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足球story
-
2 # 龍眠國老
政策層面:舉國體制
2000年兵敗荷蘭之後,德國足協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青訓投入,主要包括:1.德乙俱樂部必須有符合專業標準的青訓學院,青訓配套建設必須標準化,每支德甲青年隊必須擁有專業訓練場地、教練、醫療團隊等基礎設施,否則就將被取消參加聯賽的資格,這就強制了俱樂部必須對青訓加大投資;
2.與此同時,國足協在全國範圍內設立了390個足球訓練基地,配備了1200名青年教練,可供20000名青少年球員訓練。過去十年,僅德國足協和各甲級、乙級俱樂部在這些硬體條件上就花費超過6億歐元。
3.天才培養計劃,德國足協派出最優秀的青訓教練常年奔波於全國各地的27000傢俱樂部青訓營進行考察,搜尋有天賦的年輕球員,對其進行長期考察和重點培養,確保這些有天賦的孩子能夠在成長時期得到正確的培養,世界盃決賽中打入絕殺進球的格策以及助攻的許爾勒均是這一計劃的受益人。
技術理念層面:“知識分子”的勝利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有這樣一群德國中青年基層教練員,他們的球員時代履歷平平,但是退役後進入大學深造並對足球領域進行深入思考,總結分析國際足球發展大勢,並結合本國球員特點,提出了一套與先前高舉高打的戰術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技戰術理念,被稱為“足壇知識分子”。如今,當年的那批“知識分子”們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拉爾夫·蘭尼克、托馬斯·圖赫爾、尤爾根·克洛普、尤阿希姆·勒夫都是那一撥參與德國足球技術革命的代表性人物。起初,他們各自為戰,隨著在各自的球隊取得讓人側目的成績,吸引來了多方關注,並且在不斷的互相學習交流中最終形成了現在這套以德國國家隊為代表的技戰術打法。
德意志民族歷來以做事風格嚴謹、認真聞名於世,一旦認準了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極致。德國足協在2006年成立了足協專家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們的任務就是監督各級別國家隊統一貫徹這一全新的足球哲學。此外,具體到德國國家成年隊和青年隊,還制定了更加具體的“戰術體系標準”,各級別國家隊以4-4-2陣型為標準打法,被允許使用4-3-3或者4-2-3-1陣型,禁止使用三後衛防守體系,四後衛鏈式區域防守是必須堅持的。德國國家隊主帥勒夫說:“這種打法總是以向前進攻為目標,快速直逼禁區,積極拼搶。一些戰術要求成為各級別國家隊的基本硬性要求,對每個位置的跑動路線統一規定。”勒夫甚至說,“我們必須對15歲、16歲、17歲的球員這樣訓練,讓他們把一些戰術打法掌握到自動化一樣的純熟。”
而如果將視野拓寬到整個德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上,我們會看到德國足協制定了一個七級培訓體制(如下圖)。“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在德國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在德國足協的七級培訓體制中的前兩個級別的說明中,首先提到的是“運動帶來的樂趣”和“培養踢球的興趣”,德國人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一件事物建立起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主動求知的意願,而一切身體、技術、戰術的灌輸都可以憑藉著受訓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的提高而變得更加高效,能夠為了快樂而踢球,那成材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正是這樣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這種一以貫之的足球哲學和培養體系,才造就了近年來世界大賽上這支踢法簡潔、高效、流暢,並以此屠遍各路豪強的德國隊。
文化層面:全國處處皆是“魔鬼主場”
有了明確的政策引導,也有了科學的培養體系作為方法論,換句話說,所有的客觀條件都已經具備了,剩下的就要看作為主觀執行者的“人”了。讓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截止到2014年,德國有將近1000萬的足球註冊人口,約佔總人口數的八分之一;2014~15賽季歐洲各隊主場場均入場球迷最高的15家球會中,有八支德甲球隊,其中多特蒙德隊的主場場均觀眾排名第一,其主場最多可容納83000名觀眾,而位於北威州的多特蒙德市一共只有60萬人口!而上賽季德甲聯賽的場均上座率也達到了全歐洲第一的90%。
這組資料的背後是足球運動在德國民眾中超高的普及程度和普通人對於足球的熱愛,足球早已成為普通老百姓家生活的一部分,每一支俱樂部隊都立足於本地區,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持續經營培養了大批死忠球迷,這些球迷對於球隊的支援和忠誠世代相傳,三四歲的兒童跟隨父母到球場看比賽,為主隊吶喊助威,為勝利歡呼,為失敗哭泣......這在德國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這樣的球迷文化氛圍中,培養一個孩子對足球的熱情簡直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
-
3 # 迭戈有禮
正如你所說的,德國足球有長期的統治力,我個人更覺的稱之為穩定性更合適。
德國足球在90年奪的冠軍後曾走了一段下坡路,到2002年開始回覆,2014年又奪冠。
德國之所以這麼穩定,有幾個因素:
1、德華人的自律與團結。德華人比較嚴謹,幾乎沒有鬧內訌過,造就了他們無以倫比的團隊戰鬥力。
2、德國足球風格。他們雖然很難湧現英雄式的球員,沒有天才型的球員,但是他們作風硬朗,鐵血之師不是浪得虛名的。
3、德國足球的傳統。傳統強隊的歷史底蘊造就了他們能夠在戰術上藐視對手的資本。還沒踢就先勝一籌了。
至於足球基礎(聯賽,青少年參與度),這些在傳統強隊都可以找到,不能作為德國長期統治力的獨有基因。
-
4 # 鬱林野老
不知道題主所謂的統治力是什麼概念?我認為,像美國籃球,中國乒乓球、跳水,南韓射箭這些才能叫統治力。德國足球在近20年的總共5次世界盃、5次歐洲盃,10次大賽只有上屆世界盃這唯一一次奪冠,奪冠率10%,德國隊只是最近幾年比較強勢,但也沒有達到統治力的地步。在足球這項全球普及度如此廣的運動,沒有哪支球隊敢說自己具備統治力。而德國足球在98世界盃後,隨著馬特烏斯、克林斯曼等老球員退役後也經歷過低谷,00年和04年連續兩屆歐洲盃小組沒出線。直到本土世界盃後隨著拉姆小豬等一眾年輕球員迅速成長,德國隊才真正復甦,才有了最近幾年的強勢表現!
-
5 # 運動新概念
德國足球有“戰車”之稱,一向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好成績,至14年巴西世界盃德國已經四次奪冠,在歐洲首屈一指,在全球也僅次於五星巴西。
為什麼德國足球可以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
兩個字:簡單。
對照巴西足球可以解開其中答案,巴西是花式足球玩家,以單兵個人能力為主要進攻手段。從大,小羅到內馬爾這一系列的花式桑巴舞步都見證了這一點。
德國足球剛好相反,注重簡單實用,不花哨,不凸顯單兵能力,不急不燥重在集體配合是德國足球的鮮明特徵。
開啟德國足球思想,一句話:簡單實用。
無論是巴拉克時期或者14年奪冠球隊,他們都把最基本的集體傳接球技術練到世界頂級水平。縱觀德國足球難以找到巴西花式打法,戰術進攻也主要走邊,底路傳中等傳統手段,但德國卻證明了“簡單實用”同樣可以打造出王的偉業。
兩種足球的鮮明對比,相信大家都一目瞭然。
總結德國足球的精華:
1.簡單實用的技術球員更容易熟練掌控。
2.簡單明瞭的打法可以減少球員的心理雜念,從而發揮出穩定隨心的一流運動狀態。
3.“花式”和“簡明”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足球理念都做到了稱雄,說明提高運動水平必須找到兩個字:合適。
總的來說,無論是簡單或者複雜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關鍵是人的適應性和選擇性問題,德國足球的“簡單”話題就和網友們暫且聊到此處。
-
6 # 蘭言解疑語
戰後德國七次進入世界盃的決賽,並四次捧起冠軍獎盃,它還獲得過三次歐洲冠軍,如此驕人的戰績,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群眾基礎雄厚。第二,它是成熟的職業化足球,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是歐洲大陸力量型踢法的代表之一)。第三,這與日耳曼民族做事認真、嚴謹的特點是有關係的。最好的例子是1982年世界盃半決賽追平法國隊、1986年世界盃決賽在0比2落後的情況下接連扳回兩球。兩強相遇勇者勝,很多時候也適用於體育比賽的。
回覆列表
“長期的統治力”這個形容有點過了,應該用“長盛不衰”更為準確,畢竟世界足壇歷來都是群雄爭霸的景象,很少有球隊能夠做到獨霸天下的局面,德國隊也不例外。而對於“長盛不衰”這一評價,德國隊可謂是當之無愧,曾經還有媒體將他們評為了“20世紀的世界最佳球隊”。
而德國足球之所以能夠做到一直都位於世界足壇領先行列,保持著長盛不衰,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德國足球有著久遠的豪門底蘊,早在1954年,他們就贏得了歷史上的第一座世界盃冠軍,踏入了世界頂級豪強的行列。
2、他們有著穩定的國內局面,這一點可能現在看起來很多人有點不理解,但是其實這一點也是德國足球能夠保持長盛不衰的非常關鍵的原因,因為歐洲有很多傳統的豪強就是因為國內社會環境的不穩定導致了自己國家的足球實力走向了衰落,例如蘇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3、德國有非常成功的足球體系,並且非常注重本土人才的培養,因此,德國足壇孕育了像貝肯鮑爾、蓋德穆勒、魯梅尼格、利特巴爾斯基、馬特烏斯、克林斯曼、卡恩、巴拉克、克洛澤、諾伊爾等一批又一批的天才球員。而且,德國的足球體系不僅在本土取得了成功,他們在海外也取得過非常大的成功,德國的傳奇教練克拉夫就被稱作日本足球的教父,他對於日本足球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4、德國人出色的大賽作戰能力,這一點可能很多人會忽略,因為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德國隊一直是傳統豪強,所以他們每一屆大賽肯定都是群星雲集的,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德國足球在1996年至2006年這十年間也遭遇過人才窘境。不過,雖然他們陣容平平,但是他們經常能夠展現出比他們陣容更加強大的實力,取得比我們預估更好的成績,例如2002年世界盃,當時人們覺得可能德國隊也就8強的實力,但是最終他們卻闖入到了最後的決賽,正是因為他們能夠在陣容實力並不強大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因此給了人們一個他們一直長盛不衰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