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呼吸幫
-
2 # 糖尿病健康管理師宋陌
戶外慢跑運動
糖尿病患者運動時間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都堅持運動,但不要空腹或飢餓狀態下運動,也不要在餐後馬上運動,可在三餐後適當的運動。
有許多糖友習慣早上空腹運動,認為既能鍛鍊身體,又能把空腹血糖降下來,其實這樣危害比較大,容易發生運動低血糖。另外,運動後檢測到的空腹血糖值並不難反映患者真實的空腹血糖水平。
家庭戶外運動
一般的,患者的血糖在餐後1小時到3小時之間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這個時間段運動,既能降糖,又能避免低血糖發生。血糖不會因為運動而出現大的波動幅度。餐後運動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40分鐘左右即可。如果是運動強度大的話,時間應減少;運動強度小的話,時間可適當延長。
柔韌拉伸運動
糖尿病患者做運動的時候,應該從強度小的運動開始,並且一開始不能持續太長時間,要身體逐漸適應了,再增加運動量和強度。
有的患者急於控糖,從前不怎麼運動,一開始就進行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產生過度疲勞。
我之前接觸過一位糖友,她以前很少運動,確診後,一開始就選擇快走和跑步的運動方式,很不幸腳底起血泡,並且膝蓋月牙板受損,之後的運動很難進行。
跑步運動
糖尿病患者運動方式選擇患者運動之前,應做一次身體全面評估,結合病史、併發症、年齡及身體運動基礎、運動意願及耐受力等內容,排除一些運動禁忌,選擇時候自己的運動方式,制定合理計劃執行。
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年輕、病情穩定、體力好的患者可以採用強度大,時間短的運動;年老或肥胖者可選擇強度小、時間長的運動。
平板支撐運動
運動方式應以有節奏的中低強度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走、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跳繩、踢毽子、打太極、乒乓球、羽毛球等。還可以做啞鈴、仰臥起坐、平板支撐等抗阻運動,或瑜伽等柔韌拉伸運動。老年人以及存在併發症的患者,可以選擇散步等舒緩強度小的運動。肢體下端不利於負重運動的話,可以選擇上肢運動,比如啞鈴、臂力拉伸等,也可以選擇游泳或騎腳踏車。
運動也存在個體差異,要因人而異。有的人身體條件好,有運動基礎,慢跑只是中等強度,可以耐受;有的人身體條件弱,缺乏運動基礎,慢跑可能就屬於高強度,無法耐受。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不要盲目效仿別人,
啞鈴運動
需要提醒糖友們3點:1、運動之前選擇舒適合腳的鞋子和襪子。
2、運動前後注意監測血糖,條件具備的話,時間較長的運動過程中也要注意檢測。
3、警惕運動低血糖的發生。
-
3 # 健夷堂糖人科普
很多糖友不明白運動對於控制血糖有什麼樣的意義和效果。這是因為現在的糖尿病多以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作息引起的。如果生活方式和作息良好,那麼得糖尿病的機率就會很小。而讓一群生活方式和作息不健康的糖尿病患者透過運動來調控血糖是很困難的。
但是我們糖友為什麼要透過運動來控制血糖?這是因為運動來幫助控糖不僅效果明顯,而且還能幫助我們糖友控制其他疾病的發生發展。
糖友想要運動,不是什麼運動好就做什麼運動。沒有不好的運動,也沒有不適合的運動。任何一項運動都能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好的影響,也能產生不好的影響,關鍵在於怎麼去規劃和把控。
在運動前,糖友應該對自己的情況作出認知和規劃,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這類糖友根據自己的身高、體重、胸圍腰圍(精細的糖友可以做一下脂肪、蛋白等科學換算),根據肥胖的部位來進行減重運動。比如肚子大的糖友可以做呼啦圈運動。上半身肥胖的人可以跳操、跳舞。下半身肥的人可以慢跑、打球。來進行減重運動。
2、身體有其他疾病的糖友
糖友在運動的過程中要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對於有膝關節骨病、腰椎、頸椎等骨病的糖友來說,做有氧運動不僅能調控血糖,還能幫助骨病恢復,比如:瑜伽、有氧體操。像登山、跑步、游泳這類運動就不適合患有骨病的糖友來做。
糖尿病患者還時常伴有其他疾病,比如:心臟病、腦血栓等疾病。有這種情況的患者適合慢走,其他運動儘量避免。
3、運動的強度和長度
有的糖友對血糖的把控非常嚴格,高0.01個單位都不能接受。當發現血糖高的時候就出去走,運動,以此來降低血糖,但是回來後發現血糖不僅沒降,反而更高了,腳還起泡了。這是因為過度運動造成的血糖應激反應。糖友的運動時間儘量控制在20~30分鐘,在身體不適的時候要停下來休息,身上隨身攜帶糖塊,有低糖反應的時候要補充糖分。
-
4 # 醫聯媒體
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主要還是降糖藥物與飲食控糖同時進行,除此之外,運動也對降低血的作用,適時適量的運動也是把控病情的一種必要手段。由於糖尿病患者的體質比較特殊,和普通人有所區別,所以日常運動自然注意的問題也不少,那麼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才適合糖尿病患者?
如果是戶外運動的話,首先,最簡單的步行就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有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在步行6小時後,血液含量可以降低到60毫克/升的水平,降糖效果顯著,運動比較緩和,不會對心臟產生多過負荷,是平常走走路就可以達到的。同樣有益處的運動有游泳、打太極等,都比較緩和,在戶外空氣也比較清新,可以當是散散心,患者可以多加嘗試。
還有如果是在戶內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練習也不會受到太大限制,舒緩的運動藉助室內一些角落也能進行。像在家裡可以藉助樓梯上下走動。雙手支撐牆壁,靠著牆壁踮腳站立,然後把腳放下,輪流交替,做二十分鐘。
躺在床上可以做腳蹬腳踏車的運動,就是把雙腳交替在空中踩踏,反覆多次,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做;另一種是把腳抬高,或者拿個東西把腿墊高,直到腳麻了再放下來。不論什麼運動都要適度適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動最好要在飯後進行,因為飯後隨著消化血糖會有升高的趨勢,運動時間一般半個小時,一週運動不少於三次。
指導專家:惠麗超,副主任醫師,錦州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從事內分泌臨床工作15年,擅長糖尿病等內分泌科常見疾病的診斷。
回覆列表
使用降糖藥物治療者一般在餐後1小時開始活動比較合適。這一段時間食物消化吸收較快,特別是糖的吸收最快,因而血糖值增高。如果在這一時間開始鍛鍊,隨著運動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謝增強,便可使餐後增高的血糖降下來,防止血糖波動和低血糖的發生。尤其早餐後,是運動的最佳時間,因為這時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時候,此時運動往往不必加餐。使用降糖藥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空腹運動,容易發生低血糖。有些病人喜歡晨起服藥後出去運動,然後再回家吃早餐,這是不對的。
一天之中,糖尿病患者運動鍛鍊的時機應選在下午而不是清晨。因為血糖有晝夜波動的規律,這一規律顯示清晨為血糖最低值。清晨大多數人都是空腹鍛鍊,這樣極易誘發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晨練。運動鍛鍊的目的在於降低血糖,防止血糖顯著升高,所以下午鍛鍊效果更好。
在四肢注射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注射胰島素後運動過早,會加快胰島素的吸收,導致低血糖。運動應選擇在注射胰島素後1~2小時之間,儘量避免在胰島素作用的高峰期運動,以防止胰島素吸收過快而引起低血糖反應。
有些糖尿病患者生活無規律,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運動時間更無從保證,便形成了運動無計劃,隨心所欲。閒下來就頻繁運動,運動量和強度都會加大,而忙起來又較長時間不運動。這樣既不能保證運動效果,又會導致血糖波動,當然對控制血糖不利。在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天堅持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運動時要達到有效運動心率才能保證運動效果。糖尿病患者不同於普通人,運動不僅僅是健身,更是重要的治療作用,要每天堅持。如果時間精力不允許,每週至少運動3次以上,才能起到降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