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岱嶽王哥

    我是八零年結的婚,第一次去岳父家是騎著腳踏車去的,作為新女婿到岳父家在農村是很重視的,找陪客都是找有頭有臉的人,做菜也要請高手,曾記得,上菜到一半時,就停止了,作為新女婿完全不知道啥情況,最後得之,廚子扣勺了,在個別農村有個風俗,第一次迎新女婿席間廚子要扣勺,如果新女婿懂得話要拿錢就是現在的紅包,不過不懂也沒關係,陪客會圓場解釋清楚,不過作為當事人會覺得不好意思,那一次的我酒也沒敢喝只管吃,每次回想起來只覺得好笑,現己過去三十多年了,還記憶憂心。

  • 2 # 使用者許開英

    公婆家共有8個兒女,送人一個,還剩7個,老公排行老二,在城裡工作,老大村幹部,結婚了在旁邊做了三間土牆屋,爺爺住在老大那邊,和我老公住一室,中間隔斷了的,

    婆婆公公帶兩個小姑住前房,奶奶帶二姑子睡後房,後房兩個小叔子睡一張床。

    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後門爛了用東西擋著。沒地方落腳,就把我們領到隔壁老大家坐了一會。那才叫寒酸。

    我父母死活不同意,那時我是民師,自身條件還好。可是不聽話呀!

  • 3 # 桃鄉人518

    對不起。在結婚之前我沒去過公婆家。因為我小時候在那個村生活過近十年,工作後探親也常去,聽說過他家很窮。可能這個原因吧,他沒有讓我去過。其實他多慮了。我家庭出身不好,在文革中嚐盡苦頭,我下決心用自己改變自子女的命運。同時我養父己去世,養母腦血栓後移症,又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和他結合我就可以有理由快速調到我養母身邊,為她養老送終。我是自願的,不會反悔。那時年輕單純,又受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教育,不怕吃苦。移風易俗,沒花他家一分錢坐腳踏車進了他家。婚前他們家說要借傢俱裝門面,我沒答應,給我買禮物也沒要。因為我不想為我欠債還要我還。可結婚進門後的現狀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用家徒四壁一點也不過分,簡單的傢俱都是我的。不過我調回了養母身邊,當了退伍軍人的媳婦,貧下中農的兒媳,以後不用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生活上的困難我不怕,我相信憑我們倆艱苦奮鬥,一定能為老人孩子創造美好的生活。四十多年過去了,很苦,很難,但我們倆做到了。有許多人問我,包括報社記者:如果有下輩子,你還能走這條路嗎?我知道人生沒有如果,但是我認定不畏縮,不報怨,笑對人生,只要好好過,一定能過好。

  • 4 # 清暢

    謝謝邀請!沒結婚之前我沒去過婆婆家!我是八零後的思想比較保守,我媽教育我們,沒結婚之前不要去人家家裡,會被人家看不起的!所以我們登完記了,婚紗照也拍了!離婚禮的日子還有三天,我去拿結婚當天穿的禮服,那時候我們這,還沒通直達的公交車,拿了禮服回家就坐了小三輪,碰巧同路的有個人是他們村的,到他家村頭下車了,我一看村頭的牌子,那一刻我才知道他們村的具體位置!我就給他打了電話說原來你家在這裡啊!我去拿禮服路過這裡,到你家村西頭了,他說你別走到家裡喝點水吧!可能還會給你見面禮呢,(我們這的風俗沒結婚前見公婆要給見面禮的)我說錢算啥,現在還沒有明媒正娶,我就去你家,名不正言不順,我不會讓我自己掉價的!我就回家了!他說我缺心眼!到跟前的錢不拿!我說名聲比錢重要。我不會成為別人的笑柄,那個誰誰,沒結婚前就跑人家家去了!這也有可能是一輩子的。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則,可能有時候,就是太古板了。嘿嘿!

  • 5 # 民工周老兔

    這個問題我有親身經歷,我來回答。我是94年農曆十月初八到她家去認親的,她們家裡人(包括叔伯哥嫂姐妹)都對我很客氣,說話很有分寸,她父母對我是笑咪咪,吃飯酒席做了六桌,幾十人跟我聊天說笑,我感到很被人尊重的感覺。但是灑飯吃好之後,有一老長輩對我笑哈哈的:小周丶你來我跟你講講話,從一些我怎麼喜歡你,大家都說你是一個好孩子等等…後來話鋒一轉,她家情況你也是知道的,什麼都有,就缺一男孩,你跟我侄女瞞配的,以後這個家就是你的,其實娶回去或上門都一樣,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吧?我們都希望你在我們這裡住,這裡都是一個姓的,不會有人拿你當外人,只要你同意,你父母的工作我去做。我也就有意無意的答應了,就這樣不清不楚的當了上門女婿,後來如老長說的一樣,我在她家生活得很好,現在孩子大學畢業工作了,就是有一點不好老婆子什麼事情都要問我,她不作主,總之我的婚姻還是如願的。

  • 6 # 娟涓

    和老公談戀愛談到談婚論嫁的當口,按照風俗,準備訂婚了,我這裡叫“上門”,就是第一次去男方家。

    那時候很面小,想到第一次去公公家,很緊張。我對老公說有些怕,我老公回去跟父母說了,我公公婆婆就安排了一個和我同齡的女孩子作陪,讓我有聊天的伴。

    我老公到我家接我,我還是有些緊張,一走進老公家,老公的一家人和親戚們熱情的跟我打招呼,而且已經準備好了滿滿一桌子的菜。

    我一下就被他們的熱情感染了,緊張的心情鬆弛下來,公公安排的堂妹很健談,我們是同齡人,相談甚歡,房間裡時時爆出歡笑聲。

    婆婆做的一大桌子菜也很可口,我很喜歡吃,一場盛宴就在這融洽的氣氛中度過了。那時感覺婆婆很顯年輕,很親切,公公也很友善。

    因為那次去公公家太開心了,竟然沒感覺到他們家的兩間房間好小,這是我以後想起來的。

    公公家住的是單位的筒子樓,只有兩個十多平方米的房間,一家六口人住的挺擁擠的,另外還有一個廚房,那個廚房在樓下的平房那,面積也有十來平米,可是很顯破舊。

    這個廚房應該搭的是簡易房,只放得下一個小圓桌,我第一次去公公家放了一個大桌子在臥室,有的人坐在床上才勉強放下了。

    記憶猶新的是那次氣氛很融洽,覺得公公家的家庭氣氛很溫馨。

    第一次去公公家就在飯桌上說說笑笑中度過了,臨走婆婆給了我一個紅包和金首飾,還有一整套衣服鞋子。這是那個時候的風俗,我由開始的緊張不安,到輕鬆開心的離開,得益於老公一家的熱情款待,覺得嫁人也是件挺開心的事。

  • 7 # 戒急勿忍

    我記得第1次去老丈人家,表現還是可以的,他們的酒量是很差的,僅用一瓶啤酒,就幹翻了他們全家,這就解決了很多的麻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彩禮跟女朋友鬧僵,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