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胡蘿蔔是怎麼吃比較有營養?生著吃還是炒著吃,或者是其他的做法?
9
回覆列表
  • 1 # 沂蒙山小二哥

    胡蘿蔔營養豐富,最為人熟知的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能補充維生素A,有護眼明目的作用。

    1.胡蘿蔔整根烹飪比切過後再烹飪更有助於防癌。烹製時最好不要放醋,會使維生素A原遭到破壞。

    2.胡蘿蔔不適宜生吃。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維生素,必須在油脂中才能被消化吸收和轉化。若生吃只能起到通便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而不能吸收到更多的營養素。

    最後切記不要過量食用。大量攝入胡蘿蔔素會令面板的色素產生變化,變成橙黃色。

  • 2 # 營養海賊團

    胡蘿蔔炒著吃、做餡吃、蒸著吃都比較推薦。

    胡蘿蔔是營養價值最高的蔬菜之一。

    每100克胡蘿蔔中,約含蛋白質0.6克,脂肪0.3克,糖7.6~8.3克,鐵0.6毫克,維生素A(胡蘿蔔素)1.35~17.25毫克,維生素B1 0.02~0.04毫克,維生素B2 0.04~0.05毫克,維生素C12毫克,熱量150.7千焦,另含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氨基酸。各類品種中尤以深橘紅色胡蘿蔔素含量最高,各種胡蘿蔔所含能量在79.5千焦~1339.8千焦之間。胡蘿蔔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參”之稱。胡蘿蔔富含糖類、脂肪、揮發油、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

    胡蘿蔔用油炒著吃:

    因為胡蘿蔔含有的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的,與油共同存在時吸收比較好。但這並不是說沒有油共存時β-胡蘿蔔素就白吃了,只是吸收差一點而已。話又說回來,脂肪促進B胡蘿蔔素吸收是在腸道內進行的,所以只要油和胡蘿蔔在小腸裡碰上就可以了,未必一定要在盤子裡相遇。假如你生吃胡蘿蔔的同時,還吃其他含有脂肪的食物,如雞蛋、肉或者別的炒菜,那麼β-胡蘿蔔素照樣會被吸收得很好。國際上有多項研究發現,要促進β胡蘿蔔素的吸收,只需要很少的油脂即可,人體膳食熱量的20%來自於脂肪就已經足夠。胡蘿蔔的細胞壁比較堅實,促進吸收的關鍵因素是加熱使之變軟,而不是一定要炒,蒸煮、燉胡蘿蔔的吸收率並不比炒胡蘿蔔時少。生吃胡蘿蔔需要更多的油脂才能達到較好的吸收效果,然而即使生吃胡蘿蔔的時候少吸收一些β胡蘿蔔素也沒有關係,因為胡蘿蔔中還含有其他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比如維生素C、鉀和膳食纖維。

    胡蘿蔔蒸著吃:

    可以將洗淨的胡蘿蔔蒸著吃,吃的時候可以拌上一點亞麻籽油也是不錯的選擇。

    胡蘿蔔做餡吃:

    胡蘿蔔做餡吃的時候,可以先將胡蘿蔔輕微的煮一下,這樣方便製作。

  • 3 # 沈夏冰營養師

    “胡蘿蔔必須用油炒”這話恐怕很多人聽過很多遍了,甚至當成營養學三的金科玉律。這說法也有很多變種,比如胡蘿蔔要和肉一起燉、胡蘿蔔要用葷油炒、胡蘿蔔最好油炸吃,炒胡蘿蔔要多放點油……這是真的麼?

    要想知道一個說法對不對,首先要知道其中科學道理是什麼:胡蘿蔔中富含胡蘿蔔素,它能夠在人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對面板、視力和正常免疫功能都是必需的,而這種維生素是中國人容易發生不足的。胡蘿蔔素是一種只溶於脂肪、不溶於水的物質,沒有脂肪幫忙,它就很難被人體吸收。

    到此為止,說的一點沒錯。不過,這並不能說明,胡蘿蔔必須用油炒、甚至需要油炸。因為吸收胡蘿蔔素,是在小腸裡面發生的事情,和鍋裡有沒有油,是葷油還是素油,完全沒什麼關係。只要進入小腸的食糜裡面有脂肪,就足夠幫助胡蘿蔔素吸收了。

    胡蘿蔔到底怎麼吃營養吸收才更好?

    經過加熱後的胡蘿蔔,可以使胡蘿蔔細胞透性上升,再嚼爛之後,胡蘿蔔素就比較容易被吸收利用。如果生吃胡蘿蔔,胡蘿蔔細胞壁太堅硬完整,人體的消化系統又很難完全分解,所以吸收利用率就比較低,而且需要更多的油脂幫忙。所以,胡蘿蔔蒸軟燉軟是有幫助的,油炒油炸則是不必要的。

    胡蘿蔔素不怕煮也不怕蒸,但相反,用大量油來炒胡蘿蔔,倒是反而會帶來胡蘿蔔素的明顯損失。因為胡蘿蔔素怕溫度,還怕在熱油條件下接觸氧氣。如果要炒胡蘿蔔的話,不妨少放一點油,再降低一點油溫,別用油炸方法,也別讓很多黃色的油粘在盤子上被丟掉,就可以兼顧美味和營養了。

    如果把烹調胡蘿蔔的方法部分地換成蒸煮,比如說,蒸飯煮粥的時候撒點胡蘿蔔丁,或者直接把味道比較甜的胡蘿蔔切條蒸熟當成甜食吃,一方面胡蘿蔔素損失更小,另一方面,還能少吃進去許多烹調油避免發胖,豈不更是一舉兩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氣該不該表現出來,該不該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