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文豪張宗昌
-
2 # 螺旋真理
物與文化的關係
決定了青銅器是否使用,怎麼使用的因素,是社會文化。青銅器的普遍使用,和當時中國社會用青銅製作的容器作為當時社會秩序——禮樂制度——的物質符號有關;青銅器的衰落,也和這種禮樂制度的衰亡有關。
青銅器的使用我們現在所指的青銅器,主要指的是以銅錫鉛或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製作的容器,即青銅禮器。在使用青銅容器之前,銅和以銅為主要材質的合金,主要用來製作刀、錐等工具,鈴、發笄、銅泡等裝飾器。
馬家窯遺址出土的銅刀,早於二里頭文化
一直到二里頭遺址的貴族墓葬中,發現了青銅材質的容器(約公元前1610年—前1560年),並且成套出土,說明當時的貴族在進行禮儀活動的時候,要使用這些青銅容器,因此這些青銅容器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制度。這便是中國使用青銅器的開端。於此同時,在二里頭遺址中還發現了青銅武器和工具,說明青銅材質的物品在社會中佔有了重要地位。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爵
青銅器的成熟和衰落到了商周時期,考古學者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禮器,有的上面還有銘文,有的是族徽、有的是先祖的姓名,到了商代晚期還有長篇銘文記述重要戰事、王室祭祀活動、王室與貴族關係,證實了青銅器在貴族禮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周代繼續以青銅器未禮器,我們耳熟能詳的列鼎制度、鐘鳴鼎食都是周代青銅器重要地位的遺留。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周代禮制開始被破壞,出現了超規格使用青銅器的僭越行為。到了漢代,西漢時期在貴族墓葬中還能發現一些青銅禮器的延續,但是形制變小,工藝粗糙,到了東漢就基本上消失了。
曾侯乙墓出土的周天子級別才能使用的九鼎八簋
青銅器消失的原因從戰國到漢是一次中國社會文化的大變革,夏到戰國時期的貴族基本上在這一變革過程中消亡了,他們的禮樂文化也就消亡了,禮樂文化的物質載體——青銅禮器,也就沒有需求,自然也就跟著消亡了。
此外,這次變革引發的戰亂,可能導致掌握製作青銅器技術的匠人群體萎縮消失,這也是青銅器消失的一個因素。
漢以後興起的文化構造了新的物質文化載體,從漢代王侯級墓葬來看,反映身份差異和禮制的物質文化符號變成了葬制(黃腸題湊、玉衣、畫像磚、壁畫等等)、漆器、玉器、錢幣、金銀器、燈具、簡牘甚至玩具,相對夏商青銅禮器文化來說,品類更為世俗、藝術風格更為飄逸。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君幸食”漆耳杯
而青銅作為物質材料,在褪去禮制光環之後,其物理效能被繼承下來,主要用來生產銅鏡、油燈、燻爐等等,雖然還能部分反映出墓主人的階級,但是已經不是三代時期幾乎唯一的標誌了。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青銅博山爐
再有,青銅器不是幾千年不會腐爛,雖然青銅器表面的鏽層一般來說化學性質物理性質還比較穩定,但是得了粉狀鏽之後一樣會腐蝕解體。
-
3 # 古藏社
青銅器的興起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在商朝,奴隸制的國家中,奴隸主(貴族)要自己的高貴與平民,奴隸之間進行的區別,一定要規定什麼人用什麼器物,大家在當下的時代應該也有感觸。而青銅的出現恰恰滿足了這一需求。當時的生產力以及鑄造技術限制,器物的鑄造還是很困難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製造出一個青銅器,而且青銅器十分好用,這個時候擁有青銅器便成為了奴隸主(貴族)的權利。
當西周禮樂制度興起後,青銅直接政治性的成為禮器,它與人們的社會地位直接掛鉤,同時也奠定了青銅的社會地位。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青銅的鑄造以及使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鐵器的出現以及禮樂制度的崩壞使得青銅器慢慢的衰落。
到戰漢時期,鐵器被大量使用,標誌著青銅器退出了歷史舞臺。
為什麼現在不用了呢?
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東西都會被代替的,因為它的實用性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鐵器的出現,使得戰爭武器,農耕不再使用青銅,瓷器的出現讓青銅在儲酒,飲酒等方面失去作用,黃銅的出現讓青銅很是尷尬,很多方面都被代替。
一個時期就會有一個時期特定的產物,就像我們這個時代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塑膠袋等,代替了許多的東西,使得以前的器物成為歷史上的東西,比如大哥大,復讀機等。青銅當然還是有人用的,但這只是以少部分人的個人喜好,因為今天的時代,我們社會的各個階層沒有需要青銅的剛需,所以它並不太讓人需要。
回覆列表
1、問題本身需要完善一下,並不是“現在不用了”,而是古代就已經不用了,古到什麼時候呢,大概是漢代。問題中提供的三張圖片,第一張可能是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的秦公壺,圖二應該是歐洲近幾百年貴族使用的銀器,不是青銅器,第三圖是寶雞賈村原出土的何尊,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上面有銘文“宅茲中國”,是最早關於“中國”一詞的記載。
2、青銅器在漢代之前也不是人人都能用的。青銅器是由銅、鉛、錫三種金屬混合鑄造起來的一種金屬器,這三種金屬,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堪稱當時的“貴金屬”,當時人甚至就管銅叫“金”。這得是有相當身份的人才能用得起的,普通吃瓜群眾,主要還是使用陶、竹木一類的材質。
夏商周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青銅器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可能也是導致一些人誤認為當時青銅器使用很普遍的原因之一。
(上週《國家寶藏》裡的大克鼎,上海博物館藏,西周晚期)
3、鉛中毒導致貴族棄用青銅器。銅、鉛、錫中鉛是重金屬,經常食用裝在青銅器裡的食物,很容易導致鉛中毒,古人也發現使用青銅器不好,所以開始逐漸摒棄青銅器,這是青銅器逐漸不用的原因之一。
4、漆器的流行,加劇了青銅器被打入冷宮。到了漢代,貴族使用漆器蔚然成風。這些漆器胎體輕薄、裝飾精美,又沒有鉛中毒的擔憂,而且製作極其複雜,非常的高大上,足夠彰顯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漆器跟青銅器一樣,也只是在貴族中流行而已,吃瓜群眾是用不起的。當然,漢代還是有一部分青銅器的,有一些甚至還很精美。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馬踏飛燕和下圖的這件青銅犀牛。
(漢代漆器)
馬踏飛燕
(犀牛銅尊,全身錯滿金銀,出土於漢武帝茂陵附近)
5、瓷器的普遍,徹底使青銅器走下了歷史舞臺。瓷器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但當時的燒造技術還比較落後,而且非常稀少,是跟青銅器一樣珍貴的“奢侈品”。到了漢代,燒造技術突飛猛進,瓷器的原料是瓷土,容易得到,且成本極低,使得瓷器成為人人都能用得起的商品了,從此就青銅器再也不作為主要的器物門類了,只有燻爐、銅鏡、銅錢之類的器物了。
6、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歷朝歷代政府都是嚴格控制使用的,在漆器、瓷器大行其道的同時,銅資源卻非常珍稀,自然會更加加劇青銅器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