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吡吡怪
-
2 # 歷史春秋網
波羅的海三國,是指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
三個國家的國情與中國不同。中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中國的文明傳統造成的。中國有大一統文明,夏禹、成湯、文王、武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朝太祖、成祖以及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莫不是大一統的優秀帝王。既便是分裂時代的帝王,也莫不是追求統一,比如三國時代的劉備、曹操、孫權等人。
但波羅的海三國不同,他們的文化是歐洲文化。歐洲的土地面積和中國差不多大,為什麼他們不統一,而是有幾十個國家?英國和法國怎麼不統一,北歐五國怎麼不統一?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文化不是大一統,找一個強大的領導人,而是追求民主、自由。他們雖然在國土面積上是小國,但在文化上,在科技上,在幸福指數上,卻是大國。
影響國與國之間的統一與分裂,除了文化以外,還有民族、宗教、地緣、政治利益、大國角力等因素。北韓和南韓,不就是人為地分裂嗎?波羅的海三國宗教信仰不同,說話語系不同。他們原來都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前蘇聯解體後,就按自己的加盟前狀態重新獨立了。其現在的狀況是大國角力與宗教信仰、文化不同的綜合結果。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認同沒有統一的基礎。但還有一個原因是,現代的文明時代,與古代不同了。古代靠拳頭打天下,現在靠國際準則。既便出了一個成吉思汗式的人物,想統一波羅和海,但那必遭全世界的反對。也統一不成的。
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這三個國家不但相互是鄰國而且是平原相通互相沒有高山大川阻隔,竟然各自都保持了國家獨立,確實讓人奇怪。
但是看一下歷史就明白啦,三國家基本都是在公元十三世紀建立起的中世紀國家,且剛開始就是相互獨立的,但自從中世紀東歐出現封建文明以來,波羅的海三國周邊就是大國環伺,處於列強中間普魯士(條頓騎士團)、波蘭(波立同盟)、維京人、瑞典、羅斯、基輔羅斯、俄羅斯……都曾經稱霸這一帶,所以波羅的海三國先天就受制於周邊大國很難形成強大國家,所以也很難完成統一。
波羅的海三國的地區先後被普魯士(條頓騎士團)、波蘭、瑞典、俄羅斯控制……導致現在領土劃分最關鍵的近代開始啦,近代波羅的海三國長期被沙皇俄國控制,10月革命以後,新政府蘇維埃放棄了本民族帝國主義政權所侵佔的地區,但正處於一戰,蘇聯紅軍撤退以後三國馬上被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一戰德國戰敗以後,三國取得民族獨立。二戰爆發、蘇德開戰前夕蘇聯出兵佔領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立陶宛議會經討論投票決定加入蘇聯以抵抗德國的入侵。
二戰結束後三國作為加盟共和國留在了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在俄羅斯新政府的引領下蘇聯的各加盟國獨立,蘇聯的過加盟共和國都是非俄民族國家,(類似於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民族國家能夠有效的避免被強大的民族所同化,有效的保持了民族傳統與政治自由獨立性(這個觀點雖然奇葩但是確實目前最為合理的解釋)。
現在我們能獲知的關於蘇聯的資訊,要麼是來自中國,要麼是來自西方,這兩個促使了蘇聯的解體,也是蘇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的死敵,甚至其中中國都與其爆發了正面衝突。歷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你覺得中國和西方兩者會替蘇聯說好話嗎,甚至極力抹黑,篡改,都在所不惜。包括現在的俄羅斯政府,也是當年修正主義的既得利益集團,大財閥。可以說"成王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