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勻楓財技大兜底

    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夢想還能回來。而且這個時代帶給人的是痛苦的煎熬。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興起與發展,帶給老百姓的,就是這個感覺。

    我們可以估算一下,上千家平臺爆雷,平均一家平臺大約存量規模是在10個億左右,那麼社會財富此次就受到了上萬億的損失。百萬家庭受到波及,這絕對不是一個驚悚的數字,應該是一個相對客觀和保守的數字。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行業在短期或者中期再次興起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且也證明了這是一個失敗的模式。

    這些平臺打著無風險高回報的旗號,大肆作著自營自融的資金侵吞。即使是剩餘的資金放給借款企業或個人,也沒有科學的風控標準或者有著專業信貸能力的專業人士負責。應該這麼說,80%的平臺都是草臺班子,都是抱著不良的目的,抱著鑽監管漏洞的目的,抱著非法集資的目的從事了這個行業。

    痛定思痛,在此次監管清理整頓之後,如果不能出臺全面完善的監管措施,並且落實有力的處罰機制,同時建立非常高的進入門檻,那還真的不敢再次放虎出籠啊。現在被抓的這麼多違法嫌疑人,還沒有最後全部處理完畢,會不會逃脫法律的制裁或者藏匿資產,老百姓的眼睛還都看著呢。

    監管在上個月已經給出了剩餘還存活的理財平臺的未來三條路,那就是:

    A.良心兌付或者直接自首。這是大部分殘留平臺的最終出路,如果不能給投資人進行良性兌付,或者給出操作性強的退出方案,那麼不論是公安機關還是投資人,都會把他送進監獄。

    B.轉換成為小額貸款公司。在一些現存條件比較好的平臺,也有著一定的信貸能力,在良性兌付的前提下,國家可以適當讓其改變經營方向,由地方金融辦協助改制,在符合成立條件後,發放給予其小額貸款公司牌照。

    C.轉換成為消費金融公司。剩餘一些頭部平臺或者股東實力強勁,經營非常健康良好的平臺,考慮在未來能良心光付的前提下,由銀保監會進行有效輔導,在符合發起資質後,發放消費金融牌照。

    但是據德先生分析,大多數殘留平臺將是第1條路,剩餘能走到第2條路和第3條路的極其稀少。而且記住統一前提是能進行投資人的良性兌付。在目前的形勢下,有幾家殘留的理財平臺能達到這個條件呢?

    總結一下:大亂必須大治,否則整個社會穩定都被其影響了。將現有平臺清理整頓完畢,將爆雷的平臺刑事處罰和經濟處罰完畢,將監管制度全部完善後,引進持牌經營,有效監管原則,嚴厲監控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未來才有可能重啟網際網路理財市場。

  • 2 # 財道

    P2P已經沒有再次興起的可能了,大家也不要在買任何P2P的理財產品了,避免理財爆雷給自己帶來嚴重的理財虧損。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P2P已經不合規合法,而且是監管重點清退的物件。銀保監會高階管理人員說過P2P的整治方向非常清楚,說白了,就是清退全部的P2P公司,只有極其少數的P2P公司可以轉型為小貸公司或消費金融公司。

    這樣看來,P2P在法律政策上就已經非常不合規,單單是從政策上來看,就已經沒有了興起的可能性了。

    目前P2P已經處於逐漸清退的階段,運營下來的P2P公司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借貸餘額,行業規模,出借人次都大幅度下降,監管也是鐵了心要徹底清退這個行業。

    但是為了相對穩定以及控制風險,監管層還是留出了比較多的時間來逐步清退P2P,而不是一下子清退。

    這樣再來看,P2P根本已經毫無興起的可能性了,所以大家不要在抱著對P2P有任何的希望,尤其是不能再投資任何的P2P理財產品。

    如果有P2P理財產品還沒有到期,只能祈求在到期前平臺可以進行兌付,不要出現問題。

    假如投資的P2P平臺爆雷了,要團結其他的同樣投資者,及時報警,儲存好轉賬記錄以及證據,依法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以追回多少是多少,不過全額償付已經不可能了。

  • 3 # 杜耶投資筆記

    P2P已經涼涼,網貸平臺也不可能再次興起。

    隨著2017年到2018年對於網路貸款平臺的整頓,山東、重慶、四川、河南等省的網路貸款平臺已經逐漸都被取締,隨著不合法的平臺越來越少,P2P整個行業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未來理財產品的趨勢也將是監管合規合法化,因此,網路貸款產品的優勢則會越來越低。

    我認為主要還是體現在以下的兩個方面:

    第一,銀行理財子公司入局

    隨著2019年五大行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逐漸落地,以及各大民營銀行也逐漸成立了銀行理財子公司,這就意味著網路貸款平臺被肅清之後,將由銀行理財子公司承擔起理財的重任。

    而銀行理財的子公司都是在銀保監會監管下所發起的,因被監管的範圍則會更加的清晰,風險也會相對於網路貸款平臺較小。

    第二,銀行理財產品允許買賣股票

    銀行理財產品的新規釋出以後,可以買賣股票這一新的舉措,使銀行理財產品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不在於侷限於購買貨幣基金債券等低收益率的產品。

    從而可以投資到我國的股市和優質的公司,和這些優質的上市公司共同成長,享受其收益,這是最大的一個變化。

    銀行理財一旦能投股票,則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則會增高,就意味著如果普通老百姓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就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綜上分析,我們瞭解到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逐漸入局,網貸平臺將會逐漸被取締和肅清,市面上也不再會存在過多的網路貸款平臺,因此,P2P網貸平臺將不會再次興起,而且會一蹶不振就此隕落。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及更多的人。

    我是杜耶,價值投資的佈道者。

  • 4 # 財務意識流

    P2P有沒有再次興起的可能?或者將會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個人認為不要給P2P打上負面標籤。

    作為一項金融創新的工具,P2P的產生與發展有它的必然。

    P2P對於更好地發揮金融工具的作用,滿足社會的金融需求,具有積極的作用。只是新生事物從產生到成熟,會經歷一段過程。

    快速的成長,監控的薄弱,內部管理手段的欠缺,造成了p2p的金融風險過大,對金融秩序以及社會穩定產生很大影響。

    目前,各省市對P2P的限制措施只是暫時的,社會民眾對這種金融工具的需求,卻不可能消失,有需求必會推動相應的供給。

    P2P對於滿足人們小額、零星的金融需求,是其他銀行金融機構所不能、也不願意做的事情。但是如何控制它的經營風險,確實需要監管部門認真研究。

    因此,p2p必將重現江湖,但是可以預見,現代資訊手段與P2P結合的力度會更強,管理政策會更嚴格,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p2p的風險在可控範圍之內。

  • 5 # 那順哥

    可能性不大,當然這個說的是短期內的,我記得在2006年前後大學時提交專業論文,當時我寫的題目叫《民間銀行的春天是否要來了》,當時我還沒有接收到p2p的概念,之所以會寫這樣一個論文,核心的觀點就是覺得現在銀行的叫號系統太麻煩,而且相對比較古板,限於網點和人力的限制,還有不同銀行之間資料的保密性,所以會不那麼方便.,.....

    那這種情況下,就會催生民間銀行的興起,那其中一個很大的業務佔比,就是借貸業務,也就是資金的過度,但是當時被老師批評了,他的理由是,如果這樣還要銀行幹什麼,國家是不可能同意的......

    現在看來我當時說對了

    再次興起有點難,但是老百姓投資的需求還在,這個是沒辦法消滅的,之所以p2p火爆就是因為傳統投資理財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社保福利和養老不能滿足,所以只要這個需求還在,那麼市場就還有,只不過形式會變化,比如區塊鏈。。。。。。

  • 6 # 財思思

    P2P再次興起幾乎不可能了,往後良性退出的P2P平臺只會越來越多,監管越來越嚴。

    P2P平臺興起之路

    2013、2014年是各種P2P平臺興起之年,由於貨幣比較寬鬆,市場上資金多,尋找出處,因而P2P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對於新興事物,監管也比較開放包容。

    但隨著P2P一個個平臺爆雷的開始,實控人跑路、挪用資金、自融等狀況百出,加上2017、2018、2019年的去槓桿大環境下,融資渠道收緊,借新還舊的模式玩不下去了。

    監管加嚴

    監管開始出手了:一方面部分P2P平臺高管跑路,一方面是寬鬆的借貸環境易滋生金融風險,再一方面是在P2P平臺借錢的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層出不窮,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在平臺的資金難以得到保障。

    現在有部分省市P2P平臺面臨著良性退出的局面,整改合格的平臺能轉型做網貸業務,但目前合規合格的平臺少之又少。

    因而往後越來越多的P2P平臺面臨著監管嚴的局面,大部分平臺還是透過良性退出,退出歷史的舞臺。

    對於投資者而言,P2P平臺有一定的風險。而那些透過P2P平臺借款的個人或企業,在P2P平臺良性退出的情況下,不要妄想著逃廢債,你的背後就是無數家庭的血汗錢,逃廢債的後果就是法律的懲罰。

  • 7 # 小鯨魚翻身做鹹魚

    很有可能會再次興起,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這種民間性的P2P會發展的越來越好,而且會擺脫中心機構的束縛(銀行也是中心機構)。

    現在的P2P 是個人與個人,點對點的融資借貸,但這中間有個問題,如何將個人與個人連線在一起呢?這需要一個第三方,也可以稱為中心機構。通常意義上講的p2p是個人對個人,沒有第三方的介入。但是現在的p2p有很大的不同,個人對第三方,第三方再對個人。當你站在第三方的視角看問題時,你其實不知道你所借貸或者成為交易的那個人的資訊,對方是否能信任?是否有償還能力?這些都不知道。所以問題層出不窮,有的第三方直接割韭菜,有的直接收拾東西跑路。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是對P2P模式的彌補。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國家大力發展不是沒有道理的。

    簡單理解區塊鏈,就是一個大型的交易賬本,任何人都可以觀看只屬於與自己發生交易關係的資訊,並且別人看不到,但是是真實存在的,每一次交易都會留下痕跡,並且不可修改。

    p2p從表現上來說是一種金融借貸的一種方式,其實本質是信譽與資金的交換。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以將人的信譽以數字的方式展現出來,真實可查的痕跡記錄,讓所有與之交易的個人的心裡都會有數。

    總的來說,借貸渠道不會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只是渠道的表現形式。打個比方來說,一根管子,無論管子的材質如何變化,進口和出口一定會存在的。

  • 8 # 遁逃者

    一、P2P已經沒有未來

    p2p近7年來的發展再一次證明“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治亂迴圈,本來作為很好的金融創新,有效對接了資金的供給與需求雙方,彌補了傳統的銀行體系的不足,可以有力支撐民營及個體經濟的發展。結果還是抵擋不住人性的貪婪,大量平臺逾越了監管界限,比如搞自融、搞資金池,甚至搞假借貸,錢騙到手就跑路,大量的套路貸、高利貸還藉機滋生並壯大,好好的網際網路金融被搞得烏煙瘴氣,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把大量的積蓄投入之後,結果一夜赤貧,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鑑於此,從目前各地披露的訊息看,不少地方都在取締P2p了,剩下的一些規範的、有限的平臺也會轉型成類似小額貸款這樣的金融機構。P2P已經不會有未來了,可以說就差宣佈全國統一取消了。

    二、p2p的興衰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金融科技雖然說的是科技,但金融領域還是不能放鬆監管,因為資本永遠是貪婪和嗜血的,為了利益,永遠不缺少鋌而走險的人。

    二是徵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之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就存在先天不足,實際上,有一些網貸平臺還是非常規範的,但是擋不住職業借錢不還的人啊。

    三是普通老百姓的金融風險意識還是太差,國民的金融和理財知識過於匱乏,老百姓太容易上當了。

  • 9 # 老萌有個存錢罐

    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其實P2P本身是一個好東西,只不過是被玩壞了。

    雖然現在這塊被打壓得很厲害,而且很多省市已經一刀切,取締了網貸公司,很多這類公司也在謀求往消費金融發展。但是,很多業務不是禁止就能抹殺的,更何況P2P本身的業務邏輯是沒有錯的。

    P2P現在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信任,是出借方、借款人和平臺的三方信任,而現在的情況是,風險主要都集中在出借方,出借方只能依賴對平臺的信任,信任他們對借款人資質的稽核,信任他們沒有私設資金池,信任他們沒有釋出虛假專案,信任他們沒有自融資金等等。

    而出借人為什麼敢於不還錢,因為很多網貸是不上徵信的,並且很多平臺本身也是不合規的,所以最後打死不還錢,平臺也沒辦法。

    而且相關的監管制度跟不上,平臺自融跑路也很太容易。

    所以現階段,P2P就算沒有監管部門的取締,也很難再像當年那樣翻雲覆雨了,因為它破壞了“信任”。

    但是為什麼說它也有可能再次興起呢?

    因為區塊鏈來了,據說區塊鏈技術發展起來後,會消滅大部分的中介機構,因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信任問題。

    我們平時為什麼需要中介,很大因素就是缺乏交易雙方的信任,如果沒有了信任問題,中介機構就失去了意義。而P2P恰恰是去中介的產物。

    現在的銀行說白了,也是一個金融中介。儲戶把錢存在銀行,銀行匯聚儲戶們的錢,再貸款給借款人。

    我個人認為,未來銀行的金融中介屬性會越來越弱,而P2P會在新科技、新的社會信用體系下,有新的機遇。

  • 10 # 宏看財經

    P2P再次興起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不要再沉迷於P2P的高收益中!

    P2P經過前幾年的野蠻發展,軟體易操作、投資門檻低、收益高吸引了一大批風險投資者;有不少投資者賺得了銀行利息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益,去年和今年的P2P平臺集中爆雷又有多少投資者能安全上岸呢?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如今還奔波在維權的道路上。

    網際網路金融帶動了P2P的高速發展,有過二年的高光時刻,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注目,但實際操作中卻缺少相應的監管,不斷有平路跑路,爆雷!至今無平臺獲得網信備案,全國有很多省份今年把轄區內的P2P平臺統一定義為非法,限期關停,良性退出網貸平臺。

    作為曾經在P2P平臺理財端工作的人員,很瞭解平臺的運作,平臺給予投資者的高收益往往來自於網貸,小額貸款等,很多都是砍頭息!但描繪給投資者的往往是高大上的專案:物流園區,高階地產開發,土地儲備等,平臺不是國資系就是上市系以此來信用背書。平臺的獲客成本相當高,一個近千元,平臺要運營維護這是成本,員工要獎金提成,企業要公關需要費用,老闆要高收益,投資者希望利率越高越好(10個點以下都覺得低);那麼在經濟下行的當今,投資什麼專案可以獲得年化30%以上的收益???這是很多平臺接鼓傳花遊戲玩不下去的原因,甚至很多平臺就是自融。

    P2P的投資低門檻,致使投資者絕大多數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在歷經這二年的滾滾爆雷,早已心寒與後怕;不少投資者將家人看病養老的錢投資進去,買房炒股的資金砸進去了,如今安全上岸已是萬幸,未能本金收回的相信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把本金收回。P2P行業的信用基石已近崩塌,P2P還會那麼容易獲客?投資者的信心如何建立?

    綜上,P2P再次興起的可能幾乎沒有,就不預測再次興起會帶來什麼新的東西。

    最後,告訴下大家,我曾經工作的P2P平臺(上市系)在公司爆雷(法人受到法律制裁)的情況下,經過努力將所有投資者的投資款項兌付完成,利息發放到位,在上月宣告平臺關閉。這是我聊以安慰的,對得起每一位對平臺予以支援和信任的投資者,雖然我早已離開,依然致敬前東家的這份擔當!

  • 11 # 大衛V

    不可能

    p2p定位於資訊中介,可卻幹了資金池

    沒有金融資質,做起了金融,

    所以,p2p只能曇花一現

  • 12 # 互金直通車

    如果你看不懂這篇回答,最好遠離P2P,因為它真的不適合你。

    我一直在跟蹤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自己投資P2P已經有5年的時間,現在在投的兩家平臺目前仍能正常回款,但是心裡也感到一定的壓力。

    所謂“傾巢之下無完卵”,在這段時間裡見證了它從興起到成長,從成長到瘋狂,從瘋狂到衰敗的整個過程,如果監管真的要求全部取締,再好的平臺也無法存在了。

    中國先後曾經出現過6千餘家P2P平臺,到現在為止,在營平臺數量不足500家,也就是說90%以上的平臺已經消失了,很多平臺可能還要陸續退出,至於最後會不會保留合規的平臺,現在仍然是未知數。

    很多省市已經宣佈本地區沒有合規的P2P平臺,但是,在沒有明確全部解散之前,一些平臺仍然在為生存而努力,也有一些平臺這些年確實做得不錯,但是面對這種難以監管的經營模式,他們只能順應監管的要求。

    其實,在P2P之前,信託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發展階段,但是最終信託被保留下來,P2P會不會也走信託監管的路子?現在不能確定,比較通行說法是轉銀行助貸,或者變成小貸公司,網路小貸公司等等。

    我認為,P2P算是一種金融創新,也是民間借貸的再發展,它取代了銀行的部分功能,給金融監管帶來麻煩,也讓很多非專業民間機構找到了暴富的途徑,於是出現了“魚龍混雜”的狀態,在監管無法到位的情況下,只能採用最簡單的處理方法。

    但是,只要現有金融系統不能覆蓋的需求,就會有資金見縫插針,因此,即便P2P被全部取締,民間融資現象仍然無法全部杜絕,既然從銀行裡借不到錢,還是會有人想辦法從其他地方借,只是表現的形式變化了。

    一種可能就是保留部分優質的P2P平臺,發放牌照後進行嚴格監管,這樣會形成幾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平臺,作為銀行的補充,或者和銀行合作,成為一個準金融機構,這樣P2P的收益率會下降,在6~8%左右,吸引力類似於資管理財產品,投資者自擔風險。另一種可能就是變換成其他的融資方式,比如向特定的物件募集資金,這種方式有點像私募基金,也有可能和金交所合作,做一些財富管理類的資產,然後掛牌交易,但是,這樣就不再是大眾化的投資方式了。

    如果你能夠看懂上面兩種方式,這說明你對P2P的瞭解是比較深入的,如果你投資過P2P應該賺錢了,今後即便P2P改頭換面了,你仍然有機會賺錢。

    如果你看不懂說的是什麼,最好遠離P2P,因為它真的不適合你。

  • 13 # 旁解生活與投資

    非常巧,P2P的P在中文裡,可以詼諧的說成騙。事實上這幾年的P2P的發展就是一部活生生行騙的歷史。

    但是,真實金融世界裡的P2P當然不是這樣運營的。如果規範運營,P2P當然有再次興起的可能性。海外的P2P運營,給了我們以很大的啟發。那麼,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業務在海外是如何定義和運營的。

    什麼是個人對個人貸款(P2P)?

    個人對個人(P2P)貸款使得個人不必透過作為中間人的金融機構,就能夠直接從其他個人那裡獲得貸款。網際網路大大促進了P2P作為一種融資方式的使用。

    P2P借貸也被稱為社交借貸或眾貸。它在2005年才出現,海外只要的P2P公司包括Prosper、Lending Club、Peerform、Upstart和StreetShares。

    關鍵點:

    P2P借貸網站將借款人與投資者直接聯絡起來。網站透過設定費率和條款啟用交易。

    P2P放款方是個人投資者,他們希望從自己的現金儲蓄中獲得比銀行儲蓄賬戶或定期存單更好的回報。

    P2P借款人尋找傳統銀行的替代品,或者尋求比銀行提供的更好的利率。

    重點:任何考慮使用個人對個人(P2P)貸款網站的消費者或投資者都應該考慮交易的利率。

    理解個人對個人貸款(P2P)

    P2P借貸網站將借款人與投資者直接聯絡起來,大多數網站基於專案和信譽,提供一系列不同的利率。

    首先,投資者在網站上開設一個賬戶,然後存入一筆錢,用於發放貸款。貸款申請人釋出一個專案概況,該概況被指定一個風險類別,確定申請人將支付的利率。貸款申請人可以審查並接受貸款。(有些申請者會把申請分成幾部分,接受多個機會。)轉賬和清算都是透過平臺進行的。

    這個過程可以是完全自動化的,或者借貸雙方可以選擇討價還價。

    有些網站專門針對特定型別的借款人。StreetShares是為小型企業設計的。Lending Club有一個“患者解決方案”類別,將提供融資專案的醫生與潛在患者聯絡起來。

    P2P借貸是如何發展的

    早期,P2P借貸系統被認為是為那些會被傳統機構拋棄的人提供信貸,或者是一種以更優惠的利率整合學生貸款債務的方式。

    然而,近年來個人對個人(P2P)貸款網站的業務範圍有所擴大。現在,大多數的目標消費者都希望以較低的利率還清信用卡債務。個人對個人(P2P)貸款網站現在也提供住房改善貸款和汽車貸款。

    信用良好的申請人的貸款利率通常低於同類銀行的貸款利率。信用記錄不佳的申請人的利率可能會高得多。例如,LendingTree.com提供的利率從2019年4月底的6.95%到35.80%不等。Peerform釋出的費率在5.99%到29.99%之間。

    截至2019年3月27日,信用卡平均利率為17.67%。

    對貸款人來說,個人對個人(P2P)貸款是一種為他們的現金產生利息收入的方式,其利率高於傳統儲蓄賬戶或定期存單的利率。一些網站允許貸款人從賬戶餘額低至25美元開始。

    特殊注意事項

    個人對個人(P2P)貸款也存在爭議。克利夫蘭聯邦儲備銀行(Cleveland Federal Reserve) 2017年的一份分析報告警告稱,透過個人對個人網站進行的消費者貸款,正開始類似於導致2008年金融危機的次貸貸款。也就是說,隨著網站的擴張,它們開始放鬆標準,導致更高的違約率。

    它還警告消費者:透過P2P貸款網站整合消費者債務的人,當他們開始使用貸款釋放出來的信用卡時,往往會背上更多的整體債務。

    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近1600萬美國消費者透過P2P貸款網站獲得了個人貸款。

    給投資者的警告

    考慮加入P2P貸款網站的投資者需要擔心違約率,傳統銀行也是如此。英國一家商業部落格稱,2017年Zopa貸款的違約率為4.52%,其他網站也預測了類似的違約率。自2015年4月以來,標普/益百利所有型別貸款的違約率綜合指數一直在0.8%至1%之間波動。美國信用卡債務的違約率波動更大,在2015年4月達到9.1%的高點,但在2018年年中下降到3.56%。

    任何考慮使用P2P貸款網站的消費者或投資者都應該檢查交易費用。每個網站的盈利方式都不一樣,但可能會向貸款人、借款人或兩者同時收取費用和佣金。和銀行一樣,這些網站可能會收取貸款發起費、滯納金和還款拖欠費。

    透過對國外相關業務的瞭解,我們可以知道,如果P2P業務的經營者自融資金,那就偏離了P2P業務的主要方向,這也是國內P2P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問題的本質原因。

  • 14 # 大牛看財經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當然這個說的是短期內的,我記得在2006年前後大學時提交專業論文,當時我寫的題目叫《民間銀行的春天是否要來了》,當時我還沒有接收到p2p的概念,之所以會寫這樣一個論文,核心的觀點就是覺得現在銀行的叫號系統太麻煩,而且相對比較古板,限於網點和人力的限制,還有不同銀行之間資料的保密性,所以會不那麼方便。

    那這種情況下,就會催生民間銀行的興起,那其中一個很大的業務佔比,就是借貸業務,也就是資金的過度,但是當時被老師批評了,他的理由是,如果這樣還要銀行幹什麼,國家是不可能同意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製作相簿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