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走讀地球

    強調長江天塹不是自然因素,也不是能不能渡河,而是心理恐懼狀態。

    長江是很長,真的要劃江而治,完全沒問題,但一旦劃江而治後,在敵我雙方心裡就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一個界線,一個不可跨越的深淵,就像兩家人共一個圍牆,一旦這家翻越到對方,就有心虛的感覺,如果打起來,很容易關門打狗,同樣,雙方在上游對峙,一方從中游渡河,沒有絕對的實力也不敢深入敵後,否則也容易被人斷後,畢竟你的補給供應鏈在河對岸,即使能在這邊快速建立供應鏈,那也需要超長的時間,這樣,作戰的信心自然不足,長江天塹就像魔咒一樣影響軍心。

    歷史上的渡江戰役都是正面突破敵人有生力量後,前方部隊且戰且走,後續部隊層層推進,保證首尾連結,這時天塹才會從心裡消除,於是一鼓作氣,直達目標。

    比如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

    在作戰準備上,要求各野戰軍大量蒐集和準備渡河工具和器材,加強臨戰訓練,提高官兵的游泳能力,掃除江北敵人據點,加強戰法研究,提高強渡江河的作戰水平;在作戰部署上,將第二、第三野戰軍組成東、中、西三個突擊集團,採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的戰法,首先殲滅沿江防禦之敵,然後向長江南岸的廣大地區發展,順勢奪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

    這就是典型的劃江戰役,中游、下游無論哪個渡口,都不能擅自行動,必須整體推進,這樣一旦過河,中游、下游的隊伍才好配合,形成正面重點突破。

  • 2 # 行涉八方

    古人渡河手段有限,小河還可搭浮橋,大江大河只能靠船。幾艘小船過去是送死,大船集結又肯定瞞不過耳目。另外,水上作戰與陸地作戰不同,雖然機動性強,但船本身攻擊力有限,就算水上打不過可以據岸而守。船上很難有效攻擊岸上,岸上攻擊船上的手段就多樣化了,火箭火油等對船隻威脅極大。

    另外作戰"不慮勝,先慮敗",就算偷偷過河了,但一旦被對方水師發現燒掉你的船隻,那就是甕中捉鱉,退路都沒有。所以古代渡江(尤其是大江)而戰,多要正面擊潰水師,掌握機動權,也掌握退路。曹操打赤壁,難道不知道繞路?但怕的就是被切斷補給後路,所以必須擊敗東吳水師。

  • 3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1、古代沒有長江大橋,要麼坐船,要麼搭浮橋,大部隊最快的辦法是透過浮橋過江水流緩慢,河床高的地段不多。

    2、古代沒有高速公路,有路的地方一般都在江邊渡口,大部隊要運輸輜重,必須有路,不能在野外土地上走,這速度太慢,不夠效率。

    3、沿江城市不多,跨江作戰目的之一就是要佔領大城市,所以在大城市附近過江的可能性比較大。一是方便快速打擊敵人,一是能夠及時補救。

    4、長江雖然長,但是可以渡江的地方不多。就是現在,長江的跨江大橋也不是哪裡都有的。道理一樣。

  • 4 # 吳哥168493661

    長江何時成為天險,哪個朝代真正劃江而治過,守南方一般都不守長江的,守住過沒有,這也不過是文學作品誇大渡江戰鬥的原因。打到江南靠橫渡嗎,笑話,順江而下,摧枯拉朽。所謂的渡江戰役,國民黨就守衛了上海、南京等。

  • 5 # KG麵包

    這就是守江的弊端,戰線拉的太長,而且是被動防禦,在情報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很難重點防禦,就很容易被對方突破。所以古代想靠長江天險防禦的基本都失敗了。

    古代南方政權多建都南京,若想守江,必須是主動防禦。南北向來說,首先在江北沿岸建立幾個據點,重點城池如揚州、歷陽等。再進一步就經略淮南,佔領合肥等軍事重地,淮南的河湖水澤就可以有效阻止北方騎兵了。實力強大的,還可以向北推進佔領淮河一線,或者再進而向山東、河南的黃河一線推進。所謂“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河”是也。

    再從東西向而言,想守長江下游就必須往中游荊湖推進,進而再往上游巴蜀推進,不然敵人順江而下,肯定是守不住的。

    當然這種防守模式其實已經和進攻融合在一起,不過是實力弱時防守多些,實力強了就進攻多些。不過戰爭本就是此消彼長的過程,當南方政權寄希望於長江天險時,本身的經濟政治情況肯定已經很糟糕了,這個時候什麼天險都是沒用的。

  • 6 # ZBLiu

    天險,也稱“天塹”,就是由自然地貌形成的不易透過的地帶。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歷來都是不易透過的。即使在平時,用船比用車馬不便得多。戰時要在敵方火力之下通過當然更難。現代,強渡的工具比以前強大得多,但在對岸有人防守的條件下也仍是一個難度較大的課題。繞路走,別處就沒人防守了嗎?

    實際上,透過江河歷來是用兵時的難題,大江大河稱為天塹不是沒有根據的。因此,據江而守也是守軍首選的扼守方式。要跨江的就要努力找出對方的薄弱點,製造假象誘使對方判斷錯誤。橫渡長江,夜間發起戰鬥,寬大正面同時行動,就是讓守方顧此失彼,使渡江行動減少傷亡。

    類似的一個例子是諾曼底登陸。那不是渡江而是渡海,又是面對當時極強的德軍。除了呼叫強大的海軍力量外,還發動了多次偽情報行動,誘使希特勒把重兵放在另一方向。即使如此,登陸還是付出了很大傷亡的代價。

  • 7 # 天命蜉蝣

    以前的渡船如果沒有渡口根本不能隨意靠岸,要知道渡兵的都是那種大型戰船,沒有安全的渡口靠岸那就是找死,而且以前的長江沿岸是很少有建築的,都是蘆葦叢,或者雜草之類的,誰敢亂闖,長江的戰略價值降低是在近代,在近代根本沒有什麼天險之說了,飛機大炮導彈的存在,根本沒有什麼地方對戰爭能造成大的影響

  • 8 # 朱興子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不少四分五裂,劃分南北的割據時代,每當出現南北對峙的情況,長江的重要性便尤為凸顯。

    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生產力問題。對於古人來說,大江大河,高山峽谷都是難以逾越的地理障礙,平常時候經商走動都不容易,更不要說炮火連天的時候出動軍隊,那就意味著消耗更多的物質資源。在造船,交通不大達的年代,讓龐大的軍隊突破敵方層層設防的長江,並不容易。

    自孫吳,東晉以來,割據南方的政權,無非是依障南方富庶的經濟條件,將中心放在今天的南京,杭州一線。對南方的統治者而言,要想抵禦北方的強敵,大多要重點把持巴蜀,荊州(湖廣),江北三大要衝。

    巴蜀之地,財賦甚多,有巴山,巫峽之要隘,據江水上游,自重慶而出,順水而下,朝發而夕至。晉杜序,隋楊素皆以巴蜀而下,叩關金陵。故南朝者,多重蜀地。

    荊州位居中游,有漢水,湘江之利。北接河洛南陽,西逆漢水則速達上庸,武關,叩關中之門鎖。漢之高祖,晉之桓溫,皆以此入秦地。其間有襄樊,制衡漢北。江漢交匯者,武昌也,武昌有魚米之積,東發則直趨江南。南朝之時,為御北人,荊州之主多以大族強閥而鎮之,兵多糧廣。待金陵內訌,或怠慢荊州,則以大鎮之力傾壓江左。陶侃,庾亮,王敦,桓溫,劉毅,劉駿,沈攸之莫若也。

    江北,淮南之地,扼南朝北門,南朝重地,失之而直面長江。其地多有要隘,如彭城,壽春,鍾離,揚州之據點,盤根錯節,犬牙交織。失江北,則南朝氣數已盡,南朝之陳,十國之後唐皆如此。

    是故南朝之君,無不重長江,無不以長江為依,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固守宗廟。然地利之險,不過一時之隔。君不聞:王睿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得到了外星人提供的黑科技後交給國家研究,被獎勵50個億,都存到銀行會怎麼樣?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