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叫喵的汪星人

    我看了所有網友的評論覺得他們描述的那些指責型人格的例子和我媽媽比簡直小巫見大巫。我媽媽就是原生家庭姥爺姥姥家裡窮脾氣不好,在她小時候經常無端打罵她,導致她童年少年時期過的非常壓抑。她非常在乎家人但是現在因為和孃家關係更加惡化,她父母弟弟妹妹都因為父母原因不尊重她,並且無視她,導致我媽特別憤怒。這幾十年,基本每天都會和我還有我爸吵架,舉個例子我買的衣服她不喜歡她認為我不適合這種衣服她會指責我一整天,我爸去市場買菜因為買的比超市促銷的貴了她會指責我爸一整天。打掃衛生因為飲水機上面有茶漬她會指責我一整天罵我為什麼不注意一下。我30歲了沒結婚,我每個談的男朋友只要自己喜歡的我媽都會挑一堆對方的毛病,嫌醜嫌摳嫌矮嫌傻,每個人都會被背地起一堆外號。叫著叫著我就很煩,導致每個都草草收場,她現在在我的婚戀問題上比我挑剔,我覺得我找個什麼樣的都無法滿足她,我和我爸還有我爸得親戚們在她看來也都是一無是處。她自己的孃家人因為覺得她性格偏激總指責別人也都遠離她,她不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她覺得是她的媽媽弟妹沒有良心欺負她不工作給孃家花錢少。總之她一切都覺得別人有問題,自己一點錯都沒有。就是典型的指責型人格,我們家現在和親戚都很少聚會,因為人家都躲著她煩她,只有我和我爸每天在她無休止的指責批評中煎熬,我爸和我都是脾氣也不是很好都是說話衝的人,導致我們家最常見的狀態就是我媽挑起了爭吵,我和我爸忍無可忍三口人陷入互相指責傷害的吵架中,估計鄰居都煩我們家了,我現在特別痛苦,因為我媽的這種指責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用我爸的話說我媽每天只要醒來一睜眼看到他就會開始指責他,並且都是很小的雞毛蒜皮,一句話一件小事都是一場戰爭爆發,我試著幫我媽找心理老師進行疏導她聊了一次一個小時的時間55分鐘都是她喋喋不休的說自己身邊人如何不好,人家心理諮詢師想插嘴都沒插上,事後說這種諮詢沒用,讓我以後別找了。我給她找心理學方面的書讓她讀讀試著醒悟,她說字太小看不清,她是家庭主婦,每天最多的就是玩手機看影片,在網上買衣服買多少件退多少件,因為沒有在她眼裡沒毛病的衣服?你問誰退,當然是我給她退,因為雖然她剛50歲她的腦子一直都固定在她自己的世界裡,外界的新鮮事物全都不會,坐公交車連掃碼都不會,我耐心教她使用智慧手機,她擺擺手說太麻煩算了。在她心裡除了挑剔別人問題指責別人是值得花費精力和時間的,其他問題都沒耐心,看影片也僅限於看,微信➕好友,發朋友圈,甚至搶紅包都不會。我和我爸讓她融入社會別總是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是說了沒有,再說甚一點她就煩了覺得我爸沒良心我也是沒人性的女兒,我覺得她特別扭曲,現在除了慣著她忍耐她別無他法

  • 2 # 指尖跳舞的解語花

    你好。最近剛剛看了一本書《原生家庭》。很久之前讀過《家庭會傷人》,而在這本心理學家武志紅推薦的心理著作裡,不僅僅告訴你了家庭為什麼會傷人——因為有的父母有毒,還告訴你了勇敢解毒的方式。活出最好的自己,應該是對每個人最好的新年祝福吧。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這個概念,最早是1960年由美國精神科醫生Murray Bowen提出的,原指個體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包括主要養育人(不一定是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個體最初所在的社會單位,通常是親生或養父母家庭。家庭中的氛圍,生活習慣,父母的行為示範以及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

    《原生家庭》這本書,是美國作家蘇珊·福沃德和影視編劇克雷格·巴克合著的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她透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傷害子女,並特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的。但是,她不是在控訴這些父母,而是告訴大家對策,讓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讓讀者自己對症。羅列了所有有毒家庭的行為模式。並且給每種模式提煉出金句,這個金句的熟悉程度,會讓讀到的人靈魂為之一顫:

    比如,那些即使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投毒放毒的父母,也會對孩子說:我其實不過是想幫你。父母是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錯的。這甚至可以歸結為人性的弱點或者侷限裡。那些能意識到自己錯誤的父母就是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就不會有毒了。

    大千世界,有毒的父母無外幾類:比如說你提到的,指責型父母,還有操控型父母、還有不稱職的父母,比如工作狂父母,或者對於自己的身體、情感過於關注的父母,比如沉溺婚外戀情的父母,因為自己身體原因而對子女不聞不問的父母。酗酒型的父母,還有經常對孩子身體虐待的父母,言語虐待的父母、性虐待的父母……

    可怕的是,很多的家庭,不只有一個有毒的父親或者母親,而是在共同生活的歲月中,形成了一個有毒的家庭體系。

    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其他人。這個體系是一張交織著愛、嫉妒、自尊、焦慮、歡樂和內疚的複雜網路——飽含著各種各樣的人類情感,這些情感在其中此消彼長,在由家人的態度、理想和相互關係構成的混沌海洋中不斷翻騰。

    記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我的父母就是指責型父母。很多年,我一直糾纏於和父母的關係。花了很多的氣力去與他們對抗。結果,很消耗自己的精力。我也一度擔心,我會不會成為這樣的父母?

    除了家庭的遺傳,更主要的是,你自己的覺知和學習。

    在做父母之前,我學習了心理學的課程。做父母之後,我也不斷克服之前原生家庭裡父母給我帶來的烙印。並且一直一直在學習,如何做孩子的好媽媽。因為孩子每個階段對父母的需要是不一樣的。

    現在,我知道我父母是指責型父母,但很遺憾,我也無力改變他們。我依然愛他們,甚至悲憫他們。因為他們的人生沒有學會成長,也沒有成長的機會。但感恩他們,給了我人生這樣的功課,才讓我有了這樣的覺醒力和因緣。成為今天的我,成為這樣一個母親。

    如果你有一對指責型的父母,我們需要一個阻斷。阻斷毒源,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孩子。

    阻斷不僅僅是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包括內心的放下。不再為過去的那些負責。不再自我懲罰。

    還需要一場與父母的直面。面對面,或者透過信件告訴他們,你在原生家庭裡受到的傷,中過的毒,告訴他們你當年和現在的感受,告訴他們你對他們的愛以及恨,還有對未來的想法。是的,這有助於當年受傷的孩子,不再恐懼,不再害怕。

    你也可以,給過去中毒的那個小孩寫一封信,就像給內在的小孩一個擁抱。

    你也可以,寫一個療愈童話。把你所經歷的都寫進去,但,這個童話需要一個美好溫暖的結局。寫完之後,你可以大聲地讀出來。當你覺得沒有力量的時候,當你覺得過去的那些毒還在影響你的時候,你都可以去讀這個童話。甚至,你還可以給你的孩子講這個童話。

    ……

    願你不再繼續你父母給你的不好的印記,卻依然有能力去愛他們,去擁抱他們。

  • 3 # Ann萌兒

    會。小時候從生活環境裡學來的東西,會形成我們的潛意識。以至於成為父母后,會不由自主的用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對待孩子。但是透過不斷的學習,和生活中的不斷練習、改進,是可以轉變的。最主要,自己要能意識到,察覺出問題在哪裡。

  • 4 # 夜下寒

    有四種可能,第一種人一定會,這種人很笨、很蠢,任何事情不會做改變,生活很頹廢,學習很差勁,可能人很老實,甚至呆板,平時外表平靜,內心強烈報復心理,報復社會、報復朋友、報復父母、報復兒女,這種人很危險,父母是什麼樣,他就變成什麼樣,沒有一點頭腦,將指責型情緒,原模原樣復刻下來,然後將傷害的矛頭對準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圖平衡。

    第二種半會半不會,這種人稍微有點聰明頭腦,認為自己不能像父母一樣,是指責型的人,認為它有礙自己與兄妹相處,與夫妻相處,與朋友相處,認識到了事情嚴重性,甚至內心已經受夠了這種負面情緒,反感它再次發生,必須改變了,因此,這種人有了這種略強念頭後,潛意識就會記錄下來,這個潛意識的它就會慢慢改變他的行為,從而改變的是他的命運。

    第三種一定會改變,這種人很精明,從小受夠了指著型的父母,對於指責負面情緒,有著深刻認識,他看到了它的危害,它是個惡魔,是個毒菌,是個小鬼,它破壞自己嚮往美好的生活,必須、立刻、馬上消滅它,然後遠遠離開它,再也不想看到它。因此,他就如這種聰明人,一種看到驕傲的人,他學會了謙虛,看到暴躁的人,他學會了好脾氣,看到虛榮的人,他學會了誠實等等,他就是這種百裡挑一的聰明人,是智者也,這種人的前景十分光明。

    第四種心理變態了,這種人他心有恐懼,是恐懼的奴隸,被指責負能量陰影籠罩,徹底臣服在恐懼魔王的腳下,只要一遇到人在指責事情,內心產生強烈恐懼,是過度的恐懼,心理變態了,對於指責的人有強烈攻擊性。這種人不止厭倦,是厭惡、噁心指責型的生活,對於童年有著深深的陰影和恐懼,他應該是種特別老實的人,他過於渴望沒有指責的生活,渴望到沒有信心的恐懼,認為父母是如此,自己也做不好,一點信心都沒有,這種人是最笨最蠢最呆的。

  • 5 # 宋律師法說水滸

    我不知道你是擔心自己會變成指責型父母,還是就認為自己父母是指責型母親?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為了賣書、賣東西的人創造了太多概念,然後針對性挑逗讀者的恐懼。

    什麼是指責型父母?認為什麼錯都是別人的?認為小孩一無是處各種罵?

    但是認為“如果別人都象我這樣XXXX”和“如果我像別人這樣XXXX”本來就是人類最基本的思考和歸因模式啊。

    人的性格最主要受遺傳影響。你之所以會像你父母,是因為遺傳。然後學校教育或者生活經歷會把你左或右拉一下。父母之所以會成為別人標籤的XX型父母,也是如此。

    性格這種東西,有優有劣。自己想辦法取長補短吧。

    執著於XX型,腦子裡已經被別人的馬跑殘了。

  • 6 # 農民小麗

    謝邀,一般來說父母是指責型的話,孩子也很容易成為指責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孩子模仿能力強,從小就喜歡觀察學習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把父母當做偶像,就像有人說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只是修改影印件的話也不好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原件改好,給孩子做好榜樣;如果父母是指責型的性格,孩子也很容易成為這個性格,總是容易處處發現別人的缺點,放大對方的錯誤,對孩子的長遠成長不是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缸發動機可以取代四缸發動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