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麗中國行特刊
-
2 # 小閱閱世界
茶馬古道是一條以運茶為主的商貿通道,當然,不只是茶葉,來自川、滇的糖、布、線、粉絲等到生活日用品。
茶馬古道的文化的普洱茶茶馬古道之中,以雲南出產的普洱茶最為有名,也是輸藏茶葉當中最主要的一個茶葉品種。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雲南的普洱茶就大量銷往西藏,茶馬古道也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逐步形成的。
-
3 # 中國茶源地理
“你可能不知道,當年,茶馬古道上每一位背夫的肩背上,都要負重兩三百斤的茶磚。他們一旦背上了,就要從起點一直背到終點。”3月31日下午,遼寧省博物館為觀眾呈現的國內規模最大的《茶馬古道——西部八省區文物聯展》引起許多觀眾的興趣。
何謂茶馬古道?它源於中國古代西部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它以滇藏線、川藏線、青藏線、滇桂線為主線,連線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形成亞洲中部高原地帶的完整交通網路。因康藏屬高寒地區,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所以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習慣。但藏區並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軍隊都需要大量的騾馬,藏區和川、滇地區則多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
那麼,茶馬古道上到底運送的是什麼茶呢?專家介紹說,就是將黑茶之類壓成茶餅、茶磚等,這樣製成茶磚或茶餅後,能夠長期儲存。茶馬古道運送的主要是四川的磚茶,和雲南的普洱茶,就是人們常說發酵後的磚茶。這些磚茶也會因路途多變的氣候而繼續發酵,到了西藏後反而有了獨特的味道。
據介紹,此次雲南、西藏、四川、甘肅、青海、廣西、內蒙古、陝西共八省區文物首次走出家門,將遠古的記憶,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共342件(組)文物帶到了瀋陽,與您邂逅遼寧省博物館。這些文物,向觀眾展示了“茶馬古道”的神秘,讓觀眾領略茶馬古道沿線的風土人情。此次在遼瀋展出,是八省區首次走出西部,進行全國巡展的第一站,意義深遠。
在參觀時,一把由四川博物院珍藏的油茶壺引起了記者的關注。專家說,酥油茶壺是藏族人民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用以貯盛酥油茶。這把酥油茶壺為銀質,壺把為龍頭身,一銀鏈將蓋與龍頭把相連。精緻吉祥的圖案與精湛的民族工藝賦予此款銀酥油茶壺極強的民族特徵。
專家介紹說,當年為了運送茶磚,每一位背夫的背上都要負重兩三百斤。你知道嗎?這兩三百斤的重量,背夫一旦背上身,就得從起點一直背到終點,中途是不會卸下來的。因為不借助別人的輔助,根本沒有人能把這兩三百斤的藏茶再次背起來。有人會問:那他們累了怎麼?只能靠他們手上拄著的T形柺杖了。茶馬古道上流傳著一句話:“上七下八平十一。”指的就是背夫們上山每走七步,下山每走八步,平地每走十一步,就要靠T形柺杖歇一歇。因此,茶馬古道上也留下了一個個數不清的小窩——柺子窩,它們就是背夫們艱辛旅程留下的印記
-
4 # 茶人陳馨
茶馬古道從何源起
中國自古以來有兩條古代商道,一為萬里茶道通往東北亞及歐洲地區,二為茶馬古道通往吐蕃、突厥等地。
茶馬古道顧名思義,是由馬幫馱運貨物而形成的商道自漢以來這條道路就成為了連線亞歐大陸的重要商道,而這條商道流通最多的則為中國的茶葉。
公元625年,古代中國的唐朝與當時的吐蕃國開通了互市並設立了專門的城市以進行互市交流,安排了專人管理並建立了互市制度(即為如今的商貿交流),主要以流通吐蕃突厥等國的馬匹、畜牧等農產品以交換中國的金銀、布匹、食物及遊牧民族最重要的寧可一日不食,不能一日不食的茶葉。
在多年的互市流通上,戰馬和茶葉成為了這條商道最重要的硬通貨,也成為了兩個國家貿易的主要物品,自此這條商道被稱為——茶馬古道
遊牧民族不可或缺的茶從古代起,茶便是作為貢品珍品的形式存在,在歷代王朝與番國和平共處的方式——和親,將中原地區為貢品珍品的茶葉一同帶出了國門,這一舉措使得藩國王室貴族也興起了並開始學習品飲中原的飲茶文化。
而遊牧民族常年居無定所,以放牧牛羊為主,其主要的食物缺乏維生素等物質。
在每天食用耐寒耐飢的牛羊肉後常容易出現積食等多種不適的併發症,而中原和親的公主們將少有的中原茶帶入藩國,藩國的王公貴族發現中原茶有消食解膩,提高身體代謝的能力。
經過茶馬互市的流通,茶葉逐漸成為了遊牧民族餐桌上除了青稞、食鹽外不可或缺的飲食,遊牧民族除了“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更有“茶為食物,無異米鹽”的說法。
茶馬古道上的茶有哪些自唐興起茶馬互市後,歷朝歷代君王均積極的採用了茶馬互市的方法以安定邊疆和平,並在成都及秦州(今天水地區)設立了榷茶和買馬司,至明朝更設立了茶馬司一職以鞏固邊疆。
而茶馬古道發源地在今川蜀滇一帶,舊時車馬慢,為了節約貿易時間和損耗則就地取材於互市點川蜀滇一帶的茶品,也有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南路邊茶以及西路邊茶。
其中最出名的為四川的邊茶(康磚茶,金尖茶,雅安藏茶)
四川邊茶因銷路的等級劃分,被分為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西路邊茶主要供給遊牧民族普通百姓食用,又稱“馬茶”“荒山茶”“窩窩茶”等。
而南路邊茶中的“官茶”雅安藏茶主要供給拉薩的貴族及寺廟食用。
而隨著茶品不斷的被發現創造,茶馬古道上陸陸續續也出現了除了四川邊茶外的其他茶,例如以集散地命名的雲南曬青茶——普洱七子餅茶,和湖南黑茶等。
而這些邊茶銷路不同也傳播著不一樣的茶文化給邊疆的朋友,也形成了獨特的邊茶文化。
總結古代中原地大物博,茶品豐富,正是這豐富的資源條件造就了不一樣的中原茶文化。
在這歷史悠久的古道上,遊牧民族對於嘜號和茶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國茶。
古代中原先民世世代代流傳至今的茶文化也化成了他們共同的名字——中國茶文化。
回覆列表
在去普洱之前,對於茶馬古道的認識,一直停留在書本上文字的描述裡。而在普洱,第一次雙腳踏在千年的古道上,那些被磨礪到斑駁的石板小徑,彷彿還能聽到千年前的馬蹄噠噠,馬鈴叮噹,馬幫的吆喝聲、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的熱鬧,一聲聲都在講述著蒼涼悠遠的故事。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中國古代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是人類歷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難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和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透過茶馬古道,中國茶葉運往印度尼泊爾,行銷歐亞。
茶馬古道上主要是來自普洱的普洱茶,以及來自武夷山的各種茶。
古道上沿途有許多驛站。前幾天去過那柯里,磨黑,等都是古代的驛站。驛站在當時非常熱鬧,茶莊更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