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分享生活的軒媽
-
2 # 歲月是條河
文種,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人,後定居越國。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742年。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他給勾踐上了“滅吳七策” 1.捐貨幣,以悅其君臣;2.貴糴粟槁,以虛其積聚;3.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四4.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5.遺之諛臣,以亂其謀;6.韁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7.積財練兵,以承其弊。勾踐使用了1、2、4三條計策便滅亡了吳國。
滅亡吳國後,,范蠡立刻離開越國,來到齊國,,並寫信給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大意是說:飛鳥射殺完了,好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獵狗就會被煮掉。越王為人陰險,工於心計。可以與他共患難卻不能同享樂。你為什麼還不快離開呢?勸他逃跑。文種看了之後,稱病不朝。於是有人進讒言說文種要造反作亂,勾踐聽信讒言,賜給文種一把名為屬縷的劍,說:“你當初給我出了7條對付吳國的策略,我只用3條便打敗了吳國,剩下4條在你那裡,你用這4條去地下為寡人的先王去打敗吳國的先王吧!”於是文種自刎而死。
透過史料我們可以看出來,勾踐只是賜死文種,並沒有加害他的家人,所以我們可以確信文種是有後人的。文種自盡後,他的長子文高,率一部分族人離開越國,遷往東,是文姓大宗之始祖,後世名臣文天祥就是他的後人。次子文潤,他11 歲就進勾踐王宮成了世子鹿郢的伴讀。,踐逼殺文種後,文高想帶弟弟文潤一起離開越國,鹿郢不許,便留了下來,後來成為了越國的三朝太宰。在文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種氏,世代相傳至今,姓氏讀音作zhòng。
-
3 # 路遙知
春秋越國大夫文種應該是有後人的,出了文天祥的江右文氏很有可能是後代的一支。
文種(?—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
雖然史記上沒有寫明文種的出生年份,從而無法推斷文種被賜死時的年齡,但是我們可以大致推斷一下。
三年,……,勾踐曰:“諾。”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越王勾踐三年,戰敗派大夫文種去吳國求和。這一年是公元前494年。此時文種已經是越國大夫,歲數推測應該至少是三十以上。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文種被越王勾踐賜死時,是在吳國滅亡(約公元前477年)後的數年,這時范蠡已經避禍遠遁,用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來規勸文種,文種稱病不朝後被勾踐賜死。這一年是公元前472年,距離公元前494年又過去了二十多年,因此文種死時應該是五六十歲。五六十歲肯定已經有子孫三代了,按那時的風俗孫子估計都能打醬油了。而且從史記裡來看,越王勾踐賜了文種一把劍,說請你去已死的先王那裡演示一下伐吳七術的後四術,文種於是自殺,沒有提過“夷宗族”等禍及文種家人的事情,所以文種應該是有後的。
而且從後世的《江右文氏源流新序》來看,文種的後代應該先是在漢代遷徙到了安徽,之後又遷到了四川,最後有一支去到了江西,也就是出了文天祥這一個民族大英雄的江右文氏。
稽吾文氏,得姓文王支孫諱祈,以諡為姓也。十八傳而產種公。至漢居廬江有文翁。翁官於蜀而以蜀為家焉。後流衍各派。
-
4 # 無白書生
關於文種的後人,史書上沒有太多的記載。據一些野史記述,文種有兩個兒子。勾踐滅吳之後,大夫文種自盡。文種的長子文高,率一部分族人離開越國,遷往東,是文姓大宗之始祖,後世名臣文天祥就是他的後人。
文種的次子文潤, 11 歲時就進勾踐王宮成了世子鹿郢的伴讀。勾踐逼殺文種後,文高想帶弟弟文潤一起離開越國,鹿郢不許,便留了下來。勾踐逼文種自殺後,也許是由於愧疚,對文潤格外看重,經常施慧加恩。勾踐死後,世子鹿郢繼位,是為第 67 世越王,封兒時夥伴文潤為太宰,不但專管宮廷內務,而且參與謀劃軍國大事。鹿郢在位 6 年就死了,傳位給世子不壽,是為第68 世越王。不壽可以說是文潤親自調教的學生,對恩師倍加尊敬,仍以文潤為太宰,專管宮廷內務和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不壽在位短短十年,他的兒子朱勾發動宮廷政變,史稱朱勾殺父自立,是為第 69 世越王,仍以文潤為太宰。文潤不喜歡殺父自立的朱勾,藉口自己年老體弱,幾個月之後朝就辭官而去了,隱居於太湖邊上, 種蓮田百頃,過上桃源般的日子。
此後,文潤的後代便世居太湖之畔,承祖訓不再出仕為官。
-
5 # 大江侃歷史
題主問:春秋越國大夫文種有後人嗎?我查閱了很多資料,都沒有記載文種是否有後人,基本都是寫文種被勾踐賜死。
文種,字子禽,楚國郢(今湖北省江陵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
文種是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文種和范蠡面對勾踐的猜疑,文種和范蠡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導致了不同的結局。
滅吳後,范蠡懂得進退,選擇離開官場,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並留下信給文種,勸他退隱。文種不聽范蠡的勸告,拋不開功成名就的虛名,思想不夠靈活,一味地效忠於勾踐,把生命寄託在一個不能共享和平的君王的身上。最後在要和平還是要稱霸的戰略方針上,主張養民的文種與勾踐又發生了最為強烈的衝突,於是文種被勾踐賜死。
所以文種是否有後人未知。
回覆列表
暫時沒多少記載有沒有後人未知
文種(?-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會、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後定居越國。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後,自覺功高,不聽從范蠡勸告,收到范蠡留下的信後,請假未去上朝。爾後,為勾踐所不容。最後,被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