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東安家一點通
-
2 # 暢談裝修
年輕人到底要不要買房,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考慮到買房和租房的費用哪個更合適吧,但有時候年輕人不單單是要考慮這方面的事,還要考慮到結婚、孩子上學、城市定居的福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個人建議如果有能力就一定要買一套房子來住著,有了房子後很多事就會順理成章成功了。
可以大家都知道經濟成本核算,相信也從各方面瞭解到租房居住的成本是永遠要比買房要低,而且租房居住後發現鄰居如果不好,物業不給力,可以很方便的就換個位置來居住。另外就是很多的地產大佬或名人在媒體上不止一次的建議年輕人不要買房子,有買房子的錢拿來投資或者是創業等等,其實依個人來看現在的投資或者是創業困難程度是非常高的,名人建議不買房是因為他們不用考慮居住這種小事的,作為老百姓來說是不可信的。
另外年輕人如果到了25歲左右,男孩就要考慮要結婚了,沒有房子怎麼結婚呢?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讓人家女孩子嫁給你但連個窩都沒有,女人的一生會是什麼樣的呢?另外就是結婚後生子就要考慮上學問題,如果是租住,哪麼就算孩子成績再好,都上不了重點,因為學校名額有限,沒有房子就沒有戶口,孩子從小就是不一樣的待遇。如果在年輕人買房了,基本上都是要還貸款,這樣的壓力讓年輕人更有衝擊,更加努力的改變生活,房子也是側面增加年輕人積極努力的一個動力源泉。
-
3 # 林語堂1026
年輕人買房,該出手時還得出手!
年輕人應不應買房?聊房子之前,先來聊一聊怎麼界定這個年輕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年齡劃分標準,45歲以下為青年,45—59歲為中年,這麼一對比,是不是突然發現自己太年輕了。年輕一般都是用在相比之下,假如老王今年50歲,老李60歲,一比較,老王還挺年輕,但是我們會不自覺的在姓氏前面加個老!華人一般都說三十而立,通常到了這個年齡都該考慮成家立業,無論事業或是家庭都會開始重視,要不然,免不了被逼婚,自己也會不覺焦慮。過了這個年紀,大部分人基本人生大事已經搞定!
因此,今天我們討論的年輕人暫且劃分為從成年開始,到30歲這個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人,初入社會或者剛入職場不久。從學生到職場的轉變,從群體生活到一個人的轉變,從被安排好的人生到開始一個人去選擇人生,這段時間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家庭和事業又在前方壓著,緊緊巴巴的收入,換來換去的包租婆。想想真實壓力山大!但是,房子遲早還得有個吧,那麼這個年齡買還是不買?
房產,不論哪個國家,它不會是單一的居住屬性!孟子說有恆產者有恆心,房產有時候可以直接區分一個的階層。從近兩年全國樓市走向來看,經歷了房價猛漲,又全國性的限購調控,短期內房價開始回落,再怎麼回落也回不到開始漲的那會兒了。此外,看似價格表面上的回落,購房者的首付比例調高,利率上浮,社保或納稅的限制,在其他方面將購房者的壓力加大。
以我親身經歷來說,2017年4月在太原買房,單價不到8000,最高的時候同小區賣到12000,現在房價回落,均價基本在11000左右,不到兩年的時間,一套房子增值的部分超過這期間所有的積蓄,包括那個時間段一起買房的同事!那時我們的首付也不夠,但是房價總體低,首付低,自己付一部分,家裡有條件資助一部分,還有借的,刷信用卡的,把首付湊齊。貸款不多,利率還能打折,月供也低。那時租房下來一年全部下來在25000左右,現在月供下來也差不多就是個這。今年也有同事買房,就像那句段子說的辛辛苦苦一年首付原來差10萬,現在變成了差20萬。月供也高了很多!
不論從哪個角度說,年輕人買房千萬不要非等到自己首付湊齊,或者就想著一步到位。能先上車就上車,慢慢換也行;首付如果差的不是很多,自己想想辦法,該給自己壓力就給自己壓力,努一努也就夠的著了,總比一直給房東還貸款要好。有了房,有了月供,就會想著每個月必須要賺錢,並且會想著多賺,事業也會正向發展!
買了房的,恭祝大家事業有成,沒買房的朋友,預祝早日實現安家夢!總之,該出手時一定得出手!
回覆列表
房子用來住的!這是中央政府會貫徹的政策!炒房的不談,以居住剛需為主,明確自己的核心需求,買房為了什麼
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了,長大了人?
為了結婚買房?
為了孩子上學買房?
為了給父母或父母為了兒女買?
又或者,單身年輕男女或許為讓自己有屬於自己的空間,不依賴於誰,做更好的自己
從以下方面分析
首先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穩定收入,
沒有沒可變現和信用資產做後盾
自己是否能承受購房壓力!
具體分析如下
安逸型
1.首先看看收入是否穩定或者持續增長,首付自己的可以考慮。
2.家裡有其他資產,著急時候可以變現,度過難關,首付自己的可以買。
3.熱點區域3年後後百二.三十漲幅。信用資產優良。首付自己的可以買。
穩健型
1.首付家裡支援,後續收入不太穩定,家裡能夠支援後續月供等開支。可以考慮
2.首付自己有,同事還有其他貸款,比如車貸房貸,自己收入能夠支援家裡開銷。可以考慮
3.首付借貸的,自己收入不穩定,但自己有理財意識,同時有其他固定資產,和固定收益。可以考慮。
激進型
如果沒有持續收入,首付也沒有,就要考慮其他因素是否能夠支援自己平時支出,比如額外收益,家裡支援力度,和自己信用時常。
最後,考慮要多方面衡量,
一方面很多人買後壓力能成為工作動力!內心有壓力感反而收入會增加。雖然降低點生活品質但生活多了分責任感。尤其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很多人對房子沒有概念,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買房,什麼是壓力。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決定對不對。簡單一句話首付夠了,月供自己能承擔就可以買。年輕人給自己買房置辦自己的活動隱私空間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會很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管意識,認識到自己已經成年,不能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之中,同時衡量自己及家裡優勢利弊,切不可盲目跟從。
自己到底有提高信用的能力。自己要清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發現方向。
其實房子車子票子只不過是證明自己的附屬物,你努力到了,意識到了,環境接觸到了,自然而然你就擁有了。
因為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根本沒特意的想買房,只是感覺我的收入,首付考慮這裡正合適,太高階的買不起,太偏遠的不想要。就買了!
很多人猶猶豫豫的好幾年都沒買,是價格問題嗎?不是,是首付問題嗎?也不是,就是自己沒主觀意識,對理財沒有概念。
講兩個概念看你能不能明白,
1.好地段的房子是保值的吧,抵的過通脹率吧!
2.你手裡錢多你不覺得扎手嗎?肯定來講手裡錢多了不是想消費就是想投資,最後房子沒得到,錢沒了。我就是這樣一個傷心的例子。
買房,就問自己內心,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嘛?
最後根據以上可以給自己做個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