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當然是選擇拿著扇子啊。這是一個道具的基本素養。

    扇子是諸葛亮智慧形象不可缺少的道具,是高人的標配,是諸葛亮思考問題時的一種外在表現,不可能“冬眠”。不光扇子,諸葛亮的許多軍事傳奇都是小說和影視劇虛構出來的,其精彩之處也大半與諸葛亮的形象有關。

    然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除了“草船借箭”是轉嫁孫權的故事之外,“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借東風”等精彩情節,皆為作者虛構。歷史上的諸葛亮是個卓有建樹的政治家,但在軍事上可圈可點處並不多,遠非《三國演義》所渲染的那樣用兵如神。這裡以“火燒博望坡”為例,分析一下諸葛亮是怎麼搶了劉備的光環。

    《三國演義》中,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進攻新野。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惇中計,大敗而歸。諸葛孔明打響出山後的第一炮,也令關、張等人折服。然而,歷史上此事發生在建安七年(202年),火燒博望坡這場戰鬥進行之時,諸葛亮尚在南陽躬耕,直到建安十二年他才出山,這場漂亮的勝仗實為劉備親自指揮,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後,劉表派劉備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領曹兵於博望。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最後,劉備伏兵於路旁,自燒屯營偽遁。夏侯惇不知有詐,率兵追之,為伏兵所破。劉備雖獲勝,但曹兵損失並不多。而且,《三國志》的《武帝紀》、《夏侯惇傳》、《于禁傳》及《資治通鑑》等均未記載這次戰鬥,說明博望坡之戰的規模並不算大,卻被《三國演義》大肆渲染。歷史上的劉備素以寬厚仁義示人,博望坡之戰表明他還頗有軍事才能。

  • 2 # Aisling22

    我先說明一下:1.羽扇綸巾是儒將的代表形象。2.蘇軾的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中的人物指的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

    3.你的三國人物形象是看三國演義看的不是三國志。

  • 3 # 流年刻下的影子

    不排除諸葛亮先生有裝那個的嫌疑啊。

    嘿嘿。人都有習慣,也許他不拿扇子思考問題時就會有障礙。就像有些作者非要在廁所才能有靈感寫作一樣。個人嗜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試用期被離職很丟臉,該怎麼緩解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