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uozhongren
-
2 # wuluhy
運十飛機專案沒有繼續研發下去,主要是受了美國的戰略欺騙影響,但為我國的飛機研發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值得敬佩的地方是在那樣差的工業條件下,硬是讓運十飛上天,當時的運十專案位於上海大場的5703廠。
-
3 # 熊貓的一天
運10啥時候“成功”飛行過?作為軍用運輸機,拿民航客機的機體改造,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機體強度!配重飛一圈下來,機體變形了!怎麼搞?
-
4 # 一個大螢火蟲
技術斷層,如果剛做一個產品,肯定質量啥啊不是很好,但放棄了,技術工人也散了,波音一百多年曆史,技術沒斷層過
-
5 # NineHeavensAlliance
這個問題有個很確定的答案,那就是不可能
因為運10客機是根據美國波音707平臺設計研發的,過於老久,過於落後了,而且運10雖然飛起來了,但不一定可靠,這些都是要經過重重複復的飛行驗證出來的
喜歡的關注
-
6 # 狼煙火燎
【運10這個專案的下馬確實很遺憾,這讓中國大飛機研發晚了20年,這個很關鍵的20年啊!如果不是耽誤的這20年,中國的大飛機現在應該很成熟了,好在現在中國大飛機重新起航了,胖妞已在空軍服役,而C919已經多次試飛,離投入民航使用應該也不遠了】
運十的誕生中國自己一直都有大飛機的夢想,中國幾個領導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自己的大飛機。在轟6(仿製蘇聯圖16)試飛成功後,周恩來就說:“能不能在轟6的基礎上,設計一款我們自己的噴氣式客機”;陳毅元帥也說:“我這個外交部長,出國不能坐自己的飛機,地位就與別人不同”,然後再1970年毛澤東訪問上海:“上海條件很好嘛!我看這裡可以搞我們自己的大飛機”,幾個領導人都迫切希望擁有我們自己的大飛機,運10在這種環境下應運而生。
運10研發及下馬簡要過程運10立項實在1970年8月,當時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最先是想用轟6基礎上進行改,後來一架巴基斯坦的波音707客機在新疆降落時損壞,於是我們有了參考物件,那就是波音707客機。70年代中國的工業能力相當薄弱,但是我們就只用了10年時間,在1980年9月26日月運10秒實現首飛,其中千辛萬苦只有那一批研製的科學家們自己明白,特別是在後來運10 下馬,不但下馬相關研究人員解散從新分配,可以說運10是他們一生心血,非常不捨,哭得那是稀里嘩啦,現在想來也實在是可惜至極!
運10是一款相當成功的大飛機,出來後很多媒體都認為這是波音707版本的逆向工程,因為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確實在外形上和很多結構設計參考了波音707,但是中國的研究人員和波音自己也都出來證實,這確實是一款全新的大飛機,並非逆向工程仿製產品。運10在試飛階段,因為當時國家運輸能力實在有限,曾經先後7次飛到拉薩,執行運輸任務,而且表現非常出色。
1985年2月運10停飛,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當時的情況是我們與美國,與西方世界的關係非常好,很多的新式裝備推銷給中國,美英法德等國家經常開著最先進的軍艦訪問中國,向中國推銷,看著我們也是眼花繚亂,都想買但是沒錢。看著流口水,這時候運10正加緊試飛這呢?而且不光運10,連根據運10的後續更多版本都在研發,比如以運10 為平臺的預警機、軍用運輸機、軍用救護機等等。
美華人來到中國,就給我們的領導人說:“你看你這個運10,研發出來就落後很多,何必呢?我們這裡有現成的大飛機,你賣起來比你自己研發便宜,而且可靠!沒有必要去研發新的嘛!”確實當時的運10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的,很多的飛機的材料我們造不出來,都是用一些次一級的材料代替的。當時政策就是改革開放,不光運10,還有很多的軍事研發專案都下馬了,為了節省經費。後來美國並沒有兌現承諾,客機你可以買但是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導致我們在這個領域發生了斷層。現在很多軍事專家非常惋惜,如果那時候運10繼續研發下去,即使下馬專案但這批研究人員留下來也好啊!
運10下馬我們應該反思什麼?運10的下馬非常遺憾,至今還有很多人都表示遺憾。本來我們在大飛機領域已經起步,我們錯失了大飛機追趕世界一流的大好時機,讓我們在這個領域斷層20多年,現在我們終於奮起直追,胖妞服役了,C919也起航了。
運10的下馬慘痛教訓我們不能忘記,這值得我們反思?運10的下馬,烏克蘭航母被當成廢品拆解,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的拆解,還有很多很多?現在印度不是又要造一艘電磁彈射的航母嗎?美華人說他們會幫忙的,你信嗎?
下面是運10的老照片 -
7 # 萌爆君逗你笑
在1970年,國內相關單位就開始著手設計客機方案,到72年確定了生產思路,依託BO707機開始生產一款四個發動機飛機。終於於1976年成功生產了第一架試驗機。
首先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和研發試驗週期過長,領導層對於該工程也不再向以前那麼重視。
第二,隨著當時國內下發一切為經濟讓路檔案的背景下,包括運10工程在內的一批專案下馬或者停滯不前,,而這時已製造了兩架半樣機的運10機也難以繼續,樣機被迫封存。
第三,關於運10的所有研製資料被銷燬,研製生產隊伍被打散重新劃分。直接導致了運10的破產。
第四,還是由於運10本身標準和技術水平的問題,因為運10的標準還仍然按照60-70年的國際標準。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如今早已經不適合中國的軍事需要。
所以中國只有自行研製大型飛機,研發人員靠著努力和不斷摸索,而研發體制和標準的被銷燬也使得我們只能投入精力和資金重新研發,這也是為什麼要重新研發C919的原因了。
-
8 # 昊的天空
這是個無腦問題,運10是七十年代的水平,就比如你問美華人,你們早就有了,波音707 727 737 747 757,你們還要研發767 777 787幹嘛,
-
9 # 聯合防務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工業種類還很不齊全,並且整體工業基礎薄弱,所以導致了在短時間內中國根本就無力研製大型飛機。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元帥曾說:“外交部長出國無法乘坐自己的飛機,地位就與別的國家不同。”
當時間來到1970年,當時中國決定開始研製屬於自己的大型客機。這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運-10。在物質匱乏、資金缺乏的條件下,中國航空工業科研人員硬是憑藉智慧與艱苦奮鬥研究出運-10。它的研製成功也讓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個掌握了研製大飛機的國家。
在運-10研製過程中,其設計的規範、對適航標準的要求、機翼氣動效能結構等方面,都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並且在設計製造運-10的過程中,選用新材料76項、新標準164項、新產品305項,並首次在國內將計算機用於飛機設計。
最終試飛結果說明,其高速效能優於波音707,油耗和與波音707相當,並且安全、可靠、適應性好,試飛起落130次、飛行170個小時,飛了北京、上海、哈爾濱、烏魯木齊、昆明,甚至還飛了拉薩七次,都沒有發生特別重大的問題。
不過十分可惜的,運-10最終還是因為某些原因被迫下馬,連同一起配套研發的渦扇-8發動機也一併下馬。隨後先前所有的設計和實驗資料資料都被銷燬,生產線被拆除,並且研製隊伍也被打散,科研人員也流失嚴重,可謂錯失了大好的發展時光。因此當中國間隔幾乎30年之後想再度準備研製大飛機時,大飛機所涉及的技術已經更新換代好幾遍了,C-919幾乎等於是在一片空白上開始重新大飛機的研製工作。所以,運-10之前的研製工作無法為C919提供技術支援。運-10留給後來的人們只有無盡的思考!(NT)
-
10 # 使用者5257147391308
運10的發動機是當時買波音707飛機的備用發動機,尼克松訪華後中國一次性就買了十架波音707,所以不和發動機廠商訂好提供發動機協議,不可能冒然生產飛機。
-
11 # 明心見性真如來
運十下馬一點都不冤。
還原真相有助於做出理性判斷。當初運十雖然研製成功,但其效能只相當於波音707的水平,但同期在國際航空市場上波音707已經停產,737、747已經成為主流機型。當時運十即便投產也只能賣給中國民航,但當時民航領導明確表示新組建的民航要做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所以只會購買最新型的飛機。不要覺得這是不愛國,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有遠見的決定,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國民航業,看看同時期的前蘇聯民航業,因為堅持使用中國產圖—154,出了多少事故,死了人還毀了名聲。
因為民航局的這個變態,運十團隊明白即使勉強投產,民航頂多象徵性的買幾架,沒有銷路的產品造它幹嗎?所以最終運十的流產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這並不是什麼沒眼光,而是符合客觀規律的理性決策。
而我們今天的C919已經擁有不輸於當今航空業最先進機型的水平,即便有差距也不會那麼明顯,這也就可以保證投產後有競爭力,銷路有保證,這才是如今投巨資研究C919的真正原因。愛國固然重要,但符合經濟規律的行為才可能有效推進下去。
-
12 # 67225883996
在當時的條件,環境,技術,資金,國際國內形勢等情況下,運十下馬是對的。
錯在一落到底。應該保留班底繼續運作,研究,開發等。待水到渠成時再上馬。
-
13 # 航空之家
運-10和C919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運-10即便生產出來,也沒有商業價值,更無法和最新的噴氣式客機進行競爭。運-10在1980年便首飛成功,進行的300多項技術攻關和160多項大型試驗到今天仍有實用價值。但由於當時國內的工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等原因導致運-10的最終下馬,可謂生不逢時。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並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產業鏈,C919便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了。
從運-10到C919可謂承載著華人的“大飛機夢”。早在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事件後,L姓領導人便提出“大搞轟炸機,大搞運輸機”。國防科委第6研究院在10號遠端運輸機基礎上,提出了12號遠端轟炸機的任務。1970年,中國最高領導人視察上海市提出:“上海的工業基礎這麼好,可以搞飛機嘛”。在此背景下,有了運-10專案。中央軍委和國家計委將大型客機專案(708工程)下達給上海市,其中640所負責飛機設計,5703廠負責總裝,上海發動機製造廠負責發動機,118廠負責起落架,上海無線電2廠負責雷達。
運-10專案一共試製2架,總耗費5.377億元,這也標誌著中國進入國際幹線飛機俱樂部。然而種種原因導致了運-10的停飛。我們的大客機也進入數十年“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時代。2007年C919的正式立項,標誌著我們新的大飛機時代即將來臨。
C919專案採取高舉高打方式進行,和運-10有本質上的區別。C919在研發階段便遵循國際適航標準,而且零部件採用國際化招標方式進行。這不僅能大幅降低研發週期,還能更加符合市場化商業運作。現在C919已經成功首飛,並進入了密集試飛階段。我們期待自己的大飛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那一天,以彌補運-10留下的缺憾。
-
14 # 軍武次位面
運-10這個飛機怎麼說呢,既可惜也不可惜。說它可惜,是運-10作為中國70年代、80年代絕無僅有的,也是當時第三世界國家絕無僅有的能夠搞出來還真的開始走了試飛全過程(包括飛到青藏高原上降落在拉薩機場)的波音707級別的大型客機,其政治意義,象徵意義都是極其重大的。
為了研發該型飛機組建起來的研發、製造隊伍,專門設計製造的機械裝置,特種工裝,進口且準備仿製的JT-3D型發動機(波音707的發動機,我們準備測繪仿製且定名為FWS-8),研發過程中收穫的專案管理,工程製造經驗都是極為寶貴的。如果在當時把運-10下馬的同時,能夠將這些經驗進行細緻的歸類總結,將工藝裝置進行有效的封存保管,將組建起來的研發隊伍進行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有可能會在啟動ARJ-21與C-919計劃時提供有效的助力,能夠節約寶貴的研發時間與研發資金。不過誰也沒有想到中國會在2010年左右發展到這個地步,強大的資金與人力支撐使得運-10給徹底砍掉的後遺症被完全掩蓋掉了。
說它不可惜,完全是運-10飛機自身的毛病所決定的。作為在技術極度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行上馬搞的大型飛機專案,運-10的設計水平,製造工藝,整機效能都非常落後——儘管對標的是波音707這種美國早在50年代就已經搞定的飛機,但運-10的整機重量居然比波音707重了好幾噸,最大商載竟然輕了接近10噸,燃油消耗量是波音707的兩倍以上。僅此一項就決定了在商業民航客機領域運-10絕無任何市場,除非在行政命令下強行採購一批以回本;而運-10自身的安全性又較差,在靜力試驗中就出現結構強度不達標的問題,最重要的機身主樑甚至是兩根主樑焊接在一起的,在進行了十多次飛行後就出現了結構形變,即便解決了這一問題,整機壽命可能也只有幾千小時,這種飛機哪位猛士敢坐?最後運-10的操縱系統設計也是問題重重,由於當時中國的液壓作動系統壓力較小,運-10還不得不沿用著落後的鋼索調整片作業系統,還是設計製造方面的問題,運-10的操縱桿連續出現動杆量與俯仰角度對應關係不明確,操縱桿存在死區的問題——也就是說一般的飛機你推杆它就低頭,拉桿它就抬頭,運-10則是你推杆它不一定低頭,你再往前推它可能呼啦一下就一個猛子紮下去,也有可能突然抬頭。這樣的飛機估計不僅僅是沒人敢坐,怕是飛行員也是敢死敢飛,敢飛敢死了。
因此,運-10這個飛機怎麼說吧,一個時代的人有一個時代的人的任務,作為那個理想主義時代的產物,就讓它停留在那個時代也挺好的。現在設計C-919和C-929,我們已經有了CAD輔助設計,搞了先進的超臨界機翼與複合材料整體壁板,還正在對標Leap-1X發動機研發我們自己的CJ-1000。在這種情況下,何止照抄運-10沒有必要,運-10的那點設計經驗也沒什麼用處了。
回覆列表
運十是成功地飛起來了,但它只是成功進入試飛階段,許多試飛科目還沒進行,所以嚴格來講不能叫試飛成功,也不能說完成了試飛,離設計定型並透過鑑定還差得很遠。
運十的兩架原型除了客艙密閉系統、客艙照明系統、發動機借用波音707所用備件以外,的確是我們自力更生的結果,但是由於運十是作為政府要員出訪專機立項研製的,想要成為民航客機還要進行大改才成。當時我們的技術力量不足,運十原型機上的許多系統要麼依賴進囗,要麼技術十分落後,且在相當時期內無法突破自主生產,比如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WS-8根本就沒能定型)、客艙增壓系統、客艙照明系統、航空座椅、電傳操控系統(運十原型上用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問世的帶液壓助力牽索傳動調整片作業系統,重量大、體積大、結構複雜、可靠性差、易誘發反操作舵效事故)、先進輕質合金(沒有適用的輕質合金導致結構超重,量大油量時全機載荷僅一噸,最大商載航程不達標)等,這些技術我們在脫離運十型號後,於沒有時間限制、相應能降低風險成本的條件下分別攻關,又用了近三十年和數百億元才有所突破(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還處於待突破狀態),且當年中國民航運力缺囗巨大,機隊機齡老化嚴重,機隊急需更新、擴大,如果運十堅持搞下去,不僅需要天量資金投入,擠佔更新、擴大民航機隊的資金,運十飛機短期內也無法達到適航標準,堅持下去會令中國民航要麼無法更新、擴大機隊,滿足國民經濟需要,要麼惡性事故率不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發生的墜機事故,多是由於機齡老、裝置落後或缺乏所至),無論怎樣都會拖死我們的經濟,所以運十等專案的下馬很正常,沒有什麼可惜的!運十下馬後,並不像外界盛傳的什麼隊伍解散(其實是隨專案調走)、技術成果遺失(其實是由其他單位分頭脫離型號繼續攻關),而它所遺留的幹線民航客機各子系統研製的後繼發展與突破,才使運十專案在我國大飛機史上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奠基位置,我們可以提倡運十精神,但不可以將運十神聖化。
也正是由於下馬的運十不完善,民航幹線客機國產子系統整合經驗不足,所以在綜合國內技術成果基礎上適度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以飽受國內外譏諷的速度先搞出一型支線客機ARJ21探路,加上運-20的成功鼓舞后才上馬C-919/929,這是一條穩健的技術發展之路,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