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金庸寫《鹿鼎記》更多的是揭示小人物的生活,江湖不僅僅是隻有大俠為國為民,還有小人物的精彩紛呈。事實上,他寫完了這一部小說就封筆了,沒有再寫更多有關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

    韋小寶代表的是另類江湖人物,他與俠義不掛鉤,就是一個小混混變成人生贏家的故事。大概,每個男人看完以後都會對這個小混混羨慕嫉妒恨。

    原著裡刻畫的康熙和陳近南,反而更容易讓讀者有很大反差。沒落的天地會和盛世康熙,在韋小寶眼裡,都抵不過妻妾成群,兒女繞膝的自在生活。

  • 2 # 羅丹1號街

    要想了解金庸武俠小說的寫作背景,要結合金庸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金庸一開始寫武俠小說,完全是趕鴨子上架。金庸自己也曾表示過,寫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時,只是想要完成一份領導安排的工作而已,報上書名以後還沒有想好要寫什麼。

    就在《書劍恩仇錄》連載一個月以後,隨著情節的起伏變化,逐漸備受關注,好評不斷。金庸——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讀書人,在經歷動盪亂世之後,獨在異鄉透過武俠小說展開對人性無限豐富的獨特理解。金庸的小說和報業是緊密相連的,一定程度上賦予了報業新的生命,也給當時連載的《新晚報》《香港商報》帶來了可觀的發行量。

    小說家往往太過依賴生活積累,反而忽略了自身文化修養的重要性。金庸的武俠小說會更具有相容性,行雲流水般的文字,環環相扣的情節,語語引人的歷史背景,是和金庸深厚的歷史文化修養、中國歷史的整體把握以及政治情懷是分不開的。

    金庸創作《鹿鼎記》是在金庸經歷過“文革”時期以後創作的作品,也是金庸最後一篇長篇武俠小說。雖然被定義為武俠,但塑造的韋小寶的形象已經不是俠客的形象了,而是“反英雄”的形象。

    《鹿鼎記》開場便是以一場文字獄開始的,是金庸對於文革文字獄的痛惜。在金庸的筆下已經有太多的英雄,韋小寶的形象塑造,在寫作手法上是一種獨闢蹊徑的創新。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 金庸創辦的《明報》歷經風雨進入鼎盛時期,最後一部作品飽含著金庸創業過程的種種心理路程。

    韋小寶出身妓院,長在妓院,為人處事圓滑,溜鬚拍馬最是拿手一絕。金庸筆下,像喬峰這樣的大俠必然是為大義而自殺的結局,像韋小寶這樣的世俗小人卻可以自在的逍遙一生。多年的經歷和政治紛爭,使得金庸更加洞悉了任性的善惡,在他心中,英雄已死。韋小寶的身上可以找到古往今來多少達官貴人、名流紳士的影子。

    《鹿鼎記》是金庸對武俠小說的總結,也是對於人性過去、現在、未來的總結。

  • 3 # 吟風社

    鹿鼎記是金庸的求新求變之作,這點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了,主角武功極差,智謀過人,還有逃生的輕功也算的一流,在這種情況下,韋小寶靠著偷襲、陰謀詭計前後卻殺了無數高手。這在武俠小說中可謂前所未有。

    同時,很奇特的一點,韋小寶的江湖身份和朝廷身份可謂是各佔一半,這在金庸之前的小說中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們不妨看看其他的主角,段譽是大理皇族不假,但是大理的設定對待武林人士要以武林身份應對,同時段譽性格奇葩,完全不像個皇族。郭靖、蕭峰一個金刀駙馬、一個南院大王,也是都是把這兩個身份當初累贅,虛竹這個西夏駙馬平日裡還是住在靈鷲宮的樣子,更是跟官場沒什麼聯絡。

    韋小寶卻不同,他在官場上完全已經是老油條,懂得做官之道,更是飛黃騰達,做到了鹿鼎公。

    韋小寶與康熙

    在書中有一個人跟曾經的韋小寶頗有相似之處,此人叫做於八,是阜平縣城內吉祥寺方丈和尚的表弟,在廟裡經管廟產,收租買物全由他經手。做事伶俐,在韋小寶去五臺山前,思考著自己沒做過法事,別露餡了,就找了這麼一個人來指點,此人跟曾經的韋小寶都是市井小人,三言兩語之間就聊得十分投機,而在吐槽清涼寺方丈時,說話語氣也跟韋小寶頗像。

    於八站在他背後,低聲道:“這等背時的老和尚,姓於的這一輩子可還真少見,怪不得偌大一座清涼寺,連菩薩金身也破破爛爛的。”

    韋小寶

    從金庸最早的連載版講,一開始金庸對於這部書要不要有如此大的變革只怕心中也有嘀咕,韋小寶的初期設定同樣是武學天才,在連載版中,海大富教導韋小寶大慈大悲千葉手的同時還教了韋小寶一些內功,當然,海大富這裡韋小寶內功不是好心,而是連載版的設定中,他給韋小寶下的毒藥需要用內功壓制一陣子,而毒藥壓制的越久,未來發作後韋小寶受苦就越大。

    海大富雖是心存惡念,但確實讓韋小寶有了內功基礎,在海大富死後,韋小寶搜刮海大富的遺物,得到了海大富的武功秘笈。正是海大富教導的那些基礎,加上韋小寶自身天資過人以及性格跟這門功夫相符,韋小寶練的十分順利,在陳近南又傳授內功給韋小寶後,韋小寶兩門內功混合,硬是練成了一門武學中“從所未有之奇”的武功。這裡的描述可以看出來,金庸一開始怕是有把韋小寶的武功往石破天那裡引導。

    韋小寶只練了九日,便已將海老公遺經上的第一圖練完,只是所用的方法,卻是陳近南所授。每次照著圖中紅綫所示將紅綫在全身遊走一週,跟著便出一身臭汗,被褥上淋淋漓漓盡是汗水,卻是說不出舒服受用,身子輕飄飄地,幾乎便欲飛起來一般,他還道上乘內功確須如此修習,其實卻是無意之間,已將兩門截不相同的武功揉合在一起。本來這兩門武功都是極為精微奧妙,初學之人必有明師指點,至不濟修練數年,一無所成,決無互相摻雜之理。但韋小寶一個假師父已死,一位真師父不在身邊,陳近南又沒想到他竟會不識冊子上的說明文字,陰差陽錯,居然會搞得亂七八糟,成為武學中從所未有之奇。

    周星馳版武功高強的韋小寶

    但是後續劇情中金庸把韋小寶武功高強、資質過人這點設定徹底拋棄了,大概連載版時金庸也是在劇情進行一小半後才下定決心讓寫一個當真是前無古人的武俠主角,很顯然,金庸成功了。

    鹿鼎記的新,還不在於韋小寶這個人物,還在於這部書的名字,書以鹿鼎二字為名,有一明一暗兩重釋義,明面上主角韋小寶最後被封為鹿鼎記公,則這部書是鹿鼎公韋小寶的傳記,但同時鹿與鼎分別為逐鹿、定鼎的意思,這部書寫的則是天下,這個天下,有大清要守住天下,有明朝的殘餘勢力想要重奪天下,有外部勢力要染指天下等等等

    最後大清贏了,最大的贏家不是韋小寶,而是康熙,所以這部書也是康熙的逐鹿、定鼎之記。

    康熙

    最後吐槽一句,金庸認為鹿鼎記比之武俠更像歷史小說,這句話還是蠻有道理的,鹿鼎記裡出場的康熙朝歷史人物,比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這部正經的歷史小說還多。

  • 4 # 雙兒300

    我覺得金庸大俠是希望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呈現給讀者的, 就像一些演員,接了一些類似的角色,之後總是不願意再接這樣的角色,他們內心是不希望觀眾把他們定型的,我想金庸也是一樣希望說不要大家把它定義成一個只會寫江湖俠義的作家,有句話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鹿鼎記這部作品就更多的顯示了金庸先生在世事洞明後得到的學問。也是當今各種人際關係的縮影,個人覺得,這部作品是最讓我喜愛,也是我覺得學術成就最大的。

  • 5 # 喜劇之王至尊寶

    縱觀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時候的俠基本恪守儒俠和墨俠之道,救民於水火,行俠仗義,言必信行必果,比較符合傳統的俠的形象。

    隨後筆鋒一轉,結束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儒家大俠的形象,而更著重於個人的人生、性格,將人物刻畫的筆墨轉移到人性上面來。

    如楊過、令狐沖等瀟灑不羈,瀟灑自由的俠客形象。他們由儒家之俠轉變為道家之俠,清靜而無為。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卻絕不含糊。

    到後期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金庸的俠客世界就是從大俠到小俠到無俠的境界。

    而韋小寶就是無俠的代表。

    就這麼個妓院出身的無賴,卻成功地叱吒於江湖之遠,威風於廟堂之高。

    韋小寶做為主人公,可以說是毫無武功,可謂之“非武”;而且沒有任何俠義之心,可謂之“非俠”,非武非俠的《鹿鼎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甚至不是武俠小說,但是誰又能否認其中暗含的武俠之風呢?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鹿鼎記》“不是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才是武俠小說的最高境界。”

    對於韋小寶個人來講,個人理解為阿甘和阿Q的合體,

    反映了華人的劣根性。韋小寶是俗人,想升官發財討老婆,賺大錢開妓院。他不像其他主角天生就有股使命感,也沒有值得人人稱道的地方,這樣反而更真實更接近我們這些草根俗人。

  • 6 # 雨天論娛樂

    小人物一樣會成為大英雄

    《鹿鼎記》是金庸於1969年創作的,是金庸的最後一篇長篇武俠小說。關於小說內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多說。對於金庸小說,一直描寫的都是為國為民的大俠,為什麼收官之作卻改成了韋小寶這樣一個小人物呢?金庸其實就是為了這一本不一樣的“反書”,給天下人一個不一樣的江湖。

    一是反英雄。對於英雄的概念,我們總是認為應該是那種重情重義,來去如風的大人物。但是小人物難道就不能是英雄嗎?著名的戰鬥英雄董存瑞,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但他做的事情不普通,他就是英雄。韋小寶也一樣,一個混混出身的小人物,但是他為了天下能夠太平,甘願背叛皇帝,背叛師傅,其實他就是個英雄。

    二是反傳統。傳統是什麼?傳統的小說主人公要麼忠於皇帝,是個忠臣。要麼忠於百姓,為天下而奮鬥。要麼追求天下第一的武功,要麼追求天下第一的心境。而韋小寶似乎沒有什麼追求,他只想著帶著七個美貌老婆過好日子。這也是打破了傳統的小說套路。

    三是反束縛。自古以來束縛人們的東西有很多。而金庸的《鹿鼎記》就是要打破人們對於小說的束縛,打破讀者對於小說的束縛。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每個人都可以有精彩的故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小說的主人公。

    《鹿鼎記》自出版後,被數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觀眾看了好多遍,那大家有沒有想想最喜歡的是哪部呢?我最喜歡的是周星馳版的《鹿鼎記》!

  • 7 # 倚天劍寒

    人總有一時墮落的時候,只能說明他也是一個入世很深的凡人。

    汙辱尹志平和寫鹿鼎記,是金庸一生的兩個汙點!

    尹志平,清和真人,全真教第六代掌教,一生道德完備,卻被金庸在書裡惡意汙辱了幾十年。如果有人說尹志平只是小說人物,那就太無知了。全真七子都是歷史上真名真姓真實存在的人物,全真教至今依然卓立在人間。

  • 8 # 古梁鏞

    《鹿鼎記》可以說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最後篇章,但同時也是金庸小說的集大成者!

    故事講述了市井小民韋小寶,沒有任何特殊社會關係,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沒有文化知識,更沒有高深武功,但是經過一下奇遇,憑藉自己的聰敏頭腦和好運氣,從一個小人物一路路成長為皇帝的左膀右臂的故事!

    韋小寶所在的年代,武功沒落,更多的是複雜的人心,武功再高也要屈從於權貴,如一流高手馮西範!人心更是複雜,如想要造反的鰲拜,吳三桂等人,更有一心反清復明但是卻力不從心的大俠陳近南!

    所以《鹿鼎記》也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系列的終結篇,很符合功夫一代不如一代的自然規律!

  • 9 # 永無止境Xie

    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寫作歷程來看,1955年《書劍恩仇恨》開始到1972年的《鹿鼎記》結束,總共十五部,歷時大概十八年,除《鹿鼎記》外,其餘的主人公都是以俠者的形象出現,可以說是隨著作者的年齡增長產生了心理的變化,當了十幾年的大俠累了,厭了。所以想換個角色當當,從而才有《鹿鼎記》的產生《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是一個聰明,滑頭,心地不壞,精神樂觀的一個人物形象,但卻也是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有妞今天泡,不管不顧靠運氣渡過各種險象的人物描寫,讓人覺得跟之前的作品形象在軌道發生變化。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小人物想要出人頭地,功成名就,沒有韋小寶的那些個運氣恐怕是不行的。所以《鹿鼎記》更接地氣,更能體現社會的真實感受。

  • 10 # 嘉道文流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也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下面我分析一下他為什麼會寫《鹿鼎記》這種“異類”作品。

    求新、求變的要求

    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金庸每一部作品,都力求和以前作品不一樣。這就是旁人難以企及金庸的原因之一,金庸對自己作品要求很高,他不想落入套路的窠臼,為了求新、求變,方才寫出了《鹿鼎記》這種“反俠”、“反傳統”、“反套路”的離經叛道的作品。

    所以《鹿鼎記》之後,金庸感覺自己寫遍了武俠模式,再也難以下筆,所以至此封筆。

    文化價值的要求

    金庸從第一部小說開始,到這最後一部小說,期間他的筆力飛速發展,到了《鹿鼎記》時代,以至化境,他可以讓歷史亦假亦真、可方可圓、時而詼諧時而嚴肅。

    武俠小說就是成人的童話,所以一直屬於“狗肉上不了檯面”,金庸想改變這一面貌,想增加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所以他創造出了《鹿鼎記》。

    《鹿鼎記》中充分暴露了國民的劣根性,透過詼諧的手法,諷刺了人民的各種缺點。可以說,《鹿鼎記》就是金庸的《阿Q正傳》!

    武俠中的最高境界

    有人說《鹿鼎記》和其他金庸武俠小說不一樣了,這好像不是一本武俠小說了。

    誠然,《鹿鼎記》中的武確實少了很多,但是俠的精神尚存。主人公韋小寶他也有各種奇遇,如果金庸筆鋒一轉,也可以讓他練成絕世神功。但是,金庸沒有這樣寫。

    韋小寶就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就是社會中的你我他,他不靠高明的武功也可以在這個險惡的武林中游刃有餘,這才是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這本武俠小說也可以說是整個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最高境界。

  • 11 # 默者Zou

    謝邀。金庸先生的小說大多具有反叛精神,《鹿鼎記》也不例外,令狐沖,楊過、段譽、虛竹包括韋小寶。但《鹿鼎記》有一點不同的是之前的主角都是神功蓋世的,而韋小寶這一角色卻一反傳統,根本不會武功;之前的主角也是根正苗紅,而韋小寶卻是在妓院長大,母親是妓女,父親不知道是誰。這都與之前的作品有所顛覆。為什麼金庸先生會寫《鹿鼎記》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滿足男人心理。看他的作品的大多數為男性讀者,金老先生為了滿足一下男人之心,讓韋小寶娶足七個老婆;

    2、與之前作品的反差,從一個個武功高強的俠之大者,到一個市井小混混成長記;

    3、教育意義。讓我們學習如何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生存,如何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

  • 12 # 江湖茶館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作品,也是金庸先生盛年封筆之作。鹿鼎記規模之宏達,情節之複雜,人物之眾多……或許只有天龍八部能與之相提並論。

    金庸寫《鹿鼎記》,或許是對俠,對民族家國,對社會人際以及對家庭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具體分析如下:

    1.反俠或壞俠形象

    其一對俠的理解又上升了一個更高的境界,即“無招勝有招”,既能寫俠之大者,亦能寫俠之小者,甚至是俠之壞者。《鹿鼎記》的主角韋小寶不再是之前作品中那樣正直無私的大俠形象,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市井混混代表,是典型的反俠或是壞俠代表,是一個貪婪、慵懶的反英雄代表,並不會精湛的武功,而且詭計多端。

    2.大漢族主義到大中國主義的轉變

    其二,金庸對俠家國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客觀。已經由大漢族主義轉變到大中國主義,粗俗的來說,就是“胡漢一家親”。在《射鵰三部曲》等早期小說中,常有漢族抵抗其他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入侵的描寫。但《鹿鼎記》中的康熙帝雖然是滿族人,卻是一位有道明君。他智取鰲拜,同情臺灣的災民,不信誣告反而稱讚黃宗羲寫的《明夷待訪錄》,為史可法設祠堂。他平定三藩、臺灣,使俄華人也不敢肆意入侵,在“愛惜百姓,勵精圖治”上不輸於明朝的漢族皇帝。全書對他採取了歌頌的立場。而反清復明的勢力中,明鄭的鄭克塽更是庸碌氣小之徒。

    小說結尾處寫韋春花與韋小寶的對話,揭示出韋小寶是一個民族身份不詳的人,其父親可能是漢滿蒙回藏諸族中的人,但不是外國鬼子。陳墨認為,這說明“韋小寶一方面是一箇中國各民族的“雜種”,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地地道道,貨真價實的純種華人……韋小寶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活的細胞,是中華民族民族性的一個象徵”。

    3.社會人際關係的複雜

    其三,金庸對江湖險惡和社會人際的理解更接近於現實化。即行走江湖,光靠武功是不行的,要靠機智和人脈,和自身的靈活多變。關於韋小寶的運氣,諸平認為:韋小寶運氣的主要來源是與康熙和陳近南的關係。在高度集權的社會中“一把手”能量無限,與其關係緊密便能得到很多人幫助。韋小寶“沒有正義感,沒有道德意識”,連講義氣也“打足了自己的小算盤”,因而能夠契合朝廷和江湖的行事規則。他很能“混”,擅長結黨營私,歸根結底在於他“有在妓院出生、長大的經歷”。所以江湖險惡,要想立足江湖,就得學會如何“混跡”於各方勢力而不敗!

    4.對親情的深刻理解

    首先,韋小寶自幼與他的媽媽在妓院長大,缺少父愛。所以在他發跡以後,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的媽媽,要回到揚州,給他媽媽買大房子,住好的,吃好的,用好的,不再讓他媽媽受人白眼。

    其次,陳近南給了韋小寶最大程度的父愛。他明知韋小寶圓滑世故,依然收他為徒。並且處處像慈父一般疼愛他,關心他。在得知韋小寶中了豹胎易筋丸之毒後,殷切關心他的病情,並用內力為其逼毒。所以,當鄭克塽殺死陳近南後,韋小寶傷心欲絕,想盡辦法要為陳近南報仇。

    5.對友情的深刻理解

    康熙與韋小寶的友情發展亦值得令人留意。從二人小時候身份平等玩摔跤發展出深厚友情(並互稱小玄子和小桂子)﹐直到當韋小寶發現小玄子身份後,摔跤再也不敢出盡全力,到後期雙方友情更變質成為純粹的君臣關係。韋小寶一方面忠義兩難存;康熙亦處於友情與法理的難處,二人友情從此再回不到初相識時的純真。這也真正的對映著江湖社會中,不少友情從兩小無猜到步進成人社會後的演變。

    6.對愛情的理解

    嚴格的來說,韋小寶根本就不懂愛情,因為他的那七個老婆,都是不擇手段,坑蒙拐騙,花言巧語騙來的。他對女性的追求,是相當花心,可以說是見一個愛一個,最典型的莫過於對阿珂的死纏爛打,厚顏無恥……但是,不管如何,韋小寶最後對他的那些老婆們還是比較好的。當天地會和康熙以他的老婆來威脅他時,他也是挺身而出,做了一個男人應該做的事情,和責任擔當……最後,不願受到干擾,與他的老婆孩子,退隱江湖……

    當然,金庸在後記中也寫,他並不是要讀者去學韋小寶的行徑,而是透過這樣一個角色,展現社會的面貌。所以,金庸先生或許想透過鹿鼎記,為我們展現一個完整的全面的而又接近現實的江湖世界,江湖險惡,不僅只有打打殺殺,還有圓滑世故,相互算計以及利益爭鬥吧……

  • 13 # 8887791

    毫無疑問《鹿鼎記》是金庸創作最高峰、最頂點的作品。那麼他是再什麼情況下寫的這本書呢?

    因為金庸在寫《鹿鼎記》的時候,他的文筆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而且是明報的頂樑柱。由於受時局的影響,他自己和發行公司都想透過一部小說來反應政治思想上和社會問題,所以就有了創作靈感,便有了《鹿鼎記》。

  • 14 # 有所求有所得

    其實,鹿鼎記才更接近真實的草莽江湖。

    封建集權下,本就沒有法外之地。江湖廟堂,總會有千絲萬縷的影響。

    韋小寶武功稀鬆,但能一路升級打怪,左右逢源。不禁讓人深思。

    客戶關係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本就生活在這樣的人情社會,很多簡單的事情因為情商,規矩變得複雜,世故。

    現在人們叫這為規則。

    武俠的意義在於突破自身,打破規則,創造可能。

    鹿鼎記作為收官之作,卻帶了了一個另類的武俠,或許這才是武俠的真像,留個讀者思考。

  • 15 # 小樓一日聽春雨

    從天龍八部到鹿鼎記是一個不斷衰落的武俠世界。鹿鼎記就是壓臺之作了。物極必反,到了鹿鼎記,大俠就是傳說了。它的主角是一個小混混。也標誌著金大俠收攤了。呵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讓你選擇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