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學宣傳員

    這個問題現代專家給出的意見大同小異:要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和夢想!有了詩和遠方就有了成長的發動機,發動機不停地轉,孩子就可能做到人生有目標,做事有計劃。

    歷史上確有這樣的例子。遠的不說,舉兩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例子:1901年秋天,年輕的毛澤東受到新思想的薰陶,立志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倒懸,離開家鄉韶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懷著激動的心情,臨行前寫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裡,對父親承諾一定要達成青春的理想。我們再看一首詩“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首詩作於1917年,是年僅19歲的周恩來赴日留學前夕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起句氣勢雄偉,表達了周恩來負笈東渡尋求真理的決心。“難酬蹈海亦英雄”,則表明他此次為了革命需要放棄留學的豪氣。我們要號召孩子們向這些偉人學習,她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讓希望從年輕一代人身上開始。祖國未來的輝煌與宏大靠年輕這一代來開創。

    但更多的孩子是一步一個腳印,埋頭學習,關注的是文化成績。是隨著舞臺的不斷擴大,才會顯露出不同的志向,逐步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智慧。因此在校期間,就要求: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進行必要的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提高作業質量等等。

    我們再來看一下古人是怎麼潤物無聲,對學子進行潛移默化的“理想”教育的。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他將人性分成“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天命之性”就是“理”(性即理),是絕對至善的。每個人的形體氣質都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氣質的個體對“天理”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氣質之性”。所以“氣質之性”是因人而異的。朱熹認為,教育的作用就在於“變化氣質”,而氣質中最不利於“天理”顯現的因素就是“欲”。所謂“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慾。”強調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因此,朱熹把人受教育的過程大略劃分為兩個階段:十五歲以前受“小學”教育;十五歲以後受“大學”教育,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是一個統一的教育過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兩個階段。小學階段的任務是“教以事”,大學是“教以理”。兒童時期是人的心智成長髮育的關鍵階段,如果對於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及兒童的教化能夠與心智發展相吻合,就會達到一種“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效果,這時養成的一切品質都是很穩固的(這一句至關重要)。主要內容就是倫理道德規範的訓練和基本知識技能的學習,簡單地說,就是“教事”、“學事”!教他如何去做,不必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儘可能具體、明確,即便是講道理,也要求淺近具體。教法應儘量生動形象。”“大學”教育的任務是“窮其理”、“以理教”。“小學者,學其事;大學者,學其小學所學之事之所以。”即“大學”的任務是利用小學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去推測未知的事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讀書窮理”主要靠自覺,學習的成敗在於學習者的自覺性。

    另一位教育大家王陽明也同樣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明人倫”,即將道德教育和人格修養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良知”是心的本質,是一切是非觀念的根源,是天理,是社會一切倫理道德的本源。他主張教學必須注意啟發誘導,潛移默化,“與人論學,亦須隨人分限所及”。在他看來,讓兒童的個性長期受到壓抑比不讓兒童受教育還要惡劣!!他認為蒙學裡應當設立三個基本學科,即歌詩、習禮、讀書。“唱歌”和“吟詩”可以激發兒童的志向,可以消除兒童頑皮的習性,使性格外向的兒童有發洩精力的機會,性格內向的兒童也可以解除心中的愁悶和煩惱。“習禮”不僅可以養成一定的“禮儀習慣”,而且可以透過“拜起屈伸”、“動盪血脈”、“固束筋骨”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讀書”有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存心宣志”,“致良知”。

    從古人的教育智慧裡,思路非常明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目標梯次升高,取法乎上的做法,是不是值得我們仿效呢?!

  • 2 # 金吉列加拿大張春濤

    潛移默化,父母自身上進優秀,追求卓越,孩子會受直接影響拿父母做榜樣,也會養成愛學習自覺好習慣,阿爸媽媽每天看書,孩子也會對看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帶孩子經常旅遊去看世界,自然孩子回熱愛探索世界,父母相親相愛,孩子生活在愛裡,自然也心裡充滿愛,這麼小討論遠大目標我覺得有些太早,很多事情他還不懂,只要養成好習慣,自律愛探索,慢慢就摸索出自己的方向了,每完成一個小目標,慢慢就自然達成大目標了,重點是積累,持之以恆的努力,腳踏實地的進步

  • 3 # 禾頁老師

    1.孩子知道別人對他的期望嗎?

    父母的希望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行為,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不單單是父母、老師,自己生活中對孩子有重要影響的成人,他們的期望都會匯聚成孩子確立目標的標準。

    父母是弓,孩子是箭。

    問問孩子,爸爸媽媽的期望是什麼?看他感受到的,跟父母的實際期望一樣嗎?

    2.孩子的目標由他自己確定。

    父母無法代替孩子都成長,父母也沒有辦法用自己的目標代替孩子的目標。

    只有孩子自己確定的目標,才最有動力。

    拿出紙和筆,讓孩子列出目標清單。

    “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生目標是: ”,列出五條。

    “我最近想要實現的一個目標是: ”。

    3.目標分解:具體化,量化,有期限,有檢驗。

    大目標要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可行的小目標。

    目標只有數量化,也就是數字化,才有可執行的能力。

    沒有期限的目標不是真正的目標。

    有真正的檢驗目標的完成情況,並把不符合事實的進行調整。

    目標會引領孩子走向成功!

  • 4 # 等待2084553

    目標的大小,對於不同人不同時期,都是不同的。

      我認為,初一的大目標就是好好玩的同時,能夠把接觸的新知識學好,能夠打牢基礎,跟得上大隊伍,最好排名年級前五十名。

      初二的大目標就是要爭取把名次提高到前十名,在把文化知識學好的同時,還能夠發展自己的愛好,比如體育、音樂、繪畫等,透過愛好調劑枯燥的文化學習,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成長。

      初三的大目標就是瞄準當地的重點高中,把名次和成績穩定在目標重點高中的錄取名次內,名次越高越好,在學力有餘的時候,再重點學習外語,外語這門工具等到大學、步入社會都是很好的敲門磚。

  • 5 # 揚州企鵝培訓

    樹立個人目標,要先能孩子真心的溝通,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

    如果不能做到上面兩點,顯然是很難做到幫助孩子樹立個人目標的。

    而當知道孩子的興趣所在,這時就可以引導他樹立個人目標,目標的設定一定是他自己的想的,而不是人為加給他的。只有他自己希望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或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的時候,才會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看到20年前初戀情人的照片,你的內心還有波瀾嗎?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