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芙蓉館館主

    對歷史的態度,古今中外可以說大體都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有些特殊情況,比如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和文革時期,部分人群對歷史似乎有著刻骨的仇恨。但是縱觀長遠,沒有一個民族絕對否認過歷史對於後人的意義。是否要學習歷史毋庸置疑,但是為什麼學習歷史,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也就會有不同的答案。對於每一個生命個體來說,人文素養的確不是生活的必須,如同文藝欣賞不可能與一日三餐並重。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在資訊科技如日中天的時代,學習歷史註定成為笑談?瞭解整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歷史,對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有著什麼樣非凡的意義呢?

    學習歷史,能開闊人的心胸和眼界。懂得歷史的人,眼光是不一樣的,看問題的時候,常常能看到大局。從時空的角度來講,胸中有歷史能讓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古人云“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今月曾經照古人”,“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逝者如斯夫”,這就是一種聯通古今、博大深沉的歷史感。當我們面對一個事物的時候,如果具備這種歷史的心胸,我們對這個事物的認識,就不會只侷限於眼前所看到的有限表面印象,也不會被一些小的、狹隘的因素所左右,往往我們會對許多習以為常的東西,還會生出更加新鮮生動、豐富全面的理解,從而避免變得狹隘、偏執。我們常常會由衷欣賞一個人的大氣,而具備歷史素養的人,在格局上往往是大氣、沉穩、寬容的。

    學習歷史,能夠深邃人的心靈。歷史能夠提供給我們無數的啟示,激發我們的思考。當我們閱讀歷史典籍、感受時光沉靜而暗藏洶湧的浪潮時,當我們深入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時,我們的神思與天地古人相交,也會有“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的切膚之痛,也會有“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的頓悟。

  • 2 # 張宏傑

    普通讀者的歷史知識需求,有多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基於追根溯源這種人類的本能,要不然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歷史上出現那麼多家譜。

    我從小喜歡聽老人們講我們家族過去的事。人類本能地需要知道自己這個渺小的個體處於什麼樣的空間位置,哪個國家哪個省哪個市,也需要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樣的時間位置,哪個朝代或者時代。我們從小喜歡聽老人們講家族的過去。長大之後,我們不但想了解自己家族的過去,也本能地想了解我們所處的更大的群體,也就是民族和國家的過去。

    讀史的第二個層次是社會生活的需要。人類喜歡閱讀歷史,就和他需要早晨起來看新聞或者茶餘飯後交流小道訊息一樣,都是儘可能多地獲取資訊的本能決定的。表面上看,一個人起床後看新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只是為了促進早餐的食慾,沒有其他用處,因為地球另一端一個國家的火山和地震與自己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實際上這種廣泛獲取資訊的本能非常重要,關乎一個人的生存。關於人類為什麼喜歡看新聞,社會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是社會動物,需要隨時瞭解掌握自己所處群體的狀況,以便對自己生活中的具體事務做出衡量判斷。瞭解歷史的意義與此類同。一個人只有儘可能全面地掌握他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真實資訊,才有助於他做出一個又一個複雜而微妙的衡量和判斷。讀史的意義與此類同。新聞是對這個世界的橫向瞭解,而歷史則是縱向瞭解,只有這兩個方向交織起來,一個人的資訊世界才會完整。

    從這個意義上說,讀史和吃飯睡覺一樣,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

    讀史的第三個層次構建自己世界觀的需要。用我們今天常說的話,是構建三觀的需要。

    瞭解自己所處這個共同體的歷史,一定也是因為對這個共同體前途的關心。經常有人問我,學歷史有什麼用。我的回答是,只有瞭解一個國家的過去,你才能瞭望它的未來。之所以要關心它的未來,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其中。就像一個坐在大巴中的乘客,你不可能不關心它要開到哪裡。

  • 3 # 使用者9010839639910

    歷史充滿魅力,閱讀歷史可以讓我有一種深深地代入感,體會這世間萬物的滄桑變化。通過歷史可以看到並學習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個人比較愛看三國,其中尤對司馬懿佩服至極,司馬懿在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時,知道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計謀不如諸葛亮高明,但他了解諸葛亮的弱點,兵糧難以補充,所以長久不戰,最後,終於使得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星落五丈原。

  • 4 # 舒窈107

    我喜歡歷史,是因為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就是從時間的大維度上體察世界的興衰更替。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審視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熟讀和品味歷史可以讓人能夠擁有深刻的審慎之力,在面對世間百態時展現出非凡的睿智與豁達,並能夠泰然而處之,同時去思辨和洞悉其中的歷史客觀發展規律,讓自己建立起一套對周遭事物的辨識體系。

  • 5 # 晴天丶34330246

    1 讀歷史學歷史,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去體味其中的人物情感,事情興衰。或興奮或悵然或遺憾或心痛或自豪或憤怒,唯一相同的是,你已經彷彿親身經歷了這些事情,淺嘗了其中的人生百態。想想擁有這麼多或曲折或精彩的體驗,在如今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怎不讓人心生嚮往,回味無窮?

    2讀史使人睿智,知道前人得失而收穫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古時就有讀史知興衰的感慨,或許有人會疑問:歷史那麼大,作為一個普通人,又能把從中得到的興衰應用於生活,由此得知讀史是為了知道經驗與興衰,不如說僅僅由於個人愛好而已。我想說此言差矣,你看到宋朝酷愛畫畫的皇帝明朝沉溺於木工的皇帝使國家轉衰乃至滅亡,從中難道不可得到玩物喪志的道理?你看項羽狂妄自大,失敗後喪失重來的勇氣,難道會沒有性格決定命運的大悟?

    3讀歷史,因為有了遺憾才更美。你想去勸項羽回去江東,他日捲土重來未可知;你想去告訴玄宗切不可不提防安祿山,唐朝開元盛世方可更加長久;你想告訴康熙皇帝萬不可閉關鎖國盲目自大,殊不知西方已經將目光投向了茫茫大海,已經去尋找更強大的機械力量,會超越清朝。然而歷史人物已作古,歷史留下的濃墨重彩不會改變,這些你都做不到,它只會作為記憶,陪伴歷史當局者走向墳墓。

    4我喜歡歷史,更源於其中特有的中國古風古韻,傳奇故事,歷史佳話,詩風宋詞,戲劇,小說,漢服,文字等等等等。漢服的縹緲美麗,文字的方正,詩詞或壯麗或婉約,無一不能勾起我的心絃。試想在一個Sunny慵懶的午後,泡上一杯茶,換上心儀的漢服,用毛筆在宣紙上以漢字為載體書寫一段佳詞,多麼愜意。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有人說西方發達國家注重未來,而我們卻天天去考察古人,是一種落後。我想說美國只有幾百年歷史,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筆財富難道不值得去深挖嗎?若美國也有五千年曆史,你怎能確保他不去研究古代?

    歷史上的人和事都在更替,歷史卻不做停留,吾愛歷史,皆出於上。

  • 6 # 小貓是個社會人兒

    歷史是一個很奇特的東西,發生在過去的事情,我們稱之為歷史,這個“過去”的概念很寬泛。你比如說幾千年前的事情叫做過去,幾天前的事情這叫做過去,甚至是上一秒發生的事情也是過去。

    所以,歷史是一個大範圍的概念。我們很多人都喜歡歷史,都能對其中某一段歷史津津樂道,評說的有模有樣。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歷史,我覺得原因有一下幾個:

    第一,跟自己的學科有關係。我自己是文科生,從高一開始就跟歷史打交道,不喜歡數理化的我,慢慢也就養成了喜歡研究歷史的“毛病”。

    第二,學歷史是有用的。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確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我們現在經歷的事情很多是歷史已經發生的,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趨利避害,揚長避短。

    第三,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有點談資。這塊內容,野史發揮的作用應該會比較大,因為他不像正史那樣那麼的嚴肅認真。

  • 7 # 不會玩劍陳平安

    為什麼喜歡歷史?因為秦皇漢武。因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因為盛唐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因為大宋蘇東坡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當然,這個不是主要的)。

    我喜歡歷史是興趣吧!最早接觸歷史是小說。明朝那些事兒。還有網路作家月關的歷史類。慢慢的接觸到那些古代的人,想象著他們生活在的偉大時代,他們用怎樣的智慧解決人生的難題又是怎麼創新。然後有了我們這個幸福的時代。

    因為興趣,所以想去了解。又因為了解,又對它念念不忘。在歷史面前,所有人都是渺小的,一種厚重的時間感迎面撲來。

    總結一句話,我喜歡歷史。還是因為歷史上那些璀璨的明珠,讓我心生仰慕。如老子、嬴政、霍去病、王昭君、李白……

  • 8 # 十五wxl

    我自己來說,其實是興趣使然。從小看到的第一歷史書是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歷史啟蒙,借同學的,3天內歸還。我很貪婪的閱讀完了,從此就開始了我的歷史學習之路。第一感覺就是我們大中華文明的歷史浩瀚悠長。後面就讀的很多啦,什麼史記,資治通鑑,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總得來說我認為讀書要有興趣,沒有興趣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另外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我記憶歷史事件是根據王朝更替的時間軸來記憶的哦。謝謝大家!

  • 9 # 雪花寒星

    說是喜歡歷史,其實大部分都是衝著裡面的故事去的,歷史人物的蕩氣迴腸,草根逆襲的霸王別姬,一汪滾滾長江東逝水,多少英雄人物在其中。我們不能生活在那樣的客觀環境中,但我們有比他們更廣闊的視野,沏一壺茶,品品歷史人物各領多少風騷,以史為鑑,走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道路,讓自己成為歷史,看有多少後人品!

  • 10 # 夕顏千落雲捲雲舒

    喜歡歷史,從讀書時就開始喜了,那時候歷史考試基本班上前三名。我喜歡讀《史記》《24史》等等。

    而且歷史也很有趣,歷史上有很多東西跟今天的東西有很多相似處。歷史有許多牛人,比如詩仙李白,科聖墨子等。歷史上還有許多許多睿智的人物,看了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偉大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是很有道理的。

    歷史是人類的記憶,大事如珍珠,學歷史就讀懂了人生

  • 11 # 餘二如蘞

    這是我的興趣,讀書哪會別的功課不好,就喜歡看看歷史書,是一種借鑑作用吧!人類歷史這麼漫長這中間出現過的人或事對我們都是有用的,當我每看到一件歷史事件都會想換作是我自己會怎麼解決,

    李世民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鑑戒。同“以古為鑑”。

    讀歷史可以看見一王朝如何建立又如何隕落,當我們每處理一件事的時候便可以借鑑一下經驗,當然不能照搬,因為時代不同(附上一張屈原圖,春節過了接下來是端午了)。

  • 12 # 小眾109

    喜歡歷史可以分為幾個原因,以前從小就喜歡看故事書。不管是離奇的,搞笑的,有愛的。主要是覺得看歷史可以瞭解這個世界的過去,發現很多不曾知道的秘密。 很多現實中很難解決的難題,其實古人在以前就已經經歷過,並且給出瞭解答,不過是我們自己從沒試著去了解你。古人的智慧是不可想象的,就像很多現代的機械也無法完成古人的傑作,或者說不能做的更好。 不要嘲笑和小看古人,殊不知在千萬年後我們也是後來者眼裡的古人

  • 13 # 廬山百龍霸1

    歷史知識,愚以為,是目前最最穩定的一種知識形態,以史為鑑,分析總結,研究,思考,就可以穩定一個人的思維方法,穩定一個人的思維體系,穩定文化特色(研究文化的歷史傳承性問題和發展問題)。我知識淺薄,姑妄言之,我覺得,歷史是文學的母親,因為歷史是厚重的,所以,文學也是厚重的。厚重,是咱們祖國文化的本質。我也是班門弄斧了,貽笑大方,說的不一定對,以博一笑,望拋磚引玉,謝謝。

  • 14 # 歷史書中的邊角料

    我之所以喜歡歷史,是我因為我覺得歷史就是一種精神,接下來我就針對這一位問題來說一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歷史也有喜劇和悲劇之分,一些有意思的歷史事件,可以讓我們在對歷史充分了解的過程中,也對歷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畢竟人們對於這些有意思的事情還是比較關注的。

    其次,對於那些悲劇歷史,我們可以引以為戒,要發奮圖強,不要讓悲劇歷史重演,比如馬關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以及南京大屠殺事件等等。

    關於這一問題的介紹,就先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在這裡都有所收穫,也希望大家能夠以此為結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我都不會成為馬雲那樣的佼佼者,為什麼沒人願意隨心所欲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