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俄軍在作戰的時候常常放棄農村地區一頭扎進大城市。
21
回覆列表
  • 1 # 北冰洋海嘯88

    在車臣格羅茲尼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一個旅進去,幾乎全部陣亡!留在車裡的被rpg滅了,下車作戰的被spinner挨個射殺!這簡直就是噩夢!《孫子兵法》有這麼段話描述城市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2 # 聰明絕頂36

    首先,俄軍真的執著於城市作戰麼?未必。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難道是城市作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除了城市作戰之外,也有很大部分,是在野外。柏林戰役,最後的城市作戰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給人留下這種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歐洲和中國的國情不同。歐洲人口很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並且大城市往往就是交通樞紐。拿下一座城市就能佔據主動權,所以有很多著名戰役是圍繞城市來進行的。

    中國不是,儘管城市也是交通樞紐,但是更多的地方和人口在鄉下農村。一個農業國,人口和糧食是更重要的資源。共軍在農村獲得了遠遠比城市更多的支援,再加上武器裝備不如對手,因此更多的時候是透過運動戰來消滅敵人,力求避免城市攻堅戰(譬如圍點打援,最後不管打援是否成功,攻打城市的成功率一般都不高)。也就是到解放戰爭後期,才有能力直接攻打大城市,即使這個時期也是有失敗例子的。

    最後,要說明一點,俄羅斯那個地方,機械化軍隊野外作戰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冬天自不必說,五六月份之後,由於凍土解凍,很多地方會變得泥濘不堪,行軍都困難,更何況打仗?

  • 3 # 澤安君

    俄軍自沙俄時代起就有一個戰略“城市中心論”,多次大戰都是圍繞著大城市歸屬權的展開,往往兩軍反覆爭奪演變成拉鋸戰。

    基輔會戰,列寧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戰鬥。。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口財富資源等往往會往城市集聚,這些不就是兩軍都要爭奪的東西嗎?城市是戰爭的舞臺,全球城市化自工業革命以來不斷加快,戰鬥只能越來越集中於城市,這是一個趨勢。二戰中歐洲戰場40%戰鬥都集中在城市,二戰後美海軍進行的250多次對外軍事幹涉中,有90%涉及到了城市。車臣戰爭中,俄軍90%的傷亡發生在攻打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區的作戰中。

    俄羅斯只是一個極端,因為其領土太過於龐大,1707萬平方公里,人口連1.5億都不到,人口密度8.8人/平方公里(2016資料),人口都集中在相對發達的歐洲部分,而且主要集中在那幾個大城市,如莫斯科1600萬人,就佔了全國人口10%。

    拋開為了殲滅對方有生力量和被迫進行的野戰外,歐洲國家戰爭基本都是圍繞城市展開的。當然中國就是個例外,因為國情的不同,我國廣大農村才是主流,盲目套用城市中心論,與敵軍一上來就在城市交戰,那就是死路一條,最後一次反圍剿遭遇慘敗,紅軍被迫進行長征就是個例子。當然到後期,城市決戰才是決定生死,如三大戰役。

    我是大狗子,請關注大狗雜談。

  • 4 # AIFatigudecoeur

    關鍵在於他們都是高度工業國家,不論是消耗人力資源和裝備資源最好最有價值的目標都在城市。孫子和克勞塞維茨有種說法要圍困城池必須於敵十倍。而對方要與你纏鬥最大消耗己方有生力量,也肯定會選擇現成的堡壘~城市。所以不是你自己喜不喜歡或者敵方樂不樂意。

  • 5 # 王一老者

    這是根據俄國的國情以及反恐戰爭的新特點決定的。二戰時,德國法西斯入侵蘇聯是從西向東打。而東邊主要是大平原,便於坦克裝甲車叢集攻擊,有路無路隨便掃,鋼鐵洪流勢不可擋,利於進攻,不利於防守(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防蘇聯從北邊入侵我國時,把防禦重點放在張家口有群山的一線,而不是放在內蒙古也是這個道理)。故把防守重點放在節點城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另外,現在的反恐戰爭主要是打城市戰。不管中東的反恐戰,俄國的車臣戰,還是最近菲律賓打的反恐戰,均是重點在城市打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是現代只有城市維持生命的條件最好,水電氣油糧彈等物資均易獲得,還能拉老百姓當擋箭牌,利防守,不利用坦克裝甲車等重武器進攻,可有效抵銷對方用飛機大炮導彈攻擊。若是放在野外打,對手一次飛機火箭炮導彈的覆蓋,自己就傷亡大半,這仗真沒法打。

  • 6 # 麥田軍事觀察

    俄軍並非執著於大城市作戰,而是圍繞著城市展開戰役,這不是蘇軍有意為之,不想進行野戰,而是現實條件決定的。

    俄羅斯及蘇聯時代,都是一個大陸國家。其面積達到2200萬平方公里,但是它的主要部隊也就是歐洲部分,實質在東歐大平原上,這個地形決定了,它無險可守,也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處處設防,實際最後雙方形成就是主力之間的會戰,各大戰役其實就是這個體現,雙方進行攻防戰,誰佔優誰進攻,對方只能應戰,也一樣是投入重兵。

    雙方都希望進行野戰,進行分割與包圍敵人,但是在無意與有意之間,城市都成為主要的目標,城市往往意味著大量的人口,工業以及交通中心。城市可以在進攻時繞過,卻不能置之不理。

    歐洲與中國的情況不一樣,它的人口主要集中到城市,二戰時期有歐洲已經相當的城市化,農村地區人口相當少,可以獲得的資源也少,這讓雙方在制定計劃時,往往要以城市為目標。如果完全擺脫城市,那麼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作戰。

    最終雙方實際上,形成了一系統圍繞城市進行的作戰行動。也只有少數行動擺脫了城市,但是它們城市作戰依然有不可分的關係,象庫爾斯克會戰,其實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雙方形成的一個新的戰場相峙狀態下的一個戰局。雙方經過一段時間的作戰中,都失去進攻能力,開始相峙以準備新的攻勢。

    只有這時,雙方處於重兵集結的狀態下,為爭取殲滅對方的重兵集團為目標進行了會戰。

    今天的城市化水平更高,那麼意味著今後的戰爭中,圍繞城市作戰依然是主要的原則。

  • 7 # 戰壕

    這主要和俄羅斯本身的地理情況有很大的關係。

    俄羅斯經過不斷的擴張,國土面積達到了世界第一的地步,但是由於環境、農業等等問題,人口數量一直比較稀少,後來慢慢形成了很多相互距離很遠的城市,這些城市大多都是交通命脈上的關鍵節點,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同時,城市周邊也吸引了很多居民的湧入,因此俄國的城市人口要比農村人口要多。

    而在後來的戰爭中,俄國軍隊都是以大城市為依託進行作戰的。比如俄法戰爭中,法軍就是透過不斷擊敗大城市的俄軍,控制這些交通要點然後開始逐步推進的。俄軍的作戰也是以不斷打擊法軍的運輸線路,同時透過堅壁清野來阻止其獲得充足的物資保障,最終再加上俄國惡劣的天氣,法軍最終潰敗。

    後來的俄國革命中,紅軍也是透過不斷佔據大城市等交通要道,遏制住了白軍的咽喉。而白軍也是不斷進攻意圖奪回大城市,至於當時的俄國農村等地區,其分佈散漫同時距離遙遠,雙方都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資源去控制這些地區,只能圍繞大城市作戰。最終控制住大城市以及交通線路的紅軍徹底擊敗白軍,因此蘇俄政權得以建立,並最終產生了蘇聯。

    到了蘇德戰爭更是如此。機械化戰爭十分依賴交通設施,尤其是鐵路、公路的要點,德軍也十分重視控制蘇聯的大城市。雙方的很多戰役就是圍繞著大城市展開的,比如哈爾科夫戰役就打了四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銷售3個月沒業績,到底如何做才能開單?銷售技巧、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