二,列傳千二百八十二。人以國分,事以類屬。又為《紀元》、《世系》、《地理》、《藩鎮》、《百官》五表,總一百一十四卷。雖世遠人湮,書冊難考,乃鑑觀諸邦,略得而論。書成,聊著纂述之大指如此。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孟夏,仁和吳任臣撰。”又有周跋:“餘校刊吳氏《十國春秋》,附刻《拾遺》、《備考》二卷,鋟板發十方後,復補錄數條,亦未印行,年末採摭舊聞,則記載沿有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周昂重刊《十國春秋》。
《九國志》
《十國紀年》《十國紀年》是記載五代時期十國曆史的一部著名史書。但自明末以來,此書卻鮮有人見,直到現在連其是存是亡都搞不清楚。筆者不揣道陋,欲就所見史料,略作考索如下: 一、《十國紀年》的成書及其在宋元時期的流傳 關於《十國紀年》的成書時間,現在已經不能確指。司馬光曾為此書作過序,但沒有標明作序時間,他說:“道原氣垂盡,乃口授其子為書屬光,使讀埋銘及《十國紀年》序。
《新、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別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稱為新五代史。它記載了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歷史。《新五代史》撰寫內容更加翔實,但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
3 # 牛娃學詩
推薦這本《五代十國》。
這本書的作者宋福聚,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系,寫過不少歷史題材的作品,比如《趙氏孤兒》,《王莽》等。
之所以推薦這本,是因為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既有歷史考證,又有故事性,呈現出現場還原感,讓讀者像親臨真實一樣,有可讀性,又漲見識!
回覆列表
1 浮華背後的五代十國 杜文玉著 中華書局
2 五代十國制度研究 杜文玉著 人民出版社
3 五代十國土地所有制研究 武建國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 中國歷史地圖集(5)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譚其驤主編 地圖出版社
5 五代十國史研究 鄭學檬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浮華背後的五代十國》 《隨唐五代十國》 《北史》 《南史》
五代十國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而且每本也只是單一地講了一國。《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這兩本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