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始終先生

    人無完人,關羽被封為“武聖”,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需求,而非戰無不勝或武藝無雙。

    三國時期的關羽,並不是戰無不勝的。

    如果單從武藝或者領軍來說,關羽配“武聖”嗎?顯然不配吧。打呂布,得哥三一起上,才略壓呂布一頭。論領軍,三國時期比關羽會打仗的將領可不少,況且襄樊之戰,關羽丟了自己的性命。什麼是“聖人”?從表面意義上說,就是完美的人。關羽在武藝、軍事上,可算不上完美,況且關羽心胸狹隘,更算不上是個完美的人了。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羽被人們神話的呢?

    兩漢歸晉,關羽也沒有被人神話。從宋朝開始,關羽逐漸被民間追捧。宋朝時起,民間正興起一種新的市井文學形式——話本,也就是說書藝人講故事的底稿,為了有書可說,說書人會拿各歷史人物做為主人公。

    特別是當宋朝越發羸弱,金國對宋朝的侵略變本加厲的時候,在百姓心中,更加需要一位英雄人物來宣揚正義,匡扶朝廷。而關羽的形象極其溫和。關羽早年間一直隨同劉備顛簸流離,像極了搖搖欲墜的大宋朝;而關羽武藝高超,又忠義,更加符合一個英雄的形象。在當時的大環境中,關羽就是百姓心中忠義無雙,英勇無比的英雄,就是那個在百姓心中有著極強代入感的人。

    官方受民間的影響,也開始對關羽進行表彰,由“忠惠公”到“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由元朝的“護國真君”,明朝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到清朝的“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可以看出關羽的地位越發崇高。

    “聖人”的另一層意義是什麼?上左有“耳”以表聞道,通達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揚道理,教化大眾;下邊的“王”代表統率萬物為王之徳,德行遍處施行。

    關羽被封“武聖”,就是官方要讓他起到教化民眾:忠、義、理、智、信,就是官方要樹立的道德楷模,精神導師。

    既然文有“文聖”孔子,為何不能封個“武聖”出來,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民間佳話,何樂而不為呢?

  • 2 # 北斗星3557

    謝謝平臺說兩句,關羽,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以忠義著稱,身在曹營,身在漢,13年,關羽在曹營,不改其質吧!曹操對他上馬一定金,下馬一定銀,五天一大宴,三天一小宴,後來千里走單騎,保這兩位皇嫂,千里尋兄,和劉備進行了團聚,始終不變心唄,在千骨當中,是少有的,關羽最後走麥城,被孫權捉住,旋即投降吧!關羽寧可一死,也不變其心吧,在歷史當中是不多見,他驚天動地,神話傳說,關於奶上天,一元神將,在天庭中鎮守南天門,是為武將,微上天元帥,等他功德圓滿,關羽,對朋友忠義,義薄雲天,死的很慘,玉帝加封,微上天,三界,降魔,大元帥唄!為關聖大帝吧!為鎮守南天門關元帥,他的級別,又上了個層次的,如來佛祖,見關羽忠義,家風v,伽藍菩薩,金武財神,關羽,佛教,道教容一身,在歷史長河中朝代變遷,歷代皇帝,都家風關羽,微武聖大帝吧!享受人間香火,經久不息,關羽的香火,傳到北韓,日本,東南亞各國,有的歐美甚至華僑,都供奉關羽,這說明關羽,在民間廣廣流傳,他的故事,世代相傳,永遠留在民間,謝謝

  • 3 # 公元前

    一、關羽斬華雄

    華雄是董卓的手下的一個都督。當時,華雄受命令,去迎戰十八路諸侯,十八路諸侯連出多員大將,全部被華雄斬於馬下。在諸侯們不知所措的時候,馬弓手關羽迎戰華雄,他用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一刀劈死了華雄。這是影視《三國》中,虛構的關羽的戰績。但是據正史《三國志孫堅傳》記載:“堅(孫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華雄是和孫堅交戰的時候,被亂軍殺死,並不是關羽所斬殺的。

    二、關羽斬顏良

    關羽斬殺的第二個名大將就是顏良。這件事兒發生在白馬,關羽突襲顏良的軍營,並把顏良斬殺于軍中。這是關羽一生中最真實的一次斬將事件,在史書《三國志》就有真實的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但是史書中還記載了關羽斬殺顏良的條件,就是曹操出兵攻打袁紹,袁紹被弄得暈頭轉向,顏良被迫應戰。但是不管怎麼是關羽斬殺了顏良,這也算是關羽的功績。

    三、關羽斬文丑

    《三國演義》中說:文丑聽說義兄顏良被關羽所斬殺,於是急忙領兵前來找關羽復仇。關羽迎戰,兩人大戰了不到幾個回合,文丑就被關羽打敗,在文丑逃跑時,關羽追了上來一刀將文丑劈下了馬。但是,根據《三國志》中記載,文丑率兵追殺曹操,曹操命士兵丟棄軍事輜重,領兵佯裝逃跑,文丑手下騎兵見到曹操丟棄的輜重,紛紛下馬撿東西。這時曹操率兵殺回,文丑迎戰不及,死於亂軍。

    四、關羽斬龐德

    演義中關羽圍攻樊城,龐德率兵援救,兩軍對陣,龐德和關羽大戰,在大戰中,龐德用箭射中了關羽,關羽不敢追擊龐德。但是由於天助關羽,水淹七軍,於是龐德和于禁等人被大水淹沒,二人被關羽俘虜。隨後,于禁選擇投降關羽,而龐德卻誓死不降關羽,於是關羽用手中的青龍偃月刀斬殺了龐德。但是正史中對關羽所用的兵器提出了質疑。 

    從上面關羽斬殺四名大將來看,其中有兩名大將都是影視劇虛構的,最後一位龐德屬於天助關羽被俘而殺。所以關羽真正斬殺的大將只有一人那就是顏良。那麼為什麼會成為一個武聖人,這裡有兩個條件:(1)勇武蓋世無雙;(2)統兵作戰攻無不克。

    但是從上面連個條件來看,關羽好像都不太符合,要說官員作戰勇武,但是他不及呂布,要說他能統兵作戰,但是關羽又不及張遼。

    那麼關羽真正成為武聖人的原因:關羽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並不是不是斬殺四員大將或者統兵作戰,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 ‘忠義’這個字上。關羽是一個具有非常獨立人格的武將。比如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甚至把自己的坐騎赤兔馬送給了他,但是當他得知劉備還活著,於是關羽要去追隨劉備,但是他也不負曹操,他助曹操殺了顏良。單憑這一點,關羽的人格形象就顯得與眾不同了。所以說,關羽被封武聖人,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 4 # bugdog

    虛名爾,都是政治需要。

    聖人這個東西是儒家文化,但是依據儒家判定標準,要立功立德立言才能尊為聖人。要做到三不朽,古今公認的聖人有孔、孟、王,還有半聖曾國藩。關羽只能算是官方認可的武聖,就好像武則天李治合稱二聖。沒有什麼含金量,只是個官方榮譽罷了。

    那關羽是否符合公認的聖人標準呢,我簡略盤點一下。

    首先是立功,正史中由於蜀國沒有史官,對關羽的史料缺乏至極,也就是成壽的 三國志蜀書 和吳書有記載。關羽一生戰鬥主要表現在鎮守荊州和北伐襄樊,當然也是戰果輝煌。可以看出關羽確實為一員猛將。當然三國演義描繪的更加精彩,不過小說就是小說。這裡我要批判一種觀點,有部分人說,我知道這是小說,我沒有把它當歷史。但是當他和別人爭論舉例的時候,老是拿小說中的橋段。俗話說,以史為鑑而不是以小說,電視劇為鑑。還是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關羽功,就算是有吧。

    立德,關羽的德行古人說是氣節。有虧的,都知道他投降了曹操,任你如何掩飾美化,汙點就是汙點。點綴個梅花落好看是好看,但是清者自清濁則自濁。只不過沒有如呂布一般到處認爹,算不上氣節硬朗,也說不上道德敗壞。關羽此人剛愎自用,無論正史,還是演繹。都是一致的,而且沒有容人之量。趙雲,黃忠,都被他嫉妒過。這就不是元帥格局了。

    立言,沒有立言。

    所以滿打滿算,關羽只有第一條符合聖人標準。但是第一條也不怎麼出彩,比起韓信,霍去病,岳飛,郭子儀.....差的有一點點遠。那關羽從人到超凡入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就是說他是如何入選官方的獲獎名單的呢。

    官方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賞善罰惡。這個善得是符合官方利益的善。關羽的忠義,也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讓後世人認為他是從一而終的。然後他又是一個軍事上有過人之處的一個人。然後又是君臣關係的典範。然後臣為君效死,君為成伐仇。然後死後曹操為他風光大葬,也就是獲得對手和前東家的認可。這一些特殊情況,官方和民間有了極大的可渲染空間。官方可以做給世人看,就是要求你們就按照這個標準來為我服務。

  • 5 # 講歷史非常一般冷知識

    我認為關羽被封為武聖人還是有點欠拖。

    理由如下:首先關羽去世之後,被民間神化封為“關公”,歷代各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大多多被民間和小說及戲曲所美化。

    其次何為“聖人”其古意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其次聖人其實是對孔子的尊稱。

    民間則把關羽稱為武聖人,若比三國武功第一人當屬呂布,武功第一方面關羽還是稍遜一籌。

    品德方面真正的關羽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並沒有三國演義和民間傳說那麼神奇,瞭解關羽可以看一些正史三國志,相信你會有所瞭解。

    還有關羽拿的青龍偃月刀也是不存在的,很多故事都是三國演義中美化塑造的一個忠義的形象。

  • 6 # 隨風而逝1800

    關羽被稱為“武聖人”,並不是說關羽的武術有多高,而是關羽的品性。換句話說關羽之所以被人們所推崇是因為和兄弟之間的情意是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

    關羽的品性是經過驗證的。

    在他被俘的時候,曹操因其才沒有殺他。曹操用高官、美女、金銀珠寶誘惑關羽,但是他都不為所動。在聽到大哥的訊息後依然離去,過五關斬六將經過多次阻撓,終於和劉備匯合。

    在當時爾虞我詐戰亂紛爭的年代,關羽的這種品性是別人想要卻又沒有的。

    很多人都經不起權、錢、色的誘惑,包括現在社會,但是關羽做到了,所以才會被人們所推崇。

    現在人們拜關羽並不是求發財,主要是求的兄弟齊心。大多數人的失敗並不是輸給了對手,而是是讓兄弟出賣的。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品質才被稱為“武聖人”。

  • 7 # 南政昔風
    ▲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被封為武聖人是應該的,因為在中國古代,除了項羽之流,很少有在武藝上能和關羽相提並論的。

    ▲關羽與他的帳前武士

    古代武將的武藝並不能橫掃千軍,就算武藝再好的人,他的體力也是有限的,一但體力下降,那麼他的防禦招式就會緩慢,難以適應各種各樣的敵人進攻。

    ▲武聖關公

    一般的武將就好像他殿前武士的升級版,要想擊敗他只需兩個武士。古代武將之所以弓刀失馬步劍樣樣精通,就是因為他要保全自己,而人馬著甲也是因為弓箭手對著甲戰士毫無招架之力,只能乾著急射不穿。

    ▲關羽手持長刃槊和環首刀

    但關羽曾一人一騎,裝備一刀一槊,在沒有全甲的情況下衝入敵陣,殺死了大將顏良,不僅在下馬割腦袋的時候沒被殺死,反而打跑主帥前面的著甲武士和軍卒返回己方陣營,這足以看出關羽的本領過人。

    ▲“軍神”關羽

    而且關羽不僅武藝高強,在武略上也是當時無人能敵的,從他水淹七軍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在水陸兩方面都擁有優秀的指揮能力,堪稱是“軍神”,所以關羽被封為武聖人實至名歸。

  • 8 # 關山慶宏

    關羽,姓關名羽字雲長,東漢末年河東解良人,即現在的山西運城人。關羽後來成為三國時期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就整個三國時期來說,他也是第一武將。

    關羽實有其人,三國志有明確記載,是確鑿的歷史人物。而《三國演義》中的其他許多武將說多麼多麼厲害,只是作者為了故事情節的熱鬧兒瞎編的。

    關羽在我們家族的關氏族譜上,是我們第五十三世的祖上。作者本人是關氏第一百一十世人。

    關羽身材高大,氣質威嚴,武藝超群。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於千金萬馬之中取敵上將顏良的首級,易如反掌。

    關羽不但武功高強,而且智勇雙全,能獨當一面。

    他不是聽別人指揮的一介武夫。他手裡操控並指揮著蜀漢政權的一個強大的軍事集團,鎮守荊州,獨當一面。

    當然關羽也有缺點,那就是他一生性格高傲。這也許是有才人共同的不足吧。強大的實力讓他目空一切。孫權想和他結兒女親家,他高傲地斷然拒絕,並說:虎女焉能嫁犬子。有人曾批評關羽這個做法,是缺乏政治頭腦,沒有戰略思想的表現。其實不然。關羽很明白孫劉聯合只是基於一時的共同利益上的聯合,國與國之間是沒有永久的朋友的,一旦孫劉聯合因利益衝突而開裂,如果女兒嫁到東吳,就可能被逼迫要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上做選擇。到那時就有大麻煩了。再者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他要與孫權結親,必須先看看主子劉備的臉色,必須考慮劉備的心態。一個擁重兵的武將和異國走得太近,這很可能讓劉備起疑心,忠誠度怎麼樣呢?如果劉關之間有了誤會,那麻煩也大了,所以論在這個事兒上,可以看出關羽是有頭腦的人。

    關羽死後被後世尊稱為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並列的地位。時至今日,全國各地還有很多關公廟,關公又被尊稱為武財神。從後世人對關羽的敬仰上來看,也可以看出關羽在三國英雄中首屈一指的地位。關羽被封為武聖人是當之無愧的。

  • 9 # 6別無選擇6

    藉助《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蜀國將領關羽作為猛將的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其中關羽更是依靠廣泛的民間影響力,化身為“武聖人”,為世人所崇拜。但這幾年,網路上莫名出現了一些“黑關”的聲音,諸如關羽的水平其實不咋樣,性格還不好,是被滿清捧出來的假“武聖”等等。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張飛的武力值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

    一、同時代人的評價

    以下各條皆出自《三國志》:

    1. (關)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2. 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3. (周)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4. (呂)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由此看來,在三國時代,張就已經是是公認的“萬人敵”了。而關羽的評價總體來說要高於張飛。突陣斬將方面,關羽有斬顏良的壯舉,張飛沒有類似的記錄;軍事指揮方面,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之後打出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戰績,要不是遭遇東吳背刺,中國歷史的走向還真不好說。

    二、後世評價

    1.《晉書》:“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則前將軍、新興王飛,建切將軍鄧羌,立忠將軍彭越,安遠將軍範俱難,建武將軍徐盛。”——這是前秦說客在勸降西涼時對己方猛將的描述。

    2.《魏書》:“長孫肥結髮內侍,雄烈知名,軍鋒所指,罔不奔散,關張萬人之敵,未足多也。”

    3.《魏書》:“當世推其(楊大眼)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4.《魏書》:“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崔延伯),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

    5.《宋書》:“安都望見爽,便躍馬大呼,直往刺之,應手而倒,左右範雙斬爽首。爽累世梟猛,生習戰陳,鹹雲萬人敵。安都單騎直入,斬之而返,時人皆雲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

    6.《陳書》:“及將戰,(吳)明徹謂(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摩訶飲訖,馳馬衝齊軍,胡挺身出陣前十餘步,彀弓未發,摩訶遙擲銑鋧,正中其額,應手而僕。”

    這些記載大多集中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從十六國時期的前秦,到南朝最後的陳國,不論時間還是地域跨度都極其廣大。可見,在三國時代之後的兩三百年間,當時的軍人階層,不論南北,對於關張之勇的認識還是出奇的一致——這倆都是萬人敵。所以在評論他們同時代的猛將時,也往往以關張二人為標杆。而關羽斬顏良這一壯舉,被單獨提了兩次,可見當時的軍人們對於此事的崇敬程度。而“時人皆雲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更說明這一壯舉在當時就已經超越軍人階層,而被普通人所熟知了。事實上,如果只考慮武力值的話,在當世以及後世都能受到這般推崇的武將,中國歷史上唯有關張二人。

    為什麼關羽斬顏良這麼受推崇?關鍵就是騎兵衝陣進行斬首打擊這種作戰方式,肯定在三國之前就存在了,但關羽可能是第一個被正史所記載使用這一戰術的武將。之前有項羽等猛人,但沒有這麼具體的記載;顏良是當時袁紹方統軍大將這一身份,更增添了傳奇色彩。袁紹是當時實力最強大的割據軍閥,那麼統帥其軍的大將,級別地位肯定也是相當之高。後世擅長騎兵衝陣的武將不少,但他們所殺的對手級別幾乎沒有高於顏良的。

    《舊唐書》:“(秦)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連名字都沒有的NPC

    《宋史》:“(嶽)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黑風大王這名字聽著像是《西遊記》裡出來的。

    《宋史》:“(劉)惟輔舞槊刺其先鋒將孛堇黑鋒,洞胸墮馬死,敵為奪氣退。”——對手只是個先鋒將。

    《宋史》:“(高永年)單馬援矛,刺羌酋彪雞廝萬眾之中,斬其首,餘眾宵遁。”——對手是一個部落首領。

    《明史》:“(傅友德)單騎奮槊刺其將韓乙,敵敗去。”——只是一個部將。

    關羽斬顏良之後,騎兵衝陣玩斬首打擊級別最高的可能就是這個戰例了:“吐蕃贊普子郎支都者,恃趫敏,乘名馬,寶鈿鞍,略陣挑戰,甚閒暇,無敢校者。(王)難得怒,挾矛駷馬馳,支都不暇鬥,直斬其首。”對方是吐蕃王子,級別夠了,但是軍職不夠。總之,關羽斬顏良,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級別最高和時代最早的騎兵衝陣斬首打擊戰術的記錄了。

    而不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關張二人都是公認的“萬人敵”。至於關羽更是憑藉斬顏良的壯舉,在後世軍人之中廣受崇敬,其“武聖人”的稱號,絕對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以真實實力為基礎的。

  • 10 # 同禹維公

    關羽被封武聖人我認為主要看的不是武而是聖人的標準!關羽除了武力就是以忠勇著稱,這非常符合我們傳統文化中對英雄的定義,而且靠德治天下的古代中國的統治者,也是願意樹立這種忠君愛國的榜樣的!

  • 11 # 阿蠻你好呀

    小阿蠻來回答武聖人之來龍去脈,各位且細聽~~~~一、歷朝歷代對關羽的追封情況

    關羽生前,曹操借天子名義,給他封了一個漢壽亭侯。多說一句,這個漢壽亭侯斷句的問題一直有爭議。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漢壽/亭侯。漢壽是地點,封地,亭侯是侯爵名字。因為這個不是本文重點,且按下不表。

    關羽死後,蜀漢政權,就是劉禪,給他封了一個繆壯侯。

    這樣一個封侯的情況,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此後隋唐,五代十國,一直到北宋初年,是一直沒有變化的。朝廷方面沒有加封,民間對關羽的信仰和崇拜情況也較為黯淡。

    情況的改變,得到宋徽宗。公元1102年,宋徽宗加封關羽為:忠惠公。這個封號是關羽由侯到公的重大轉變。6年之後,公元1108年,宋徽宗又封關羽為:武安王。由公而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封關羽為王。至於為何到了宋徽宗時期,朝廷將關羽的地位突然拔高,下面第二小點會來討論。

    兩宋之後,元朝沒有動靜;明朝初期也沒多大動靜。明太祖朱元璋做的一件事情,不過是派人去把關羽的漢壽亭侯廟修建了一下。得到明朝中期,公元1477年,明憲宗再次封關羽為王: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到了公元1590年,明萬曆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鈞封關羽為”關聖帝君“。大家注意,這是關羽首次被封為”帝“。由王而帝,這也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到清朝。清朝入關後不久,順治立馬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到了這裡,關羽的”武聖人“形象,正式開始。之後乾隆、嘉慶、道光對關羽的追封,都是保留了這個稱呼,然後在前面多加了幾個稱呼。

    二、北宋、明代和清代為什麼要一再加封關羽?

    北宋一直到宋徽宗時期,才對關羽進行了加封。大家都知道,宋徽宗那時候,北宋是一個什麼樣的時局?是吧。那時候宋朝要面對金、西夏還有蒙元的侵犯,國家處於生死存亡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能有相關羽這樣,既忠,又勇的人站出來。

    明代那時候比較特殊。把關羽封為關聖帝君的那個皇帝,明神宗朱翊鈞,這個皇帝是喜歡修仙訪道的皇帝,他把關羽由王提升為帝,這是把一個人變成一個神的重大轉變。神是什麼樣的?神是不死的呀,至少是可以顯靈的。所以就需要關羽這樣,傳說能顯靈的人出來。

    到了清代,清代之所以把關羽封為武聖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漢族文化裡關羽的重要性,作為異族統治,他們需要關羽這樣能贏得漢族百姓心服的人;第二,傳說清代入關之前,和蒙古是約為兄弟的。滿族為劉備,蒙古為關羽。所以清朝統治者就希望蒙古人能像關羽那樣,忠貞不二,追求劉備。

    三、關羽封為武聖人,實至名歸嗎?

    這個會有爭議。關羽的英雄事蹟,正面的我就不說了,這個大家都很清楚。我說一些不是很正面的歷史記錄,大家可以看看:

    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丟荊州,敗走麥城了。關羽丟荊州,給蜀漢政權造成極為重大的負面影響,這個大家也清楚。這件事情是減分項。

    其他的減分項,比如還是和荊州有關。《三國志·甘寧傳》裡面說,甘寧帶了非常少的人馬去和關羽對峙。關羽是拿甘寧沒辦法的,並且最後還丟了長沙,江夏,貴陽三郡。

    以上是關羽在勇和武的方面,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在德方面呢?裴松之注《三國志》引了一件小事情,就是劉備跟著曹操去打呂布的時候。關羽聽說呂布手下有個叫秦宜祿的,他的妻子很漂亮,關羽就對曹操說,等打下呂布,那個人得給他。曹操呢,後來看到那個女的真的漂亮,沒給關羽,自己笑納了。這件事,關羽耿耿於懷。從這件事情看,關羽的德行方面,也是有欠缺的——當然,這可能是小說家筆法。

    以上就是小阿蠻對關羽被封為武聖人來龍去脈的個人看法,不一定準確和全面,僅供大家參考交流。
  • 12 # 唯一唯一小一一

    關羽是一個奇蹟!為什麼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最終關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武聖人,而不是別人呢?

    不錯,關羽的武功是比較高的。陳壽介紹關羽是“萬人之敵”。這樣的話,同時代很多人都說過,包括程昱、郭嘉等人,可見關羽確實武功非凡。再加上關羽曾陣斬袁紹的第一大將顏良,這說明他的武功在同時代人中,確實是上上之選。

    不過,光是武功高強,還不足以成為武聖人。同時代的人中,張飛也多次被稱讚為“萬人之敵”,而且別人在稱讚的時候,很多時候是把他排在關羽前面的。就算他不一定比關羽厲害,至少也和關羽不相上下。另一個人趙雲,雖然不算一個帥才,但是一生幾乎百戰百勝,要和關羽比起來,武功其實並不比他弱。

    再一點,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因為託大,敗走麥城,讓蜀漢失去東邊最重要的防禦點,並最終導致劉備討伐東吳失敗。可以說,關羽的這一招失誤,是整個蜀漢政權由盛到衰的分水嶺。這是關羽要負很大責任的。

    再放大一點,把關羽放進歷史長河中來考量,他雖然武功不錯,但還不是最厲害的那一類。把歷朝歷代最厲害的人,和他隔空比陣,他也佔不了什麼便宜。更何況,評戰神,不能只講勇武,關鍵要看排兵佈陣的能力和智謀。若說這一點,關羽可就差得遠了!

    這樣一個武功雖高但並非數一數二,帶兵能力一般,智謀一般,最後還因為自己失誤,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的人,何以最終被封為武聖人呢?

    其實,關羽被封為武聖人,與民間流傳的評書故事、後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很大的關係。三國之後,關於關羽的故事就在民間廣為流傳起來,因為關羽曾拒絕過曹操跟隨劉備,這件事便在民間評彈中被無限放大,出現了千里走單騎之類的橋段。

    這個橋段不只在民間流傳,而且還在皇帝那裡得到極大的呼應。因為對於皇帝來說,武將的啥品質最重要,自然是忠誠最重要。而武功謀略倒還在其次。所以,大約最早在宋徽宗的時候,就封關羽為忠惠公,從一個侯,變成了公。接著,宋徽宗又封他為崇寧真君,再封為武安王,義勇武安王。也就是說,從公變成王了。

    宋徽宗為什麼要這麼封?因為那時候,天下農民起義四起,邊關吃緊,所以特別需要一個像關羽這樣的人出現,作為朝中的一種倡導。

    宋朝南渡以後,宋高宗、宋孝宗再封。元朝皇帝泰定帝又再封一次。明代,明神宗封為關聖帝君,就已經是從王為皇帝了,崇禎讓他成了神仙。

    清朝的時候,先後有六個皇帝給關羽加封,最後,光緒皇帝的封號變成“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

  • 13 # 淳化閣書畫院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漢武帝時期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後,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統;至於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陰陽家、墨家等等,要麼被儒家選擇性的融合,要麼逐漸的淪落,反正在地位上,是遠遠不能和儒家想比的。而作為創始人的孔子,也被後世歷代帝王所推崇,並被天下廣大讀書人尊為“聖人”,乃是天下文人所膜拜的存在。

    那既然有文聖人,那就肯定有對應的武聖人了,那武聖人是誰呢?現在很多人都說是關羽,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在襄樊之戰失敗後被殺,但在北宋宋徽宗時期突然開始流行對關羽的推崇,並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但關羽真的夠資格被尊為“武聖”麼?不說別的,就戰績而言,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兵敗被擒。單論三國時期而言,關羽可能稱得上是名將,但放在歷史上,白起、王翦、韓信、衛青、李靖、李績等,誰的戰績不比關羽要強太多?而論品性,關羽曾投降過曹操,不管什麼原因,他終究投降過,至少真正的武聖不會到兵敗被迫投降的地步吧?

    那真正的武聖人是誰呢?其實一直以來,真正受武將們所推崇膜拜的武聖人只有一位,那就是商周時期的姜子牙。姜子牙在72歲時方才出山,被周文王尊為太師,制定軍國大計;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文王先後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邘國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在周文王去世後,姜子牙又繼續輔佐周武王姬發,周武王即位後的第二年,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周武王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意為仍由周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有八百諸侯聞訊趕來參加。

    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周武王和姜子牙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並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因時機還未完全成熟,還是班師回朝了。這次滅商預演,史稱“孟津之會”或“孟津觀兵”。

    足可見姜子牙謀略之深,其實說起來,姜子牙可能是歷史上首位戰略家吧。孟津觀兵後,周武王一面加緊練兵,一面派人去探聽殷商的動向。他們聽到探子的3次彙報後得知,殷商已是“讒惡進用、忠良遠黜”,周武王和姜子牙覺得殷商已是分崩離析,眾叛親離了,征伐紂王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發動了空前的滅商戰爭,此戰中,年邁的姜子牙為帥。

    在周朝建立後,姜子牙被封為齊侯,乃是外姓第一侯,而姜子牙也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在周武王英年早逝後,姜子牙又繼續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作為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姜子牙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 14 # 中行偃1

    答:參考劉禪給予他的諡號,壯繆侯。

  • 15 # 惠風和暢936

    感謝誠邀,關羽被封武聖人是實至名歸,在潮汕地區人們對關公爺特別尊崇,幾乎是每家每戶都建有關公爺的神龕,初一.十五都燒香。

  • 16 # 使用者6444304892137

    義之所在,千古傳誦。受之以恩,湧泉相報。桃園一拜,親如手足。遍觀華夏,又有幾人。武聖一說,當之無愧。-

  • 17 # 使用者6995021098489

    這是一種精神的弘揚 浩然正氣 他不實至名歸誰才是?

  • 18 # 李曉零

    老百姓的反應普遍還是不錯的,不過原來好像是姜子牙

  • 19 # 充滿元氣的剛柔相濟

    關羽義字當先,武藝高強,輔佐正義,除暴安良,一身正氣,當選武聖人理所應當!

  • 20 # 如是觀

    實至名歸!

    中國歷史上,由人成神,僅關羽一人。

    首先,老百姓喜歡。

    然後,統治者發現,老百姓喜歡不說,對維護自己的統治還有幫助。

    關羽生前沒咋滴,死後,完成了從民間到廟堂,從人到神的轉變。

    研究關羽這文化現象,對明瞭中國國民性有一定的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陰陽師一般什麼時候抽卡會出現燼天玉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