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些事件可以說明?
1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我認為明朝最有眼光的戰略家還是明太祖朱元璋。

    《皇明祖訓》是朱元璋留給後世子孫皇帝的政治意義,其中《皇明祖訓•祖訓首章》記載了朱元璋的一段話:"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

    啥意思,就是說大明朝周邊的這些小國家,比如朝鮮、日本、琉球、緬甸等等,都是很偏僻,得到他們的土地也沒法種糧食,得到他們的老百姓,也沒法同化,還不如不要討伐他們,如果他們不自量力來犯邊,進攻大明的邊疆,就打退就行,不聽話就教訓下,但不能主動去討伐。

    朱元璋怕子孫們還不理解他的苦口婆心,又接著說道:“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啥意思,就是抓主要矛盾,北元蒙古的勢力還很強,要防備,千萬不能去抓那些次要矛盾,依仗著大明軍力,去侵佔其他周邊小國。

    朱元璋親自確定的15個“不徵之國”包括:朝鮮、日本、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暹羅、占城、蘇門答喇、西洋、爪哇、彭亨、白花、三弗齊、渤泥,基本上涵蓋了東亞、東南亞的主要國家。

    歷史證明,朱元璋的戰略佈局是很有眼光的,正因為如此,才與朝鮮等國建立了很好的宗主關係,集中精力對付北方的遊牧民族,這樣才奠定了明朝國防外交的基本策略,保證了邊疆長治久安。

    舉個反例吧!他的兒子朱棣曾經用兵安南,將其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縣劃歸到了明朝版圖,改稱為交趾布政司,然而耗費了大量國力,導致北方邊境防線出了問題,朱棣不得不多次親征蒙古,因此疲於奔命,導致了嚴重後果。

  • 2 # 不想人云亦云

    是朱棣。1、如果不是永樂定都北京,恐怕中國維持不了如今的中國版圖格局。2、朱棣幾乎一勞永逸的解除了來自蒙古的威脅;3、朱棣一手打造了明帝國的邊防體系;4,明軍在永樂手中訓練和裝備水平達到了巔峰

  • 3 # Eren19

    應該是成祖朱棣

    1.首先是遷都北京,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在宋朝就已經完成經濟重心南移,再加上北方常年戰亂,政權更迭頻繁,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南方(明初南北榜事件等就可以窺之一二),以人為手段遷都,促使人員北遷,有利於北方經濟恢復與發展,同時疏通運河,進一步促進南北方經濟交流。富庶繁榮的北方,更有利於統一和抵禦外敵。

    2.邊境問題的處理,朱棣知道北方的遊牧民族始終是明朝的大患(幾十年後在英宗朝應驗)所以在稱帝后,朱棣堅持北伐,五次御駕親征,致使蒙古勢力進一步削弱,解決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邊防問題,明朝成了瓦剌和韃靼的宗主國。

    3.選立帝國接班人問題上處理的還是比較不錯的。仁宣之治是明朝的又一個盛世,許多成祖時期的弊政得到改正,冤案也得到平反,政治清明,社會矛盾緩和,國民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

    4.對文化的傳承上

    朱棣下令編著永樂大典,以相對包容的態度對待前朝書籍,使得許多古書,孤本等得以儲存並且在後世流傳。

  • 4 # 東哥哥wxd

    應該是孫承宗,“關寧防線”的締造者,屬於“抬頭看天,低頭使壞”的那類人,通俗點講,當時的大清,看不慣他又幹不死他,大明滅亡了,關寧防線還沒被攻破,如果不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天下很可能是李自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懷念家鄉的什麼美食,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