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玩旅行者
-
2 # 暴走菩提
爵杯含義
編輯
爵也稱爵杯,古代飲酒器也是我國青銅器中的一大類。史載,地位尊貴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賜給受封者的一種賞賜物。再後來“爵”就成了“爵位”的簡稱,“加官進爵”也就由此而來。爵杯在手,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寓意戰勝困難,無往而不勝,加官進爵,歡慶勝利。在現代爵杯主要用於商務公關活動中,送上司,領導,商業夥伴等都是上佳之選。
目前市場上的爵杯主要有霸王爵,婦好爵,父辛爵等。以爵杯當禮品時,注意爵杯的大小和紋飾精美程度,大小一般在35-20CM之間比較合適。太大失去了酒杯的形,太小又不夠大方。
藍釉爵杯
編輯
此杯1982年出土於安徽省歙縣的一個元代窖藏中,乃元代景德鎮窯製作的仿古瓷器精品。該爵高9釐米口徑11.5—7釐米,敞口,口面呈葉形,流尾均較寬短,口沿有一對矮柱,半球形柱帽,爵腹較淺,圜底,三足外撇。胎質細膩而輕薄,通體施藍釉,釉上描金。敞口,口面呈葉形,一端尖,一端圓。杯口左、右內側中心處有高出沿口1.1cm的乳頭柱。外腹腰部凸飾弦紋。三足呈三稜形,向外撇開。釉質腴潤,呈色鮮豔如金石藍。腹外底部及三足內側上半部均未施釉。
藍釉描金是景德鎮窯在元代首創的新工藝之一,裝飾方法有藍釉白花和藍釉金彩。安徽歙縣出土的這件藍釉爵杯,釉質腴潤,呈色鮮豔,猶如藍寶石,給人一種高貴典雅之美感,堪稱景德鎮窯藍釉金彩瓷器之代表。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瓷爵是元代瓷爵,因此,歙縣爵杯應該是為數極少的幾件早期瓷爵之一。該杯現收藏於安徽省歙縣博物館。
歷史由來
編輯
爵作為飲酒之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陶爵流行於夏、商,銅爵流行於商和西周,西周以後便罕見爵杯的蹤跡了,到了秦漢時期,人們幾乎不知爵為何物了。宋代以來,以古物為研究物件的金石學興盛起來,人們才重新開始認識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隨之而來的仿古之風大作,目前所見的仿古爵杯,有銀爵、銅爵、玉爵和瓷爵等。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現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明代畫家陳洪綬的《蕉林酌酒圖》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飲酒的形象。
在《蕉林酌酒圖》中,畫家以高大的芭蕉樹和假山為背景,以人物形象的大小、衣著的不同來表現人物的地位級別;以石桌上厚厚的書卷和巨大的酒甕為依託,來烘襯主人持杯細酌的閒情雅緻。這幅畫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對主人所用的各種器物刻畫得極為細緻。像旁邊木雕上所放之雙耳銅鼎、石桌上帶鸕鷀杓的大酒罈、主人手中之爵杯和侍女手託之酒壺等,皆精美非常。尤其是主人手中之爵杯,顯然是一件仿古爵杯,與安徽省歙縣和浙江杭州所出之藍釉爵杯極為相似,看來明代時還流行用仿古的爵杯飲酒。
-
3 # 隔壁住著老王和老張
什麼都沒有,就一句話這個事古董嗎?我不知道你問的是什麼,是指你這個人呢還是指你臉是古董呢還是指你那頭是古董,沒事找事的傢伙
-
4 # 米脂浩林
這個是仿古青銅酒器,是古人用來於祭天祀地的祭祀用品。不是什麼古董,是一件仿古現代工藝品,沒有收藏價值。如有喜好可當家內擺設。
-
5 # 知知共享
社會上有好多人拿著個陶瓷品或者是什麼樣的字畫出售,說是什麼什麼年間的,出於那個那個名人之手。說實話不管是不是古董,必須要經過國家文物專業評古師鑑定。是的就珍藏或獻給國家,不是的就自我欣賞。
-
6 # 玩物得志的老頭兒
現代低仿品!
爵作為飲酒之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陶爵流行於夏、商,銅爵流行於商和西周,西周以後便罕見爵杯的蹤跡了,到了秦漢時期,人們幾乎不知爵為何物了。宋代以來,以古物為研究物件的金石學興盛起來,人們才重新開始認識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隨之而來的仿古之風大作,目前所見的仿古爵杯,有銀爵、銅爵、玉爵和瓷爵等。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現在當時的繪畫作品中,明代畫家陳洪綬的《蕉林酌酒圖》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飲酒的形象。
在《蕉林酌酒圖》中,畫家以高大的芭蕉樹和假山為背景,以人物形象的大小、衣著的不同來表現人物的地位級別;以石桌上厚厚的書卷和巨大的酒甕為依託,來烘襯主人持杯細酌的閒情雅緻。這幅畫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對主人所用的各種器物刻畫得極為細緻。像旁邊木雕上所放之雙耳銅鼎、石桌上帶鸕鷀杓的大酒罈、主人手中之爵杯和侍女手託之酒壺等,皆精美非常。尤其是主人手中之爵杯,顯然是一件仿古爵杯,與安徽省歙縣和浙江杭州所出之藍釉爵杯極為相似,看來明代時還流行用仿古的爵杯飲酒。
回覆列表
按照圖片來,這是一個典型的仿古青銅器酒樽,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青銅器酒樽的歷史:酒樽是古代人溫酒或盛酒的器皿。酒樽一般為圓形,直壁,有蓋,腹較深,有獸銜環耳,下有三足。古代人溫酒或盛酒的器皿。酒樽一般為圓形,直壁,有蓋,腹較深,有獸銜環耳,下有三足。盛酒樽一般為喜腹,圓底,下有三足,有的在腹壁有三個鋪首銜環。盛行於漢晉。
《博古圖》對於爵的使用曾經有過歸納:“爵於彝器是為至微,然而禮天地、交鬼神、和賓客以及冠、昏、喪、祭、朝聘、鄉射,無所不用,則其為設施也至廣矣。”酒器是用來盛酒的禮器。上古的祭祀禮俗中酒扮演重要角色,《周禮》中專門提到名為酒正的官員,負責“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不同場合和儀式上使用不同種類的酒器也是體現身份尊卑、規格高下的重要道具。盛酒器通稱為尊,但“尊彝”連文亦指禮器全體,古以陶製,亦有木製、銅製,出土多為銅質。主要盛酒器有尊、彝(方彝)、卣、壺、罍、瓿、盉、甒等。承放尊、彝之器有豐、舟、禁、棜(斯禁)。飲酒器通稱為爵,以銅製、木製,或以象牙、玉、獸角等所飾。主要有爵、斝、角、觚、觶、觥、杯等。挹酒之器有勺、鬥,直柄為勺,曲柄為鬥。扱醴之器曰柶。挹鬯之器曰圭瓚。尊,今作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國時期,還有另外一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犧尊。犧尊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犧尊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在青銅器銘文中,“尊”、“彝”兩字通常連用,此時“尊”字是成組禮器的共稱。直至北宋時期,人們才把上述盛酒器專稱為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於其作品中有‘尊前擬把歸期說’之句。爵是中國傳統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從出土的形制來看,前有流(傾酒的流槽),後有尾,中有杯,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爵同時又是飲器的通稱。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禮器的考古發現中是相當常見的。《博古圖》對於爵的使用曾經有過歸納:“爵於彝器是為至微,然而禮天地、交鬼神、和賓客以及冠、昏、喪、祭、朝聘、鄉射,無所不用,則其為設施也至廣矣。”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文化的銅爵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容器,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