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吟風閣主人
-
2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學習書法藝術,我們首先要臨帖,這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也是每位書家的必經之途。當學習到一定程度,每位書法學習者都會有創作衝動,都想寫出一幅稱心和滿意的書法作品。
當你接觸到書法藝術,看到古人的書法藝術作品,無不被其高超的技藝深深地震撼和感染,更會被古人精湛的技藝所折服!
首先我們分析書法的臨摹,怎樣臨摹?如何臨摹才能達到學習與創作的關係?其實臨摹碑帖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最有效方法,初學書法的人都應以名家法書為範本,在經長期細心揣摩和刻苦臨摹,才能掌握運筆和結體的規律。人們習慣把“臨”與“摹”連起來指稱,其實“臨”與“摹”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所謂“臨”就是將範本置於旁邊照著習練,依樣畫葫蘆,透過細心觀察探究,再根據觀摹後的心得自己動手進行反覆練習,最後達到神似的境地。而“摹”的學習方法是將透明紙覆蓋在範本上進行描寫的過程,這種方法適合年幼的兒童練習。但是“摹”和“臨”各有長處和短處,古人認為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而臨書反之。所以不管摹帖還是臨帖都要做到專心致志的認真讀帖,熟記字形,方能達到學習的目的,為後期創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透過認真踏實的反覆臨摹古人碑帖,也從古人的碑帖中學到各種書法技巧後,我們還要多觀摹和多欣賞各種不同種類的藝術作品,從中吸取各種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當日積月累地到達一定境界時,我們即可進行書法創作。在創作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有自己個性的作品,才是個性張揚的藝術體現!
-
3 # 說文解字侃文化
臨摹是基本功。臨暮一定不要走樣,但筆畫要飽滿,以掌握基本筆畫為主;臨帖,要儘可能的神似,以掌握筆畫、偏旁、字勢、機構等的特點,及字與字、行與行疏密佈局等為主。進而從形似到神似了,才有那麼一點自己的風格,才能去創作。創作的作品是供人欣賞的,或自己賞玩都可。這裡頭的道道就多了,想成一件藝術品 ,那就需要在“筆法”、“結字法”、“章法”等等表現手法上去處理。雖難道大,要求高,但是創作這一切都是跟你臨摹付出的多少有很大關係。也可以這樣說唯有臨摹才有書法的活水來!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臨摹就是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就跟我打拳一樣“從有發到無法”,才能渾身是法,跳出臨摹的條條框框,打出自己風格,這就是“無法”的狀態 ,這是一個由“規矩”到“自由”的飛躍過程!
說的對也不對,望兄臺理解。倉促回答不成敬意,望諒解一二!
-
4 # 墨淵書畫
臨摹就是在學走路,創作就是會走路後越走越快慢慢的跑起來了。臨摹是基礎,把基礎打好,創作才會得心應手。
-
5 # 山野大伯
書法的臨摹是學習法度,創作是有法度的規則內表達作者的性情。
每一種書體都有它的法度,楷書,端莊、對稱,線條直白。行書。筆畫的映帶、連貫及粗細變化,布白的疏密,草書奔放,筆畫簡浩.更重於章法及氣勢。無一不存在法度。我們必須先學習書法的法則,再可以談創作,這好比建房子,該怎麼建得按圖紙來。啟功先生把法則比作公交車要走的線路,該走的線路我們必須走完。書法只有臨摹到一定程式了,才可以開始創作。這樣才避免走偏路子。
我們臨墓書法應從古人入手,學習古人旳法度,再結合現代審美觀,創作出作品。
-
6 # 畫匠摩雲
先把前人的總結精華汲取才能另豎新枝,新枝也是從前人的大樹上生出來的。沒有多年的積累底蘊就算創出新法也是畫虎不成。
-
7 # 午火999
學習書法的,無論水平高低,都一致認為臨摹是創作的基礎和前提,是學習、感悟、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創作是臨摹的歸宿,沒有創作,臨摹也就失去了意義,但創作的水平以及成功與否,直接取決於臨摹者的勤奮程度、方法正確,感悟能力。
書法創作,要想成功,並且被人們所接受,必須遵循法度,失去法度的創作,也就不能稱其為書法了,而臨摹的意義就在於此,不僅要學其形,更要悟其意,明其法。
有人說,入貼容易出貼難,即把貼臨死了,其勤奮可嘉,是當今書法人應該學習的,但悟性不夠,創作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
8 # 文藝線上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是在臨摹中對書帖筆畫、結構、佈局進行學習揣摩、消化、吸收的過程,力求達到形似和神似。
創作是書法者對書法的理解以及個性的展示,是在臨摹的基礎上遵古循古但不拘泥古,力求達到有自己獨特風格。如啟功、歐陽中石等,有自己鮮明的書法特徵。大家對田英章的書法不以為意,以為他寫把字寫死了,實際上是對書法創作的片面理解,書法核心的內容是“美”字,書法帶給人是美的享受,我們認為都是好書法。這個“美”字包括幾個方面:1、書寫最起碼正確,有一些書法家草書不規範,行草混搭。2、筆畫流暢,用墨適度,筆力有特色(可根據書寫內容分),不生澀。3、字的結構美觀,整體佈局鬆緊張弛有度,表達剛、柔、逸、穩等特點。
-
9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認為,臨摹→創作,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臨摹是獲取法度,積累素材的過程,創作是利用材料製作產品的過程。如果沒有熟練掌握傳統書寫技法,不要去急於創作。
網上傳播的書法影片當中,有不少人都是似懂非懂狀態,不精心臨帖,連書法原理還沒有弄懂呢,卻天天在那裡不停的抄寫唐詩宋詞,殊不知,手裡拿的是毛筆,寫出來的字並不是純正的毛筆書法,是鋼筆型的公文體老幹部字……
正常作法應該是這樣的: 7分讀帖,2分臨帖,1分擬作。很多人把這幾個事情幹反了,大部分時間用於只顧寫作品,很少臨帖,不讀帖。
我覺得,書法是動腦筋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不講求科學訓練,一味地堅持多寫多練,是最愚蠢的蠻幹作法,只能錯上加錯,固化毛病。要想學好書法,必須廣泛的作各種各樣的課題研究,透過大量的讀帖開闊視野,提升審美標準,適當的摹帖、臨帖,意在改善用筆習慣,以此精通法理,提高書寫技藝能力。有了這樣紮實的基本功,創作輕而易舉,水到渠成的事兒。
臨帖的時候儘可能的力求形似、神似,可取其一,也可以兩者兼得。
創作的時候,決不能把帖上的字原樣照搬,需要將字型肢解、打亂,變成零部件,然後,根據章法佈局需要,重新組合字形,並且要對個別筆畫形態適當的作一些技術處理,隨行就勢,因字立形,大小錯落有致,姿態活脫,防止雷同排列,為的是氣脈通達。即所謂筆法有出處,字法有個性,這才叫真正的創作。如果一搭眼就能讓人家看出來像xx帖、是xx體,那是不成功的,說明沒有徹底脫開帖的束縛,消化不良。
以上是我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方面的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
10 # 墨玲設計簽名
書法臨摹是中國傳統藝術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他是技藝的學習,風格的吸收,同時更是藝術感覺的積累和提升。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有其潛在的藝術感覺,孩童或大人初習書法亦有它的自然天性,但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階的,需要透過磨練和打造來提升,使之最終成為一種高境界的自然天成,臨摹便是磨練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書法創作它不是來源於一種經典風格與另一種經典風格的簡單而生拙的疊加,而是來源於對各種經典“如燈取影”般的專精和博彩後的感受和積累,是多少次“意與古會”的結果。這些感受積累與創作者的修養、品德融為一體,成為其身體的內在成分,它的呈現才可能是真正自然地,“書為心畫”的藝術價值才可能重回我們的書法創作中來。
-
11 # 徐南歌子
秦始皇用武力統一六國之後,用高壓的政治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統一了文字,人們開始啟用秦國的小篆。
到了漢朝,則進入了一個觀念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統治其實依然沿用法家治國,但,統治者懂得外柔內剛,懂的外圓內方。而中國美學的一些基本的理念都是在漢朝完成的,可以說,大漢用文化統一了華夏文明。
我們開始稱自己為漢人,寫漢字,此時,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字:隸書。隸書的點、橫、捺、撇,飛白的即規矩又瀟灑,中國古建築的飛簷與只有中國才有的白描,都與隸書有直接的關係。 漢朝的《曹全貼》《禮器貼》被一代代人臨摹,縱觀中國文人藝術史,那些臨摹之後創作出自己特色的人才能被時代記住,一代書聖王羲之,從圖片上看王羲之的楷書、行書、草書,都有自己的特色,漂亮的不得了,點如墜石、橫如陳雲、豎如枯木,輕描淡寫又力透紙背。 筆墨當隨時代,臨摹只是開始,創作有自己風骨又有時代精神的筆墨是書法者的責任。
-
12 # 書畫延年
臨摹是創作的基礎,我們臨摹古人的優秀法帖,就是學習他們的創作經驗與技巧,當這個基礎穩固後,才能夠開始創作。若果沒有臨摹,就如那個書生所想的,造一座三層樓房,不要一二層直接造第三層,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們平常的臨帖練習,其目的就是創作,因此,創作水平的高低,與臨帖功夫的深淺密不可分。
-
13 # 餘立國8
吾有靠譜,八十年代一個北京大學畢業生給家寫了一封信,信封上寫得地址姓名連到一起,而字寫得象小學生寫的字。任何技藝,是天賦和奮鬥自練而定。
-
14 # 山色水韻
書法不需要創作,也無創作,就是寫幾個字而已,寫字人人都會,就像走路人人都會一樣,無需炒作得太高大上。心裡咋想就咋寫就得了。
-
15 # 大悔憶智冰
臨摹是基礎和前提。
長期讀帖、臨帖,於一家書法入帖出帖之後,再廣採博收並反覆練習,才談得上創作。
一些動不動就“創作”的人,其實對書法所知甚少,所知不深。
總之,創作是艱苦甚至痛苦的過程,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麼輕鬆愉快。
蘇東坡那麼強調自我,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但他也說,“書貴難”,還說要能“通其意”。書法這個“意”,很難捉摸,有的人一輩子不得入其門。你不大量、長期臨摹,是無知的亂寫亂畫。
-
16 # 關東不孝生
臨摹是學習書法的基礎,透過臨摹可以掌握字型的間架結構、運筆的能力和技巧,在臨摹的過程中體悟對字的理解,筆法的特點。在臨摹中逐步提高書法技能。創作是在具備一定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風格特點寫出屬於自己的的作品。臨摹是基礎,創作是提高的過程,二者在研習書法過程中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
17 # 茶韻書齋
于右任老而輩臨摹是長其不解的。“朝臨石門銘,夜臨二十品,淚汗皆溫忱”先是照臨,意臨,再按自己的情性,方法意臨,態到一定的水準後,再創作。臨摹是基礎,創作是學習,透過學習,創作,學習,也許能態到書法的藝術水平。
-
18 # 獨立寒秋陳曉雨
書法之路,實際上分為臨摹和創作兩個階段。
臨摹是基礎,創作是目的。
一、關於臨摹
首先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喜歡的字帖。這個很重要,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會去刻苦學習臨摹,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研究怎樣更好更快地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這樣才有可能會出現事半功倍的臨摹效果。透過臨摹喜歡的字帖,守住了自己的字型的個性,也汲取了前人書法藝術的營養,最終能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或者辨識度的書法風格。臨摹適合自己的或者是自己喜歡的字帖,還能宿短臨摹時間,為之後臨摹其它字帖贏得時間。
其次是廣採博取,臨摹各種書體、不同大家的帖子。透過多種書體、不同大家字帖的臨摹,豐富了自己的筆法、字型、章法等,為日後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次是臨摹的四個階段要把握好。摹帖、臨帖、背臨、意臨四個階段,各有側重,從字形、結構、筆法、墨法、章法等,逐步打下豐富的堅實的書法創作的基礎。
二、關於創作
經歷了豐富的堅實的臨摹之後,對字形、結構、筆法、墨法、章法等書法創作必備基礎有了一定的儲備,為自我書法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書法創作,並不是把臨摹學來的東西,進行簡單的堆砌,而是根據書寫環境、條件(如紙張大小、文字的多少等)以及作品的特殊需要(如字型、字型大小、書體、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等),來最終確定一幅書法作品如何創作,包括能夠充分彰顯個人風格的書體、字型、墨法、筆法、章法等的思考、運用。
三、臨摹與創作的關係
透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臨摹是創作的堅實基礎,創作是臨摹的最終目的。
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需要文化修養、興趣愛好、刻苦鑽研的精神、繼陳出新的態度,作為書法藝術的強大支撐。賦予文化、修養的臨摹,才會創造出有精神、靈魂的好作品!
-
19 # 墨色之境
任何人學書法,都必須要有一個臨帖的過程,而且要臨帖不止,要貫穿學書的全過程。臨帖是書法創作的基礎。
臨帖,一定要臨名家、名碑帖,臨帖的過程就是琢磨名碑、名帖的書寫技巧和本質規律的過程,使自己在學書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儘快地汲取前人的精華、經驗“拿來”為我所用,食古化古,不斷更新積澱。
無論是“對臨”“背臨”或是“意臨”,都要發掘所臨碑帖的特點,並把這種特點融入到自己的運筆過程中,使之變成自己的手法。
所謂創作,就是把在臨帖過程中所掌握的技巧與自己的個性相結合,讓情感、筆法、墨色、個性盡情喧瀉在宣紙上。
創作,不是臨帖,創作也不是信手而為的張揚。只展現臨帖中所形成的筆法,這不叫創作;完全拋開透過臨帖所學到的東西,讓自己的手性赤裸裸的展現,這也不是創作。創作是一個將臨帖過程中形成的科學的、正確的筆法與書家自己固有個性中的優美特質進行有機融合的書寫過程。
-
20 # 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所謂的臨摹也就是仿效或是照葫蘆畫瓢,若真的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也不是易事。在書法練習中,多數人以臨摹碑文為基點。當然,也有比較成熟書法愛好者模仿當代人的作品,應該明確的是,臨摹終歸臨摹,仿效終歸仿效,只能說明自己有了一定書法基礎了。而創作則不同,或柔情似水,或激情澎湃,或剛毅勁鍵可將書法者的自身素質表現一覽無餘淋漓盡致,或凸顯自己的風格或根本就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
回覆列表
臨習的目的是掌握“法”,法就是字法、筆法、技法、章法、古法等等。掌握了“法”,才能去創作,把所臨習的技法充分發揮出來,運用到實際創作中,變成你對書法的理解。所以,臨摹是書法家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