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家樂教育
-
2 # 大非小弟1
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小學年級排名靠前。家庭經濟條件也比較不錯,孩子也比較能吃苦、能熬得了夜,能做得了大量的作業,能忍受得了,每天凌晨1點睡覺。試一下私立學校還是可以的。反之就還是上公辦校吧。當然也不是說公辦校就輕鬆無比,但是與私立學校相比,孩子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
3 # 小初高升學
私立公立統一搖號政策源於《九年義務教育——民辦教育促進法》
首先我們要明確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差異化,看孩子是適合公立還是私立
①公立學校情況
1)國家扶持力度大
2)辦學規模適中
3)名校歷史沉澱悠久
4)生源兩極分化嚴重
5)教學管理較為均衡不嚴不松
6)初中幾乎走讀半封閉管理
7)中考出口成績略顯平庸
8)外語學科不佔優勢
②哪些孩子可以考慮公立初中
1)不想住校,走讀便於管理的孩子
2)獨立能力強
3)學習習慣好,不容易受環境影響的孩子
4)小學階段學科知識儲備紮實的孩子
5)家長有時間管理孩子並給予學科指導
1)民營企業獨立出資
2)辦學規模較大小初高一體化較多
3)教學設施完善,硬體設施好
4)全封閉管理學生幾乎需要住校
5)集團性質或掛靠學校居多
6)生源相對均衡出口成績比較高
7)學費較貴,學生存在一些攀比心理
8)外語優勢明顯
④哪些孩子適合讀私立
1)家長沒有時間管理孩子
2)孩子青春比較叛逆
3)希望提升孩子生活能力和自主能力
4)孩子比較懶散
5)孩子就讀於私立小學
最後我們來看看所謂的搖號
公立學校的搖號主要涉及兩個層面
第一是大搖號
對應的學校屬於市教育局直屬的,孩子只能選擇其中一所進行報名(對戶籍和學籍有要求)
大搖號的學校一般而言初中一般,但是高中確特別牛比如成都的:
石室北湖、七中高新、樹德外語、樹德光華這四所學校既有初中又有高中,高中位列成都市公立學校前10強,但初中的教學出口就要差很多了。
主要就要源於搖號生源結構非常不整齊,高中是看分數線錄取,所以生源和初中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第二個是區搖號
也就是每個區對應的學校會按照多片區搖號和單片區入學以及統籌入學
這裡面來說多少區搖號的學校,學位更為優質,最差的是統籌入學。
總得來說公立學校,屬於九年義務教育,能確保每個孩子都有書讀,但初中學位確和孩子的戶籍以及學籍有關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區房
私立學校搖號
私立學校的搖號2020年會適應100%搖號,但是有幾個點未能明確
①是否按照區域限制搖號比例
②私立小學是否可以直升本校初中
④是否有資源優先原則
私立學校的搖號從2020年來看,100%搖是板上釘釘的,但我們相信私立學校一定有手段,所有一山還比一山高
我們常說是牛娃成就了名校,而名校未必成就牛娃,所以私立學校收取如此高昂的學費,如果因為生源結構出問題影響到教學出口,我相信對學校後面的招生肯定受到致命打擊,所以私立學校就算100%搖號,肯定有方法去控制生源結構。
回覆列表
小升初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一起搖號,並非是新鮮事。比如說很多家長聽過的“大搖號”和“小搖號”就是公立中學和私立中學同時招生、同時搖號。
首先來說說大搖號。與以往的私立學校採取搖號招生錄取,公立學校採取直接劃片入學不同,大搖號是讓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同處一個系統裡,學生只能選擇其中一所學校(公立或私立只能選擇一所),然後進行統一搖號。一般來說,熱門的中學報名人數會特別多,基本上好的學校在第一輪大搖號就可以招滿。
其次再來說說小搖號。第一輪大搖號之後,熱門的學校已經招滿了學生,這時候就需要退出搖號系統,那些在大搖號中被錄取的學生,也退出了搖號系統。剩下還有一批學生沒有著落,有一批不是很熱門的私立、公立中學還沒招夠學生。這時候就要開始第二輪的搖號,第二輪一般是每個學生可以報多所私立、公立中學。由於在第二輪中,命中自己特別嚮往的學校的機率非常小,所以又叫“小搖號”。
最後來說說統籌分配。什麼是統籌分配呢?經過大搖號、小搖號之後,依然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被錄取,還有一部分家長和學生不怎麼感興趣的中學還沒招夠學生。這時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出面,根據學校所在地、學生實際居住地、學生學籍所在地,進行統籌安排,保證讓每個適齡兒童都有學可上。
樓下有網友說小升初是“拼爹拼關係”。在這裡,個人不敢苟同,絕大多數學校,還是靠學生自己。搖進差的學校,並不意味著這個孩子一定會廢掉,搖進好的學校,並不意味著這個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如果真的是拼爹拼關係的社會,作為孩子的爹,自己幹嘛不拼一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