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兩山堂

    我從與王羲之比較的角度,談談王獻之行書的特點:神駿陽剛之境;行草書體更勝; 突出外拓之勢(筋力,圓轉,外展)。

    ——王羲之更典型地體現了含蓄而靈動的中和之美,王獻之則在中和的基調上更表現出神駿奔放的陽剛之境。“父之靈和,子之神駿,皆古今之獨絕也” (張懷瓘《書議》)。“靈和”者,溫文爾雅,志氣和平,靈動灑脫;“神駿” 者,豪氣縱橫,威武神揚,宏逸遒健。王羲之是魏晉書法、古代書法“ 中和” 之美的典範。從作品來看 ,呈現一派平和、清雅的審美風貌。其“中和” 之美是剛柔相濟的;是質與妍的結合, 既有平實質樸之意 , 又有瀟灑妍美之姿。相對於漢魏、鍾繇之質 , 王書更具妍態; 而相對於王獻之的宏逸縱放 , 王羲之則更含質樸之趣。瀟灑又沉著,靈秀又爽利。王獻之的行書則有一種大鵬摶風、逍遙縱逸的氣度。“若逸氣縱橫 , 則羲謝於獻; 若簪裾禮樂, 則獻不繼羲。雖諸家之法悉殊 , 而子敬最為遒拔”( 張懷瓘《書斷》 ) 。後世崇尚奔放、縱逸書風者 , 大多宗法小王。

    ——大王行楷為優,小王行草更勝。大王行書側重楷意,既有行書的圓活隨意,又有楷書的謹嚴規矩。清爽流暢的行筆,既寫得筆筆起訖分明、紮紮實實,又靈動輕鬆,無一絲滯板。小王行書突出草勢。“ 子敬之法 , 非草非行 , 流便於草 , 開張於行 , 草又處其中間 。無藉因循 , 寧拘制則; 挺然秀出 , 務於簡易; 情馳神縱 , 超逸優遊; 臨事制宜 , 從意適便。有若風行雨散 , 潤色開花 , 筆法體勢之中 , 最為風流者也”( 張懷瓘《書議》 ) 。 瀟灑散放的氣度則與簡便隨意的行草建立了更密切的對應關係。

    ——大王側重內擫,小王突出外拓。前者側重裹毫、瘦勁、方折、骨力,體勢內斂緊結;後者突出鋪毫、肥厚、圓轉、筋力,體勢外展寬博。內擫,主要指內斂的筆勢字勢;外拓,主要指外放的筆勢字勢。內擫重“骨”,外拓重“筋”。骨勝者挺健,峻勁;筋勝者通暢,活絡。“骨力”重方,“筋力”尚圓。大王更見方折,小王更顯圓轉。大王在起、收、轉折處的方勢明顯,小王則突出圓勢,以轉為主。內擫者裹毫為主,外拓者鋪毫為重。裹者瘦,鋪者肥。內擫使毫攝墨,不令溢位畫外,比較謹嚴含蓄些;外拓用筆,翰墨淋漓,豪放暢達。

    —— 將二王行書綜合學習,可以把中和與陽剛、靈和含蓄與神駿奔放、內擫與外拓、骨力與筋力、瘦勁與肥厚、方折與圓轉等審美意蘊和筆畫、結構要領和諧統一,增強表現手段,豐富藝術效果。

    (可參考宋民《二王經典行書要領精講》,江西美術出版社,2019。)

  • 2 # 神韻軒書法

    小楷《玉版十三行》是王獻之所書,被譽為"小楷極則″,雍容華美,飄逸爽朗。用外拓法,筆勢伸展。顧盼生情。

    (玉版十三行原石)

    王獻之是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作品。

    (玉版十三行原石)

    雖然他隨父學書,但風格各異。王羲之小楷書法內斂含蓄,如君子藏器。而王獻之筆勢開張外肆,飛動瀟灑而奇險。

    (玉版十三行原石)

    此帖用筆輕快靈活,乾淨爽利。骨力勁健。結構欹側取勢,變化多端。章法布白十分靈活,打亂安排,橫不成列,豎不成行,都未對整齊,參差錯落,通篇自然,氣韻足。有氣質、有風度。

    (玉版十三行原石)

    張懷瓘評:"能極小真書,可謂窮徽人聖,筋骨緊密,不減於父。″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王獻之書。)

  • 3 # 會飛的那條魚

    王獻之的書法自創一格,他的書法兼有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等各種字型的風格,他的發展與其父親的精心培育是分不開的,目前其傳世的作品不多,他的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較大的影響,與其父親王羲之以及張芝和鍾繇被稱為書中四傑,《洛神賦貼》,《十三行》等都是其代表作。

  • 4 # 皇甫荔

    答:如果說書史上列舉最為叛逆創新的代表那就是非王獻之莫屬了。我們先來看看書家的簡歷,再以書傢俱體墨跡談其特點吧。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好,官至中書令,人稱王大令。王羲之有七子,其中: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煥之及第七子王獻之都以書法出名於世,但字跡流傳下來的僅有王獻之一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他几子都以繼承家風為終生目標,而王獻之則不同,一天到晚就想著創新超越他父親,這才有了後來他與眾不同的“破體”出現,後人將他與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從七八歲就開始習書,諸體皆精,唐張懷瓘《書斷》中將其隸書、行書、草書、飛白列入神品(傳東漢蔡邕看到工匠用刷石灰的苕帚刷牆留下飛白絲絲,故受啟發,據此創出了一種筆畫間絲絲留白的“飛白書”),草書繼承了東漢張芝的“一筆書”技法。世傳書跡以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以及《中秋帖》、《鴨頭丸帖》、《保母磚志》、《廿九日帖》、《地黃湯帖》、《辭中令帖》、《鵝群帖》、《授衣帖》、《舍內帖》、《東山帖》等最為著名。

    我們以《中秋帖》(見下圖)為例,看看王獻之的書風是如何創立“破體”的。王獻之年少時就對其父的書法藝術已有不安分的見解,十五六歲時勸其父說“大人宜改體”,傳統章草氣勢不夠,應該發展草書縱橫不羈的意趣,因為萬事都在變,書法也要開拓,《中秋帖》就是他這種性格的代表。

  • 5 # 老古人藝術娛樂天地

    我認為,王獻之的書法是超過了王羲之的。甚至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意思。只不過“前浪”沒被“拍死”而已。

    王羲之的書法,有很大一個程度是佔了帝王之光,因為後世帝王有很多是非常推崇羲之的,導致當時羲之書法的熟知度越來越高。乃至今天,我自小學書法的時候,不管是草書還是行書,我的老師都以羲之書法為借鑑,領我入門。

    而由於時代背景與父輩關係,當時的王獻之不管在“業界”口碑如何的好,相信也是不可能超越其父羲之的。

    從主要的書風來講,王獻之的書法筆法非常流暢,自然,一氣呵成。從根本上說我認為是超越了王羲之的。

  • 6 # 夢雨軒144132698

    王獻之以行草聞名,楷隸亦有深厚的功底,其字喜帶長形,不喜守舊,講究行氣,注重字與字上下之間、行與行左右之間的顧盼,佈局上顯示規整中的率意與自然,其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謹嚴不失雅態,字勢或開張或緊縮,顧盼有致,變化自如,無論從結字、行氣,還是筆墨、章法構成上,都顯其自然率意,峻拔大氣的書法風格。

  • 7 # 逸墨軒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 8 # 九龍人5

    承蒙抬舉謝謝:本人學識粗淺,只能講對他父子二人在書法上一點感受。王羲之留傳下來的(蘭亭序)是雙勾線拓版,原版真跡陪唐太宗入葬了。無真跡存世,而王獻之的字就那未二篇,比來此去老先生要穩健灑脫一些,賴看些。相反獻之的字要居瑾用力過重墨就偏肥了。本人信口開河對古人的字是無資格評價的,望諒解。

  • 9 # yuanzibo546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主要是繼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規,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傳世書法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家學的承傳及自己另闢蹊徑的蹤跡。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他的用筆,從“內拓”轉為“外拓”。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王獻之《鴨頭丸》帖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裡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王獻之《中秋帖》(米芾臨摹本)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鉅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獻之《鵝群帖》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 10 # 無為大聖o

    王獻之與其父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並稱二王是有道理的,古人評價王獻之的字:剛用柔顯、華因實增。王羲之和他之前的大書法家如鍾繇等人筆下體現的都是內擫筆力。

    王獻之才高視遠另開天地寫出了外拓筆力的一筆書,可謂里程碑意義上的奇蹟,至此中國書法才面貌煥然一新完整了毛筆的最大功用,這是前無古人的創舉。

  • 11 # 小雙木LKB

    王獻之的書法成就主要是行草書,他獨創了既有別於張芝,又不與乃父王羲之面目雷同的劃書面貌,他將草書筆法入行書,將張芝的“一筆書”加以強調和誇張,創造了逸氣縱橫、優遊神駿的行書新體。非草非行,流便於行,開張於行,草又處中間。無藉因循,寧拘制則;挺然秀出,務於簡易;情馳神縱,超逸神遊;臨事制宜,縱意適變。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

  • 12 # 華夏筆都—鵬譽軒筆莊

    與其父並稱“二王",少時即有盛名,高邁不羈,史書稱其“風流為一時之冠"。

    一、王獻之的書法:華美流暢,儀態萬方,他將書法的優雅之美髮揮到了極致。是中國古典文化中所謂"文彩風流"的風貌,在書法上的最具代表性的體現。如《中秋帖》(見下圖)。

    二、王獻之的草書,在骨力上可能不如其父,但在筆法方面,敢於變王羲之的內擪法為外拓法,由於他的變法,把今草的藝術水平又提升了一步。如《十二月帖》(見下圖)。

    三、他的書法,力在點畫中的體現更加外露,字形的姿態也更加講究。

  • 13 # 半坡居士趙武寧

    媚研之外,還創造了一筆字,用筆也突破其父變成外擴增強了雄強特點。

  • 14 # 大方書法工作室

    此時該說亦重複,前這幾人道已優。

  • 15 # 岒南隱者

    王獻之的書法能取眾家之長,具有媚研秀麗兼雄強多變的特點,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書法家。

  • 16 # 自成灰

    蘭亭基本上,開出的一朵花,不差,沒有蘭亭有味道

  • 17 # 靜中樂

    個人認為:學習楷書應首先以玉版十三行作為切入口,然後可上溯鍾繇,下探唐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的男人還能找到女朋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