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娛影視

    在別人看來,這是迷信!但是在潮汕人看來,這是信仰!潮汕地區一整年下來,大大小小的拜神儀式有很多很多!

    每個地方的人信仰不同,對信仰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潮汕人信奉神明,拜神明,潮汕媳婦在拜神的時候嘴裡還唸唸有詞的。基本上是在像神明乞求家門平安順利,將自己所希望的像神明乞求,訴說!然後拜完的同時也要靠自己去努力!潮汕地區的人信奉神明。就像別的地方信基督耶穌,基督教的信徒每個星期都去做禱告。道理是一樣的,只是每種信仰的表達方式不同!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潮汕人,從小耳濡目染,對這種文化信仰已經根深蒂固!我本人認為這不是迷信,這是精神寄託,這是地方文化信仰!

  • 2 # 釋林布禪

    什麼是迷信?就是信仰不同的人或群體之間的矛盾相沖問題,有神論無神論的辯論都是各自對自然界的主觀認識,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迷信是痴迷的信仰,與智信相對來說的,其實只要不危害他人乃至社會的安危,個人行為是沒有必要對其界定的。大自然就是一個和諧的共同體,包羅永珍。

  • 3 # 梅州廣哥

    各地有各地自己的特色活動,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傳統,這些民俗,再不搞下去,以後00後都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了!反正無論什麼,都會有人跳出來刷存在感,說是糟粕,迷信活動什麼的。

    我是客家人,在百度上可以查到許許多多客家傳統文化民俗,但好多我都看得一臉茫然,沒經歷過啊,沒見過啊!好多傳統民俗,慢慢的都消失了!懂這些民俗的老一代人正在離去,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卻不知道有這些或者根本不懂!

    無論是題目說的潮汕特色民俗或者是客家民俗還是其它各地方的傳統文化,民俗都好,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不能直接就說是迷信活動!這些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需要我們去保護,發揚光大,讓世界都知道都瞭解我們中華民族有這樣的傳統文化民俗!

  • 4 # 灬77568783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們應該尊重,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作為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大國,傳統肯定琳琅滿目,不管自己什麼地方,民俗怎麼樣,都應該包容理解融入別的地方的習俗,!

  • 5 # 少年li1966323047

    我覺得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地方的傳統習俗,比如就像我家每年過年時候,我爺爺總會去給一些房間去上香,說保用家裡平安,說得更誇張一些,比如咱們一些人去廟裡燒香拜佛,去請本命佛一樣。這都是一些風俗,只不過有的地方的風俗外地人沒有見過,聽過,所以覺得誇張而已

  • 6 # 西洋參情滿天下

    首先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種迷信,因為崇拜、祈求神靈庇佑,是對客觀世界一種虛幻的反映,沒有科學理論基礎,無法用科學證據解釋,所以有人講是迷信是可以理解的,甚至還有人說西方國家信仰耶穌基督,信仰天主教、伊斯蘭教這些都是迷信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不無道理,畢竟人和人看問題的出發點和角度不一樣,結論自然不同。

    如果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我更偏向於這是一種當地文化習俗,一種信仰。“營老爺”作為潮汕當地的一種特色文化民俗,如同山東威海地區春節祭拜“李老爺”、福建沿海祭拜“媽祖”是一個道理,都是人們透過祭拜神祖來祈求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平安祥和,體現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寄託,體現的是一種精神信仰,體現的是中華傳統文化。

  • 7 # 劉衛託曼琪服裝廠

    信則有,不信則沒有。人們喜歡的,可以說是娛樂,增加節日氣氛。去年2017年潮汕一個村莊遊神,抬著老爺敲鑼打鼓,好不熱鬧。碰到一貨車,被撞死傷無數,整村人哭成一片。老爺把他們往死路帶,請問以後他們還敢嗎。兩年前,一個村的人高高興興去接神娘,在交接時不是被大村的人無緣無故打傷了嗎?遊神娘不是遊平安順,大掙嗎?怎麼遊成出事故,不團結呢?請問被打的人以後還會來嗎?所以信則有,不信則沒有。美好生活還是要靠人的努力打拼才是正確的

  • 8 # 孤獨的魚兒

    信而成,我不認為是搞迷信活動,營老爺可以小孩從小接受潮州傳統文化的薰陶。比如潮劇跟粵劇比傳承,珠三角地區十個人只有一個人學,而潮州地區十個人就有九個學。差異很大,在潮州地區潮劇基本每個潮州人的兒時記憶!可以保證傳統文化傳承!其他我不說,只要在潮州地區呆上幾年就會明白潮州人喜歡營老爺的含義!

  • 9 # 西北娛樂旅遊圈

    對於這類民俗,一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有一篇文章叫做朱光潛《我們對於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春節民俗堅持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民俗民情,但是要注意遵規守紀,注意社會效應和評價。因為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人各有志,人各有想法。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每個人他的看法都不一樣,想法也不一樣。春節有很多民俗活動,比如潮汕的這種文化民俗,有人說是搞迷信,有人說是特色民俗,關鍵還看參與其中的人怎麼看。有人在旁觀察,有人樂在其中,如今很多傳統文化和民俗,其實都多少有一些燒香拜佛等相關的情況,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很多民俗活動又融入了一些新潮流和一些新方式,透過這類集團活動,能夠把一些人傳遞到一起,把大家聚集起來,參與集體活動,圖個熱鬧和喜慶,這也是民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燒香拜佛的情況,這些情況古已有之,現代人就看你怎麼看待了,如果你覺得是迷信就不要參與,就旁觀他的民俗就行了。一句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兼收幷蓄,發揚光大,堅持自我、獨立判斷。你說呢?

  • 10 # JohnTim2020

    潮汕春節大型特色文化民俗“營老爺”,就是遊神的意思。在潮汕,“營”、“贏”都是同一讀音,即是遊街。“老爺”,按潮語讀成“勞爺”更妥,是鄉村供奉的各種神靈的塑像。“贏勞爺”一般發生在春節後,大約在正月初十到正月底,這是每個鎮各村舉行的一個讓節日氣氛達到高潮的大型活動。

    在少數民族地區,祭拜神靈甚至形成宗教信仰是常見的。漢族地區信教的人較少,一般都以吃齋唸佛或祭拜諸神的形式出現,這其實也可以看成一種準宗教。

    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農耕社會基本還是靠天吃飯。普通民眾往往又達不到像張衡、諸葛亮等社會精英那樣的覺悟和水平,他們面對惡劣的氣候和自然環境往往是無能為力的,久而久之就發展出了各種神靈崇拜和接近宗教形式的信仰,這無疑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神靈崇拜和準宗教信仰,可以幫普通民眾擺脫很多心理上的困惑和壓力,是世俗社會不可或缺的穩定因素。在西方,即使科學發達,一般大眾也是有宗教信仰的,他們對未知的領域還是充滿著敬畏的。可見,在各國的普通人群中,信仰與敬畏的心理和行動是有著共通之處的。

    在極左的年代,把這一切斥之為“迷信”,明顯是有失偏頗的。即使在那種情況下,少數民族地區的拜神和宗教活動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干預。普通民眾都樂意做的事情,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潮汕的“贏勞爺”,就是這種神靈崇拜的準宗教活動,同時又是難得的節日狂歡,可以媲美西方的各種狂歡節。春節來到“贏勞爺”,才算進入節日的高潮,每個鎮各村輪流一天抬著各種供奉的神像出來遊街,潮州大鑼鼓等表演同時進行,頗有特色的“英歌舞”也讓大街熱鬧非凡,民眾紛紛上街狂歡,活動一直延續到正月底。很多當地民眾甚至覺得“贏勞爺”比大年初一還重要呢!這才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時候人會越來越貪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