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捕魚小分隊
-
2 # mxsxdy
不一定吧,個人感覺小鮮肉被標籤化的太過了,演員不都是從年輕到老,演技慢慢進步的嘛。例如跟戰狼2同檔期的建軍大業,小鮮肉很多,也都盡力去演了,必須承認年輕演員的演技還需要好好磨練,但是也沒有網上罵的那麼糟糕吧,平常心對待就好了。
-
3 # 小怪獸電影
比如前段時間上映的《星際特工·千城之城》。導演呂克·貝鬆手握億元重資,劇本幾易其稿,創造瞭如同百科全書般的生物史料,前後用了七年時間還原的摯愛作品。吳亦凡在其中飾演……一個路人甲計程車兵。
那麼小鮮肉的演技如何呢?是否能當得起票房重任呢?
以下幾張圖就能說明問題:
兩場不一樣情緒的戲,我大凡哥的表情幾乎一模一樣,連眉毛的弧度都用尺量過似的。
陳偉霆你碰瓷的把。
而小鮮肉們最可圈可點的演技,就在一秒……的表情包,生動自然,毫不做作。
明明上面說的是不一定,為啥答主我盡說的是YES。因為就和打遊戲一樣,只要有一個大神,即使帶上幾個坑逼還是有可能絕地逆襲的。
沒錯,我說的是《老炮兒》。
三個主演,小鮮肉就佔兩個,比例高達66.7%,夠不夠高?
而且又老又糙,毫無賣點,還正好遇上《尋龍訣》和《惡棍天使》檔期相撞。但這不影響老炮兒成為一部優秀的電影,掙下了9.03億元的票房。
沒啥厲害,也就比《碟中諜5》和《唐人街探案》高個差不多一億把。
導演管虎掌握分寸掌握的爐火純青,既保證了他們的出場頻率,對劇情的推動,又避免了某些高潮部分不會因為他們尚顯青澀的演技“洩”下去。
馮小剛像個老爺子一樣提著兩位小鮮肉,對上這邊扯兩把,對上那邊提一下,功力收放自如,居然讓觀眾記住了他倆,覺得他倆的形象立體了起來。
比如酷愛武俠小說的富二代小飛,對六爺的態度從先前的不屑,到後來的認為他是大俠,他的眼裡,是有戲的。
而李易峰從開始的覺得自家老爺子封建、專制到後來的心酸老爹,這個時候的他,也是有戲的。
再比如張翰,在吳京安排的戲份裡,他成功的演繹了一段從懵懂無知的富二代到槍裡來,火裡去的人生轉變,那段熊孩子的臺詞所有人都耳熟能詳,你能說這時候的張翰是沒有戲的嗎?
然而到了《傳奇大亨》,又成了傑克蘇……
這面板這光澤這沒有皺紋的臉你告訴我是邵逸夫?邵逸夫估計得氣得從棺材裡爬出來。
不過這是導演+編劇所有的鍋,倒不能只扣給張翰來背。
人是同一個人,為什麼在不同的片場裡面卻差別如此大呢?無它,用心不用心而已。一個劇組,從燈光到化妝,從編劇到導演,每個人都是這塊陣地的一部分,是一部優秀影片誕生的土壤。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只想著憑藉粉絲經濟撈一把,到處粗製濫造,自然沒有好口碑,票房也肯定是慘淡收場,這點,是不是小鮮肉,都一樣。
嗯,我說的就是歡樂喜劇人,哪怕請來了重量級喜劇演員也一樣。毫無誠意的導演只能做出毫無誠意的作品。
憨豆先生在此爛片中晚節不保,不知道他會不會哭。
這是個從未有過的,“美貌變現”如此便捷的時代,卻也是個“美貌變現”轉眼間就土崩瓦解的年代,可喜的是,我們的一部分小鮮肉沒有被紙醉金迷的現實所拘束,拼命尋求轉型。
李易峰用盡了力氣去哭。
林更新把猴子的桀驁不馴寫到了骨子裡。
吳亦凡揚言不要做小鮮肉。
沒有誰天生會演戲,至少他們已經踏上了轉型的路,希望小鮮肉們的戲路能越來越寬,至少不要讓人代指“爛片王了”。
-
4 # 酸甜無花果
答案不是唯一。有小鮮肉參與的電影不一定是爛片,小鮮肉參與過多的電影是不是爛片就不一定了。流量明星分兩種,一種是有實力的,一種是光有流量的。眾所周知,流量明星的出場費是非常昂貴的,那麼為什麼那麼多導演爭先恐後的要流量呢?
因為流量有熱度,以往,一部電影的票房保證無疑是當紅明星的影響力。甚至連續幾年所有的熱門電影都以”大IP+流量明星“執行著。然而到了近幾年,這個定律開始失靈了。流量明星對電影票房的作用,已經由”票房靈藥“變成”票房毒藥了“。作用力越來越小,甚至是由正變負起,也讓投資人更加謹慎,再也不敢輕而易舉的瞎投資了。
剛過去沒多久的電影旺季暑假檔,《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過硬的質量,更加證實了這一點。一舉拿下票房冠軍。在競爭激勵的暑期檔脫穎而出。自從《戰狼2》碾壓雲集鮮肉的《建軍大業》;《唐人街探案2》和《紅海行動》更是碾壓了所有一切流量明星為主的電影。觀眾們對於電影內容的重視高過於流量明星本身,流量明星已經漸漸被觀眾們拋棄了。
流量明星在當年,的確有著不小的影響力。憑藉著流量明星的粉絲,上映的電影部部取得不少的票房。
楊冪,就算在流量裡面也是一線的女星,拍的電視劇都是高收視的,她主演的電視劇房也是不錯的,像《小時代》。然而,2018年她主演的文藝片《寶貝兒》卻非常不理想,僅有2472萬。雖然說文藝片一貫以來票房都是普遍低,可是,大家都知道楊冪的粉絲那是非常多的,難道大家都不願掏腰包去支援自己的偶像嗎?
流量明星頂多提升電影的知名度和關注度,要真正轉化為票房,沒有合格的電影內容,很難支撐。楊冪也算是流量明星裡真粉比較多的了,電影票房能力也就那樣,多部電影票房平均下來還沒有譚卓能打,所以流量在電影的世界裡不太管用。
那些說讓流量退出電影市場的,果子只想說不肯能。電影本就是商業藝術,流量模式不可能完全退出。不過只要觀眾對流量不感冒,投資者們賺不到錢,金錢資本的力量一旦退出,這種商業藝術不會更加蓬勃發展,反而很快的萎縮,被其他商業模式更成熟的影像型別替代。
電影市場經歷了輕而易舉賺票房的年代,到如今漸漸恢復正常。觀眾們從跟風潮隨大流到如今的恢復理智,更願意為有質量有內容的小成本電影買單。
回覆列表
近年來,許多電影小生們透過人氣逐步活躍於大螢幕,開啟了華語電影圈男演員的新格局,也開啟了小鮮肉電影霸屏的格局。“小鮮肉”毫無疑問是今年中國影視圈最熱的話題之一,一方面明星們粉絲強大,動不動就把爛片推上了票房排行榜,不得不讓片方垂涎欲滴。
其實影響票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檔期、宣傳、口碑、炒作和演員或導演的知名度等,再加上所謂的號召力,就是觀眾緣。比如美人魚,就是檔期+宣傳+導演+主演+口碑的成績。口碑參考摔跤,炒作+口碑參考百鳥朝鳳,檔期+炒作大鬧天竺。一般來說,大製作票房因素標準公式=導演25%+劇本15%+宣發30%+明星20%+其他10%。小成本電影就全憑故事+宣發+檔期+運氣了!當然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有些畸形,不成熟,所以才創造出那麼多的爛片。(所謂爛片就是劇情空洞,沒有引人深思的劇本。)
那麼為何這種“爛片”票房一般也不會太低?
資本熱錢湧入市場,使市場異常浮躁。資本方主導電影市場之後的變化就是,什麼來錢快投什麼,怎麼做能迎合粉絲需求就怎麼拍,哪個小鮮肉粉絲多就用誰,能不能演戲不重要,所以我們看到針對粉絲市場的“超完美人設”在影視劇裡頻頻出現,因為當資本方進入,當創作者與製片人無法主導創作成本的時候,創作這件事就會被幹涉。比如說,資本方認為哪個明星有票房號召力,主創制片團隊也只能接受,導致一些電影開始是外行老闆說了算,這些外行老闆不懂電影規律,一味想著如何去迎合觀眾,贏得票房而不注重電影的質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外行導演也開始進來,現在導演基本是沒有門檻,演員、主持人還是作家都可勝任,市場號召力最重要,比如說考慮到當前許多觀眾還在青春期,思維見識還處於淺層次,欠缺品味鑑賞,看見喜愛的明星就會尖叫,於是青春片粉絲電影型別成了主流,所以當前許多電影裡面,基本會看到各種小鮮肉身著時髦服飾,在螢幕上晃來晃去。
因此,資本方該醒悟了:對市場的敬畏,才能達到電影商業與藝術的成功與統一。
文\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