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雙兒寶媽
一般愛吹牛的孩子往往都沒有存在感。他們吹牛就是為了引起同伴們的注意,多半為了炫耀自己,讓自己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地位。其實,這種形式的存在感是不太好的。當被同伴發現後,會有很大的挫敗感。所以,做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實事求是地說,不能太誇大,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積極引導,講清利害,讓孩子早點改掉愛吹牛的壞習慣。
-
3 # 山東啟達教育
吹牛這個事情,是孩子的虛榮心作祟。
首先,家長要言傳身教。要告訴孩子要怎麼去述說事情,不要誇大其詞。做好正確引導及示範。
其次,要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畢竟十多歲的孩子已經懂點事情了。
最後,要持續,慢慢自然而然就會改正。
-
4 # 優長
有譜媽看到一個網友分享的童年同學經歷,“小學一個同學說自己爺爺是鎮長就讓我們跟他們混吃香喝辣,後來卻被打臉說鎮上都沒有這號人物。”這樣就稱為吹牛。
因為這是孩子為了吸引身邊同學、朋友的注意力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編造出無中生有的事情來,其實這樣的行為也可以稱之為變相的說謊。
孩子為什麼會吹牛呢?原因無非有三點。
一是為了獲得他人的關注,讓自己在群體裡顯得更加厲害。二是為了滿足虛榮心,當孩子身邊朋友分享了一個孩子沒有擁有過的經歷,但是孩子覺得不甘心,就會選擇吹牛說我也做過怎麼樣的事情。三是自卑,因為孩子對現實的不自信才會活在虛構的海市蜃樓裡,並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其實這是孩子是對自身家庭或者成長的環境的自卑,覺得自己不如他人,但又想讓其他人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於是就便選擇吹牛。
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有譜媽這裡有三點建議。
一,透過故事或真實的案例來對孩子進行教育。家長要對孩子時刻關心,時時關注,透過潛移默化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有個詞叫做“潤物細無聲”大概就是這麼個道理,我們發現問題後,光說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家長們可以試試舉身邊人的例子讓孩子覺得真的是這麼回事。或者是在孩子吹牛後被發現時,告訴孩子吹牛是一個不好的習慣。因為吹牛的東西都是孩子的虛構,而不是腳踏實地的東西,要告訴孩子學會事實就是。
二,豐富孩子的閱歷。家長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帶孩子出去轉一轉。在外出的過程中,無論是出去旅遊還是在博物館裡轉一轉,亦或者多陪伴著孩子讀讀書,孩子就能知道的更多。知道的更多之後,孩子就會明白之前吹的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多與現實碰一碰,實踐出真知。畢竟還有一句話叫做“多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休息時間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多聊聊,才能少些吹牛,多些真知道。
三,言傳身教,不過度表揚。有譜媽發現愛多了,孩子就會處於溺愛,而過度表揚之後,孩子就會飄飄然起來了。我們要適度表揚和肯定孩子的進步,但不能見什麼就誇,誇多了孩子就容易翹尾巴,沾沾自喜,耍些小聰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鏡子,家長透過以身作則,來告訴孩子什麼對什麼不對,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法。
回覆列表
這個十幾歲範圍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已經超過十八,還是喜歡吹牛的話,那麼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引導肯定存在很大的問題。當然,並不是說低於十八歲的孩子吹牛,家長就沒有責任了。只不過,性質稍微有所不同。
家長需要檢索自身是否存在“以身作則”情況,也就是你們作為父母親,是不是也非常地喜歡吹牛,有錯誤的示範呢?所謂上行下效,孩子一定有參考的例子,並且你們在他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及時指出加以正確引導,這才是根源。
另外一點,就是平時是否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導致他/她需要透過吹牛來進行舒緩。或者不,他所處的環境,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人當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想要根除這個不好的習慣,家長除了以自身的行動去引導,同時要多與孩子交流,試著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