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鐵打的左各莊
-
2 # 蓼子花開
小規模學校地處鄉村的“神經末梢”,也是目前鄉村教育的短板。“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佈局,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前不久釋出的2020年中央“一號檔案”為鄉村教育發展釋放出暖暖的春意。
在筆者看來,辦好小規模學校,首先要統籌鄉村小規模學校佈局。客觀而言,小規模學校佈局很難適應鄉村人口流動的不確定性和常住人口出生率的變化頻率。儘管如此,鄉村學校佈局規劃仍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充分考慮當地人口分佈、交通狀況、服務半徑和鄉村未來發展等因素,方便學生就近入學,並努力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二是防止過急過快撤併學校導致出現新的“空心校”,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三是把鄉村小規模學校佈局和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透過統籌規劃、統籌資源、統籌教師、統籌教學等,使小規模學校佈局結構在鄉村教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次要大力改善辦學條件。改善辦學條件的重要載體是教育資源的科學配置。就現實情況看,改善小規模學校不宜推行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的辦法,應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重點進行必要的校園校舍修繕改造及附屬設施建設,保障基本教學和生活需要,配備必要的教學裝置和圖書。為了穩定鄉村小規模學校的師資隊伍,縣區政府最好在鄉鎮政府所在地建立教育園區,教師由園區調配,教學、教研、住宿由園區統一保障。實行校車接送教師到小規模學校教學,透過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最大程度地解決鄉村小規模學校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保證山區各校學生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
與此同時,還要盤活教育資源,為教學所用。鄉鎮學區對於閒置的校舍和教學裝置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劃轉調撥或臨時借用鄰近規模較大學校,由“走教”教師根據課程需要攜帶使用教具和學具,力爭讓現有教育資源存量用起來、動起來、活起來,為教育教學服務,發揮教育資源的最大效益。
鄉村小規模學校要以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優、小而特為目標,積極推進特色化建設,實施個性化教育,不斷激發學校活力。就學校而言,小規模學校客觀上會產生複式班,教師可以透過課程整合、師生互動、資訊化教學手段的互動使用,最佳化教學過程和內容,為學生創設寬鬆、靈活的課堂教學情境。學校也應推行形式多樣的作業,放學後可讓學生做一些諸如手工製作、畫畫、勞動實踐、課外閱讀、讀書筆記等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組織學生集體閱讀、開展團隊式家訪、舉行有較強儀式感的比賽展演等活動,給小規模學校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就鄉鎮學區而言,應推行“中心校+”的模式,發揮轄區內中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幫助小規模學校教師開設外語、藝術、科學等課程,引進名校名師課程,透過同步課堂、公開課、線上答疑輔導等方式,促進小規模學校師生與優質學校師生共同在線上課、教研和交流。縣區教育督導室和教研室要對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指導,助力小規模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托起鄉村的希望與未來
-
3 # 無限情懷盡情灑
首先,定好位,辦“小而精,精而優,優而特”的學校。
其次,抓質量,家長認可的首先是教學質量。要提質量就要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及奉獻精神,對每一位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一步一個腳印,質量自然提升。
再次,育全人,透過各種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鍛鍊自己,尋找自信,尋找自己的特長,讓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另外,留住人,小規模學校,學生本來就少,那就一定要留住每一個能留下來的學生,穩定生源,然後逐步擴大生源,聚集人氣。
最後,做宣傳,工作中的亮點及時宣傳,讓社會一點一點認可,增加老師自信,家長自信,學生自信,學校就會逐步擴大規模,形成良性迴圈。
-
4 # 重慶化學李老師
在我看來,這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既是挑戰也是良好的機遇,透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認為,辦好小規模學校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最佳化育人環境 營造美麗小班
小規模學校都具有“學生少、環境差、教室空”的特點,而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場所,由於生源的減少,原本標準的教室顯得人氣低迷,缺乏生機,為此,從設施完善、教室佈置、區角設定等方面加強對各教室功能的挖掘和拓展,把適宜進教室的圖書、儀器、電腦、器樂、活動器材和生活用具搬入教室,以方便學生使用,提高教室空間的使用率,可以購置必要的書櫃、多功能櫃檯、毛巾架及飲水設施,喝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購置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繩、毽子等體育活動器材及象棋、跳棋棋類遊戲道具。使各班教室成為集學生學習、活動、生活、閱讀和教師辦公於一體的多功能育人場所,成為功能齊全、富有生機、學生喜愛的溫馨家園。既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又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二、深化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
小班額的出現,使傳統的教學方式面臨嚴峻挑戰,教學方法應採用“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對於學生座位的編排採用便於師生交流互動的井字型、川字型、品字型等編排方式。
三、豐富課餘生活 塑造多樣課間。
課間活動是學生放鬆身心、鍛鍊體格的必要環節,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小規模辦學背景下,寬敞明亮的教室為學生的課間活動提供了更方便、優越的條件。學校可開展Sunny大課間活動,把開展大課間活動作為學生鍛鍊的重要途徑,為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可改革學校課間操,最佳化課間操的時間、空間、形式、內容和結構,將廣播操、音樂操、經典誦讀等有機結合,將藝術、體育融為一體。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使學生能在操場上體驗活動的樂趣,調動師生積極向上的熱情,展現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動學校教育的良性發展,為學校增添活力。
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大課間的開展,師生全員參加,充分發揮了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全體健身的目的,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和諧關係,能促進學生對品德、身體、智慧、審美等教育功能的認識。
四、加大個性發展 營造快樂校園。
學生人數的減少、辦學規模的縮小,為學生個性發展、特長培養創造了必要條件,辦學條件的改善、課堂效率的提高為學生高效學習、減輕課業負擔、從事興趣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可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比如:美術、書法、橫笛、寫作、演講與口才、乒乓球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報。透過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特長。讓農村孩子享受Sunny自信、快樂有趣的校園生活。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五、利用“聯校走教” 開齊各類課程
農村小學普遍“音、體、美”教師短缺,可以充分利用“聯校走教”方式,全力保障開齊開好各類課程。這一模式是把學區內辦學規模較大的學校與小規模學校按照地域特點劃分為若干個片區,片區內學校實行“教師共用,資源共享;以強帶弱,一校管理”的管理辦法,較好地解決了小規模學校專業教師不足、課程開設不齊的問題。 “聯校走教” 的執行方式,改變了傳統觀念,實現了體制再融合。
回覆列表
打造基於“小”的課堂教學新樣態,小而精準。根據班級人數少的特點,學校實施精準教學,一是開展圓桌教學,師生圍坐在一起,沒有距離地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親密的學習關係。二是嘗試視覺化學習單,一生一學案,教師因材施教,學生自主學習,做到了尊重個性化發展的教育提質,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透過改變課堂,學生學習情緒得到了自然釋放,自主選擇、自我展示機會增多,思維活動增加,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在個性彰顯的同時獲得了全面發展。教師在課堂模式改變過程中加快了理念的更新,從關注“教”變為關注“學”。課堂生成能力明顯增強,讓教學更具創造性、體驗性和生命性,課堂成為教師專業成長和享受職業幸福的重要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