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人書帶給了太多人許多童年和少年時的寶貴記憶,小人書裡面經典的故事和人物造型也比現在的漫畫書強幾百幾千倍,如此經典的書本卻退出了市場,真是一大遺憾。
9
回覆列表
  • 1 # 俞橋楓葉

    炒作而已。再版的實際買的人很少。印幾千冊都賣不掉。我有好幾套再版的經典套書。70年代後的基本不要看,現在有電視。當年除這個,無另外文化營養。

  • 2 # 幸福的倉鼠

    一,因為現在的圖書出版商,考慮的只是利益最大化,不掙錢的事兒沒人去做的。連環畫的作者也很在乎稿費,不像計劃經濟時代,都是國家統一開餉,所以現在如果稿費不高,很難做到書的質量畫的好。所以現在新出版的原創連環畫,價格非常高,而且大多設計成精裝,為的就是掙錢,成為了願意花錢的小眾群體的愛好了。

    二,連環畫輝煌的年代,正是我國娛樂很少的年代,除了電影就是半導體,電匣子。人人們的文化生活很貧乏,所以連環畫等書刊這種形式老少皆宜,也是一種獲取外界知識的形式。隨著現在科技的發達,人們的文化娛樂形式也多種多樣了,手機,電腦,電視,遊戲機,音樂。吃喝玩樂,各種知識和資訊很容易獲取到,所以看連環畫的群體就變得很少了。

    三,其實連環畫這種形式對於知識的普及,名著的普及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真心的希望,出版社和出版商不要太注重利益而忽略了連環畫本身的意義,當看連環畫不再是一種很高的消費的時候,相信喜歡的人還是很多的。當喜歡的群體多了,連環畫才能有新的輝煌。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看連環畫也是很有好處的!

  • 3 # 明天又是晴天

    不是大家都喜歡小人書,是7O後60後一部分人喜歡,以前沒啥可看的,小人書幾乎是那個年代孩子們的精神食糧,我把家人給的零花錢都買了小人書,直到現在也喜歡看,但是隻看老版的,現在再版的不喜歡!感覺不對。還有就是現在孩子們業餘生活太豐富多彩了,再加上日本動漫書大行其道,手機內容豐富,誰還看小人書?所以出版商不是傻子,不掙錢誰幹?

  • 4 # 宇宙來客12

    現在都在網上看書了,年齡小的不喜歡,年齡大的弄幾本懷舊了,所以發行量小了,連環畫的初衷是掃盲和記錄每一個事件的,。

  • 5 # 火車之戀cxj

    誰告訴你喜歡了?時代變了,孩童們都去玩手機平板了,現在的大人就是當年的孩童,是,承認都是佳作,買回來有時間看嘛?收藏還說得通,給家中犬子看要他們體會一下父輩幼時的快樂?一廂情願罷了,換來的是一臉的不屑,何苦[打臉]

  • 6 # 紫凡秋荷

    以前的經典連環畫一直都在用各種版式再版發行的。。只是喜歡的人少了。。印刷數量也就少了。。印數就幾千冊左右。。這些書也就特別喜歡的連友收藏,成了收藏品。。

  • 7 # 自樂

    我認為小人書的衰落,是與動漫產業的發展相聯絡的。五六十年代,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以及各省的人民美術出版社都出版發行了各類題材的小人書,但小人書市場真正的繁榮時期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之後隨著日本動畫片的引入、電子遊戲機的家庭普及,小人書的勢微就不可避免了。

  • 8 # 藝術傳播

    以點帶面,所謂大家都很喜歡無非就是上了點年紀的人的個情懷,現在大家都玩電子產品,沒幾個孩子看的。受眾太小,手繪又慢,成本就高了,沒利潤當然就沒什麼人弄了

  • 9 # 1314吐槽星君

    要說喜歡,我還是真喜歡,不過買不起啊。十本李自成,還是刪減版的,五十多,十多年前買的。

    你說大家都喜歡,你代表不了大家,幾個人在網上叫叫就得了,別當真,幾個人會像我這樣去買的?另外,連環畫只能給7080後一個觸動,90、00後看漫畫動畫長大的,媒體又多,成本又低,誰愛看明顯帶有說教意義的連環畫?甚至是我這個70後,漫畫的儲存量都比連環畫多。

  • 10 # 邯山文旅

    物以稀為貴!

    這是物以稀為貴帶來的。你所說的大家都喜歡那種小人書,你覺得為什麼都喜歡呢?正是因為小人書退出了市場,越來越看不到了,因此才獲得大家的喜歡。

    你言中所說的喜歡是一群收藏愛好者口中的喜歡,而市場需求決定出版社的印刷量,沒有一個出版社為了收藏的需要去印刷出版的,如果出於此目的,收藏就失去意義了,那麼收藏愛好者也就沒必要收藏了!

    另外一個就是,小人書的讀者為孩子們,而更新換代的小人書市場上非常多,那個時代的小人書並不是現在孩子們喜歡看到的讀物,如果大量投放市場,銷量一定不會好的,因此沒有一家出版社去做這種虧本買賣的!

  • 11 # 宇宙68986634

    在這高科技時代!電腦,手機早替代了那些兒童時期的小人書!那個孩都會難受手機了!上網玩遊戲取代了以前的圖書!

  • 12 # 大連的雜家

    我們家就有不少小人書。可以說,在以前,小人書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讀物。尤其是名著的小人書,更是讓人感覺愛不釋手。

    由於名著原著大都以半文半白的形式展現給讀者,加上有些糟粕的內容存在,所以,有時,並不完全適合某些人群去閱讀。而小人書的出現恰好讓那些讀不懂名著的人又大體上了解了名著,可謂是相當不錯的一種選擇(答題所配的圖為《水滸傳》的全套小人書)。甚至央視拍“四大名著”時,有的導演就在看“四大名著”的小人書,可見,小人書到底多麼吸引人。

    不過,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小人書逐漸衰落,甚至現在,連書店幾乎都沒有賣小人書的了,只有收藏品市場還能看到。是什麼導致小人書到了這個地步呢?

    首先,我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過去,通訊不發達,甚至有的家庭連電視都沒有,那麼,讀書必然成為了人們業餘生活的一部分。而小人書這種圖配文字的書籍更是讓那個年代的人“愛不釋手”。不過,現在,人們娛樂的形式多樣,打遊戲,看電視劇,看娛樂節目,看網路小說等娛樂形式幾乎擠佔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娛樂空間,所以,看小人書的人越來越少。消費者少了,那麼就沒有什麼必要出版這類小人書了,慢慢地,小人書就淡出了市場。

    其次,那個年代的小人書的畫是不同的畫家嘔心瀝血的心血之作,凝聚了畫家的心思。可以說,畫一本書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一套小人書,需要好幾個畫家,經常長時間才能完成。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誰能等那麼長時間?如果時間短的話,畫出來的話還值得看麼?這就好比拍電視劇,拍一部電視劇用了好幾年,拍出了經典。現在拍電視劇幾個月就拍下來了,結果,拍的是什麼?同樣的道理。

    所以,未來,我們只能在收藏品市場看到小人書了。

  • 13 # 老夥計610322

    這個問題我也曾經思考過,後來想通了,覺得自己的想法太過天真幼稚。

    喜歡小人書的人,無非是經歷過那個年代而且容易傷感懷舊的50後60後70後其中的部分人,這類群體終究為少數。再者現在的印刷技術都應用高科技,反之再想出版過去的小人書,從繪畫文字紙張哪一樣都是不可能的,畢竟印不出當年小人書的那種味道。市面上也不是沒有再印的小人書,還有影印當年小人書的版本,銷售的情況應該極差,前景更不樂觀。

    也難怪,現在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尤其年輕人和孩子們對小人書不屑於眼,更不感興趣,沒有了購買力,得不到經濟利益,何來印製商和銷售商。

    我以為這樣也罷,存世量越來越少的當年小人書,作為文物和收藏品更好更有價值,擁有不如懷念啊……

  • 14 # 廬陵過客2018

    第一,大家喜歡。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麼喜歡。喜歡的是一種記憶,一種情懷。之前在80年代90年代在書籍,獲取途徑有限的情況下。這個說呢,就成為了我們童年生活當中的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

    第三,如果出版商發現大家很喜歡這個連環畫。就大量的印刷的話那麼就失去了物以稀為貴,這種意義。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會去為她買單呢?

    這就包括像我們小時候說起的彩色的包糖的紙。還有小浣熊泡麵的卡片一樣。那都是在當時的一個美好記憶,而非這個物資本身。

  • 15 # 八磚學士

    您說的這種“小人書”(1927年,上海世界書局的《連環圖畫三國志》,首次使用了“小人書”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名字叫“連環畫”。不再大量出版的原因簡單說,就是今天的網路傳播條件下,人們文化生活的選擇物件更多,不必只看連環畫。出版社是企業,銷路不好自然不能大量出版和銷售。

    先簡單說說“連環畫”的前身。

    一般認為,古代凡是使用2幅以上的畫面講述一件事情的,都可以算作連環畫的老祖宗。例子很多,比如漢代的“武梁祠石室壁畫”、馬王堆出土帛畫、“南宮雲臺的中興二十八將畫像”、白馬寺“千乘萬騎繞塔三匝圖”。

    六朝時期,顧愷之的作品《洛神賦卷》《女史箴圖》也可以算進來。

    唐代的敦煌壁畫,是“連環畫”的寶庫。有代表性的,是“釋迦摩尼本生”“法華經變”“悉達太子本生”等故事畫。

    宋代,代表性的有《唐鳳圖》《耕織圖》《列女傳》《全像平話五種》。此時雕版印刷術非常繁榮,促進了連環畫的發展。

    明代,《飛燕外傳圖》《會真記圖》《孔子聖蹟圖》等圖畫,連環畫的特徵更為明顯。《武王伐紂》《三國志傳》《評題音釋西廂記》《水滸全圖》帶有大量插圖,而萬曆年間的《中山狼圖》,完全就是故事連環畫。

    清末,西方的現代印刷術傳入中國,連環畫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石印印刷技術比之前的任何一種印刷方式都能更真切地複製繪畫,以四大名著為題材的各種連環畫作品大量湧現。

    l 中國第一部石印的連環畫,當為朱芝軒繪製的《三國志》,1899年有文益書局出版。前些年還有出版社重印的:

    l 1932年,這個市場空前繁榮,投入這個產業的人員越來越多,僅編繪人員就有繪人物、繪背景、繕文字等精細分工。比如朱潤齋、周雲舫、沈曼雲、趙宏本等,都是名震一時的大家。

    l 建國後直到1966年,連環畫繼續繁榮。連環畫的出版、發行等組織收歸國有後,紛紛成立了各種專門的出版機構,比如大眾畫報社、東北畫報社;刊物則有《連環畫報》《美術》《工農畫報》《山西畫報》;出版社,以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最為著名;在上海,則成立了“連聯書店”專門負責發行。大量紅色連環畫出版發行。

    l 文革中,毫無疑問這個產業的方方面面都收到了巨大影響,不過紅色題材還是比較繁榮。比如1975年到1976年,全國每年出版500多種,兩億多冊。

    l 文革後,人們對文化產品需求很大。連環畫這種通俗的形式很受歡迎,此時到改開初期,可稱為鼎盛時期(比如《楊家將》重印15次,《林海雪原》重印20多次,《三國演義》則更多)。一大批老畫家寶刀不老,比如趙宏本、賀友直、華三川、顧炳鑫、戴敦邦、劉旦宅、王亦秋、王弘力等。

    l 1986年以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一方面市場飽和,一方面有的出版單位粗製濫造,市場不認可。當最核心的原因,還是經濟條件越來越來好,傳播方式越來越多,人們文化生活的選擇多了。

  • 16 # 三春白雪

    這個問題其實時多種原因的。連環畫又稱小人書,在新中國成立後曾經有過輝煌的經歷。小人書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興起,成為底層社會老百姓的精神食糧,大街上還有專門的小人書攤,出很少的錢可以坐下看小人書,當時也有不少畫家投身小人書的創作,有過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等出名的小人書畫家。五十年代,把上海的小人書出版商整合後成立新美術出版社,後來演變成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設有專門的連環畫部門。當時上美號稱有108將,匯聚了一批連環畫創作高手。那個時候沒有書畫收藏市場,社會上的一批名畫家無法按照傳統的模式賣畫為生,進入國家出版社獲得穩定的工資也是不錯的出路,所以很多著名畫家也紛紛加入連環畫的創作。像大師級的畫家劉繼卣、徐燕蓀、王叔暉、陳緣督等都參與過連環畫創作。當時,南有上海人美,北有人民美術出版社,各省的出版社也都有連環畫問世。上海人美從五十年代起,集合了幾十位名家,創作了《三國演義》,全套六十冊(實際不止這個數),成為經典之作。人美版的《說岳》、《水滸傳》和《紅樓夢》也是眾多名家精心創作。那個時候,作者生活安定,沒有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可以安心創作,名作迭出。另外,連環畫創作那時候也提倡走基層,像韓和平、丁斌曾創作《鐵道游擊隊》就曾經到棗莊鐵道游擊隊戰鬥過的地方實地考察,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這種投入現在是不可想象的。文革前中國的生活水平不高,一本連環畫定價就一毛兩毛的,但是發行量巨大,有的可以達到一百多萬冊,出版社的經濟效益還是不錯的。文革後到八十年代初,中國連環畫又迎來了一次黃金週期。當時,大量的老版連環畫重新出版發行,廣受歡迎,新創作的連環畫也源源不斷。當時,人民美術出版社重新繪製《水滸傳》,上海人美也出版了新版50冊的《東周列國志》(綠東周),還有根據長篇小說《李自成》創作的大部頭作品。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連環畫市場開始式微。一方面,當時社會上娛樂生活多元化,電影電視紅火,連環畫這種娛樂模式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其次是國外的遊戲機等開始進入國內,成功地吸引了青少年的關注;日本的動畫和漫畫開始流行,使連環畫走向了蕭條。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連環畫創作隊伍的渙散。老一輩創作者都已經進入老年,不再從事創作,而年輕一代對連環畫創作的興趣不高。創作一幅連環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稿費不高,遠遠沒有創作一幅國畫收益高。總之,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連環畫一落千丈,出版社沒有預訂數,很多作品胎死腹中。像上海人美的《李自成》,後面幾冊印量極少,最後幾本根本就無法出版。這就是現在收藏市場上所謂的大缺、小缺本。相對於同一系列前幾本上百萬的印量,最後幾本只有幾萬本。現在,雖然有幾家出版社還在堅持連環畫出版,但是面對的讀者都是六七十年代的居多,成為一種供收藏的出版物了,印量基本上按千來算,真的是天壤之別啊!

  • 17 # 曉來447

    外國卡通畫的衝擊,和我們自己堅持不夠,連環畫在八十年代後期,為了趕進度畫得不認真,出的連環畫大多是跑馬連環畫,失去了以前的那種寫實畫法,讓人看到的畫面上的人物就是一活靈活現的小人。跑馬書是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不寫實了,幾筆就成一人物,畫面亂不說,沒有了寫實畫的親切感,不被棄才怪!

  • 18 # 人生如夢99945601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科技發達,人們的文化素養也提高了,小人書(連環畫)已失去了它的使命和意義。只能當收藏品了,畫家們已逝去了,它成了藝術品了……,五零後,六零後,七零後的童年回憶了

  • 19 # 使用者6011971876

    本來連環畫還是有希望保持生命力的。連環畫又是如下:

    一是敘事簡潔,保證了每幅畫可以精雕細琢,值得廣大美術愛好者收藏。

    二是故事精煉,能將大故事歸納,易於理解,方便給小孩子看。

    三是雖然不及漫畫細緻生動,但相比純文字書籍,圖文並茂無疑增加閱讀性。

    可惜三大缺點導致其崩盤。

    一是如今有實力的畫家不屑於畫連環畫,美院出來的人更喜歡從事設計行業,或者投富人之好,畫一些掛牆的裝飾畫,所以即便連環畫行業還在,質量也一般。不妨去看看雷德祖,尤勁東的作品,那才叫精品。

    二是故事類圖書受到的限制太大,照文化部的標準,龍珠,灌籃高手,柯南這樣的作品是不被同意出版的。這導致不會有人才輕易從事這個行業。這同樣也是中國產漫畫的問題所在。

    三是易於盜版。一本書純文字的幾百頁,也不過幾十元,而從勞動量來算,上百頁的連環畫會貴一倍,但盜版無視這些,只按墨水算成本,有些甚至直接電子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面設計適合女生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