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年春天有點早

    鹽城語言跨度還是有點大的,南北交融之處,一個鄉鎮都有幾種發音,某些詞彙只侷限在某一村莊,到了另外一個村莊又是另外一個說法。比如睡覺,睡高,和高,困高都是一個意思。同一個意思有幾種詞彙表達,混合使用,所以老鹽城話幾乎等同蘇北話,≥蘇北其他城市(揚州,鎮江,興化等)。舉個例子,鹽城人能聽懂揚州鎮江人講話,反之未必聽得懂!鹽城人還會把各種外來語和普通話轉換成鹽城話發音,稱之為鹽普,鹽城還是重複移民城市(從古至今一直在移民,有洪武趕散過來的蘇州人,有長毛之亂過來的常州人,早至秦漢時期充軍流放的犯人,因為戰亂北人南遷),語言孤島很多,不但有江南吳語,甚至有湖南四川話,這個從稱謂就看出遺留,比如小孩,細猴子,細伢子。所以鹽城人覺得好多常州詞彙變個調調和鹽城話一樣,聽到四川和湖南話,有時也感覺很親切。鹽城又是一個反向移民城市,人口九成向南流出,比如到了常州,江南話強勢一點,蘇北話成了被消化吸收的一方。落地常州的把嗲嗲(爺爺)帶到了常州,透過在常州生根的親戚,像娘娘(阿姨,媽媽 第三聲)又變成一種時尚進入了鹽城話。鹽城人甚至說不清自己到底屬於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雖然江淮官話屬於北方方言,其實我們就是北方的南方人,南方的北方人。從血統上講應該是四六開或者三七開,北方血統更多點)。以上是我一家之言,座標鹽城西鄉老郊區(現鹽都義豐一帶),我們這裡明天是門格(門格子)。

  • 2 # U2視覺攝影沈曉峰

    我是江蘇海安人,先介紹一下我們的地理位置:海安市,江蘇省縣級市,由南通市代管,由“海水永不揚波”之意而得名,地處江蘇省中南部,位於南通、鹽城、泰州三大市交界處;東臨黃海,與如東接壤,西與泰州的姜堰區為鄰,南和如皋、泰興相連,北與東臺毗鄰;海安東西直線最長71.1千米,南北最寬39.35千米,總面積1180平方千米,下轄4個街道、9個鎮,常住人口86.45萬人。全國百強排名36。

    今天:共到

    明天:蒙到

    後天:後到

    東西:稿子

    鞋子:孩子

    孩子:兒

    蛤蟆:賴寶

    被子:披毯

    腳踏車鏈條:薩子

    ……………………哈哈哈,還有的請網友補充。

  • 3 # 小Bai的讀書筆記

    我的老家在天水,在甘肅的東南部,我們明天說的是“明早”,昨天說的是“夜裡個”。

    哈哈哈哈!

    天水方言是中原官話中片和秦隴片,天水有169個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

    天水是伏羲,女媧的發源地,素有羲裡媧鄉之稱。

    伏羲廟

    天水還有麥積山石窟,仙人崖,南郭寺,水簾洞等景點。

    麥積山

    天水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最熱月是7月,平均溫度為22.8°C,最冷月是1月,平均溫度為-2.0°C,年平均降水量為491.7mm,年均日照2100h,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冬暖夏涼,絕佳的夏季避暑聖地呢

    2018年4月,天水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 4 # 山野文香

    我們這兒說“明天”叫“明日”,叫昨天為:“夜來後晌”。

    比如:小名,你什麼時候去的老孃家?

    小名回答:“夜來後晌去的老孃家,住了一後晌!”

    或者問:“小明,你什麼時候回來?”

    答:“門日後晌才回家!”

  • 5 #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雜燴式的丹陽地方語系(隨筆)

    江蘇丹陽蘇南一帶,古吳越語系之頭,既夾帶北鄉方江淮語言之尾,又啟新吳語言的韻味。昨夭就稱上晚頭,前天就是前日頭,今天就是今早頭,明天就是明早頭。(據方言而論,字音不一定準確,大意就是如此),丹陽地方地處南北交匯地帶,以此向北的鎮江就以江北腔為主,以此向南的常州就以吳越腔為主。

    南來北往商客較多,是古時南北的明顯分界地,故有大量各地人員遷移過來,也有無數逃災難避戰爭,躲禍落難之人來此紮根定居。散步古老大地上的眾多村莊,城鄉市鎮的雜七雜八的姓氏就可看出一二。

    小村小鄉小路,大姓或一姓獨有的情況幾乎少見,僅幾十戶人家小村,也往往有幾姓或多姓混居,全國各地的大小姓俱全。因此就有隔條河,田埂就有一腔調出現的怪事,甚至隔壁左右就有不同的語言,明明是南方語言,一轉彎又變成北方語言。經歷長期混合交匯,就形成南不南,北不北的雜燴式的丹陽地方土話語系。

  • 6 # 北京抖抖抖

    山西汾陽,明天=第明(讀第迷)應該是古漢語,次第,明日的組合。

    例句:問:二嫂,何日集咧(哪天有集?)答:第明奏有。咱倆相跟上一起趕集去?

    越是遙遠的地方,千百年來老祖宗的聲音保留的越好,也不容易被統一語擠壓滅絕。語言保持著古代祖先的語音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宋之問就是汾陽人,他的詩就是汾陽話。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是典型的汾陽話。

  • 7 # 青之藜

    在淮北,蕭碭,永城附近基本都是一個語體,再加上現在的人口流動大,方言已不太明顯,我家在淮北,但和蕭碭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故對明天一詞的方言說法是,年輕人已多說明天,中老年人也有說明個,明兒,趕明,語氣不一樣,環境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

  • 8 # 藍天白雲5817

    我的老家在內蒙古。我們這兒的方言很多。“明天”用方言就是“明兒個”。“今天”就叫“今兒個。”依次推下去,“後天”也叫“後天”。再一個後天,叫“老外後天”,再推一天,叫“外外後天。”

  • 9 # 游魚文化

    不說我是哪的,只告訴你明天是“門旦”,後天是“過老門旦”,今天是“幾額”,昨天是“衣額”,香皂是“椅額”,椅子還是“椅額”。

    方言越是日常用語越是能保留下來。另一個就是在重大場合(如婚禮、葬禮、祭祀等活動)的用語,因為追尋祖制,生活裡已經變音的詞語,也會在這些活動中復活的。

    想要真正的研究透方言,必須能深入到這些活動中去。

  • 10 # 雙么山黑犬

    明天“面兒裡”,昨天“欠兒裡”,座標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造句如下:1.你佛裡是什麼時候裡事兒啊?就欠兒裡啊。2.什麼時候上安廊釀介起啊?面兒裡喝吧。翻譯如下:1.你說的是什麼時候的事兒?就昨天啊。2.什麼時候上我姥孃家裡去啊?明天吧。

    圖:泰山老奶奶

  • 11 # 古菁書畫

    座標福州。

    從小就常聽“兩家聲”(福州人對持北方口音的人的稱謂,意思是:說另一種語言的人)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福州人說普通話。

    福州方言屬閩東方言,其發音據說古音多,且多有古句成詞。

    明天,讀起來是:明朗。寫成文字,就是:明旦。

    當太陽昇起來時,明天就到了!

    黑夜過去,天也就“明朗”了。

  • 12 # 感恩的心字頓悟

    座標湖北襄陽:大前天(大錢兒裡),前天(錢兒裡),今天(今兒裡),明天(門兒裡),後天(後兒裡),大後天(大後兒裡)。

  • 13 # 拼搏人生84253978

    我是少數民族,我們是苗族支系中人口最少的__白苗。

    我們的語言很特別,世界找不到第二的。那就聽好咯。我們把“明天”叫__“歌照”。哈哈哈。。。

    很特別吧。

    跟我說“歌照芒孟朵”?

    解釋是:明天去哪裡?

    你學會了嗎?

  • 14 # 木子星空100

    蕪湖長江流域,主要兩種方言,今天該嘎 明天埋嘎 後天亥嘎 昨天搓嘎 前天前嘎。今天跟朝zhao 明天門朝 後天後朝 昨天作各 前天前各。其實還有兩種此地話,難翻譯。

  • 15 # 快樂de田野

    我老家稱“明天”為“大門(音)”。我分析,應當是“到明”。大學時接觸過音韻學,裡面總結了好多種音變現象。比如趙各莊或者趙格莊,其中的ge音,其實是一種變音,ge由jia而來,趙格莊即趙家莊。

    到明,有時候也說“大明天”。“大”,也是一種音變,由“到”而來,鄉親們所謂的大明天,就是“到明天”……

  • 16 # 釣魚島40476336

    我們合肥方言明天叫:麻天、麻個。不過現在都快消失了,在城裡就是講方言的人已經不是很多了,就是講方言也沒有那麼土了。

  • 17 # 老凌老大

    謝謝邀請!我的老家在湖南郴州市最北邊的永興馬田鎮。這兒的人一般都是講方言。馬田話有很多看起來很土,卻比較好懂,吐詞都很清楚。比如說“今天”,他們就說“今業(諧音)”,“昨天”就是“淖業(諧音)”,“明天”就說“天郭(諧音)”。“後天”就說“嗨業(諧音)”。之所以說是諧音,是一時找不到相配匹的字。大家會說了嗎?

  • 18 # 妍芯

    我的家鄉是在廣東,明天用方言是“聽日”。

    廣東人說粵語比較多,方言也層出不窮。

    明天這詞真特別,因為它永遠不會到來。

    【近義詞】:明日、未來

    【反義詞】:昨天、過去

    粵語源自北方古漢語,經過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融合與調適,在唐代日趨成熟,發展到宋代,與現代的粵語相差不遠。

    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徵。粵語在中國嶺南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社群如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洲悉尼、墨爾本、聖誕島,美國紐約、三藩市,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處廣泛流行。

    很多人,會把事情推到明天再做。

    有什麼事解決不了,總會說:“明天再算吧。”

    我喜歡今天的事情今天解決,不用有負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融圈中有哪些秘密,是金融行業從業者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