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說簡史

    狄青和梁世基都是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英雄,他們對朝廷忠心耿耿,立下汗馬功勞,可謂俠肝義膽。

    生逢亂世,一生戎馬

    1、狄青,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

    2、狄青受命於宋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這一年,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廣東。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3、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更有個別將領如陳曙等,心懷私利,不以國事為重,竟因害怕狄青搶功而擅自出擊,結果大敗而歸,死傷慘重。狄青受命之後,鑑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著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為宋軍在近期內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

    4、而狄青卻乘敵不備,突然把軍隊分為先、中、後三軍,自己親率先軍火速出擊,一舉奪得崑崙關,佔取了有利地形,接著命令一部分軍隊從正面進攻。他執掌戰旗率領騎兵,分左右兩翼,繞道其後,前後夾攻,一戰而勝。班師還朝以後,論功行賞,狄青被任命為樞密使,作了最高軍事長官。然而種種禍患也就由此而生。

    梁世基生平

    1、梁世基,父親梁景舜是宋朝的一位大將軍。宋仁宗皇祐四年,我國西南地區交趾叛亂,梁景舜跟隨狄青南征交趾,戰功卓著。平定叛亂後,梁景舜留守橫州,任橫州知府正堂。他與當地的壯家女結婚,生長子世基、次子世忠。晚年定居在橫州鬱江南岸的江南村。

    2、當朝宰相文德光了解到梁世基為官清廉、勤政愛民、辦事公正、政績斐然,便上奏皇上,舉薦他到京城任大理寺丞。宋朝大理寺丞屬三品官,主要負責各州縣司法案件的複審,監管地方官員依法辦案。甲辰科京城會試,貢士放榜後,十多名江蘇籍落榜考生跑到禮部告狀,舉報主考官貪贓枉法,徇私舞弊。舉報今科京城會試放榜的名單中,有九名貢士並不具備舉人身份,而偏偏是他們九個考中了貢士。這件蹊蹺事一傳出,便在京城鬧得沸沸揚揚,成了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

    3、禮部尚書馬上將此事稟奏皇上。神宗皇帝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貪汙腐敗和科場舞弊。他立即下詔,命大理寺丞梁世基會同刑部火速查處。梁世基首先找到主考官何世凡,調出秋闈會試的全部考卷,細心核査,發現這九名貢士的考卷內容幾乎完全一樣。接著他親自到了江蘇,在省貢院調出癸卯科鄉試資料,發現那九個人都是富商子弟,鄉試成績平平,貢院放榜,均名落孫山。

    4、回到京城,家裡人說有一天晚上,有個不肯通報姓名的人,令差人扛著一個特製的長形木箱,進得門來,話也不說,放下箱子便走了。梁世基進廂房開啟木箱,上面有一張紅柬,上書:晚生何世凡、黃明容拜請梁大人福安。下面是八十兩黃金和一枝三尺長的紅珊瑚。梁世基不動聲色,把箱子封好,連夜將箱子送到刑部保管。後經查明,九名浙江富商為了使兒子考取功名,進入仕途,重金從主考官何世凡和副主考官黃明容那裡買到考題,從而釀成了這次科考舞弊大案。

    皇上震怒了,下旨將何、黃二人革職抄家併發配新疆伊犁充軍。

    4、梁世基從知府到大理寺丞,身份變了,職位高了,可他清正、愛民的為官之道一點都沒有改變。後人有感於梁世基的恩澤,尊稱他為“天下樑”。

    結語

    在歷史上狄青和梁世基都是有勇有謀,清正廉潔的好官員。他們公私分明、勤政愛民、辦案公正、政績斐然、造福於民,值得尊敬。

  • 2 # CrazyRadish

    筆者不論答案,說點生平。

    狄青是一位悲劇英雄:歷史上天命與人事的犧牲品

    狄青率兵在歸仁輔大敗儂智高,保衛了北宋南疆。皇祐五年(1053),狄青凱旋,宋仁宗嘉獎狄青之功勳,升其為樞密使。作為全國軍事的最高權力機構,樞密院與中書門下對掌文武二柄,號稱“二府”。北宋前期,樞密院的長官為樞密院使或知樞密院事。

    出於對武將的防範和基於宋代“崇文抑武”的國策,宋代樞密使的長官多以文人士大夫擔任。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進士出身的石熙載任樞密使,由此開啟了文資正官充任樞密使的先例,此後逐漸形成為制度。用武將任樞密使反而成為特殊情況,而且通常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武人出身的王德用任知樞密院事,臺諫議論紛紛,認為他“得士心,不宜久典機密”。寶元二年(1039),王德用被罷職,從此謝絕賓客,事事謹慎,以求自保。

    狄青被任命為樞密副使時,就遭到過御史中丞王舉正、左司諫賈黯等人的激烈反對。此時,宋仁宗任命狄青為樞密使的舉動更是為朝中大臣所不容。連力薦狄青平儂智高叛亂的龐籍也勸阻仁宗。之後,翰林學士歐陽修三次上書乞罷免狄青,認為“青本武人,不知進退”,希望皇帝“戒前世禍亂之跡,制於未萌”;並且用京師開封和地方的水災來影射人事,認為“天地之大變”是上天對狄青擔任樞密使職務的現實警示。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宋夏戰爭、南方少數民族叛亂的用人之際,狄青憑藉卓越的軍事才能創下赫赫戰功,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名將。 其為人又品行端正、謹慎寡言、謙遜厚道,計劃事情必“審中機會而後發" ,常推功於將佐。與孫沔一起破賊時,計謀雖出自自己,最後卻將功勞歸於孫沔。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尹洙去世後,狄青悉心救濟其家事,知恩圖報。但是,狄青難以脫離北宋當時的政治環境。趙宋開國以後,鑑於五代將領奪權,割據混戰的歷史教訓,奉行“崇文抑武”的國策。士大夫們“以天下事為已任”,形成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此時,一個武將竟然能身任樞府之長,掌握國家最為重要的軍政大權。這不僅違背了趙宋分離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制度設計,也觸犯了宋太祖、太宗兩朝以來形成的以“防弊之政”為核心、以“崇文抑武”為重要內容的“祖宗之法”。那些恪守“祖宗家法”的文人士大夫們對狄青此任表現出強烈不滿,最終促使仁宗罷免狄青下臺。一代名將狄青,最終在皇帝的猜忌和文人士大夫的聲討下,倒在時代的洪流裡,結束了其輝煌而悲情的一生。

    ——以上參考北師大遊彪教授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好聽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