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長
-
2 # 超級張麗
這個問題呢,應該兩面看,不能太乾淨也不能太髒了,不能極端!
太乾淨了,就像聽說的有的人把孩子簡直就是包裝的特別乾淨,什麼都不敢接觸,結果,一上幼兒園了,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特別容易生病!
太髒了也不行,俗話說,病從口入,應該讓孩子多接觸生活,讓他們多玩各種東西,注意洗手,實在不行,吃東西之前用溼巾擦擦手,差不多就行!
-
3 # 搖搖欲墜的桃
養孩子不能太嬌氣,有些人喜歡看這書養,有些人整天看手機上說這不能那不能,這些都不靠譜,老一輩的經驗之談還是要聽的,以前沒條件時,孩子個個養的結實的很,現在的孩子出門就是車,條件好了,反而養的嬌滴滴的
-
4 # 熊貓
這個問題,還是用我的經驗來告訴大家答案吧。
我家兩個女寶,從生下來就是我一個人帶大,大家可想而知,每天的家務瑣事會有多少,而我自己本身也不算那麼愛乾淨的人。所以我的孩子只能說不是很髒,但也不算特別乾淨。我家大寶現在上幼兒園大班,每月都是全勤寶貝,連老師都說我娃是雷打不動。
每年冬季,幼兒園的孩子感冒咳嗽佔了一半,有些甚至一生病兩週都不來上學。但是我的大寶從來沒有生病去醫院,偶爾有點感冒咳嗽,我都不給她吃藥,基本隔天就好。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老人說孩子太金貴,稍微不注意就生病往醫院跑。究其原因,體質是一方面,但還有更重要的是生活環境。就比方說,現在每年冬季北方嚴重的霧霾天氣,很多家長就買空氣清淨機,讓孩子呆在家裡不出門。但是你想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適應好的環境,他不可能一直待在這種環境下,所以問題出來了,這種孩子到了集體環境是最容易被傳染生病的。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養孩子不能太乾淨,要讓孩子適應惡劣的生活環境,但是也不能太髒,比方說飯前便後要洗手,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還是要遵守的。
-
5 # 兜媽育兒園
個人認為,孩子肯定要乾淨一點好啊!因為一個孩子出去乾淨一點給人的印象肯定要好一點,比如你出去碰著一個髒兮兮的孩子,估計孩子對你笑你也只是勉強笑一笑,遇到一個乾淨孩子則不同了。
但是也不能弄的太乾淨,不要什麼都用消毒水洗刷,這樣反而會消毒的太乾淨導致寶寶抵抗力不好。我認識一個小朋友就什麼都消毒,這樣反而不好,得了兩三次手足口病。也不能太髒,要讓孩子吃東西前洗手養成一個好習慣,勤洗澡,洗頭,如果太髒了孩子也要感染病菌。
最後乾淨得有個度,不能到達潔癖的程度,比如我就遇到過一個孩子,他看見別的小朋友把蛋糕拿來沾著杯子裡面的牛奶喝,他也學著,可是這個小朋友又覺得不好吃,我就讓他就放在了桌子上我讓他拿去扔垃圾桶,他告訴我髒,後來給他講了道理很不情願的拿去扔了。自己吃飯了也不願意拿碗去放,覺得髒,衣服一點東西就從書包裡拿一件衣服出來要求老師換,這就屬於嚴重潔癖了。
-
6 # 優築寶貝
父母容忍孩子適當的“髒”,給孩子一個寬廣的世界!
許多家長總是擔心寶寶感染細菌,怕生病,怕太髒不好看。其實在寶寶的成長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孩子初期也是透過手、嘴來感受世界。他們可能對地上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研究半天,可能會抓起一個滿是是土的蝸牛興奮的笑著,可能走兩步就不小心摔了一跤……這些都是孩子在認識世界,自我探索的過程,家長要學會適當的忍受孩子的“髒”,只要是合理範圍,儘量給孩子多點空間。
孩子撿起一隻昆蟲興奮的給媽媽看,媽媽說,好髒,上面有細菌,趕緊丟掉。孩子拿起一隻毛茸茸的小雞格外開心,媽媽說,好髒,上面有細菌,趕緊丟掉。你讓孩子丟掉的不只是細菌,還有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熱情。
其實,科學已經證實,過分的乾淨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更易生病。適當的“髒”,不僅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抵抗力,還能鍛鍊孩子的好奇心,給他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
7 # 芝麻育兒
現在的爸媽實在是太精細了,把娃養的太乾淨了,娃基本都沒有接觸“髒東西“的機會。芝麻醬認為,養娃沒必要太過乾淨,有時候,髒一點兒對孩子更好呢。
髒一點兒,可以提高孩子的自身免疫力
爸媽們把娃養的這麼幹淨,一點兒不讓孩子碰髒東西,主要就是怕髒東西有細菌或病毒,怕孩子生病。其實,接觸一點兒細菌或病毒並不一定都是壞事。孩子在接觸細菌或病毒後,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進入戰鬥狀態,消滅細菌或病毒。在一次次跟細菌和病毒做戰的過程中,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就會逐步提高。如果孩子經常處於太乾淨的環境,他的免疫系統就沒有跟細菌和病毒戰鬥的經驗,偶爾接觸一次髒東西,反而更容易生病。
髒一點兒,有利於孩子的脾胃健康
農村的孩子每天都在玩泥、玩土,基本很少出現消化問題;城市的孩子都在玩橡皮泥、太空泥,即使有機會接觸到真正的泥土,爸媽也會因為衛生原因不允許孩子去玩,這真的是沒必要阻止的。“土孩兒、泥孩兒”,孩子天生就是喜歡接觸泥土的。中醫認為,脾胃是屬土的,而孩子的脾胃功能比較弱。多跟泥土接觸,玩沙子、玩土,可以增強孩子的脾胃功能,促進孩子的脾胃發育,從而增進食慾,讓孩子愛上吃飯。
髒一點兒,孩子才能更好地接觸大自然
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可以呼吸新鮮空氣,有利於身體健康;欣賞美好的自然風光,可以陶冶性情,讓孩子充滿靈性;大自然,還是孩子天然的課堂,可以教給孩子很多知識。
接觸大自然的好處,各位爸媽想必都特別清楚。但孩子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爸媽們一會兒一個提醒“地上有泥坑,快避開”、“樹邊有蟲子,還是繞道吧”、“這片水太髒了,還是回家吧”……孩子想爬樹,不允許;孩子想下河,不允許;孩子想躺在草地上看看藍天,不允許……這麼注意衛生,這麼多講究,孩子怎麼能真正接觸大自然呢?把衣服弄髒了,就洗洗唄;身上沾泥巴了,回頭衝個澡唄;手上接觸細菌了,好好洗手唄。把沒必要的顧忌都拋開,讓孩子真正地去接觸大自然吧。
髒一點兒,孩子才能玩的更盡興
積木掉到地板上了,爸媽趕快過來擦一下;在草地上玩球,爸媽動不動就大聲喊“別往裡走了,有蟲子”、“快出來吧,這裡狗屎多”……因為爸媽太注意乾淨,孩子玩的時候總是被各種提醒打斷,不管在家裡還是戶外,從來都沒有盡興地玩過。
各位爸媽,假如你正專心地工作、正投入地玩最愛的遊戲、正沉浸其中追最愛的綜藝,突然被一次次地打斷,你的感覺會是怎樣?肯定很不爽吧。各位爸媽,你們見過孩子痛快玩一場後臉上的愉悅和滿足嗎?玩的盡興,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芝麻醬奉勸各位爸媽還是放棄這麼嚴格的衛生標準,讓孩子痛快地大玩一場吧。
-
8 # 育兒網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認為越乾淨寶寶會越健康。所以很多家長在照顧寶寶時會事無鉅細,儘可能讓寶寶避免接觸到細菌,可是過度清潔其實對寶寶的身體是有害的,讓寶寶適度的接觸“髒”環境,反而對健康有利。
適度接觸髒環境,提高寶寶的抗過敏能力
一些家長從寶寶出生後就會給孩子的衛生情況嚴格把關,比如奶瓶每天頻繁消毒,母乳餵養餵奶前要對乳頭消毒,每天給寶寶洗好幾次澡等等,就這樣做才能讓這些家長安心。但是這些家長的做法,往往並沒有減少寶寶生病的次數,甚至讓寶寶變得更加敏感。
為什麼這麼幹淨,寶寶還會生病?這是因為過度潔淨的環境讓孩子無法接觸到適量的微生物,免疫力長時間處於休眠的狀態就會缺乏戰鬥力,一點點小問題的出現,寶寶就會更容易生病。
適度的接觸細菌,可以對寶寶的免疫系統起到調節作用,增強抗感染能力,過度潔淨,讓寶寶的免疫系統沒有用武之地,寶寶的免疫力得不到提高當然很容易生病。
過度潔淨,讓寶寶變成“潔癖”
潔癖是什麼概念呢?患有潔癖症的人即使是每天工作累到癱軟,回家後也要把屋子打掃的乾乾淨淨才能安心休息,他們會反覆清洗同一件物品,打掃衛生時過度專注,但卻幹得毫無規律,這無疑是一種自我折磨。
寶寶有潔癖,還會影響到寶寶的人際交往,因為他們會認為其他的小寶寶髒髒的,不願意和他們接觸,更不願意其他小寶寶到自己的居住環境裡玩耍,對於其他孩子不衛生的習慣,有潔癖的寶寶通常都是“很看不慣”。
而家長從小給寶寶進行過度的潔淨教育,就很容易讓寶寶變成一個有潔癖的人。家裡乾乾淨淨的自然是好,但也不必潔淨過度。
鼓勵孩子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所謂物極必反,過度潔淨的環境反而對孩子的健康不利。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應該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孩子和戶外的泥土、草地、Sunny接觸,都可以有效提高寶寶的抵抗力,美好的大自然還會感染到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身心愉悅。
家長不應排斥孩子,玩泥土,玩泥巴這些行為,泥沙裡的細菌對孩子來說是友善的,將孩子置於無汙染的環境中寶寶生病的次數不僅不會減少,反而還可能增多,何況,家長能一輩子將寶寶鎖在這樣的環境中嗎?
(原
-
9 # 膩膩媽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我家寶寶在公園玩耍,突然看到旁邊一更小的寶寶嘴裡的奶嘴掉草地上了,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好髒啊。結果你猜她媽媽怎麼著?直接把奶嘴撿起來看一看,覺得不髒就直接往自己的寶寶嘴裡塞去。當時我在心裡默默心疼那位寶寶3秒鐘。
根據這件事,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養孩子髒一點好還是乾淨一點好?我覺得養孩子要乾淨一點。
奶嘴掉草地上,媽媽只是看了看就塞寶寶嘴裡,證明奶嘴沒有沾上草屑或其他看起來比較明顯的髒東西。但寶寶的奶嘴是沾滿唾液的,是溼的,溼的東西一碰地難免會沾到灰塵,這是進嘴的東西怎麼能不洗一下或擦一下再給寶寶吃呢。
那麼問題來了,是要用普通的水或者紙巾清潔一下就好,還是要用含消毒成分的清潔產品去清潔呢?聽起來的話好像用含消毒成分的產品去清潔會乾淨一些。
如果是從這方面來看的話,我覺得養孩子要髒一點好。我選擇用普通的不含消毒成分的洗液或溼巾去清潔。
清潔的目的是為了去除奶嘴上的灰塵,把奶嘴清潔乾淨,但不需要把奶嘴清潔成無菌的狀態。寶寶的生活環境還是需要一些細菌的,這樣能夠幫助寶寶建立正常的菌群,還能刺激寶寶的免疫系統,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假如刻意給寶寶製造一個無菌的環境,尤其是在家中,而寶寶終究是要外出接觸有菌環境的,這樣一旦接觸到了細菌,寶寶就會變得弱不禁風,一攻就倒。
綜上所述,寶寶掉地上的奶嘴,應該適當清洗乾淨再給寶寶吃,但要避免使用消毒溼巾。
對於寶寶的日常養育也是如此,父母應給孩子創造一個乾淨有菌的環境父母應多給寶寶去看去摸去感受的機會,還要培養寶寶養成愛乾淨的好習慣。每天出門回家、飯前、便後、睡前都要記得洗手、刷牙、洗臉,父母也要保持寶寶的餐具乾淨和乾燥,母乳餵養時可以用溼毛巾擦拭乳頭。
但不需要用消毒的方式來清潔寶寶的身體或其他用品。如:用清水給寶寶洗手而不用消毒洗手液洗手,將寶寶的餐具洗乾淨並保持乾燥而不用天天煮沸消毒。另外,如果已經使用了消毒產品,還要避免寶寶誤食殘留的消毒成分,以免破壞腸道內的菌群。
回覆列表
有譜媽身邊的朋友對孩子的衛生問題特別的在意,有一次奶嘴從孩子嘴巴里掉出來了,朋友就直接給孩子從消毒櫃裡面拿出一個新的奶嘴給孩子含上了,那個髒的就洗乾淨之後放進去消毒了。但是儘管這麼注意孩子的衛生問題,朋友家的孩子還是經常生病。
大家看到這裡肯定會好奇,為什麼已經那麼注意了,孩子還是會生病。有譜媽專門諮詢了北京協和醫院兒童生長髮育的專家潘慧大夫,潘慧大夫告訴有譜媽,孩子要髒一點養,這樣有益於在小時候培養孩子的免疫系統。
當然這裡的髒一點,並不是說髒兮兮的,而是說不要那麼精細的去給孩子的所有物品消毒,擔心孩子會接觸到很多的細菌之類,孩子碰到髒東西肯定還是不能直接去給的,但是透過適當的流水清洗便可以,而不是什麼髒了都要用消毒劑類的東西。
為什麼相對髒一點對孩子好一些呢?對很多人來講,微生物就是病菌,那麼這些看不見的有害小蟲會讓人生病,使東西腐爛,所以它應該是越少越好。很多父母也試圖阻止他們的孩子把髒東西放在嘴裡,這看起來是一種自然本能,很少有人會質疑越清潔就越健康的說法。父母、廣告還有其他人都不斷地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危險的細菌,這樣的說法並不是全無道理,所以我們現在各種各樣的消毒法所拯救的人數超過了以往任何的其他醫學進步。
但是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試圖將身體及其接觸的一切物品都消毒的做法不僅是不正確的,甚至有的時候會帶來有害的結果,而且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後果。不給所見的每一件物品消毒,也不使用抗生素和其他類似的藥物,其中的原因在於:
一是,身體其實是一個微生物群的宿主。你體內有很多的宿主,有的科學家計算過大概有十幾公斤的微生物,數萬億其他生物自然棲息在你的腸道、呼吸道、面板和其他器官裡,根據一些估計體內外的微生物數量使人體細胞數的十倍之多,這些微生物加起來可以重達數十公斤。
那麼數百萬年來,我們一直伴隨著微生物和許多種類的蠕蟲共同進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人體內的微生物大多是無害的,甚至負責一些重要的功能,對人體的健康是有益的,比如說幫助我們消化、清潔面板頭皮,我們和這些生物是互相依存共存的關係,如果消滅了它們,我們自己就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二是,某些微生物和蟲類在幫助免疫系統施加適當的壓力方面起的作用。正如骨骼生長需要壓力一樣,免疫系統也需要細菌才能正常的成熟,如同身體的任何其他身體系統一樣,免疫系統的發育需要與環境的互動以便使其的能力與需求相匹配,對有害的外來入侵者免疫不足,可能便意味著死亡,但過度的反映也存在著危險。無論是以過敏反應,還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形式,過度反應都指是免疫系統錯誤的開始攻擊人體自身的細胞。所以孩子適當的接觸細菌對孩子並沒有壞處,爸爸媽媽們不要太過於擔心。
所以知道了這麼多的科學依據之後,我們孩子接觸了髒東西時,不應該對髒東西都進行消毒處理,而是應該就進行自然流水的沖洗、擦拭等基礎的清洗。
髒一點養孩子又有什麼好處呢?1.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統
大家要記住和其他系統一樣,生命最初幾年對於免疫系統的訓練效果特別重要。當嬰兒離開相對受到保護的母體子宮環境獨自面對殘酷的世界的時候,他會遭到一些新病原體的攻擊。就像其他嬰兒一樣,其實爸爸媽媽們小的時候也經歷過無數次小感冒和胃腸道問題的困擾,這些感冒儘管造成了你身體的痛苦,但實際上在幫助你發育出具有適應性的免疫系統。
其中你的白細胞學會了識別各種各樣的外來的病原體,並把它殺死,比如有害的細菌、病毒,如果你接受母乳餵養,那麼你母親的乳汁也守護了你的健康,因為母乳中富含抗體和其他保護因子,提供一把免疫學的大傘。
2.孩子能更廣闊的認識世界
髒一點養孩子,孩子們可以在草地上肆意的奔跑,去感受自然的力量。用自己的感官和觸角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可以沉醉在鳥語花香的環境之中,而不是為了講衛生成天困頓於一家之中。髒一點,便意味著孩子會有更多可以探索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認識世界,而不再是道聽途說,去真正的感受世界。孩子多進行戶外運動,同樣也會有助於孩子更好的發育,對孩子的生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做家裡的困獸,而是做遼闊世界裡自己的主宰。有譜媽和所有的爸爸媽媽一樣,希望孩子們都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有譜媽陪大家一起科學育兒,伴隨孩子一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