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女艾艾

    我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最有魅力。

    您瞧,赤壁之戰時的諸葛亮身高八尺,雄姿英發,神情飛揚,傲立船頭,手搖蒲扇,指揮大軍向東吳進發。你看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力打力,聯吳抗曹,無中生有的實現了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是不是才華高絕的大帥哥一枚?

    據《太平御覽》記載,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渭河邊上對壘,開仗之前,諸葛亮坐著不加裝飾的車子,戴著葛布做的頭巾,拿著白羽扇,指揮三軍將士,軍人們都隨著他的指揮前進或停止。司馬懿看後感嘆道:“諸葛亮可以說是名士啊。”

    我覺得羅貫中也是最欣賞諸葛亮的。因為從資料上分析,《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佔據篇幅最多,120回他佔了46回,超過了整篇的三分之一:“三顧茅廬”七回,“赤壁之戰”八回,“三氣周瑜”七回,“七擒孟獲”四回,“六出祁山”十五回,另外,劉備入川,智取漢中,到”火燒連營”大敗,又另有五回。

    並非羅貫中有意拔高諸葛亮,《世說新語》中也說諸葛家族有”龍虎狗”三大著名人才:諸葛亮是龍,相蜀;諸葛瑾是虎,輔吳;諸葛誕是狗,臣魏。也是高度評價了諸葛亮,”惟諸葛亮是瞻”。

    陳壽在《三國志》裡說:諸葛亮可以和管仲、蕭何、子產、召公這些前代神話宰相相提並論。三國志》記載:“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這是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古往今來,諸葛亮的魅力征服了很多人:

    劉備對諸葛亮的評價極高:“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孫權在蜀吳兩國的正式盟書中直書“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

    劉禪評價諸葛亮: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

    大書法家王羲之評價諸葛亮是真正的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處世面面俱到。

    唐代名相張九齡詩曰:”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

    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季漢官員(四川人) 楊戲在 諸葛亮死後,寫了一篇 季漢輔臣贊 這樣評價諸葛亮 "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諸葛亮, 作為三國時代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其謀略和戰功久享稱頌。他那韜勇抗威、不畏強敵、力佔先機的進取精神,隻身一人過江東,說服孫權連劉抗曹的機智英勇,無不閃爍著個人魅力!

  • 2 # 隨心192019

    大家好,我是愛看歷史的小弟,想必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吧,即使沒有讀過,那也應該看過這部電視劇吧,大家是不是特別淪陷於其中的武將的勇武或者謀士的神機妙算?不知道在大家心裡誰算是三國中最有魅力的人呢?下面小弟為大家盤點一些小弟心中最有魅力的人!

    top 5

    荀彧

    荀彧,字文若。其實他是小弟心中最推崇的人,但是其他幾位太過強勢,只能為我主在這裡謀個位置了!年少的荀彧棄當時家大業大的袁紹而投靠在了孟德的門下,之後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平呂布,擊袁紹,奪荊州,迎天子,那件事都值得我們稱讚!曹操集團成型之後,荀彧更多的是坐掌朝中,穩固了曹操的後方,以至於曹操連年的征戰都是那麼的隨意!不過,文若之死,現在還是一個謎團,曹操置一空食盒於荀彧,荀彧看後遂自刎而死,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是肯定跟曹操脫不了干係!

    top 4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曾經有言,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還曾有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我不知道這兩句話的真偽性,但是諸葛亮的確是給了我們最大的驚喜!在茅廬之中,便已預言三分天下,而後終生也是為了這一目標奮鬥。他以隆中對隨劉備出仕,而後孱弱的劉備一步步地走向強大。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草船借箭,巧借東風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之後還有傳言氣死了心胸狹隘的周瑜,當然這也不是很可信!之後在劉備託孤後更是殫精竭慮,與司馬懿纏鬥了這麼久,最後病逝於五丈原!但是他發明的木馬流車一直是現在難以攻破的難題,諸葛亮的成就遠非於此!

    top 3

    周瑜

    周瑜,字公瑾。周瑜一生最輝煌的戰績應該就是赤壁之戰了,而且這一筆功勞還都給了諸葛亮,轉而留給自己的是,心胸狹隘!其實赤壁之戰的主角是周瑜,火燒連營,黃蓋的妙計,帶領江東水師,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魄舉,哪一個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說周瑜的魅力還可以從小喬的身上看出來,周瑜死後,小喬並未改嫁,而是一直守著活寡,最後鬱鬱寡歡隨周瑜而去!那時的周瑜正值壯年,統領這整個江東軍團,以至於孫權能夠有三足鼎立的資本!他的魅力足以排在諸葛亮前面!

    top 2

    曹操

    曹操,字孟德。說孟德有魅力不如說其魄力!曹操作為一代奸雄,自己身邊不知圍了多少的精兵強將,仁人志士,但是曹操能協調好他們與自己之前的關係,他能用自己的魅力去號令他們,去征服他們,去讓他的這些手下能為他賣命!以至於前期的曹操能夠這麼迅速地崛起,從而統一北方,以至於後來的三分天下!在敗走華容道時,難道不是因為曹操的魅力或者說曹操的恩惠才會他贏得了一條命嗎?曹孟德之魅力為他成就了一番大業,也為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故事!建立起曹操政權是他的加分點,他應該排在這個位置!

    top 1

    劉玄德

    這個位置可能會有爭議,小弟推選的是劉備!劉玄德,這個正統落魄王孫,這個讓人感覺到無奈的劉皇叔!臥龍、鳳雛皆為其賣命,還是沒有完成自己的宏圖大志!關羽、張飛、趙雲個個萬人敵替你衝殺敵陣,還是沒有為你開闢一片疆土!這足以看出劉皇叔的魅力!特別是在關羽被殺後,其實劉備心裡比誰都清楚自己出兵的後果,但是朝中臣民雖有爭議,但是都還一如既往地工作維持著這個即將出現鉅變的蜀國體系!以至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為蜀國操碎了心,最後自己也病逝於五丈原!這一切都是劉備魅力的體現!只不過,劉備運氣差了一點,沒有完成諸葛亮為他謀算好的事情,不過這一切已經不重要了,劉備無疑是三國中最有魅力的人!

  • 3 # 大志讀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群眾逐鹿,英雄輩出。如選出最有魅力的一位人物,我選曹操。他文韜武略,有膽有識,是真英雄,他的魏國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知人善任。

    曹操為人大氣,能禮賢下士,但凡人才,曹操都能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曹操用人賞罰分明。

    賞:公元207年,曹操平定河北,大封功臣20餘人為列侯,同時又下分租令與諸將掾屬及死事之孤。公元208年,曹操下荊州,封侯15人。曹操部屬,功勳卓著的,不斷增加封邑,皆對其死心塌地。

    罰:曹操認為,只賞不罰,不是完善的國法。公元203年,下《敗軍令》,明確規定諸將出徵,打了敗仗要治罪。曹操賞罰嚴明:該得重賞的,不吝惜千金;無功想要恩惠,絲毫沒有。法律的健全讓曹操的軍隊紀律森嚴,戰鬥力極強。

    曹操有容人之肚量,可不計前嫌。曹操具有雄略之主的氣質,能容人之過,有忍人之量。例如:

    1、魏種在呂布偷襲兗州時,背叛曹操,投了袁紹。後來曹操活捉了魏種,曹操惜其才不治其罪,而仍然重用,委任為河內太守。

    2、陳琳為袁紹草檄文,辱罵曹操,辱及曹操三代,陳琳被俘後謝罪,曹操不治其罪。

    3、張繡最能顯出曹操容人之量。張繡在與曹操敵對戰爭中不僅殺了曹操最喜歡的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而且還傷了曹操。後來張繡投降,曹操不計前嫌,曹操與張繡還結為兒女親家,曹操娶張繡之女為兒媳。

    有較強的軍事能力。

    官渡之戰最經典。曹操同袁紹在官渡決戰的過程中,雙方的謀士都提了許多重要的建議。袁紹的謀士許攸建議分兵偷襲許昌,令曹操首尾難顧,可一舉取勝,可袁紹不從,非要同曹操正面交戰;而曹操在官渡同袁紹相持,作戰不利,打算退回許昌時,謀士荀彧勸他堅壁相持,出奇兵致勝。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堅守不動,然後出奇兵火燒烏巢,袁軍大亂,曹操乘勝出擊,大敗袁紹。

    因此,曹操的取勝之道,不僅在於他能夠用人,更在於他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和建議;而袁紹的失敗,則是能聚人而不能用,可惜四世三公,不敵孟德之智也。

    文采飛揚。

    曹操的才情,建安風骨,才華橫溢,只有曹孟德才能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麼富於哲理又大氣磅礴的詩。

    曹操詩歌表現出強烈的個性化,他詩中的沉雄之氣,根源於他自身的強大精神力量,他有政治的高度和文人的敏感心靈,去審視社會,感悟生命,所以他的詩歌才會這種獨有的慷慨悲涼,大氣磅礴,聽罷震人魂魄。

    曹操的一生以天下為己任,昂揚進取,自強不息。他一生征戰,志在統一神州,他的詩歌體現了他的志向,體現了他的歷史使命感,最有氣勢為這首經典的觀滄海: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 4 # 兩世之約i

    我只喜歡兩個,趙雲和郭嘉,趙雲就不用說了,我來說一說郭嘉

    郭嘉很符合小說中那種不羈的浪蕩公子的形象,他有才,放曠,好色,愛酒,在嚴肅的曹營中始終是一種另類的色彩,他恃才放曠,和楊修有的一拼,但他卻從沒受到曹老闆的恨,為什麼?大家都說楊修能猜透曹操的心,我看不然,真正猜透曹操的,是郭嘉

    郭嘉和曹操很對脾氣,曹操真正喜歡的,其實是武將遵規守紀,文士狂傲不羈。前提是你得有配得上這份狂的資本並且不能觸犯曹老闆的底線,禰衡就是一個例子,狂到往曹操的頭上拉,往曹操脖子裡撒尿了,那還行。

    曹老闆愛的,也是我最崇拜的,是郭嘉的洞察力,他看的透人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什麼棋,曹操赤壁大敗時曾說過:“若奉孝在吾不至於此”,我也相信,如果郭嘉在,他能輕易看透劉孫的舉動,不使曹操落敗至此。

    郭嘉有個稱號“先知”,他算透了一切,只可惜,天妒英才,他終究沒有逃過天命。

    如果郭嘉在,不知他和諸葛亮的智鬥,會有多麼精彩

  • 5 # 公考上岸加油

    三國演義中最有魅力的人我認為當屬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被後世稱為奸絕。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流傳千古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6 # 雲隱追夢

    1.關羽

    這個人大家非常的熟悉,他叫關羽,字長生,他在很早的時候就追隨劉備,跟著劉備打天下。他曾經被曹操給擒住,但是他聽到有劉備的訊息之後,他過五關斬六將,回到了劉備身邊。他曾經在白馬坡斬殺了顏良,他與他三弟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大家都說"拜的是關公,敬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在關羽死後,漸漸的被人神化,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任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他與“文聖”孔子齊名。他是《三國演義》裡的”五虎上將”之首。

    2.張飛

    這個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沒有錯,他就是在長坂坡一聲怒吼,就足足嚇退了曹操的八十萬大將的那個人,他家張飛,字翼德。他跟劉備和關羽桃園三結義,他是老三,他也是早先年跟隨劉備的。張飛這個人他嫉惡如仇,但是他也是非常的魯莽的一個人。他張飛英勇過人,他與他二哥關羽並稱為”萬人敵”。曾經諸葛亮給了張飛一段話說:”張飛繡花,粗中有細”。沒有看出來我們的飛哥還有這一手,他的佩刀和立馬銘上面的字都是他寫的,張飛這一手藏得深啊。

    3.曹操

    在《三國演義》裡他可以說得算是一代梟雄,他字孟德,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等等,他也是曹魏的締造者。”寧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能說出這句驚世駭人的話,就可以看得出他這一生註定不平凡,果然沒有錯,結果他以”挾天子令諸侯”,稱霸一方。曹操他統一了中國北方,他還實行了一套政策來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為曹魏建國奠定了基礎。最後和孫權還有劉備建立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他的國家被司馬懿給篡改了,這也是最可悲的。

    4.司馬懿

    他字仲達,他可以說的算是跟諸葛亮差不多的,但是他比諸葛亮還要狡猾些。他是魏國的政治家和謀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是諸葛亮最大的敵人,也是最懂諸葛亮的人。他曾經支援曹操稱帝,經過這件事之後,他逐漸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成為魏王后,把他封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最後還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取得勝利。他司馬懿可不是什麼好鳥,最後起兵反動政變,從此曹魏的軍權就落到了他的手中了,他這一手可以說玩的非常的漂亮,把這個國家都弄到自己手中了。

    5.諸葛亮

    他字孔明,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和書法家等等,他也是蜀漢的丞相。諸葛亮他是劉備請了三次的,這就可以看得出諸葛亮他的重要性,要是劉備沒有得到諸葛亮的輔助,也許就沒有當時的蜀漢。諸葛亮他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東西,如:木牛流馬和孔明燈等等這些,他還改造了作戰用的連弩,一次性可以發射十多支箭出去,並把他改名叫諸葛連弩。諸葛亮這一生可以說得上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赤膽忠心可以算是對劉備最好的知遇之恩。

    6.呂布

    字奉先,呂布他可以說的算是《三國演義》中最厲害的人了,在與關羽和劉備還有張飛他們三兄弟打架中,呂布都可以利於不敗之地,從這裡就可以看的出來,他的武功是非常高的,可以在他門的手中堅持下來,可謂是非常的不簡單呀。在曹操出兵圍剿的時候,要不是他的手下叛變,也許呂布不可能戰死,呂布死了看的大家都心痛,我們的戰神被小人給害死了,哎,這是多麼可悲的。他在歷史上以勇武聞名。號稱”飛將”,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

  • 7 # 悲觀主義者的樂觀主義

    魅力~如果論這點,我會給陶謙一票。因而雖與大多數人觀點不同,我也有選他為以的緣由。 陶謙作為是東漢末年割據諸侯裡非常重要的一位,《後漢書》、《三國志》中都有獨立的傳記。陶謙是丹陽郡(今安徽宣城)人。陶謙的父親曾經當過餘姚縣的縣長。可以看到陶謙出身在一般的官員家庭,父親能做到縣令,也算是地方的望族了,比不上袁紹、曹操這樣的顯族,也算是出身中上等家族。 陶謙年輕的時候非常好學,是當地有名的儒生。但同時也以放蕩不羈聞名於縣裡。十四歲的時候,依然不務正業,好熱鬧,仍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鄉間的小屁孩都跟在他後面嬉鬧玩耍。但陶謙之所以三讓徐州,陶謙求助公孫瓚,前來救援的是青州刺史田楷,劉備僅僅是手下一員將領罷了。陶謙授兵給劉備是將劉備收歸帳下的表現。

    但是陶謙忘了,自己控制徐州,靠的主要是殲滅黃巾軍的功勞,支柱是自己帶來的丹陽兵和到徐州後收服的泰山軍。迫不得已之時,行迫不得已之計。而陶謙創業的過程,可以說他是相當堅強的。徐州牧即使再病重,也還能堅持。然而這些人當著陶謙的面,把還活著的他當成已經死了,還興奮地討論他死後的安排。實是令人嘆息。因而,說陶謙是最有魄力的人,不為而過。(僅憑個人看法,不喜勿踐踏)

  • 8 # milidetaiyang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最有魅力的應首推周瑜,能容納劉備,採納諸葛亮提出的聯合作戰,用火攻的方式在赤壁大敗曹操的百萬大軍,從而開創三國鼎立的局面。

  • 9 # 沉浮三十年

    《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的人非曹操莫屬。

    一世梟雄,獨霸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亂世三國,群眾逐鹿,英雄輩出的年代。

    英雄太多,讓人眼花繚亂,然而英雄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但是曹操不一樣,他是英雄中的梟雄,他文韜武略,有膽有識,是真英雄,但是他更懂得取捨,不做作,真性情!這也是他的魏國為什麼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尤其是曹操還是一個詩人,而且他的詩詞造詣非常之高。

    比如:《短歌行》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註解: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填滿心窩。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曹操,所以曹操才是三國中真性情的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

  • 10 # 大才21

    應該是諸葛孔明先生,其原因:

    一、中國著名舊文人的態度。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悢失吞吳。

    —— 杜甫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 劉禹錫

    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呤成恨有餘。

    —— 李商隱

    二、蜀主劉備的求賢誠心。

    以皇叔之尊,伏拜地位卑微的耕田之郎,三顧茅廬感動並收復諸葛亮而成,,留下了千古美名。

    三、漢朝人心盡失,諸葛亮為了忠義,逆天而行。

    人心即天,前漢統治者,為了緩解一時財政困難,竟作出飲鴆止渴之舉——公然賣官鬻爵。導致,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

    四、諸葛亮是儒家學說下的道德完人。

    興復漢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忠義之舉。

    千年智聖——智力超世,有未卜先知之稱。

    言而有信,終身奮鬥不已,不死不休。

    綜上,明知北伐困難重重,漢朝人心盡失,劉禪昏庸無能,魏國實力強大,仍然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與天、地、人鬥,雖死猶生,讓後人感動連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泡麵、油炸薯條、膨化食品等生產都要用棕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