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是周代時期的一種文字。
那還是在周代時期,周武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成王繼位。成王當時年幼,周朝就由幫助周武王推翻商紂統治的周公旦輔佐成王主持朝政。
有一天周公旦對年幼的成王說道:“大王,當初商紂昏庸無道,寵幸妲己,以至於天下大亂,天下共伐之。如此慘痛的教訓,我們必須吸取。為了我們大周的統治能夠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起來一種可以約束人行為的制度。”
成王雖然年幼,但是卻遺傳了周武王的聰明,他聽到周公旦的話後,非常認可地點著頭,問道:“您有什麼好的主意嗎?”
周公旦說道:“我認為我們應當以禮為教、以樂為教。禮,就是禮節,禮貌。不同身份的人,他的禮節是不同的,這樣可以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讓人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對身份高貴者進行尊敬。
“而樂,就是要把樂曲廣泛推廣,讓樂曲形成一種時尚,音樂是非常高雅的東西,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快樂,洗滌人的心靈。喜歡高雅音樂的人,絕對不會像無道紂王那樣沉溺於女色,致使國家衰敗。禮樂的推行,可以在人們的心裡形成一個道德準繩,杜絕因為荒謬行為而導致社會禍亂的發生。”
成王聽完周公旦的話後,非常高興,立刻讓周公旦進行安排。
周公旦開始打造青銅器,以金文在青銅器上書寫禮教內容,並積極推行高雅音樂。隨著周公旦全力在周國推行禮樂,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西周開國之初,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基調。這套制度之所以為後世所稱道,因為它是以道德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並由此確立了道德在治國理念中的主導地位,這對於我國曆史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青銅器作為禮器在“禮樂”制度中的普及促使金文迅速走向成熟。西周初期金文尚保留著殷商晚期圖案化,工藝化傾向,典型的肥捺筆觸還廣泛存在,結構鬆散,文字元號不固定,在審美風格上還未形成獨特面目。
西周的書法以鑄於禮器之上的金文為代表,種類純一而蘊涵無盡。早期的西周金文在字形的形態、線條的意味、書寫的行款上都保留了商代晚期銘文的特徵。但是漸漸地,都呈現出西周金文特有的風範,最終使得西周書法獨具的品性凸顯出來。
西周金文首先是在書寫的行款上進行了調整,把商代甲骨金文所開創的有行無列的書寫規則納入到有行有列,並在井然有序的框架裡面加以規約。
行列有序的行款把每一個個體的文字納入到規範中來,每一個字形不再是自由隨意的,長短闊狹都限制在給定的相同的空間裡,外形便趨向圓融整潔,以至後來的方正整飭。字形外部的規約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轉向內在秩序的調整建構。
西周金文內部的秩序建構是從兩方面同時進行的,那就是線條的純化與空間的秩序化。西周金文線條的純化過程,首先揚棄商金文的塊面結構,使之純化、線條化,然後再將一筆一字以至一篇線條勻圓一如,純淨洗練。
線條的純化在書法的技法上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筆法煉歷;在本質精神上完成了由外部形態的多變轉向內在節奏的自省;在表現形式上完成了由雕琢刻畫轉向周流勻暢的書寫。這種書寫性不是率意的,而是要求高度的技法規範,不是僵直生硬,而是綿勁暢達。
金文內部空間的秩序化表現在,首先,金文單字被納入到行列有序的行款框架之中,字的內部結構也以正交的框架為參照而建構,縱橫排列的分割,使內部的空間均衡有序。其次,線條的純化增強了對於結構空間的塑造。
西周金文除了獨體結構、包圍結構外,還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偏旁的組合,作了一番整體的簡化,陰陽消長,屈伸互藏,協調有機,渾然一體。
這種結構不是各偏旁簡單並置、堆疊,也不是刀尺裁度出來的幾何圖案,而是充滿了生命情味的有機體。這樣的有機結構是西周以前的書法所不具備的。
西周中晚期金文則逐步擺脫商金文的影響,以“篆引”為審美象形基礎,開始形成自家風貌,裝飾性的肥捺筆觸漸消而走向純粹線條化。
在字形上改變了早期結構符號散漫不定而臻於固定統一,結構取縱勢,修長婉麗,圓融內斂,其審美風格一掃商金文雄強霸悍而呈現出渾穆沉潛的理性品格。
西周金文“線”的自足性得到強烈張揚,筆墨韻味開始擺脫鑄範工藝化過程而獲得獨立,線條渾厚華滋、凝重自然,已非原金文呆板、沉滯的線條語彙所可比擬。金文主流地位的建立是書法全面走向以毛筆書寫為中心的開端,同時,它也全面開啟了筆法演變的源流。
西周也有少量的墨跡出現,後來在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和洛陽北窯西周墓出土,字數不多。如洛陽北窯出土的墨跡是幾件戈銘,書寫在隨葬的鉛質冥器上。書寫放鬆隨意,筆致也不像銅器銘文中的圓正,起筆微側,並且提示出點畫之間的往來之跡。
墨跡總是能夠把揮運之時的時間流程凝固於空間,使時間與空間合一。範鑄的銘文畢竟是經過二次或多次加工才得以完成的。
所以金文的文字是西周的銘文反映的是人們對於理想樣態的追求,而墨跡反映的則是真實筆跡的流露。銘文是樹立起來的一種規範,是書寫定格在某個時間段上的一個相對穩定的樣態,墨跡則是在這種規範基礎上的率性發揮,這種發揮造成了對於潛在規範樣式的偏離甚至反叛,是推動書體變革發展的內在動力。
金文是周代時期的一種文字。
那還是在周代時期,周武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成王繼位。成王當時年幼,周朝就由幫助周武王推翻商紂統治的周公旦輔佐成王主持朝政。
有一天周公旦對年幼的成王說道:“大王,當初商紂昏庸無道,寵幸妲己,以至於天下大亂,天下共伐之。如此慘痛的教訓,我們必須吸取。為了我們大周的統治能夠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起來一種可以約束人行為的制度。”
成王雖然年幼,但是卻遺傳了周武王的聰明,他聽到周公旦的話後,非常認可地點著頭,問道:“您有什麼好的主意嗎?”
周公旦說道:“我認為我們應當以禮為教、以樂為教。禮,就是禮節,禮貌。不同身份的人,他的禮節是不同的,這樣可以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讓人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地位,對身份高貴者進行尊敬。
“而樂,就是要把樂曲廣泛推廣,讓樂曲形成一種時尚,音樂是非常高雅的東西,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快樂,洗滌人的心靈。喜歡高雅音樂的人,絕對不會像無道紂王那樣沉溺於女色,致使國家衰敗。禮樂的推行,可以在人們的心裡形成一個道德準繩,杜絕因為荒謬行為而導致社會禍亂的發生。”
成王聽完周公旦的話後,非常高興,立刻讓周公旦進行安排。
周公旦開始打造青銅器,以金文在青銅器上書寫禮教內容,並積極推行高雅音樂。隨著周公旦全力在周國推行禮樂,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西周開國之初,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基調。這套制度之所以為後世所稱道,因為它是以道德為核心而建立起來的,並由此確立了道德在治國理念中的主導地位,這對於我國曆史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青銅器作為禮器在“禮樂”制度中的普及促使金文迅速走向成熟。西周初期金文尚保留著殷商晚期圖案化,工藝化傾向,典型的肥捺筆觸還廣泛存在,結構鬆散,文字元號不固定,在審美風格上還未形成獨特面目。
西周的書法以鑄於禮器之上的金文為代表,種類純一而蘊涵無盡。早期的西周金文在字形的形態、線條的意味、書寫的行款上都保留了商代晚期銘文的特徵。但是漸漸地,都呈現出西周金文特有的風範,最終使得西周書法獨具的品性凸顯出來。
西周金文首先是在書寫的行款上進行了調整,把商代甲骨金文所開創的有行無列的書寫規則納入到有行有列,並在井然有序的框架裡面加以規約。
行列有序的行款把每一個個體的文字納入到規範中來,每一個字形不再是自由隨意的,長短闊狹都限制在給定的相同的空間裡,外形便趨向圓融整潔,以至後來的方正整飭。字形外部的規約完成之後,再進一步轉向內在秩序的調整建構。
西周金文內部的秩序建構是從兩方面同時進行的,那就是線條的純化與空間的秩序化。西周金文線條的純化過程,首先揚棄商金文的塊面結構,使之純化、線條化,然後再將一筆一字以至一篇線條勻圓一如,純淨洗練。
線條的純化在書法的技法上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筆法煉歷;在本質精神上完成了由外部形態的多變轉向內在節奏的自省;在表現形式上完成了由雕琢刻畫轉向周流勻暢的書寫。這種書寫性不是率意的,而是要求高度的技法規範,不是僵直生硬,而是綿勁暢達。
金文內部空間的秩序化表現在,首先,金文單字被納入到行列有序的行款框架之中,字的內部結構也以正交的框架為參照而建構,縱橫排列的分割,使內部的空間均衡有序。其次,線條的純化增強了對於結構空間的塑造。
西周金文除了獨體結構、包圍結構外,還對兩個或兩個以上偏旁的組合,作了一番整體的簡化,陰陽消長,屈伸互藏,協調有機,渾然一體。
這種結構不是各偏旁簡單並置、堆疊,也不是刀尺裁度出來的幾何圖案,而是充滿了生命情味的有機體。這樣的有機結構是西周以前的書法所不具備的。
西周中晚期金文則逐步擺脫商金文的影響,以“篆引”為審美象形基礎,開始形成自家風貌,裝飾性的肥捺筆觸漸消而走向純粹線條化。
在字形上改變了早期結構符號散漫不定而臻於固定統一,結構取縱勢,修長婉麗,圓融內斂,其審美風格一掃商金文雄強霸悍而呈現出渾穆沉潛的理性品格。
西周金文“線”的自足性得到強烈張揚,筆墨韻味開始擺脫鑄範工藝化過程而獲得獨立,線條渾厚華滋、凝重自然,已非原金文呆板、沉滯的線條語彙所可比擬。金文主流地位的建立是書法全面走向以毛筆書寫為中心的開端,同時,它也全面開啟了筆法演變的源流。
西周也有少量的墨跡出現,後來在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和洛陽北窯西周墓出土,字數不多。如洛陽北窯出土的墨跡是幾件戈銘,書寫在隨葬的鉛質冥器上。書寫放鬆隨意,筆致也不像銅器銘文中的圓正,起筆微側,並且提示出點畫之間的往來之跡。
墨跡總是能夠把揮運之時的時間流程凝固於空間,使時間與空間合一。範鑄的銘文畢竟是經過二次或多次加工才得以完成的。
所以金文的文字是西周的銘文反映的是人們對於理想樣態的追求,而墨跡反映的則是真實筆跡的流露。銘文是樹立起來的一種規範,是書寫定格在某個時間段上的一個相對穩定的樣態,墨跡則是在這種規範基礎上的率性發揮,這種發揮造成了對於潛在規範樣式的偏離甚至反叛,是推動書體變革發展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