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心竹葉

    這是一件水平極高的作品,雖然以相片判斷真假,容易失之於左右偏差。所以應照一張區域性小塊面的相片才行。落款水平極佳,合乎張的特徵,也許相片視覺誤差,感覺筆劃粗細變化不如張狂放恣肆。初步認為是張之作品,但應看原件才穩定論

  • 2 # 姚永紅xian

    應為真跡。縱觀全作從三個方面說明此作為真跡。一:早年即張大千1941年43歲赴敦煌以前,山水主要學習石濤和八大山人,且大量摹仿他們的作品。其用筆利落,靈秀,畫風俊俏,爽利。這副作品中人物畫得筆簡神足,風格雄健靈秀,人物面相圓潤,衣紋線條嚴謹流暢,與畫面整體協調,這是張大千去敦煌之前的格調。二:張大千所畫花卉、蔬果,主要學習明清小寫意的畫風,如陳淳、徐渭,八大山人等,這張畫中的墨竹,竹枝吸收篆書的筆法;畫竹葉,下筆勁利,多為個字或介字形態,幾乎沒有川字形狀;而所畫竹杆,上下粗細差不多,無兩頭大,間小,蜂腰鶴膝的弊端,實為張大千筆墨。三:再看看落款:考究題款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張大千的書法早年受曾熙、清道人李 瑞清以及漢魏碑版的影響較大。寫這種書法,象形較易,寫出精神很難,因而仿造者很難造出他那曲折繁茂的書法。從張大千落款中可以看出,“大千張爰”這四個字中的前二個字在筆畫上是相連的,而且即便有的時候這種相連並沒有在墨跡上體現,但如果仔細觀察揣摩,依然可以看出這4個字在氣韻上的連貫,是一氣呵成、一筆書就的。所以從款識角度來看亦屬張大千痕跡無疑。

  • 3 # 愚壽軒

    張大千《李白行吟圖》初鑑——兼答“浪漫遊子5”先生

    書畫鑑定專業性很強,也是個非常嚴肅的學術話題。其對鑑定家的專業要求非常高。既要精通書畫家每個時期的書畫風格,包括:用紙、用筆、用墨、用色、落款、鈐印等習慣,還要深入瞭解書畫家當時創作的社會、生活等狀況,更要對書畫家作品中所書、所畫內容等逐一分析。因而書畫鑑定家必具學識淵博、精通文史,其本人在書畫藝術方面又有很高的造詣。書畫家、鑑定家、國學泰斗啟功都自謙地認為書畫鑑定於他來說只是文人的“餘事”,在書畫鑑定家的行列裡只能算一名“小卒”。在當今電腦、照相等高科技發展的今天,為追求經濟效益,造假做偽者手段更高,技術也更先進,書畫鑑定難度也更大。

    此《李白行吟圖》(見圖1),落款為:“梁風子減筆,李白行吟圖藏日本某侯爵家……”系乙酉年人日(1945年正月初七日)所作。時年張大千47歲,此階段張大千常以人物為創作主題。尤其是該年,張大千更是創作出《西園雅集圖》、《高士圖》、《子猷賞竹圖》、《杜陵浣溪行吟圖》、《李杜行吟圖 》、《春日品茗圖》等經典畫作。

    此《李白行吟圖》初看有大千的影子而真正的《李白行吟圖》(見圖2)、(見圖3),卻以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個豁達灑脫的詩仙形象,而此圖韻味欠佳。

    再者,張大千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張大千先生的書法開始轉變,他取法魏碑、《瘞鶴銘》,參以黃山谷筆勢、借鑑石濤筆法剛勁,平中求奇形成了外柔內剛、筆力遒勁而秀逸的獨有風格,被後人稱為“大千體”(見圖4)。 而此幅《李白行吟圖》題款書法線條孱弱、拘謹,遠不及張爰書法之勁拔飄逸之味。

    誠然,依據圖片鑑是很荒唐的,具體認定還需看實物。

    附:張大千乙酉年人物畫。(見圖5、6、7、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畫畫怎麼辦?一點底子都沒有怎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