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嗎?
7
回覆列表
  • 1 # 張子曰

    因為自己已經夠平凡了。。。

    再也看不到高處的風景了。。。

    如果兒子也這麼平反。。。

    那連靠別人看到更高風景的願望都沒了。。。

    所以相對比較難以容忍吧。。。

    雖然在高處的人,看到的和下面的人也沒有什麼兩樣。。。

  • 2 # A盛180453469

    偽命題,在父母對待兒女上,沒有不能,更談不上容忍,只是平凡的自己對下一代抱有更高的期望,他們為什麼平凡她們自己最清楚,只是不想你變的跟她們一樣,為此他們願意傾其所有,可如果結果不如他們所願難道就不認這個子女了?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們的包容是無限的。樓主用了“不能容忍”是在無法理解。

  • 3 # 紐哈頓國際早教

    作為家長,我們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成就一番事業,能過上高品質的生活,有一段美好的人生,沒有家長,希望自己孩子過得不好的情況。那麼,為人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庸嗎?

    一個人平凡度過一生,就一定是失敗的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走自己的路,從事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首先,孩子自己的選擇很重要。父母所期待的生活,或許不是孩子想要的生活,平凡並不是一件壞事情,或許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工作順利、薪資豐厚等,但是自己的孩子平平淡淡,這或許不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能不能接受,而是要看孩子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生活,如果不能,那麼孩子就需要努力。

    其次,父母要保持平常心態,對於孩子的生長和生活起到引導作用,孩子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給孩子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可支配的時間,要明白,孩子遲早要長大,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如果到了那個時候,自己還是把孩子當做寄託希望的工具,或許這才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吧。

  • 4 # 哈嘍v巖小姐

    就像一首老歌裡唱的一樣!你我結凡人,生在人世間,日夜奔波苦,一刻不得閒。生活就在平凡中度過的,每個人都一樣,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要樂觀積極面對生活,平凡的生活才能顯現出,父母子女甜蜜的愛!

  • 5 # 阿超談百家

    說實話,就這個問題而言,

    孩子平凡也好,出眾也好,

    對於我來說,只想讓孩子,學習生活的無憂無慮,就可以了,

  • 6 # 王忠BT

    自己認為什麼叫平凡,普通大眾都是平凡人,平凡是社會基本面,是很正常。

    小孩子什麼最重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獲獎次數?其實都不是。

    大器晚成都是正常,四五十歲創業成功也不少。

    為什麼有些人創業成功?關鍵在於心理成熟,鬥志堅決,不怕困難,不怕清貧,逐級而上,再加上機會合適,方向正確,說這些只是說明,如果天時地利人和齊全之後,孩子們都會獲得更大成就。

    青少年時期平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鬥志沒有念想沒有理想,還是儘可能讓小孩子們多嘗試多鍛鍊多總結反思,懂得品償失敗之苦才會慢慢成熟才有可能異軍突起。

    太過保護反而是溫室養雞,沒點硬貨,也就是說,父母應該處於什麼角色,該放手時就得放手,該提醒時提醒。

    如果小孩永遠長不大,怎麼可能不平凡。

  • 7 # 水天涯

    平不平凡我不在乎,他喜歡什麼我努力創造條件,只要不違法犯罪,樂觀開朗,不自卑不自閉,以後能有能力養活自己,足矣。畢竟,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必然有自己長項,不需要總和別人比。

  • 8 # 家住嫩江

    全世界才有多少不平凡的人?

    現在,孩子只要能踏踏實實的做個人,就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

    還想讓孩子們做個不平凡的人,也就是想想。

  • 9 # 馬麻不煩

    為人父母,從心理上來講,肯定是接受不了孩子平凡的,巴不得孩子把父母做不到的事情全給做了;但從實際情況上來講,我們必須也只能接受孩子平凡,否則我們和孩子都會很痛苦。

    1、優秀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一定優秀嗎?

    這個確實不一定,之前看過知乎上的一個靠譜答案,人類的智商都是呈正態分佈,也就是說:大多數人智商一般,而小部分人智商很高。優秀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往往智商更可能一般,父母那一代的智商已經跑偏了,下一代的智商需要拉回到平均值才符合正態分佈原理,這就是為啥之前微博上總有清華北大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智商平常,而他們的父母一直接受不了。

    2、父母除了接受還有其他辦法嗎?

    沒有!如果不接受,那父母一定會給孩子提出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絕對是孩子能力達不到的,然後陷入父母失望->孩子自卑->父母更加失望的惡性迴圈中,可能會讓孩子走向極端。所以,相比之下,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至少能降低失去孩子的風險。

    3、接受孩子的平凡就代表父母只能安於現狀什麼都做不了了嗎?

    不是的。接受孩子的平凡不等於接受孩子的無所作為!接受孩子的平凡是讓父母能夠認清楚孩子的水平,只有找對了起跑線,才能透過戰術戰略趕超起跑線在前面的人。所以接下來父母就要開始研究戰術戰略了,要尋求符合孩子實際能力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揠苗助長,而且適當的時候還需要給孩子做好心理輔導,因為孩子可能沒辦法接受自己的平凡。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這些事情實際上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只需要持之以恆的決心和信念,他們同樣贏得了同行的尊重和信任,這不就是人類追求的最高理想嗎?

    所以呢,孩子平凡一點真的挺好的!#育兒#

  • 10 # 蝸牛寶寶去散步

    大多數人生而平凡。這不是雞湯,這是事實!我一直這樣想,孩子無需多優秀,只做好他自己就行。考試考砸了,沒關係啊,找找原因,下次不犯相同的錯誤。個子不高,長得不好看,沒關係啊,每個人都不一樣。我自己本身也平凡,為什麼要要求孩子完美呢?教會他做好他自己,就很優秀了!

  • 11 # 嘴角上揚樂分享

    對於孩子成長該玩就玩,該學習就學習,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犯錯了我們就收拾,長大了談戀愛,找個門當戶對相互喜歡的人結婚,我們都是普通人,平安喜樂的過一生就好。對於孩子,只要她能健康平安地長大,就成為一個普通人,真的就很幸福。

    可以接受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差,有時看看自己,就挺差的,比如:考中級試,幾年不過。所以嘛,開心就好。怎麼算差呢?要看自己怎麼想?看看和誰對比,知足者長樂哈。“講講我身邊發生的事,我的初中同學,985畢業,博士,工作穩定,收入高,個人條件優越,男孩,30歲了還沒結婚的意思,父母催婚沒用,感覺現在條件越好,收入越高,想法越多,大城市工作,婚都不想結”

    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就要好好的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禮儀,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自己去吸收,接受,學習!分數?成績?工作好壞都不是衡量孩子的標準,身為父母要放鬆心態,孩子教育不是一個急功急利的事。進入社會又是另外一個戰場,可以接受他的平凡。如果不給孩子提供平臺讓孩子努力,那太難了,儘自己所能培養吧,智商,情商,家庭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

  • 12 # 飛仙葫蘆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人,要求孩子不平凡基本上是把孩子往絕路上逼!立足於平凡的生活,追求不平凡的夢想才是理性的態度。

  • 13 # 繪本講師妖媽

    我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只要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自食其力,度過幸福的人生。

    我曾經在家長會上問過家長,大家這麼苦心的養育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孩子功成名就、出人投地?還是平安健康,幸福一生?

    所有家長都選後者。但其實,達到“幸福”的標準很高,平凡不等於平庸,不凡也不等於幸福。對我而言,“幸福”是有以下兩種能力構成的:

    1: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終身成長

    很多家長把“學習能力”看的過於狹隘,認為“學習能力”就是在學校能好好學習,各科成績優秀,考試考高分,或者成為考試高手。

    所謂的“學習能力”,不僅是在校學習、考試的能力,還包括進入社會後,持續的學習能力。讀書、寫作、聽取他人建議,學習他人經驗,這都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應該是終身的,不限地點、年齡和性別的, 它應該是廣義的。

    2:社會能力 認知自己,能與他人共處

    另一種“社會能力”,是指在社會中生存,要具有努力與拼勁,要具有與他人共處的能力。只要確定了目標,就有了能夠勇往直前為之拼搏到底的能力 ,有解決困難的毅力。

    現實中頻頻出現“什麼都怕,就是不怕死”的孩子,讓我十分擔憂。

    我認為具有與他人共處的能力,更為重要,能夠理解自己在社會中承擔的角色和責任,並盡力盡責,讓身邊的人感到愉快,而不是別人一擊就倒,一倒就想“一死了之”。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是重點培養這兩項能力,同時,也在這兩方面提升自己,給孩子做榜樣,又能協助孩子,這就是我做為媽媽,最重要的工作。

  • 14 # 夢dream而已

    首先,什麼是平凡?做著平常的工作,過著平常的日子,有小幸福,有小希望,有小挫折,沒大苦難。怎樣算不平凡?是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是在某一領域做到高精尖?還是做到什麼職位掙多少錢?世上的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想要偉大的生活,相對來說,需要的努力、機會、人脈、苦難,都更多。我的人生不偉大,沒有能力助她們偉大。社會一定是金字塔形的,頂端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必須甘於平凡,將平凡的生活,過得精彩。

    其次,什麼是差?怎麼衡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每種人生都有獨特的精彩。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好的,人生有無數出路,總能佔得一席之地,與其奢望高目標,不如在平凡安穩中一步一步慢慢小提高。健康比金錢重要,平安比名利重要,人生在世,幸福快樂最重要,與其劣勢比他人優勢,不如有點阿Q精神。

    最後,孩子有孩子獨立的人生,父母是引導者、護航者,而不是指揮者。不要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從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他就是獨立、精彩的存在!

  • 15 # 喵子

    天資聰慧、出口成章、通曉古今的“天才兒童”也許並不多見,對於自己的孩子,我不要求他累死累活的活成優秀,但希望他能每天都能過不同的精神世界生活。

    不要今天的狀態、精神、思維與一百天以後是一樣的。我相信天才來自於勤奮,更相信天才來自於一萬小時的刻苦訓練。

    說真的,我不能接受孩子以下“混沌著且一直平庸”著的狀態。”平庸”不知所起,”平庸”卻一如既往的延續下去,,,

    1、生活、學習缺乏主動性,成為父母、老師命令下的“奴隸”。

    孩子如果不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放學後的時間分配,需要別人跟著督促,整天被父母、老師命令該讀課文、催問作業寫完了沒,那不是把豐富多彩的生活,過成“奴隸”了嗎?“奴隸們的生活有什麼樂趣、自由可言呢?”

    孩子在規劃自己時間上,其實體現孩子”奴隸翻身做主人”,“做自己生活、時間的把控者”的智慧。

    2、生活、學習上”懶得做”的孩子。

    ”學生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在入學初期,孩子們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能都不太清楚自己學習目的、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總有些孩子,能克服懶惰,在週末或者假期時間裡做到提前預習功課,在老師領著期末複習之前,自己已經獨自複習了很多遍,這樣的孩子,他時刻做好考前的準備,考試時從不打“無準備”之戰。

    學習勤奮、有方法的孩子,一次次的考試,是收穫讚許、獲取自信的機會,考試已然成為良性刺激,學習當然充滿樂趣。

    大多數媽媽們從知道自己孕育寶寶,就開始著手音樂胎教、胚胎時期親子互動。到了孩子上小學前,四處學習如何開發孩子的左、右大腦,在藝術、科學、語言、運動等各方面興趣愛好上都著重培養。

    因此,從投入時間精力上看,哪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

    魯迅先生說過:“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了。”,那麼我想說,“能把別人發呆、看電視、拉屎的時間都利用起來、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孩子,一定是不甘於平庸的孩子”!

    祝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的有過童年!

  • 16 # 百合媽媽讀心理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之處,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是完美的。

    如果我的孩子平凡普通,那麼,我接受他的淡然無爭,而不會試圖改變他。因為這才是他最幸福的模樣,違反自然規律強迫孩子做出改變,簡直是一場災難,不僅僅是孩子的災難,也是一個家庭的災難,我不希望目睹這樣的悲劇。

    我的孩子喜歡思考、聰明智慧,愛讀書,愛游泳,愛旅行,特別喜歡小動物,還有一雙非常靈巧的手……

    他有很多優點,也有一些缺點,有的時候會性子急、發脾氣。不過,這沒什麼,我從來都不希望他會改變什麼,因為我的孩子獨一無二,這才是我的孩子,我只願意看到他最真實的模樣,我只希望他做最優秀的自己!

  • 17 # 大銘小亮

    對於主標題的回答是,可以接受平凡,但不可以接受平庸。

    對於副標題的回答是,可以接受。

    1.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和平庸之間差了一萬個自我。

    自我就是現在最流行的概念:自我意識。那麼什麼是自我意識呢?簡而言之就是對自己的認識。如果孩子沒有自我意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隨大流,沒有主見不能獨立,結果就是一生平庸碌碌無為。如果孩子有自我意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有想法,能獨立思考,且不談思考的準確與否,起碼有主見的孩子即使一生平凡,也是快樂的一生。

    也許你會問,難道平庸就不快樂嗎?不是不快樂,而是得不到真正的快樂。有一句話叫“快樂就是有所得”,比如很多人每天收到快遞就很快樂,還有人備戰考試多日終於考完也很快樂,前一種在拆開包裝後5分鐘快樂感就消失了,後一種的快樂維持的時間更久並且容易獲得滿足感。

    真正的快樂感應該來自於努力和奮鬥,付出越多,快樂感就會上升成幸福感和成就感,使人更積極更向上,這是平凡人的精神生活;平庸的人隨波逐流,他也快樂的生活,但是沒有核心的精神支撐就會覺得空虛、無聊、沒有目標,生活容易變成機械的重複和無意義的呻吟,這樣的快樂會讓人迷失在假裝的興奮中,逐漸萎靡。

    作為父母,給孩子寫祝福語時都會添上一句“希望寶貝快樂的長大!”我也是這樣祝福我的兩個孩子,但我更希望他們能做一個平凡且擁有真正快樂的人!

    2.和自己比

    一次和同事吃飯,得知同事兒子和我兒子同校同年級(幼兒園小班)卻已經報了4個興趣吧:繪畫、樂高、英語、實驗。我第一個反應是“我兒子落後了”,同事又說“我也不想報這麼多班,可我兒子就要學!”我心裡更焦慮了。我兒子只報了輪滑班,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家看熊熊樂園,沒有表現出任何愛學習的樣子。那一頓飯我都食之無味。

    在我心裡,我是見不得兒子比別人差的!

    然而後來我在媒體上又看到更厲害的小朋友,一週7門興趣班,我驚訝之餘反倒樂了,心想要是同事知道了,是不是也該向我那天一樣焦慮了。也就是那時候,我想通了,有比我孩子厲害的,還有比同事孩子更厲害的,永遠會有更厲害的人出現,你在我這裡獲取優越感,也許在別人那裡就被焦慮了,如果活在比較中,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永遠是被別人控制的。

    要比,就和自己比。父母可以學習一點兒童發展學的知識,在瞭解孩子每個年齡段應該發展的技能之後,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進步,那自己的現在和過去比,始終保持一個不斷進步的狀態。這樣即避免了無畏的焦慮,又防止孩子拔苗助長。

    總而言之,我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對於孩子的要求,就是做一個獨立且快樂的人,不需要成為某個領域的精鷹,只要他們長大後有幸福的家庭,快樂滿足的生活就可以了。

  • 18 # 圓軟遠

    做平凡的人,還是做不平凡的人,全憑自己努力

    平凡的人只為自己著想想,為自己謀福利,過自己小日子,對社會,對他人沒有幫助,沒有貢獻。

    而不平凡的人是指服務於大眾,為人類做貢獻的人。

    不平凡的人就是偉大的人。

    有位美華人說,不可能人人都能成為名人,但都可以是偉人,那些為社會服務,為公眾謀利益的人都是偉大的人。

    所以,想要不平凡就多做奉獻,拋開個人小利益,為需要幫助的人,為整個社會,乃至人類謀福利,做到這一點,你就是不平凡的人。

    不平凡和金錢,權利,地位,沒有關係,它的核心思想是“為人類服務”。

  • 19 # 壹父母

    為什麼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呢?這個世界,英雄鳳毛麟角,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一員,我自己尚且做不到,又何苦為難孩子?

    作為一個媽媽,我發自心底地愛著孩子,我只希望在她的人生旅程中,孤獨時,我能做一個最好的聆聽者和陪伴者,需要時,我也是她最堅定的嚮導和支持者。

    我竭盡所能給予她愛,並讓她擁有愛的能力,讓她有足夠的情感存款,能積極地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雨。

    因為我始終相信,只有一個人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才能真正實現“內驅”,按照她真正渴望的方式去過一生。即便她的選擇,是泯然於眾人的平凡。

    當然,這跟逃避困難或者徹底喪失鬥志的平庸,是完全不同的,不要混為一談。

    絕大多數不能接受孩子平凡的父母,其實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無力感,同時也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展,是自己的一個部分,所以,他們無法接受孩子,也就是自己的那個部分,不夠傑出。他們真正不能接納的人,是自己。

    還有一些父母,是自己本身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所以總擔心孩子過得不好,他們過度放大了生活的焦慮,並把這種焦慮傳遞給了孩子,一定要逼著孩子“出人頭地”。

    誰都希望孩子出類拔萃,我也不例外,但這並不是終極目標。一個真正被愛滋養長大、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也會發展出各種出色的能力,她的自驅力就會推動著她去成長進步,取得成績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20 # Annie媽媽育兒

    能不能接受孩子平凡?

    首先回答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凡。

    能,因為所有人都是平凡人。

    首先,請問平凡的定義是什麼?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心裡認為的平凡,也會有自己心裡認為的成功。社會上通俗認為的成功人士通常衣著光鮮,擁有高薪工作,有房有車,家庭幸福。可是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難道不平凡嗎?

    我相信從某個角度來說,所有的人都是平凡人。

    但是這樣的平凡人,或許會有不平凡的經歷,這些不平凡的經歷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體驗,而這樣的體驗可以讓孩子的內在得到成長,並且昇華,讓他具有一些特殊的品質。但無論多特殊的經歷,孩子也會迴歸到平凡的生活中,享受生活,努力工作。

    平凡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能不能接受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差?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甚至每個成年人也是一樣的。而既然孩子有自己的天賦,就固然有弱點。

    也許有的孩子在數學方面很敏感,擁有極強的運算能力。也許有的孩子在運動方面擁有特別強大的天賦。也許有的孩子對色彩的辨識力很高,天生是一個當畫家的材料。可是這樣如何呢?

    記得有一個故事《我就是喜歡我》,一隻青蛙很欣賞自己,他說我漂亮,會游泳,跳水很好。但是當他遇到他的朋友鴨子,發現鴨子會飛,於是就開始練習飛行,但無論他怎樣努力,就是沒辦法飛離地面。去玩會心了,覺得自己是一隻沒有用的青蛙,連飛都不會。他很沮喪。

    每個人都有自己固有的天賦,會飛是一個優點,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要會飛。

    孩子也是如此,接受別人的優點,是自我成長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樣樣都不如別人,那麼家長要反省的是自己,並且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賦,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否則自暴自棄的孩子,容易有心理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天賦?

    平凡、比別人差,這些詞語都帶有評判的色彩,甚至充滿了社會的功利心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孩子自己也希望自己是優秀的。

    評判孩子比別人差是沒有意義的,誰不希望自己特別強、特別厲害呢?

    如果真的希望孩子發揮自己的天賦,那麼家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的特點,他是更喜歡安靜的坐著,還是更喜歡運動?他是更喜歡繪畫,還是更喜歡音樂?

    透過家長的觀察,可以知道孩子的傾向。而當你知道了孩子的傾向,就可以朝著這個方向為孩子培養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最開始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充滿負擔的去學習某樣東西,而是跟著興趣走,不計較得失,不計較成績,重要的是過程。

    齊白石70歲以後才畫出最好的畫。誰能說他失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痘印怎麼都去不了,便宜點貴的護膚品都用了,沒一點用,滿額頭痘印,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