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代勸善故事

    晏子去世十七年後的一天,齊景公與諸大夫在一起飲酒。齊景公射箭沒有射中箭靶,但堂上的大臣們卻齊聲稱好,好象從一張口裡說出來的一樣。齊景公大聲長嘆,把箭扔掉了。弦章進來了,齊景公對其說:“弦章,我自從失去晏子,至今已經十七年沒有聽到有人指出我的缺點和過失了。今天射箭未中靶,但是稱好的人卻好象出自一人之口。”弦章答道:“這是諸臣不賢,才智不足不能看到您的過失,勇氣不足不敢犯顏進諫。然而有一件事,我聽說,君王喜歡穿什麼,大臣們就穿什麼;君王喜歡吃什麼,大臣們就吃什麼。君王您是不是喜歡聽奉承的話呢?”

    齊景公聽後說:“好。今天你是君,我是臣。”正在這時有漁夫送魚來,齊景公把五十車魚送給了弦章。弦章回去後,給他送魚的車堵滿了道路,弦章手撫架車人的手說:“今天說好的那些人,都是想得到這些魚呀。以前晏子推辭不接受賞賜,就是為了幫助君王,所以他能從不掩蓋君王的過失。現在諸臣阿諛奉承以謀求私利,所以沒中箭靶但稱好的人好象出自一人之口。今天我輔佐君王沒有太多成就,反而接受君王賞賜的魚,這是違背晏子的道義,借阿諛奉承君王而謀取私利啊!”於是推辭掉魚沒有接受。

    聽信恭維、討好和阿諛奉承之言,會矇蔽人的雙眼,會讓人辨別不了正邪真假,會讓人自以為是、驕傲放縱。所以明君聖主不會聽信阿諛奉承之詞,看一看自古以來那些喪身亡國之人,他們身邊都不乏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

    現在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親戚、朋友、同學之間互相一見面時,不管是真心實意,還是口是心非,就習慣性的開始彼此互相恭維、吹捧,這不也是阿諛奉承嗎?人都喜歡聽別人說自己好,喜歡被別人“戴高帽子”,聽到說自己好的話就格外舒服,但卻忘記了古人的良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由此可見,千萬不可把別人的阿諛奉承當真了,不然“把沒射中靶的箭當成正中靶心”,這隻能自欺欺人,最終害了自己。或許當我們自己拒絕阿諛奉承時,別人可能就會改變吧,所以遇到矛盾要多從自身查詢原因、從自身做起。

  • 2 # 王年平

    你說的這些只有傻子才這樣做。

    當今的人們,可不是無知,無文化的人,任你講假話就能欺騙的人。

    你是喜歡別人奉承,說幾句奉承的話可以。但你奉承過度了,必定引起人的煩感。萬不要把人都看成傻瓜,就你最能,最聰明。

    好多人不願意聽實話。這更是胡扯淡,難道人人都愛聽謊話,瞎話,騙人的鬼話。我看你是糊塗了吧,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還敢胡說八道。

  • 3 # 有名堂起名

    人為什麼都喜歡別人奉承?為什麼都不願意聽實話?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性!人的本性!

    一、人為什麼都喜歡別人奉承?

    人的本性就是眼睛喜歡看能夠讓自己賞心悅目的東西(美色、美景、美物皆是),耳朵喜歡聽能讓自己心生喜悅的聲音(誇獎、奉承也是),嘴巴喜歡說讓自己痛快的話語(口舌之利)、口舌喜歡吃喝能滿足自己的飲食(口腹之慾),鼻子喜歡聞能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味道……這些都是人的本能。順從本能、順從慾望總是喜悅的,總是很容易的,也總是很舒服的!

    古語有云:“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說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反正就是好聽的話大多沒有用, 有用的話大多都不好聽,我們都是知道這個道理的,可我們為什麼還是總喜歡聽好聽的話呢?

    佛家有三悟:看破、放下、自在,看破(看得明白),放下(做得到,放得下),方能得自在。

    能看破的人很多,就像我們每個人在勸人也好,在講道理也好,都是一套一套的,都可以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可是輪到自己的時候卻鬱悶苦惱,束手無策。

    放得下的人很少,明明知道抽菸不好都在抽,明明知道喝酒不好都在喝,明明知道婚外情不好都想找,明明知道做貪官不好都在貪。

    能夠既看破、又放下、又能得自在者簡直就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心學大師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知”知道,“行”是做到,能“知”者甚多,能“行”者極少,能“知行合一”的少之又少。

    所以,知道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只有做到才有價值。

    其實,我們知道奉承的話太假,人家對你的奉承要麼就是檯面上的話,就是那麼說說而已。要不就是奉承的不是你,是你的職位或權力,是你手中的財富及資源。但是我們都喜歡聽這樣的奉承話,因為這樣的話讓我們聽起來很舒服,很受用。

    二、為什麼都不願意聽實話

    上面說了“忠言逆耳”,忠言畢竟是逆耳的嘛,既然逆耳,連耳朵都會不舒服,那人總是會牴觸和排斥的。

    除了“忠言逆耳”之外,還有就是人的本性裡面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或者說潛意識裡面都會保護自己,排斥和牴觸一切讓自己不舒服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一個朋友和你說他想創業、他想辭職、他想和某人處物件,當對方向你講述完事情之後,他會問你說:“我想聽聽你的意見”。你以為對方真想聽你的意見,然後你就有理有據的講出反對他這樣做的理由。殊不知對方向你詢問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反對他,因為他自己已經做了決定,就已經決定那麼做了,他和你說只是想讓你贊同他、承認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而已。

    而且這種潛意識的自我保護在你順從對方的觀點時也會出現的,尤其是女人。比如你閨蜜給你抱怨說她想和她男朋友小張分手,原因是小張沒有錢,太窮了。你如果順從她的觀點說“我覺得你說的是對的,小張的確實太窮了,如果你嫁給他以後日子也不好過,所以還是分手比較好”。她馬上會說“可是小張雖然窮點,但是他對我很好,對我關心又體貼,我還是不忍心和他分手”。你如果說“既然他對你那麼好,那就就好好的一起過吧”,她又會說“但是小張太窮了啊”。

    三、實話該不該說,怎麼說

    實話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那我們到底是該說還是不該說呢?該不該說由以下三個方面決定。

    1、分量

    《增廣賢文》裡面有句話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如果你打算向對方說“忠言”,那麼你需要判斷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分量,如果分量不夠還是不說為妙,因為說了也毫無意義,反倒惹人討厭,這就是“言輕莫勸人”。

    2、技巧與方法

    想說忠言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什麼時間適合說?什麼場合適合說?什麼氛圍適合說?什麼人在場適合說?適合用什麼方式說?如果技巧、方法不對,也很容易適得其反,還不如不說。

    3、洞察事由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前因後果的,你如果沒有充分了解到事情的緣由,貿然開口,很容易導致以偏代全、管中窺豹。如果事情不明,自己就難辨是非曲直,這樣的情況下還是不說為好,以免形成誤判,形成誤導。

    綜上所述的三點,就是“忠言”該不該說的判斷標準。有了標準,事情就簡單起來了。你看古代多少忠臣因為“忠言”被皇帝砍了頭,被砍頭的原因無外乎都是因為分量不夠、方法不對、沒有洞察事由。

  • 4 # 殺手凱撒

    這是華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民族特性 有句話說得好忠言逆耳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誰不喜歡別人誇他好 誇他有本事 長得好看等等

    你看兩個華人一見面 對話就看出來老李看見老王

    :老王最近怎麼樣啊

    :嗨 就那樣吧

    華人說話永遠都是嘴上一句心裡一句的

    如果老王喔講實話 哎最近不太好啊比較困難什麼什麼的 估計老李臉一番嚇得早就跑的老遠了不和他說話了 其實有時只是不是想說實話 實在是有時實話傷情面 同時呢也是為了別人著想 其實大家怎麼樣都是心知肚明的相互遮掩一下而已 當然這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不用感到奇怪 從古至今都是這個樣子 至於太過於喜歡讓別人奉承就是太過於在乎所謂的面子啊什麼的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 5 # 慢品一茶

    因為人性心理弱點就是如此,都有有著一直虛榮,渴望得到他人的讚美,縱然那是假的。是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弱點,差別就是有的人通過後天的學習與努力後克服了這個弱點。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見到的,那就是愛聽好話。漂亮話,大話似乎也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一些事情只要帶上讚美,那麼事情也就差不多能成了。小到你去菜市買菜,天天嘴甜夸人阿姨年輕、漂亮,自然你就可以買到較優質又便宜的蔬菜。大到酒桌談生意,不聽迎合拍馬,加上酒精助興,生意十有九成。

    再有一點就是人在某個位置久了,也就不能隨便聽取他人意見了。換句話說,就算聽取意見,你也要包上一層糖衣。忠言也得巧說,那麼才能有兩全的結果。當然老江湖始終是老江湖,人家知道你在拍馬,就是在看你們誰拍的最舒服。

    一句話隨機應變,大家就一起演戲吧。

  • 6 # 王父斤

    因為實話總會揭穿某些人和某些事的本質,而一旦被揭穿就意味著從此以後再也沒有裝逼騙人的機會了,而且還很可能為過去的謊言付出代價!

    這些很有代表性的平臺,時而給你蜜糖,時而給你砒霜,就是哄著你不斷貢獻內容和力量。僅此而已。

    總之,實話刺耳,這話任何時候都不過時!但是不聽實話的結果確很悲慘,那就是很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 7 # 靈魂DJS

    其實很多人都願意聽實話,但又愛面子。注重場合說話很重要,如果發現對方有什麼問題,最好不要當面說出來,私下和他聊,他會很感激你的,你也能多一個朋友。遇到那種非說不可得,可以稍微提醒一下,給他打個圓場,人家也不會說你的不是。

  • 8 # 憂鬱的刀鋒

    人之所以願意被人奉承的原因在於人有被社會認同存在感的需求,當得到他人的肯定時會有被證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的感受,而這往往是因為對自己的沒有信心造成的。所以人需要積極調整心態,努力完善自己這樣當對自己有充分認識和自信的時候才能正確的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判。而生活中那些不能很好聽聽別人實話的人是在對自己缺乏信心的情況下的下意識逃避行為。當然這還有可能是你所說的實話太尖銳或者太傷別人自尊心,所以實話固然好,但是也需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場合,畢竟你是為了他好而不是為了打擊別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不願意接受別人送自己孩子舊衣服,怎麼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