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鈴醫玉海

    王羲之和王獻之是父子關係,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

    王獻之,字子敬,東晉琅琊臨沂人,書法家、詩人,祖籍山東臨沂,生於會稽,王羲之第七子。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後世。

    王獻之幼年隨父羲之學書法,兼學張芝。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為魏晉以來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貢獻,創造了“一筆書”,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在王獻之很小的時候,他的字寫得就很不錯,有一次王羲之出門遊玩,回來的時候看到王獻之正在自家的牆壁前手持毛筆書寫大字。

    王獻之寫得非常投入,一筆一畫都寫得有板有眼。王羲之看著自己兒子的字跡,心中非常滿意,站在原地暗暗觀察並且頻頻點頭。

    就這樣大約過了10分鐘,父親王羲之在王獻之身後輕輕咳嗽一聲,想要暗示兒子自己回來了,讓兒子獻之休息一下。

    讓王羲之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隨著王羲之的這一聲咳嗽,正在寫字的獻之突然之間在心中明悟了父親寫字時的技巧。在接下來的幾筆,他寫字技巧有著非常明顯的提高。

    王獻之的表現讓王羲之大感意外,而且心中一陣激動。尤其是王獻之最後幾筆之中那所蘊含的神韻,雖然還有些略顯生澀,但是卻已經初見雛形。

    父親王羲之在心中感嘆王獻之在書法上的天賦,決定在日後嚴格要求王獻之,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獻之的書法終於臻於大成。王獻之站在自己的書房窗前,看著院子之中那一潭原本是清澈的池水,現在已經因為洗毛筆而變成了黑色,變成了墨池;看著院中整整15口大缸水也因為多年來練習寫字而已經徹底用完,看著眼前這些記錄著自己心血的東西,一時間他的心中感慨萬分。

    王獻之回憶著自己練字的這些年頭,雖然已經能夠將父親的字型寫得爐火純青,可是他的心中依然不感到滿足,總想著自己能夠突破父親所達到的領域,開創屬於自己的東西。

    於是王獻之在書法上又開始了新的探索,終於在他不斷的努力下,他不僅僅繼承了家學,而且還創造了完全屬於他的書體,那就是“破體書”,改變王獻之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所以得至後人的重視和崇拜。

    王獻之作品傳世不如父親王羲之多,但也有百帖上下。著名的有《廿九日帖》、《洛神賦十三行》、《鴨頭丸帖》、《十二月帖》、《中秋帖》等。

    《廿九日帖》原載《萬歲通天帖》,勾摹精良。字形略扁,有些字和北朝碑刻相近。《洛神賦十三行》小楷。原墨跡早佚,現只存有刻本。此帖藝術性極高,筆畫精嚴挺健,字形或大或小,蕭散逸宕,章法亦顧盼有姿。

    《中秋帖》,曾被乾隆皇帝列為“三希”之一,視為獻之真跡。實際那是米芾的草臨本,米味甚重。《中秋帖》的原本是《十二月帖》。該帖曾為米芾所藏,刻入《寶晉齋帖》。比較起來,還是《十二月帖》更能反映王獻之書法的本來面貌。

    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楷書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法家們,寫楷書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

    由晉末至梁代的一個半世紀,王獻之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梁代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

    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

    梁文學家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記載:

    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

    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也有人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以上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之間的事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景帝有那麼多皇子,為什麼竇太后還要讓漢景帝把皇位傳給兄弟梁王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