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制導小龍蝦

    從安全性來說,由於艦載機降落跑到短,也存在進場失敗復飛的情況,2臺發動機在一臺出現故障後依然可以靠另一臺提供穩定的動力來防止出現無法降落或復飛的事故。而且,艦載機要求飛機的推重比要高,這樣才能在航母甲板上有較大的起飛重量。美國的F35C之所以只用了一臺發動機原因多方面。

    第一考慮成本,作為三軍通用型隱身廉價5代機,美國軍方在JSF立項之處就考慮到成本問題,單發比雙發少一臺發動機,成本上要低一些。

    第二考慮垂直起降,因為是三軍通用,考慮到海軍陸戰隊的需求,F35B型為垂直起降型。垂直起降戰鬥機最難操作的就是垂直起飛和降落階段飛機的平衡性問題。如果使用兩臺發動機,如何保證在垂直起降階段使兩臺發動機向下推力一至對飛機的控制系統要求非常高會造成相當大的系統複雜性,這對研發和服役後的安全性會造成很大的麻煩也會抬高研發成本和研發時間。這也是為什麼現今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的主動力發動機都是一臺的原因。

    第三考慮機內空間,F35最初的專案JSF是要一架廉價的5代機,用一臺發動機之後就是採用了中型機尺寸的設計。但5代機因為隱身的要求又對外掛進行了限制,如何保證在中型的尺寸下佈置較大的油箱和彈倉就非常考驗設計人員的能力。單臺發動機正好能給機身內部提供出多餘的空間,所以我們能看到F35最終的機身兩側的彈倉很長且深,滿足了攜帶重型炸彈的要求。

    最後一點,雖然雙發艦載機在安全上更好,但隨著發動機技術的發展和發動機可靠性的提高,現代WS噴氣發動機的可靠性已經相當高了。兩臺發動機是以防萬一,但這個“萬一”如果真的是“萬中一次”的話兩臺和一臺沒有什麼區別。而發動機的推力越來越大,單臺發動機也能保證飛機有需要的推重比,既然能達到要求那麼一臺的維護時間還比兩臺要少,降低了維護成本著何樂而不為?

    美國海軍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曾經有過自己的5代機計劃,但由於冷戰的結束敵人的消失美國海軍無奈的被砍掉了自己的5代機專案加入了JSF專案。JSF專案作為三軍通用、低成本5代機,本來就是妥協遷就的產物,主要用途也只是對的攻擊有限空戰的產物。那麼美國海軍沒有了自己的專案,又不能沒有5代機用的情況下,也只能接受F35C了。

  • 2 # 孃孃的最後憤怒

    什麼叫“航空母艦都在使用雙發戰鬥機”? 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錯誤的, 大量艦載機型都是單發的。 例如美國 A-4 A-7 ,法國超軍旗,英國的海鷂。 雙發戰鬥機對安全性的作用也沒那麼大。 雙發戰機降落時,如果只有一個發動機,動力也不夠復飛。

  • 3 # 深藍2046

    謝謝邀請,主要是二方面因素:一是單臺發動機滿足作戰需求,F135發動機採用與F119發動機基本相同的核心機,為提高推力,增加了發動機的空氣流量和涵道比,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溫度;為了獲得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能力,垂直起降型增加了新穎的升力風扇、三軸承旋轉噴管、滾轉控制噴管,其3級風扇採用超中等展弦比、前掠葉片、線性摩擦焊的整體葉盤和失諧技術,在保持原風扇的高階壓比、高效率、大喘振裕度和輕質量的同時,將風扇的截面面積增加了10%-20%。二是降低全壽命成本,高效能的F22之所以只裝備了不到二百架,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生產維護成本高,而一臺發動機的全壽命成本佔戰機總成本的比例較高。

    綜上,不以爭奪制空權為主要目標的F35使用一臺高效能、高可靠性發動機即可滿足作戰需求。

  • 4 # 點綴凡塵

    目前,艦載機裡,陣風、蘇-33、殲-15、美國的F-18、A-10這幾款主流艦載機都採用的雙發,而偏偏新型的F-35採用了單發動機。這是美軍飛機的發動機效能提升很大,遠超中俄法等國,單發動機來提供足夠動力,所以不用雙發動機來節省成本麼?我想,這點並不是十分靠得住。

    美國一直未曾出口的陸基F-22也是採用的也是雙發動機,而二者設計時間相差並不久,沒理由有好的高效能發動機不給自己的主力戰機用。既然基本排除發動機效能大幅度提升這一種可能,那麼為什麼美國採用單發動機設計呢?我猜想,這點和美國的電磁彈射技術以及武器雙重標準有關,F-35設計出來主要是成為新型艦載機和對外出口,艦載機上美國一直在搞電磁彈射,那麼對於飛機自身動力要求也會隨之降低,而發動機出問題的機率,單發應該低於其他國家雙發的兩臺發動機的……出口歐洲的版本,單發的先賣,然後升級成雙發的,再賺一筆……是否能打過殲-20殲-31以及圖-50,那就不是美國需要考慮的了,美國自己有F22作為主力戰機,航母上,差不多就行。

  • 5 # 諸葛小徹

    首先,航空母艦並不都在使用雙發戰鬥機,鷂式垂直起飛戰鬥機就是單發的,目前依然在部分國家服役。如果不侷限於戰鬥機的話,巴西目前使用的A-4攻擊機,以及普遍使用的T-45艦載教練機也是單發的。

    之所以有目前航空母艦都是使用雙發戰鬥機的錯覺,是因為世界上的航母本來就不多,航母現役戰鬥機的型號更少,只有鷂、F-35、F-18、米格29K、蘇33/殲15、以及陣風,後面4種都是雙發戰鬥機,鷂又太老了,所以才會覺得單發的F35上艦有點奇怪。

    此外,還有一種錯覺認為雙發戰機比單發戰機要安全,所以作為在茫茫大海執行任務的艦載機,使用單發戰機較為危險。事實上,現在發動機普遍非常穩定可靠,單發戰鬥機的事故率並不比雙發戰鬥機高。因此,艦載機是單發還是雙發在安全性上並沒有太大區別。當然,雙發的話,就算一個發動機故障或者被擊傷擊毀,也還有一個發動機,安全餘量還是相對要大一些。

    最後,艦載機是採用單發還是雙發,主要還是取決於任務需要和經濟考慮,美國海軍其實很懷念雙發的重型戰機F-14,只是國際形勢發生變化,較為廉價的F-18也能滿足需求罷了,但F-18的後續改進也變得更為大型化。F35作為美國一個取代多種戰機的計劃,美國海軍多少有些不得不接受,但艦載常規起降型號的F35C也是F35裡面最大的型號。而美國海軍下一代的艦載機強調的是高速和大航程,因此極有可能是雙發的重型戰機。

  • 6 # 小杰V奇牙-傑

    航母更多使用雙發一方面是推力強,在飛出甲板時可以依靠強大的推力來助推飛機加速脫離起飛怠速狀態,另一方面雙發在降落時的平穩行和安全性更好。而美國選用F35上艦的原因一方面是本身的發動機F135的發動機馬力強,另一方面是採用的垂直起降技術中擁有噴管技術,可以在起飛後調整姿態,起飛相對傳統雙發起飛更平穩,安全效能也高。而降落時由於載重已經下降,可以直接採用垂直起降技術降落在甲板上,相比原來的雙發艦載機每次降落就在跟死神打次交道安全太有保障了。同時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艦載機駕駛員的培訓週期,提高飛行員數量,在戰時可以快速提升戰鬥力。而且其F35C可以透過犧牲隱身效能外掛多種裝備系統,例如電子戰系統,機炮外掛調倉,對地對海武器,再配合隱身的F35可以組建完善的作戰體系,這些又可以將航母原有的咆哮者,電子偵察機等繁雜的機種退役,減少後勤保養負擔,航母以後就只需要攜帶少數幾種飛機就能擁有完善的作戰體系,這對戰鬥力的保障是有重大意義的。

  • 7 # 炎黃軍武

    縱觀世界各國的航空母艦,目前,的確是雙發戰鬥機佔主流,似乎就衍生出“航母上一定要用雙發戰鬥機”的規矩,但事實並非如此。

    那為什麼艦載機一般都是雙發?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艦載機的起降條件惡劣,雙發設計能提高可靠性;譬如說,在彈射或滑躍起飛時,戰鬥機需要全力加速,這時發動機的工作狀態至關重要,而兩臺發動機同時故障的機率,顯然比一臺出故障的機率小。

    然而一方面,經過艦載機使用經驗豐富的美國海軍多年研究,雙發戰鬥機的綜合妥善率並不比單發機高多少;另一方面,只要是需要艦載機引擎全開的場合,動力要求都很苛刻,雙發戰鬥機的任意一臺發動機故障,都得玩完,這麼看來要是考慮故障率,有時候,雙發似乎還不如單發呢!

    理論分析是這樣,事實又如何,單發艦載戰鬥機也的確是有的。

    早年的螺旋槳時代,那不用說,基本是單發戰鬥機一統甲板,進入噴氣時代後,美國海軍也裝備過F-8“十字軍騎士”戰鬥機:

    源自英國的“鷂”式戰鬥機:

    還有小眾一點的,蘇聯的雅克-38:

    這些還都是多年前,航空發動機可靠性一般的年代出現,時至今日,發動機可靠性大幅提高,單發還是雙發?就更不是一個問題了。

    那為什麼現在的艦載戰鬥機還是雙發為主?

    但說回F-35C,且不論四代機的效能,重量和動力也根本不是一般單發機的概念!

    F135發動機,是F-35作戰效能的基本保障

    加力推力超過18噸的F135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軍用渦扇發動機,一臺更比兩臺強,再加上單發動機的設計,更便於實現垂直起降,被美國海軍選中也並不意外。

    所以,如果拋棄“艦載機必須雙發”的固有想法,F-35的上艦,也就不是一件多麼新奇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過去的原民辦教師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