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北宋轟然倒塌讓整個中央和地方勢力陷入混亂,南宋倉促建立,本身就不是正統皇權的趙構這時陷入了政治的漩渦,岳飛統領天下十分之七的兵馬,皇帝會如何去想。 岳飛本身性格也鑄造了他自己命運,秦檜三次丞相經歷到底導致了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有人說是權利,有人說是奸臣,到底是什麼?
5
回覆列表
  • 1 # 史無止境

    論岳飛之死,不可不先品評趙構與秦檜之為人。

    趙構何等人?皇帝兼大哥宋欽宗要他當河北兵馬大元帥好勤王。金兵破汴梁,靖康之恥。趙構自己在河北開大元帥府,夏天在商丘稱帝。金兵南下,趙構不通知百官與宰相,自己一路從揚州逃到鎮江逃到杭州,一度逃到海上。一輩子都在試圖跟金國請和。

    父親、兄長、姐妹、天下、百官、社稷、體面,趙構是都可以不要,都可以拋棄的。所謂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不可謂有生人氣也。

    秦檜何等人?都不提他殺岳飛的事,說其他的:殺岳飛,成和議後,將趙鼎貶去潮州,將王庶貶於道州,將胡銓貶於新州。即便遇赦,也永不再用:“你們永遠沒機會再來對付我了!”

    趙鼎在流放地,每天都被人監視,奏報秦檜“趙鼎怎樣了”。趙鼎於是絕食而死。

    大權獨攬後,秦檜開始盤查言論。浙江與福建發大水,右武大夫白鍔說“燮理乖謬”,被刺配到萬安軍。太學生張伯麟題壁諷刺:“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的父親嗎?”被杖脊刺配到吉陽軍。

    控制了言論後,秦檜又禁止民間自撰野史,令自己兒子秦熺監修宋朝史書。有做野史者告發。

    秦檜有所謂:“益堅鄰國之歡盟,深思社稷之大計,謹國是之搖動,杜邪黨之窺覦。”

    ——一個為了結敵國歡心,為了自己的權柄,可以橫行無忌,封殺言論自由的臭流氓而已。

    一個沒有血氣的利己主義皇帝。一個酷愛搞封殺的權奸流氓宰相。

    所謂岳飛太高調不聽話之類,簡直是老生常談的胡說八道了。

    平了襄漢,岳飛立刻辭制置使,請讓其他重臣經營荊襄。懂得避嫌。當朝宰相趙鼎,大概不會覺得岳飛不會做人。

    岳飛年少愛喝酒,趙構讓他到河朔別多喝,岳飛便從此戒酒。與曹成作戰時,岳飛特意叮囑張憲,“誅其酋,撫其眾,慎勿枉殺,累主上保民之仁”——不要亂殺,要成全陛下的仁德。他是處處給趙構留面子。

    劉豫兵馬要打來,中興四將另外二位劉光世和張俊慫了,想撤。岳飛當時眼睛有病,但一聽到宋高宗宣召,立刻帶病趕來。他來時,劉豫的兵已經撤了。趙構卻很滿意,親口對趙鼎說:“劉麟敗北不足喜,諸將知尊朝廷為可喜。”他也是知道,岳飛給足自己面子了的。

    一般說,岳飛曾經勸趙構立太子。然而,岳飛當時做這事,是出於忠心;他是悄然上奏的,給趙構留足了面子。之後趙構立了太子,岳飛見過後,立刻大喜說中興基業有望。處理得極為精妙。

    張浚說岳飛的風格是“避寵榮”。他是懂得避嫌的,不斷推讓各色封賞。並不讓自己處於嫌疑之地。

    所謂岳飛不聽話,完全胡說八道——此前,趙構可是親自認證了精忠岳飛的。

    當然,岳飛有脾氣。但看他脾氣怎麼發的?

    劉光世自請解兵符。張浚認為可以將軍隊五萬人移交給岳飛。趙構親自下御札,讓劉光世麾下王德等聽岳飛節制。而且說岳飛就基本代表自己。

    但之後,趙構變卦,不給了。岳飛覲見,趙構說要留這支部隊保護都城,岳飛無言而退。岳飛回去自請解軍職,留在廬山,給母親守喪。趙構很不高興,後來跟陳公輔訴苦。陳公輔給皇帝面子,就說

    然飛本粗人,凡事終少委曲。

    所以所謂劉光世事件,說穿了就是:趙構自己的主意,又臨時變卦;還嫌岳飛不高興了,是給自己臉子看。說到底,趙構就是自己撒潑打滾翻臉不認人都可以,在他心目中,岳飛必須狗一樣的聽他使喚。不聽使喚了,就不好。趙構是個極其缺乏安全感的混球。好了,迅速快進到三大將解兵權。

    趙構召集韓世忠、張俊與岳飛,解出兵權,在朝為官。三人並無異議,三個宣撫司取消。韓世忠和岳飛都故作閒適,並無怨言。而且岳飛“固請還兵權”,是自己要求還兵權的。

    但秦檜和趙構又來了。讓張俊和岳飛一起去弄韓世忠的軍隊。

    張俊跟秦檜沆瀣一氣,就說把韓世忠的背嵬軍拆散混編,徹底摧毀韓世忠嫡系。岳飛則反對這麼做。總之這麼一來,岳飛不肯落井下石,給秦檜和趙構當槍使去坑害韓世忠,就越加讓他們看著不爽了。

    所以岳飛與張俊回到杭州後,張俊又被派去鎮江了,與此同時,岳飛遭到万俟卨那個流氓的彈劾。理由是出師慢了。於是岳飛辭職,回了廬山。

    然後王俊去向王貴告發,說張憲要反;還說是岳飛寫信唆使的,但信已經被燒了。之後張憲與岳雲被擒。之後就是臭名昭著的要搞岳飛了。

    所以說穿了,要弄岳飛,是因為趙構和秦檜兩個混球沆瀣一氣。趙構想解兵權順便議和,秦檜想議和順便專權。至於說岳飛真要反,嘿嘿。韓世忠去逼問秦檜時,秦檜說什麼?

    秦檜權傾朝野,拷問如此之久,最後還是“雖不明”。說明確實沒鐵證。到了最後,只能用莫須有搪塞,逼得韓世忠吼“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但凡岳飛真有一點點可以被抓的小辮子,怎麼秦檜抓不出來?如開頭所述,秦檜搞迫害,那是一把好手啊!

    所以了。岳飛唯一的過錯,就是本身實力太強,又沒有下作到昏君奸臣讓他幹啥就幹啥的地步,在昏君奸臣眼裡,他不夠恭順,沒有像張俊那樣“我是天子一條狗,天子讓我咬誰我就咬誰”。

    如此而已。當然,我還是容易低估中國網際網路某些位的惡意。

    秦檜都承認“雖不明”,必須“莫須有”了,還是有人能憑空腦補出岳飛一些罪名。比如本題下面某個答案,居然說岳飛被罷職後沒留在杭州,而是去廬山,就是試圖跟舊部聯絡,企圖起事?

    岳飛回杭州,是“固請還兵權”的,好不好?

    岳飛去廬山是遠離京城接近駐地企圖謀反?天地良心啊!岳飛的母親在此五年前過世了,葬在廬山!!!是何等不忠不孝的人,為了詆譭岳飛,才能忽悠出連秦檜都編不出來的藉口,認定岳飛回到母親葬地,都他媽算圖謀不軌!??!?!?

  • 2 # 騎馬神魚

    岳飛一案是雷區,觸不得,宋史說的明明白白,人證,物證,大理寺合議,廳審,證言證詞全部為岳飛部下,宋朝為文官政治,當面頂撞皇上,很牛逼,這也是宋代,文學典故,傳說最多的朝代,還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傳統觀念裡宋是最軟弱的朝代,可在對外戰爭中勝多敗少,可圈可點戰例極多,當蒙古鐵蹄踏遍世界時,宋抗擊竟然達百年之久,宋朝也是文人們最念念不忘的朝代,將保衛宋朝的楊家,岳飛誇的神乎其神,深入人心,就像羅老頭誇劉備一樣,儘管基本都是虛構的,但影響力太大了,沒人敢質疑,文人太厲害了,影響幾百年,上千年,如果你相信宋史,那會顛覆你的三觀,跪下的就成岳飛了,站著的成了秦檜,板磚會砸死你。還是別去招惹衛道士們好,我喜歡中庸之道,大家和諧和諧。

  • 3 # 當歷史鑽進牛角尖

    岳飛的死因真的是一個令人憤怒但卻又必然的結果。

    岳飛抗金,但還不止於抗金,他還想贏回二聖。他要把徽宗、欽宗接回來,那這還得了?皇帝能願意嗎?接回來你是國家功臣了,那我怎麼辦啊。宋高宗是希望岳飛能懂自己的,可惜岳飛不懂,但是秦檜懂啊。誣陷岳飛的事總不能讓皇帝來做吧,秦檜就主動地當了這個惡人。至於後來的十二道金牌,就是因為岳飛真的就要完勝大金,接回二聖了。所以岳飛之死不是因為秦檜的誣陷也不是因為聖上的愚昧。只是這場謀殺案本就是君臣兩人共同策劃的罷了。

  • 4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不管怎麼說,岳飛一代戰將,一生都在抵抗北方金國侵略戰爭,一生都在為爭取民族解放民族獨立獻出自己光輝戰鬥的一生,岳飛為民族獨立的精神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岳飛最終被莫須有罪名殺害,啥叫莫須有,就是沒有罪,但是可以加罪,無罪可以加罪,趙構也知殺害岳飛是自毀長城,趙構難到是傻蛋嗎?,當然不是,從他內心來說,根本不想收復大好河山,根本不想報仇雪恨,沒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慨,沒有一點男人應有的血性,從精神上己經被金國強大嚇破了膽,根本不想報仇雪恨收復大好河山,根本不想報靖康之恥,完全沒有抵抗精神,也只能是苟延殘喘,能維持江山半壁江山就可以了,自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打仗離不開後勤保障供給,需要大量軍費來維持,本來就危弱的朝廷,能把侵略者趕跑就不錯了,還談什麼去攻打別人,岳飛指揮戰爭是一流的,但是戰將也要講政治,讓你退兵你就馬上退兵執行命令,要麼就是不執行命令,自己拉一支軍隊打天下,誰得命令我也不聽,太天真說什麼,精忠報國,朝廷內部老百姓己經負擔不起戰爭經費了,打仗打得是銀子是強大的兵源和強大的後勤保障供應,讓他趕緊退兵,因為己經打敗敵人,能維持現在的局面,對南宋來說己經很不錯了,正好有機會發展經濟,愛將岳飛咋們趕緊掙錢吧,我沒銀子供你前進了,我己經扛不住了,道理就這麼簡單,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在其戎馬生涯中,南宋將帥岳飛親自指揮126次戰役,沒有一次失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岳飛文武雙全,著有《嶽武穆遺文》,也叫《嶽忠武王文集》,《滿江紅》也成為千古絕唱,在西子湖濱岳飛墳墓旁邊,長跪著秦檜的鐵像,其實跪在岳飛墳墓旁邊也應該有趙構長跪的鐵像,但是秦檜身為宰相是投降派,秦檜難辭其咎,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古忠臣帝王疑,全忠全義不全屍,議和派秦檜當上宰相,使岳飛由信任到受猜忌,並且一步一步走向被害,是秦檜向趙構彙報,岳飛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你說岳飛是不是自己找死,是不是不講政治,你岳飛把老爸宋徽宋,哥哥宋欽宗請回來,趙構還能坐穩當皇帝嗎,當然不能,秦檜還向趙構打小報告,非常激動,而且聲情並茂說了一頓,還畫了三個太陽,意思是提醒皇帝,這國無二主,天無二日,皇帝的寶座只有一個,你說岳飛此時提北代口號是不是自己找死,秦檜打小報告,所以說秦檜長跪在西子湖濱岳飛墳墓旁邊一點都不冤枉,據說趙構殺岳飛,是因為聽了兩個小道訊息,一是說,岳飛三十出頭就當上節度使,岳飛說,在我朝這些大將裡面,能三十出頭當節度便的,除太祖,也只有我岳飛一個人,二是說,岳飛解了兵權以後,岳雲和張憲在湖北襄陽舉兵要擁岳飛,武力要挾朝廷恢復岳飛的兵權,結果偏偏在這時候,岳飛不合時宜上表,言詞激烈,要求恢復自己兵權,你說岳飛傻不傻,武將更要講政治,所以授小人以柄,趙構也知殺岳飛是自毀長城,那也得殺,無罪可以加罪。

  • 5 # 圖文繪歷史

    古代統治者,打贏了仗還簽訂屈辱的議和協議的,有兩次,一次是1140年柘皋之戰,南宋獲勝,趙構以其戰勝資本與金人簽訂《紹興和議》,以求得偏居一隅;一次是1885年的中法戰爭,也是清廷獲勝,李鴻章以戰鎮南關大捷為戰勝資本,見好就收,與法華人簽訂《中法新約》。

    岳飛,由於忠國而不忠君,招來殺身之禍。

    趙構是宋朝政權交替的親歷者與參與者,他很慶幸也很孤獨,靠著獨苗皇族血統順應形勢登位,也靠著一批中興之將,如岳飛、劉錡、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穩定局勢,保全了大宋國祚。此時的國家意識形態在發生著變化,打回中原,恢復故土是赤誠的理想,只能聚人心,而無法實現,如果金人鐵了心渡江南下,慶幸坐上的皇位也可能灰飛煙滅,所以在與金人最後一戰且獲勝的柘皋之戰後,金人主動來示和,給了臺階的趙構興奮不已,於是朝廷形成了主和派的主流思想。

    眾將被罷軍權後,只有岳飛跳出來反對,還請求恢復劉錡軍權,嚇得劉錡趕緊到江陵知府上任,還感謝朝廷自己非常願意治民一方,圖為劉錡廟。

    既然主和,趙構不怕朝廷的主戰派大臣,也不用擔任民心,他只怕主戰派的軍事將領,特別是聲望很高、擁有大部分兵力的岳飛,在趙構眼中,岳飛能戰,但是不聽話,時常還跟自己對著幹,是個刺頭。在朝廷決定主和後,首先是收了這些主戰軍事將領的兵權,張俊、韓世忠、岳飛、劉錡、劉光世等人全部被罷免軍權,有的調職,有的賦閒,張俊嗅出了苗頭,立馬附會趙構和秦檜,同時被罷官的還有主戰的文臣張浚。

    紹興和議後,韓世忠封為鹹安郡王,領三鎮節度使,死後追太師。

    當時的形式是,趙構和秦檜主和派,為了促成紹興和議,掃清了一切可能出現的障礙,也沒殺一個人,大夥都給了爵位,這時只要聽話不要有小動作,都會平安無事,韓世忠清楚,劉錡也聰明,張俊更能明白,但只有岳飛明白但不甘心,他首先請辭樞密副使,不接受趙構給的職位,於是趙構降了標準給了個萬壽觀使的閒職,沒多久岳飛又請求恢復劉錡軍權,當時朝廷已在打擊主戰派,岳飛這時逆流而上絕對是找死。

    岳飛死後20年被平反,追封鄂王,諡號武穆。

    金人和南宋的和議裡,就有拿岳飛人頭作保的一款,被趙構給摁下了,誰知岳飛還是不聽話,意會到趙構意思的秦檜,立即炮製“罪名”將岳飛抓起來,在監獄裡岳飛還不認清形式,暫時放一邊,直到《紹興和議》簽訂完成,南宋外患總算暫時消除了,那岳飛的獄案如何了結?如果釋放,那就是打趙構臉,為了求和有意製造冤案,如果岳飛懷恨在心,東山再起,謀反怎麼辦,作為智囊的秦檜洞悉趙構心理,立馬“坐實”了岳飛父子的罪行,以指斥乘輿罪、擁兵逗留罪、唆使張憲謀判罪被賜死。最後再提一句:當年主戰的軍事將領只有岳飛被殺,其他人都平安無事,後來全都升官加爵;而說岳飛的斥乘輿罪、擁兵逗留罪,是真實的,他確實都犯過,真按律法,單一條都要被問斬。

  • 6 # 歷史名媛

    在古代史上,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遊牧文明之間的征戰從未停止過,雙方互有勝負,此消彼長。但中原王朝要想穩住局面,更多的是以防守為主,進攻為輔。畢竟中原王朝缺乏足夠多的馬匹,也無法長期維持十萬人以上的騎兵部隊。而遊牧民族可以既是牧民也是士兵,因此,中原王朝有能力跟遊牧民族野戰並取勝的將領十分罕見。在重文輕武的宋朝,更是難得,岳飛就是這樣一位奇才。然而他卻含冤而死,被後世感嘆和懷念。

    岳飛的死因是很複雜的,並非簡單的秦檜陷害。

    秦檜只是一個人,如果真的只是他,他是無力撼動岳家軍的。即使秦檜身邊還有好幾個大臣,恐怕也不一定能辦到。在說明岳飛死因前,有必要講一下岳飛當時的情況。岳飛把岳家軍組建起來後,規模是相當大的,根據史書的一些記載,岳家軍分成十二軍。嶽將軍親自鎮守核心中軍,全軍總兵力大概在十萬左右。當時宋朝能夠機動作戰的野戰軍隊不過二三十萬,由此可見岳家軍的實力。

    說完了這些,再結合岳家軍的多次大勝,結果就很明確了。害死嶽將軍的其實是兩點,第一是制度,第二是人心。先說制度,宋代從一開始就實行的是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宋太祖本人就是軍人奪權的典型代表,他當然不希望有人效仿他。因此宋代始終都防著手握兵權的將領。

    然後是人心,北方大地丟失後,南宋就在南方建都。北宋建立前,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拱手送出,讓北宋無險可守,也是一個大背景因素。南方經濟雖然發達,但地域有限。大軍北伐作戰,開銷很大,收復了北方失地後。南方這些地主階層就要面臨拋棄田產,遷移北方的可能性。秦檜這些站穩地盤的大地主顯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老百姓也抱怨朝廷軍費多,因此岳飛壓力很大。

    其實趙構是支援岳飛的,但也架不住人多口雜,最終還是殺了岳飛。今天的西湖還有紀念他的好幾個景點,所以說旅遊不只是遊玩吃美食,還要學會欣賞壯麗山河,懷念歷史。

  • 7 # 我不是易中天

    岳飛的死只是三個字——莫須有!這是很符合南宋政治體系為岳飛的死做的解釋,至於合理?我認為秦檜、張俊等奸臣就是南宋丟擲去的斷龍石,真正把岳飛陷在死地的是南宋趙構這座狹隘腐朽的墳場,岳飛不合時宜的政治亮相!

    靖康之恥,壓根不需要雪!南宋最好的時期,做出最壞的結果,岳飛成了趙構的一個結。

    在靖康之後徽,欽二位皇帝被俘虜後,宋高宗趙構就戲劇性的接手了宋朝這個爛攤子。此時的南宋已經破敗不堪,內憂外患。岳飛就是在戰亂中拔地而起,同時還有一個惡名遠揚的人物秦檜也是翻身做主!歷史就是這麼偶然。只不過秦檜站隊到趙構的主和派,而精忠報國的岳飛佔到了主戰派!主戰派除了針對敵人,關鍵針對了南宋最高的統治者——趙構!在偽齊政臺塌方,接二連三抵擋住金國的進攻,南宋也平亂內部造反的時候,在這一片大好光景裡,岳飛主張收復失地,而我們的趙構皇帝只想長治久安!既然可以透過嘴皮子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趙構終於想起不必勞民傷財,費時費力用拳頭取決勝負,岳飛這個拳王也沒必要站到拳擊比賽場拼搏!可是我們的拳王完全不顧趙構這個裁判,還想打著營救徽,欽二宗的旗號施展報國理想!趙構這下真的不開心了!

    權臣當道,不如說是奸臣擋道!岳飛的死和姦臣有直接關係,但不是必然關係!不否認秦檜和岳飛的伯仲高低,只不過趙構說——秦檜更能幹!

    岳飛作為南宋挑大樑的武將,秦檜作為文人治國的主幹,本身在重文輕武的宋朝就是矛盾體。別忘了,任何歷史的成敗,都取決於利益! 秦檜和岳飛利益在於誰更能得到趙構的點名,兩個人的蹺蹺板註定只有一個人可以在高處,秦檜視岳飛為政敵一點不為過,包括害死岳飛!秦檜因為: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投降理論讓趙構厭惡!趙構也私下抱怨:秦檜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就是北人,要歸往何處?

    秦檜就這樣不小心斷送了自己第一次宰相生涯,而岳飛則是靠戰爭起家。然後趙構需要什麼季節,吹什麼樣的風,在已經可以解決金宋矛盾的時候,秦檜很和時宜得安撫了趙構的小心臟,岳飛則不停地撥弄趙構的心絃,包括立太子的事情!岳飛的作為手握兵權的武將,上書給趙構一個建議,已經讓趙構心裡不是滋味,咋滴趙構不立太子,岳飛準備立麼。宋朝從趙匡胤開始,皇帝都喜歡選擇玩筆桿子的文人,這一次趙構又選擇了秦檜,秦檜的禍國殃民就是貼心的小棉襖,岳飛的莫須有,實際上是趙構扔出去的棋子,趙構的核心利益已經不需要岳飛幫他砍人!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我覺得這句話趙構更想說出口,金兀朮估計拿了趙構的代言費。實際上趙構真的怕了岳飛!

    在南宋戰亂中,趙構授命岳飛為清遠軍節度使,岳飛的亮相,是在節度使這一個級別中最年輕的將領,才32歲!隨後的各種打鬥中嶽飛經常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甚至大家覺得不可能打的過的戰鬥岳飛都可以搞定!岳飛就是這麼厲害!在郾城會戰中,金兀朮的鐵浮屠被岳飛大破,於是有了馬踏賀蘭山,難憾岳家軍!岳家軍很厲害,但是要弄明白為啥叫岳家軍?南宋的軍事體系中很多軍隊都是私人組裝,這種武裝力量的核心——只聽命於領袖!這也是宋朝武將不招待解的緣由!這時候南宋主要軍事力量分別在岳飛、張俊、韓世忠、吳璘、劉錡這幾個人手裡。這裡面吳璘遠在西北,劉錡被提拔晚沒啥根據地。趙構擔心的只有岳飛、張俊、韓世忠這三個人。張俊是秦檜的同黨,也是岳飛的政敵,說白了也是趙構的自己人。韓世忠和岳飛關係不錯,可為了自保也主動交出兵權。剩下只有岳飛擁兵自重!一個聽命於私人的武裝力量,一個抗金大旗名震天下的武裝力量,一個有戰無不勝將軍帶領的武裝力量!趙構真的怕了,沒有外敵的前提,誰能壓制岳家軍?金——南宋——岳家軍——趙構,維持這個體系的鐵三角里,趙構更需要金,而不是岳家軍。趙構的登基就是機緣!朝聞道,可是趙構夕不想死!岳飛的存在已經讓趙構覺得——活著好累!只能丟擲秦檜等幾座千金,壓死岳飛!秦檜的臭名已經萬古流傳,但是我更覺得趙構才是罪魁禍首,所以我從不稱呼他為——趙高宗!

  • 8 # 踏雪擒龍

    岳飛之死,是形勢、個人、皇帝、權臣等各種複雜因素共同相加作用的結果,並不是簡單從某一方面的施力便可以致岳飛於死地的。

    1.形勢,雖然金人攻城掠地勢不可擋,但經歷過多年對外征伐,窮兵黷武之後,也有些吃不消了。從建炎四年到紹興十一年這些年的宋金戰爭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實力天平已出現了傾斜:建炎四年三月,韓世忠在黃天蕩大敗完顏宗弼,金兵元氣大傷;同年四月,岳飛收復建康,金軍退出江南;紹興元年五月到十一月,吳玠於川陝大敗完顏宗弼;紹興六年,岳飛開始北伐,大敗金齊聯軍,收復襄陽六郡…宋軍多戰大捷士氣正盛,金兵則節節敗退士氣低落。南宋合議的資本已經形成,金由於在戰爭上的守勢,也慢慢同意合議。而從總體上看,金國的實力還是遠大於宋的,所以談判的主動權還是掌握在金手裡。而此時,抵抗軍中數岳飛最為勇猛,軍隊最多,人氣最旺,對金人威脅最大,金人便以“殺飛”為合議之籌碼,逼迫南宋妥協。在此形勢之下,岳飛自然便成為南宋對金合議的犧牲品了。

    2.個人,岳飛性格頗為倔犟,做人做事一條筋,認定的事便一條路走到黑。行事又頗為偏激,不懂得曲意逢迎、磨盤兩圓的為臣之道。不在乎皇帝的臉面。桀驁不馴、擁兵自重、獨斷專行歷來為兵家大忌。而這些,岳飛幾乎全部佔盡。一如紹興七年的賭氣棄官上廬山這件事,因為皇帝出爾反爾不同意北伐,岳飛竟然公然展露怒氣,對皇帝吹鬍子瞪眼,果斷就棄官跑廬山守孝去了,這麼幹,如何讓皇帝下得臺來?回去守孝倒也罷了,皇帝派人請你,都不下來,還得苦口婆心的勸。高宗貴為皇帝自然是要面子的,岳飛這樣做,固然是據理力爭,但卻也要有個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的樣子來,這樣得理不饒人,全然不顧忌皇帝的感受,如何能讓皇帝安得下心?又如請求立太子這件事,岳飛做得極為不智,皇帝來就沒有生育能力了,還如此上書,分明是揭皇帝的傷疤,哪有這樣不顧及主子自尊的臣子?由此觀之,岳飛個人情商太低,年輕氣盛,空有一身正氣勇猛,卻在圓滑的官場到處碰壁、無用武之地。這一點卻不如韓世忠。以至於為其後來之死埋下了禍根。

    3.皇帝,宋高宗本人對金人是十分懼怕的,在那次金兵進行的“搜山檢海抓趙構”行動之後,便更加聞金色變了,嚇得甚至失去了生育能力。可以說他對合議是十分支援的。而那個整天在他耳邊說什麼率軍北伐、恢復失地、迎回二聖的岳飛,便是與金合議的最大障礙。宋高宗本身只想守住這江南一隅之地,做個太平皇帝。若是答應岳飛北伐,勝了還好,若是敗了,金人若攻來了,自己半壁江山都沒了。更何況岳飛勢力那麼大,若是他反戈造反,自己勢單力薄,恐怕連皇帝都沒得做。權衡利弊之下,與其傾舉國之力做這損害國本的北伐,不如順勢合議保下這半壁江山。故若使和議成功,必然先要卸去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等武將的兵權,而不聽話的岳飛更是非死不可。

    4.權臣,秦檜作為主和派的領袖自然要受到宋高宗的全力支援與器重。皇帝暗中支援下的主和派比重自然是越來越大。客觀來說,這些主和派作為皇帝決策的傳達者與執行者,並不見得真有害死岳飛之心,更多的是見風使舵、溜鬚怕馬的貪生怕死之意。他們若想得到高位,平步青雲,永遠享受榮華富貴,便要搜腸刮肚、想法設法、使勁全身解數地羅列罪名、安排罪狀、不斷地陷害忠良來博取皇帝歡心。秦檜在主導謀害岳飛這件事上雖是出於皇帝之使,但看其那膽小怕事、嫉才妒能的小人嘴臉,也是容不下岳飛這個人的。他對岳飛進行那種無恥卑劣、滅絕人性的做法,將永遠為人唾罵。害死岳飛的秦檜、王氏、万俟卨、張俊王俊這些人雖是等於為趙構的幕後操縱而背了黑鍋,但其惡行也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不可恕、遺臭萬年。

    總結:綜上面四個因素來看,岳飛作為橫亙在金與南宋兩方之間的鴻溝,終是躲不開被填平清理的命運。“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在那個昏君佞臣當道的時代,任由你再怎麼豪氣萬丈,怒氣幹雲,也終是得不到任何響應。岳飛的公道在這裡,趙宋的江山也在這裡。這是他的宿命。但百姓和歷史總會記得那個頂天立地精忠報國的大英雄,那個曾經率領岳家軍馳騁沙場,所向披靡,打得百萬金兵望風而逃的嶽元帥的吧!

  • 9 # 為國釣魚

    問題描述部分都是謠言,從而能看得到題主根本沒有摸過正經史料

    1.岳家軍的規模

    岳飛手下有多少人呢?南宋文人曾敏行與岳飛是同時期人,他在遊歷天下時曾親訪岳家軍

    ……(岳飛)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百。餘嘗訪其士卒,以為勤惰必分,功過有別,故能得人心……~《獨醒雜誌》卷7

    岳飛手底下人數最多時為十萬出頭

    紹興十年其他駐屯軍為:張俊軍額八萬,實際近七萬;韓世忠軍額六萬,實際三萬;吳璘軍額六萬八千,實際八萬

    另外:楊沂中殿前司四萬,劉錡侍衛司二萬

    紹興十年南宋正規軍實際總數約為三十四萬,岳飛掌握的兵力約佔百分之三十

    如果加上各地方軍,南宋紹興十年軍隊總規模超四十萬,岳飛的佔比更低

    以上是岳家軍巔峰期的佔比,之前更低

    紹興初,內外大軍凡十九萬四千餘,而川陝不與。宿衛神武右軍、中軍七萬二千八百……江東劉光世、淮東韓世忠、江襄岳飛、湖南王(王燮)四軍共十二萬一千六百。五年春,王(王燮)罷,遂以其軍一萬五千隸韓世忠。七年秋,劉光世之兵降偽齊,其將王德以所部八千人歸張浚。~《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十八.紹興內外大軍數

    紹興四年,不算川陝,宋軍正規軍為十九萬四千,其中張俊、楊沂中兩部為七萬二千八百;王(王燮)部為一萬五千;韓世忠部約二萬;酈瓊叛逃帶走約四萬;王德部八千人歸隸張俊都督府。

    從而可以推算出在經過紹興三年至四年分隸後,岳飛手底下約三萬八千人,佔川陝之外南宋正規軍百分之二十,加上川陝的話就只能佔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在各駐屯軍中嶽飛手中人數最多,除因“連線蜀吳,控扼上流”位置重要配額多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岳飛絕對不喝兵血,反倒把自己的收入用來貼補軍隊

    說岳飛掌握南宋百分之七十的兵力,歷史發明家們也不怕雷死人

    岳家軍的組成

    岳家軍來源比較複雜,有建炎年間就跟他一起作戰的如張憲、王貴等,有紹興三年後朝廷陸續拔隸的殘兵如牛皋、董先、傅選、王俊等,有盜寇出身的如楊再興等,也有原偽齊降將如劉永壽、孟邦傑、胡清等,原河朔忠義社首領如梁興、喬握堅等,有被踢皮球的吳錫等

    如何把這樣一群人捏合成一支具有強悍戰鬥力的軍隊呢?岳飛曾經對張俊說過

    “用兵者,無他,仁、義、智、勇、嚴,五事不可不用也;有功重賞,無功重罰,行令嚴者是也。”~《三朝北盟會編》卷207.嶽侯傳

    經理荊襄、招納叛亡,以嚴治軍,以忠勵士。岳飛的軍隊已經具備有現代人民軍隊的雛形,比如周密說岳飛出徵寄宿民家時,第二天必然會替百姓“汛埽門宇,洗滌盆盎”。曾敏行說,岳飛率部出征“必自從十數騎周遭巡歷,惟恐有一不如紀律者”,成分複雜的岳家軍之所以擁有強悍的戰鬥力,其關鍵就在於紀律嚴明

    岳飛的性格

    至於岳飛的情商、性格,估計比現在絕大多數人強十倍

    例如趙秉淵,那傢伙真不會打仗。岳飛奉命幫他平盜,酒後把他揍了個半死。後來岳飛奉詔戒酒,還把趙秉淵調到自己手下做統制官,由地方地升格為正規軍。紹興十年北伐張憲收復淮寧府,岳飛上奏朝廷申請讓趙秉淵做了淮寧知府。岳飛的意思是,這傢伙攻城不行,守城總該問題不大吧

    紹興八年宋金第一次議和,岳飛對主持議和的趙鼎說:“相國謀國不臧”。但其實岳飛和趙鼎私交很好,趙鼎對岳飛的評價是“徇絢若書生”,紹興四年南宋決定收復襄陽,趙鼎力薦岳飛。主和與主戰並不是天然矛盾,只要都立足於國家利益,當時應戰應和是可以辯論協商的

    紹興十年北伐,劉永壽臨戰跑路,被岳飛逮住。照理岳飛立馬就可以將劉永壽依軍法處置,但岳飛依然申報朝廷,希望由朝廷下詔罷去劉永壽。給足了朝廷面子

    紹興四年岳飛奉命收復襄陽,朝廷讓劉光世配合,劉光世派酈瓊率一萬人協助岳飛作戰,直到岳飛收復襄漢六郡後酈瓊才施施然趕到,論功行賞時岳飛卻上奏朝廷,乞先賞酈瓊。給足了劉光世和酈瓊面子

    紹興七年春徽宗的死訊傳回南宋,岳飛又透過諜報知道金人要立欽宗的兒子做傀儡的訊息,岳飛率先把“迎二聖”改為“迎天眷、梓宮”,意思是淪陷在金國的宗室除了死人就是皇帝的家眷,以此表示趙構的唯一性和正統性。給足了趙構面子

    相關事例夠寫一本書,不詳述。只需明白一點,岳飛三十二歲就做了節度使,而絕大多數三十二歲的歷史發明家還宅在家中穿著拖鞋吃泡麵

    3.權臣與奸臣

    這個問題也答過好多次了,其實兩宋執政級的幾乎每一個都是權臣。以千古完人范仲淹為例

    晁仲約做光化軍知軍時州城被一夥約一百多人的盜賊打劫,晁仲約開啟城門請盜賊們吃肉喝酒,再厚賂以去。後來晁仲約因開門揖盜被歐陽修彈劾,仁宗大怒欲殺一儆百。參政范仲淹以“光化無城郭、無甲兵”的理由強行為晁仲約開脫,把晁仲約保了下來

    再例如滕宗諒在陝西被人告貪汙公使錢十九萬緡,范仲淹認為證據不足。滕子京被調離陝西“謫守巴陵郡”,第二年才有了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

    範老爺子還算溫和的。包黑子敢直接朝仁宗臉上噴口水,呂蒙正可以讓正在當眾吹噓太平盛世的太宗下不了臺……當然,這些人既是權臣也是忠臣,他們的權力來自皇帝授權

    再例如:

    閹帥童貫,他敢把宣和元年三月“喪師十萬”的宋夏統安城之戰當作大捷上報朝廷

    太師蔡京,他還是翰林學士兼侍讀的時候就敢把劉挈、梁燾貶死後第二年才向哲宗取旨

    蔡京、童貫這種奸臣雖然一手遮天,也能誘、逼皇帝替他們背書,但他們最終還是要被皇帝擼著玩,他們的權力同樣來自皇帝授權

    兩宋皇權沒有大家想像那樣神聖不可侵犯,例如:

    蔡京的兒子蔡攸任副宣撫使跟著童貫去伐遼鍍金,出征前當眾跟徽宗開玩笑,指著徽宗身邊的兩名漂亮妃子說:“臣成功歸,乞以是賞。”

    無論忠奸,到了宰執的位置就是權臣。皇帝決定大方向,他們負責具體操作

    由權相到終身獨相

    關於秦相公的事寫過太多,現在想到這傢伙就忍不住犯膩

    這傢伙不是什麼狀元,也沒做過雕版工人。更沒有任何治理國家的才能。秦檜擅於鄙事,長於專營,在北宋末年才由太學正升任為試御史中丞割地使

    很多證據證明他是金國派回南宋的細作,這事又不是秘密,李心傳說:

    夫以檜初歸,見上之兩言,始相建明之二策,與得政所為前後相符,牢不可破。豈非檜在金廷嘗倡和議,而達蘭縱之使歸邪?~《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十八

    朱熹提到秦檜迴歸南宋說:“此甚可疑。”還爆料宋金議和時臨安城裡到處張貼著“秦相公是細作”的小廣告

    ~《朱子語類》本朝五

    除了懷疑秦檜是奸細外,更重要的是,秦檜幹了極其優秀的奸細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紹興八年挽救金國於土崩瓦解,紹興十年十一年兩次挽救金軍主力於全軍覆滅的險境,紹興十五年把宇文虛中聯絡契丹和漢族將領準備擒拿金熙宗造反的訊息秘密通報給金軍都元帥完顏宗弼……

    紹興十一年宋金議和時,南宋保證秦檜獨相的地位是宋金議和的條件之一,這個條件最初赫然記載在國書中

    和議定時,國書中有不得輒易大臣之語。~熊克《中興小紀》卷36

    盟書所載,不許以無罪去首相。~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

    方虜以七事邀我也,有毋易宰相之說。~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之五甲編.格天閣

    如果只論議和,南宋大把人才,比如趙鼎、馬擴;如果只論投降,首功當然是趙構,割地、賠款、遣返歸正人、遣送降官家屬這些事都需要他簽字認賬。

    秦檜憑什麼讓金國把他樹為宋金“和議協否”的風向標呢?在他的位置上只有一個辦法,幫金人幹掉“威名戰功,暴於南北”的眼中釘——岳飛

  • 10 # 文利wenli

    岳飛作為橫亙在金與南宋兩方之間的鴻溝,終是躲不開被填平清理的命運,在他的岳家軍,敵我都怕,在他關心立儲之事,事關皇帝大忌。是宋朝政治生態抑武重文,殺忠以求敵安的賣國思想。大宋文人政治有太多儒生氣,想當然,講仁義,忽略了談判的關鍵,沒有重視主戰派對和平的巨大作用,那就是戰是談判的籌碼,是和平的保障。和平不是乞求來的,是靠實力。說到底,和平不是靠和議來維持的,金國如果有實力滅亡南宋,簽訂再多和議也沒有用,南宋立足江南,也不需要和議確認合法性,觀點沒底氣,沒自信,怕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在那個昏君佞臣當道的時代,任由你再怎麼豪氣萬丈,怒氣幹雲,也終是得不到任何響應。岳飛的公道在這裡,趙宋的江山也在這裡。這是他的宿命。但百姓和歷史總會記得那個頂天立地精忠報國的大英雄,那個曾經率領岳家軍馳騁沙場,所向披靡的嶽元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都有什麼口頭禪,可以分享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