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音樂人徐隿近日更新微博稱,唐代禮樂復原組誠聘:本組現誠聘志同道合之笛演奏員、琵琶演奏員各一名。因本組尚未盈利,遂完全靠個人理想及興趣,但有商業演出會按收入平分,平時排練無報酬。要求:專業水平無所謂,肯練肯排即可。 現在對傳統文化的復興潮愈演愈烈,如何看待這種復原傳統的行為?古代的禮樂現在真的能做到完美復原嗎?
10
回覆列表
  • 1 # 水禾田

    成立唐代禮樂從個人角度來說,完全沒有問題,只要找到樂趣和志同道合者。更好的情況下,如果還有商業價值,能夠讓小組賺錢,也不失為好事。但如果一定要扯大旗,要復原傳統文化啥的,則開始扯淡了。

    現在傳統文化大熱,任何東西似乎都想和傳統沾上邊。 從更大的社會範疇去看,傳統文化現在似乎成為大帽子,一切以前的東西,安上這個冠冕之後,就突然流行了,尤其是《弟子規》這種偽傳統文化、還有《二十四孝》、女德等這類糟粕傳統文化的死灰復燃。

    這些先不說大量打著傳統文化坑蒙拐騙、誤國誤民的現象,單單說一味地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好的想法,也是有問題的。傳統文化雖好,但更要提倡現代創新文化。如果只沉溺於古人的文化裡,也意味著一種文化的停滯現象的出現,而且如果過分地強調傳統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記得有這樣一個說法:中國古書排版是豎版,讀者閱讀時不知不覺地在點頭,似乎總在說“是”;而西方書籍是橫排版,讀書人讀起來總在不停地搖頭,似乎總在說“不”。所以,難怪我們中國人總在註釋古書,總在古人那裡尋找智慧,尋求認同;而西方學者卻在不斷地否定前入,超越前人。  

    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牽強,但無疑還是有些啟發性的。長期以來,中國人就在“天不變道亦不變”“祖制不可違”的禁錮下,深陷到了守舊的文化圈套裡。所以,在強調傳統文化認同與傳承的同時,我們並不能忘記,傳承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推進文化的發展,應該要致力於讓傳統文化成為當代文化向前的文化源頭,傳承之後還應有創新。因為無論如何,時代總要向前發展,我們的目光應該更多地向前看,而非僅僅盯住歷史向後看。正如“五四之子”、李敖的老師殷海光所說的:“沒有希望的人;才兩隻眼睛向後望;有希望的人,兩隻眼睛是向前看的。”

  • 2 # 扒妹美麗日記

    徐隿的出發目的是很正確的。中國唐代禮樂本就是傳統文化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它變得越來越不被我們重視,流行音樂,搖滾樂等等各種型別的音樂不斷地衝擊著我們的視覺、聽覺!對於中國的傳統禮樂我們只是知曉,但不重視!

    徐隿並不是為了博眼球。從招聘的條件就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想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他也想召集起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為了錢財,而是為了熱愛去做這件正能量的事。不論我們是否參與,我們都應該尊敬這一個人。

    古代的禮樂現在做到完美復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在資訊時代,喜歡快捷,激情的享樂方式,快節奏的生活讓古代溫文爾雅的禮樂能以融入其中。而且古代禮樂的受眾實在太少了,從他發的這條招聘微博來看,只有53個評論,18個點贊。這就很明顯說明了幾乎沒人在關注他的這個需要和問題。相比現在的流量明星,一條微博就可以引起山呼海嘯的反映,他顯得實在是太落寞了。

    希望他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來就是值得敬佩的,更別說這件事是宣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 3 # 席越

    其實復原傳統的這類行為,在之前就已經有人開始在做了,馬季讓相聲走向主流,“阮痴”馮滿天,大兵推進長沙彈詞,“華夏吹壎第一人”劉寬忍等等。

    現在想想,個人覺得也許叫“文化復興”可能會更合適,傳統文化不能丟掉,這是中華民族的根,雖然現在中國人遍及全世界,什麼國籍身份的都有,但是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夠像中國人一樣如此的信奉祖先。

    復原傳統這個口號,可能會有些大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了五千年,傳承下來本就不容易,有些都很優秀,像長沙彈詞,木工榫卯,篆刻,皮影戲,刺繡,龍舟說唱,十番音樂等已經快要失傳了,甚至傳統成人禮,七夕鬥巧,木馬流水,撕紙微雕,你已經再也見不到了。復原傳統,談何容易!

    ▲長沙彈詞

    ▲皮影

    ▲龍舟說唱

    中國唐代禮樂在中國傳統音樂史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塊內容,唐代的社會發展是古代封建社會(對不起,封建這個詞也是國外泊來詞,在秦以後,個人認為用封建來形容古代社會,似乎就不是很準確了),音律的發展也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當時的樂曲,包括記譜法都是領先世界多年的,但是經歷了多朝更替,遺留下來的唐朝大麴,鼓吹樂基本都進入到文獻資料裡了,復原是一件過於困難的事,你研究透了三分損益,十二律都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但是徐隿(題目中的某音樂人)很有情懷。

    ▲徐隿

    古樂本就是傳統文化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西方的文化入侵越來越嚴重,流行音樂,搖滾樂等等各種型別的音樂不斷地提升我們對現代流行音樂的認識,但對於中國的傳統禮樂我們很多人可能從來都不知道。

    包括戲曲,節日,傳統動員,民俗等等,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之甚少。

    雖然先進文化同化落後文化是歷史常態,但是中華文化的特點是兼收幷蓄,人多,地域廣,當然文化的生長力和包容性極強,中國人接受了耶穌和釋迦牟尼,但是並不妨礙我們信自己的神話,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

    中華傳統文化除去一些糟粕,本應是精華欲掩料應難。我從來都不認為那些中國土生土長的文化很落後,秦腔,華陰老腔怎麼能輸給搖滾,西河大鼓,評書豫劇能不敵美國鄉村,春節比聖誕落後嗎?畢加索也在學習中國畫,甚至對張大千說過:“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來學習藝術。不要說法國巴黎沒有藝術,整個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

    只是我們從近代以來,落後的太多了,甚至有人提出了全盤西化的口號。落後的太久,使我們失去了文化自信,又接受了太多新奇先進的流行文化,所以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但是隻要我們一天以中國人自居,傳統的文化中的精華就應該代代相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健康和金錢哪個更重要,如果給你一個賺大錢的機會,你會用健康去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