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名句

    01. 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吾無間然矣。

    02.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03. 傲骨不可無,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得為君子。

    04. 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

    05.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06.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07.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08. 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09.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10.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取解語者也。

    11.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12.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13.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14.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15. 清宵獨坐,邀月言愁。

    16. 昔人云: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云:若無翰墨、棋、酒, 不必定作人身。

    17. 願在木而為樗,願在草而為蓍,願在鳥而為鷗,願在獸而為廌,願在蟲而為蝶,願在魚而為鯤。

    18.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19.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20.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

    21. 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

    22.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23.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24. 一恨書囊易蛀, 二恨夏夜有蚊, 三恨月臺易漏, 四恨菊葉多焦, 五恨松多大蟻, 六恨竹多落葉, 七恨桂荷易謝, 八恨薜蘿藏虺, 九恨架花生刺, 十恨河豚多毒。

    25.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26. 律已,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27. 月下聽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情意益篤。

    28. 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能會難通之解,方可參最上禪機。

    29. 涉獵雖曰無用,猶勝於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於不識時務。

    30.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 2 # 萃辰天心書院

    張潮:字山來,號心齋,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八年(1650年)。張潮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刻書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張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夢影》、《虞初新志》、《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奚囊寸錦》、《心齋詩集》、《飲中八仙令》、《鹿蔥花館詩鈔》等。 張潮也是清代刻書家,曾刻印《檀幾從書》、《昭代從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御帙、數帙)等。

    張潮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父親為官不久又建家業,所以他生來就不乏吃喝用度、田宅乃至書籍,所以他寫的東西都是優雅浪漫的,有的時候甚至有一些小資的情節。但,非常可取的一點是他書中所傳播的都是美好的事物、都是正能量的,比如《幽夢影》就是主要著眼於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就像中藥裡的清涼散。為《幽夢影》作序的石龐說張潮此書“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印安說:大自然是一本開啟的書,只要我們善於去發現,就能享受到無窮無盡的美。清代的思想家張潮在《幽夢影》中說:“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蓮令人淡,竹令人韻,松令人逸。”天地造化,真是不處不美。印竹說:《幽夢影》中還有段很精彩的話我特別喜歡: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內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幽夢影》體現的是張潮以經史子集為底,浸透了傳統中國文人的教養。它展示了清代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品位及生活觀,中國文人的生活態度。藉由張潮的眼睛,可以讓我們發現瑣碎的生活竟然如此美好。月亮、石頭或一棵樹,雲霞、蝴蝶或花鳥,這些尋常之物,在作者靜觀內省經過個人的體悟之後,變成了足以流傳的生命學問。

    張潮所生的年代,正值中國傳統學術總結之時,這本書的體驗和學問因此亦帶有總結性質。他的一家之言,乃是以中國學問為底,收束到個人性情裡頭再放出來的,個人風格強烈的生命哲學,絕非單純的知識。

    林語堂也認為張潮極能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的人格特質,因此“數十年間孜孜不倦地推介《幽夢影》這部書”,並將這部書翻譯成英文,讓西方世界也見識到中國傳統文人的風采。林語堂與張潮雖然相交於不同的時空,卻同樣具有純粹的生活態度,那是明朝文人最重視的“靈性”,一種清潔、透明而單純的性情質地。作為基督徒的林語堂曾經說,《聖經》讓他嚮往“清潔的生活、純粹的生活、單純的生活、有用的生活”。《幽夢影》之於林語堂,則有如中國版的《聖經》,有用又無用,讓人在濁世中安身立命。

    今天的《如是我說》,無論是印安老師選取的這一段,以不同的花來比喻人的情操,還是我所選取的這一段,在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季節,感受不同的自然聲音。他認為這樣,我們生了耳朵才不虛此耳,如果每天聽的都是一些爭吵、抱怨、斥責、辱罵甚至嘮嘮叨叨,那麼,在張潮看來,耳朵還不如聾了算了。這種詼諧幽默的方式對現實生活的調侃,真的是妙極了!所以,在此也推薦大家閒暇之時讀一讀《幽夢影》,裡面處處都是佳章妙句,而且真的能怡情養性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喜歡某個明星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