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蚩尤之旗1

    商鞅變法貢獻最大,沒有商鞅變法給秦國打下牢固的基礎,秦國不可能打敗魏國,更不可能多次打敗其他六國聯軍對秦國的進攻。

    具體的你可以看看史記關於商鞅的記載,還有給你推薦一套書大秦帝國第一部,除了個別人物外基本上反映了當時商鞅變法的情況,有興趣可以看看了解下秦國曆史。

  • 2 # 李永華199767614

    一個龐大帝國的建設不是一措而就的,是需要一代人幾代人甚至更多的人,朝著一個既定的戰略方向,堅持不懈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奮鬥而成就的。有一條貫穿至終的遠期國策,不只商鞅,白起,王翦,李斯等還有很多能人志土,都功不可沒。勞力者制人,勞心者治於人,沒有歷代秦國君主明智的採納和錄用,有再高的謀略,再強的能力亦將無多大作為;萬事皆有因果,萬物皆有始終,沒有商鞅變法,秦國也許不可能強大,沒有商鞅涉木立信之舉措,民眾就不信任國家,改革將無法推進,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設,使得關中地區,成都平原變成沃野千里的糧川,秦國國力不斷增,給擴張戰提供堅強的物質保障,軍功制的實施有效的打破了階級的固化,讓平民與貴族階層在軍功制度前,獲得了相對平等的機會,大大的提高秦軍的戰鬥爭,終合各類因素,論誰的功勞最大,愚以為當屬商鞅之功為首,涉木立信乃強大之始,國,興於誠信而亡於無道。

  • 3 # 凱哥看經典

    秦國統一最大的功臣是商鞅、白起 一文一武如果說秦國統一的所有功臣 那就是數不甚數 因為所有人都可以是秦統一之功臣 歷代秦王是秦國功臣 秦臣是功臣 六國亦是秦國功臣比較顯赫的就是秦穆公時百里奚、蹇叔 秦孝公時商鞅 秦惠文王時張儀 秦武王時甘茂 秦昭襄王時白起、范雎 秦始皇時呂不韋、李斯、蒙恬、王翦

  • 4 # 歷史這樣說

    商鞅、白起、王翦、李斯等4人,都是秦國不同時期的大功臣。

    接下來,悅史君將從他們各自的生平著手,直觀比較貢獻值的大小。

    第一,商鞅。

    商鞅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本是衛國人,秦孝公時期來到秦國,透過變法使秦國從西陲小國,一躍而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後來,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因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他的兒子秦惠文王繼位。

    不久,秦惠文王的師傅公子虔等人稱商鞅謀反,秦惠文王下令捉拿商鞅。

    商鞅逃跑未遂,返回商邑與秦軍作戰,結果敗死於彤地,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然而,“商鞅變法”的成果並沒有廢止,反而一直在秦國實施了下去。

    第二,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的秦國郿縣人,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白起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由在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先後派大將王陵、王齕等人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久攻不下。

    秦昭王本想起用白起出兵,但白起一直自稱病重,秦昭王與秦相應侯范雎商議,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派使者賜劍命白起自刎。

    第三,王翦。

    王翦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先後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他的兒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身為四朝元老,王翦深知仕途險惡,當他再度出山滅楚後,無論秦王怎麼勸都要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

    第四,李斯。

    李斯本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後入秦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秦王採納李斯的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

    李斯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他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從上面的極簡介紹來看,商鞅和李斯主要是從全域性把握,制度入手;白起和王翦則是威名遠揚的戰將,攻城略地。

    悅史君認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全域性把握肯定比單純軍事要重要,所以,商鞅和李斯排在白起和王翦的前面。

    那麼,商鞅和李斯誰又是第一呢?

    從“巨人”肩膀原理來看,李斯顯然是秦國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

    當然,李斯貪圖權位和財富,導致後期局面不可收拾,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 5 # 三葉草31415926

    我認為第一人還真不好判斷,商鞅是秦國強盛的基礎,白起在秦國強盛的基礎上大大削弱了秦國主要對手趙楚的實力,王翦是秦國統一的總指揮,李斯的好像在秦於六國的間諜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排個名次的話,作用最大的我首推李斯!

  • 6 # 阿冰138894784

    個人覺得:商鞅第一,畢竟讓秦國崛起!李斯第二,畢竟他給秦始皇規劃滅六國方法,還有統一貨幣,文字等等,還提出了郡縣制,現在全世界都在用,只是名字改成省份和城市縣城!第三:白起,因為他削弱了很多國家的實力,使那些國家再也沒有實力與秦國對抗!第四:王剪,雖然他滅了很多國家,但是那時候那些國家實力已經處於非常弱的狀態,按現在的話來說屬於:對面殘血,然後收割人頭!

  • 7 # 平和與奮鬥

    讓秦國強大的轉折人物是商鞅,透過變法使得秦國日益強大;白起透過長平之戰徹底擊潰勁敵趙國,秦國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後期基本上是王翦帶兵掃平六國,完成了秦國統一;李斯在內輔佐嬴政,處理國家事務。其實這樣很明顯,不論其他,單獨就關於秦朝統一而言,核心人物是商鞅和白起,其次是王翦,最後是李斯。商鞅和白起要分個高下的話,估計還是商鞅貢獻最大,因為他的貢獻影響到了秦國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軍事實力,經濟條件和國力等等。

  • 8 # 紫氣--東萊

    商鞅起著固本的作用,不管外界,強大自身(當然商君也帶兵開拓疆土);白起,軍事上削弱對手,奠定秦朝一統天下的趨勢;李斯,協助始皇,統攝政壇,使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不可逆轉,同時幫助始皇鞏固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王翦相對而言存在感最弱,因為他活躍的時期秦國已然沒有對手,換一個將領仍然能一統天下,只不過憑著他卓越的才能縮短了時間而已。所以我認為按功績,商鞅,白起,李斯,王翦

  • 9 # 謀士說

    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以前的秦國可以說不堪一擊。為什麼這麼說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好,綜合國力自然也不行,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酒無法統一六國。

    而秦國的經濟實力非常強大,商鞅拯救了秦國,秦國成就了商鞅。有了商鞅的變法,秦國的體質得到了完善,尤其是經濟和軍事得到了提升。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頒佈了《墾草令》主要刺激農業生產,削弱貴族,讓貴族子弟加入農業生產當中。貴族起到了農業生產的帶頭作用,民間沒有理由不賣力。全國都在發展生產,那麼一年下來,經濟肯定突飛猛進,秦國倉庫的糧食儲備就不斷增加,對軍事後勤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打仗的時候,至少可以保證士兵不會餓肚子。

    在軍事方面,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頒佈按軍功行賞的二十等爵制度。即便是一個小士兵,只要作戰英勇都會得到提拔。所以,貴族沒有了特權,也會賣命的向上爬,士兵打起仗來不會差。

    如果沒有經濟的支撐和軍隊的改革,秦國的戰鬥力也不會提升。秦國是跟六國相鬥,說明秦國的綜合實力在六國之上,打一場持久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商鞅變法以後,在六國當中,能獨立與秦國抗衡的國家幾乎沒有了。

    我們再來看白起和王翦,這兩人的確是軍事天才,不過是時代成就了他們。假如沒有白起和王翦也許還有比白起和王翦更厲害的人出現。畢竟,秦國在商鞅變法以後,招募了不少的人才。國民富裕程度比六國都要高,招募人才比較容易。酒拿李斯來說,如果換做韓非,秦國的政治應該也不會差。當然,要說重要其實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要說最重要,肯定是商鞅,沒有商鞅變法,秦國根本無法富裕起來。

    國家富裕了,人民自然也富裕,有吃有穿,把經濟提上去。再來搞軍事,把經濟作為軍事的支撐條件,慢慢蠶食其它六國的土地,統一六國是遲早的問題。

  • 10 # 指動濟南

    後世在評價秦國一統江山時,喜歡給秦國將領、功臣排座次。那麼,究竟誰是秦國統一大業中的首要功臣?在網友熱議中,呼聲最高的有商鞅、白起、王翦、李斯;另有魏冉、范雎、呂不韋也被廣泛提起。

    1、商鞅

    商鞅之於秦國,如同秦王政之於秦國,少這麼一個人,就不可能實現統一大業。商鞅給秦國制定法令,移風易俗;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制定統一度量標準;調節賦稅,鼓勵耕種,鼓勵軍功,使秦國無敵於東方六國。

    不可否認的:秦國大統天下成也商鞅,二世而亡同樣緣於商鞅。商君之法的嚴酷最終使陳勝吳廣揭杆而起……因此後世很多人稱他為“酷吏”:渭水河邊一天處決700人,河水變色,哭號聲動天地。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僅看當時一刻,還要看對後世的影響。商鞅對於秦朝統一確實功不可沒,但也埋下秦朝滅亡的種子。

    2、白起

    白起對於東方六國絕對是個噩夢!率萬餘人一戰攻破楚國都城;吞併蜀地;打殘東方六國的“旗艦”趙國,殺趙括,長平坑40萬降卒,秦軍兵臨邯鄲城下。“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餘城……”

    白起徹底打破秦國與東方六國的戰略平衡,使秦國統一大業曙光初現。後人統計,戰國期間秦軍共殺六國180萬兵士,死於白起之手超90萬人。一將成名萬骨枯,白起“殺業”太重,尤其是長平“殺降”之舉更受到批評。

    縱觀白起的一生,如同一臺絞肉機,除了攻城略地、斬殺之功外,實在別無用途。對此諸葛亮也說:“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

    3、王翦

    白起是秦國擊出的組合拳,王翦則是擊倒六國並“讀秒”的最後一擊。率兵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活捉趙王遷;攻破燕國都城薊,追殺燕太子丹至易水河邊;終極一戰,以60萬秦軍主辦滅楚。

    東方六國中,王翦與兒子王賁領兵攻滅五個,直接成就秦王政的統一大業。更難得的是,王翦軍事素養無敵於當時,還歷經四代秦王,成為官場上的不倒翁,政治素養同樣出類拔萃。統一大業即將告成時,選擇徹底隱退,得以善終。

    王翦動用60萬秦軍主力滅楚,歷時1年,對秦國的國力消耗巨大。雖然秦國最終完成統一,但是王翦的滅楚成本之高,間接埋下秦二世而亡的禍根。

    4、李斯

    李斯是秦國大統的規劃師,也是2000多年曆史發展的奠基人。寫成《諫逐客書》,使秦王政廣泛納賢良;制定皇家禮儀;反對分封;焚書坑儒,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

    但是李斯所有智商、情商在秦始皇死後全部歸零。與趙高矯詔立胡亥為二世,賜死扶蘇、蒙恬、蒙毅……最終身受五刑被夷滅三族,父子倆“求牽黃犬出上蔡東門”而不得,最終落得個“聽華亭之鶴唳”而亡的下場。

    李斯不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的道理,生性貪婪、做人毫無原則,導致自己的人生悲劇。何況還有妒殺韓非之舉,實在是人生一大汙點。

    魏冉、范雎、呂不韋與上述四人相比,儘管各有不可取代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但終究無法同四人相提並論。

    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絕非哪個人或哪幾個人的力量,正如秦王政“奮六世之餘烈”一樣,賢君備出,自然良將雲集、功臣無數。如果六世中有一個昏君,所有努力都付諸東流。良臣遇賢主,不是一個良臣,也不是一個賢主,綿綿不絕,終成大業。

    圖片據網路

  • 11 # 貓眼觀史

    商鞅!商鞅!商鞅!從後世來看商鞅貢獻最大毫無疑問,從當時來看他們自然不分上下了,但這顯然是在問我們,所以我小宋肯定認為是商鞅了。商鞅變法大家都知道,可很多人只知道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強大,卻不知商鞅變法的內容還有到底強在了哪裡?下面小宋帶你們重新認識下商鞅變法!

    秦孝公第一次見到商鞅,商鞅就給秦孝公畫大餅了,滔滔不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的秦孝公哈喇子都就出來了,(就和諸葛亮隆中出三分天下一樣,除了死沒有說,只要劉備按著計劃來就能得天下)。商鞅也是如此,這讓秦孝公很是欣賞,於是放權給商鞅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實商鞅變法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356年:

    1、編定戶籍,大家都有身份證了,一查就知道,實行連坐,這樣大家就不敢犯錯。

    2、禁止遊說求官和私人請託,這個毛病到現在都有,但當時變法一出,所有人都不敢這樣做了,刑法苛刻。

    3、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這個好理解啊,可能大家不知道獎勵軍功是怎麼個獎法,就是秦兵無論是誰只要提著敵人腦袋回來的都進行獎勵,殺的多獎的多,有升官的有賞錢的。別小看這個規定,同一時期乃至以後秦軍無不以一敵十。

    4、重農抑商,發展生產;輕罪重刑,樹立權威。這個算是為以後秦統一奠定了後勤基礎,很多耕地得到開發,種田的農民種的好的也有獎勵;還有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第二階段公元前350年:

    1、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以前都是分封有功之臣或者皇親國戚,郡縣制不一樣,所有地方領導人都是由中央派遣,為了防止政權被鞏固,幾年之後互相調動崗位。

    2、廢除井田制,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開發大量耕地,農民有田種,多出來的糧食可以賣錢,再也不像以前一樣自給自足,而是除了自己吃還可以去集市賣。

    3、遷都咸陽,避開保守勢力;統一徵收軍賦。這個也好理解,哪裡好往哪裡走。

    所以從這些內容來看,變法主要是改革政治制度、鼓勵生產和按軍功獎勵。比起其他各國的變法來,商鞅變法最全面而徹底。據說商鞅變法施行後怕沒人相信,商鞅就拿了一塊木頭立在門前,凡是來兌現的都給重金,這也是立木取信的由來,記得有一篇文章好像是《過秦論》裡面的一句“奮六世之餘烈”,但這六世逐漸強大皆是因為商鞅變法所帶來的效果。沒有商鞅變法之後的強兵白起、王翦來了也是白搭,沒有商鞅變法之後的強秦李斯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我認為秦統一六國貢獻最大者非商鞅莫屬!貢獻最大死的也最慘,逃到旅店忘了帶身份證不能住(自己定的規矩),逃到魏國,魏國把他趕回去(因為自己俘虜了公子卯),最後被抓住五牛分屍。

  • 12 # 南喬幾經秋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我們明白了哪個是基礎,就知道了結果!

    1.先說白起和王翦,他們二人可以說是戰國末年最傑出的兩個軍事家,謀略家,帶領秦國軍隊南征北戰,統一全國,可以說,沒有白起和王翦,秦國的統一大業可能就沒這麼快完成!

    2.李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丞相,幫秦始皇建立了一系列統一中國後的政治政策,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文化,因此對於實在政治文化上的大一統,李斯是功不可沒!

    3.商鞅:商鞅雖然是一個悲情人物,但是他對於秦國甚至對於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透過變法,把秦國從一個落後弱小的奴隸制國家變成了封建專制統治的國家,使得生產力獲得了釋放,讓秦國的經濟一下遠遠領先了其他六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後來的秦朝!

    綜上所述:從政治學的觀點來看,經濟是基礎,政治,軍事都是上層建築,一個國家只有先富起來,才有資格有能力讓其他方面也變得強大,因此商鞅對於秦國的貢獻,毋庸置疑是最大的!

  • 13 # 一個人的歷史

    法聖商鞅

    我這麼說估計很多人會說,法家集大成者是韓非,不是商鞅,誠然韓非確實在理論上將法家的法、術、勢的理論合三為一,但是卻不是個很好的踐行者。而商鞅既是理論家,又是踐行者。好的理論就好比種子,它需要土壤,這樣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在商鞅變法以前,秦國是戰國七雄中的貧弱之國,秦獻公在位時和魏國連年征戰,國力大損民生凋敝。天下士子恥於入秦,在秦獻公繼位之初更是面臨六國分秦的滅國之災。

    這一切從秦孝公嬴渠梁釋出求賢令,商鞅入秦擔任左庶長推行變法開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商鞅針對秦國羸弱的根本原因,確立了秦法之要有三:“獎勵農戰,重農抑商,薄賞重罰”。透過獎勵農戰,讓華人勞而有利、戰而有功,解決了一直以來利益都掌握在老氏族手裡,華人勞而無功、戰而無爵的問題。只要好好種地,為國而戰就可以獲得爵位,爵位不再世襲,對於國家沒有貢獻的人就沒有利益。

    透過重農抑商,把百姓牢牢的控制在土地上,只要好好種地開荒,就可以得到封賞。投機商人沒有了市場,鞏固了大秦國本,同時吸引三晉之民入秦,並免除賦稅、鼓勵開荒,在《商君書》中不止一次強調“土地就可以得到開墾了”。透過薄賞重罰,讓秦人人人對秦法皆有敬畏之心,人人以法為是從,守秦法感君恩。人人知道秦法,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大治之境,同時秦軍也成為了威震天下的虎狼之師,人人求戰,人不畏死,這樣的軍隊戰無不勝。

    戰神白起

    白起一生經歷大小七十餘戰,從未敗過,是真正的戰神、死神和人屠。據統計,他一個人就消滅了兩百多萬軍隊,六國將領聞風喪膽,無人敢與之一戰,不愧死神之名。白起最擅長的就是集團軍殲滅戰,透過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達到摧毀對方軍事力量的目的。因為有白起的存在,楚國被迫遷都,三晉基本被打爆,長平一戰坑殺趙國降卒40萬,創造了強兵滅國的可能。如果不是有蘇代的反間之計,範睢的妒忌之心,秦昭襄王的猜忌之念,白起就可以實現強兵滅國、一統六合的夙願,達到自己的人生巔峰,秦統一六國就要提前幾年了。

    王翦滅國

    王翦對於秦統一六國,是至關重要的存在,他自己就消滅了燕、趙、楚三國。尤其是消滅了楚國這個難啃的骨頭,擊敗了楚國最後的名將項燕,我們可能記不住王翦,但是項燕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卻成為了經典就在了我的腦海裡。遇到王翦是項燕的不幸,但卻是天下的大幸,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秦一統天下的腳步,刺客荊軻不能,將軍項燕同樣也不能。王翦不僅有過人的軍事才能,還深知自汙保身的道理,為了避免始皇帝對自己的猜忌,王翦向始皇帝要了大量的錢財和土地。並且能夠依據形式,審時度勢急流勇退,遠離是非獨善其身,需要的是超出常人的智慧。

    李斯主政

    李斯可以說是即商鞅之後,法家集大成者,他和韓非不同,他是個實踐派。李斯的《諫逐客書》讓秦國吸納天下人才和有識之士,對於六華人才執行分化瓦解之策,合作就用利益驅使,不合作就用暗殺來伺候。不過倉鼠之悟,決定了李斯是個逐利之人,因此才被趙高所利用,做出了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繼位,害死公子扶蘇和蒙氏兄弟的不義之舉。不義之人必有不義之報,李斯為自己的逐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斷送了大秦的萬里江山。

    天下一統,唯我商君

    四個人的貢獻各不相同,商鞅變法為秦國奠定了一統天下的根基,白起消耗了六國的有生力量,王翦實現了強兵滅國,李斯實現了一統江山,如果非要說誰的貢獻大的話,我選擇商鞅,無秦法則無秦國!

  • 14 # 蟬大俠

    此四人身處不同時代,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很難評說誰貢獻最大。如果非要評一個的話,那麼我的答案是“商鞅”。

    接下來,先簡要介紹一下其他三人的貢獻,再說我選商鞅的理由。

    從白起說起。白起建功立業是在秦昭襄王時代。公元前293年,韓、魏聯兵伐秦,秦王任年輕的白起為主將迎敵,這是白起的首戰,即取得斬首二十四萬、拔五城的驚人戰果。此後三十多年裡,白起不斷討伐山東六國,百戰百勝,尤其是對楚、趙兩大強國造成毀滅性打擊,長平一戰更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使六國抗秦力量元氣大傷。白起一生殺敵上百萬,被後世稱為“殺神”。

    王翦是秦王嬴政時期傑出的軍事統帥,他從公元前236年開始在戰場建功,橫掃三晉,南征百越,並直接帶兵滅趙、滅燕、滅楚,其子王賁也是名將,為秦國滅魏、滅齊,王翦父子成為嬴政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

    李斯是嬴政的首席智囊,還掌管秦國間諜機關,在各國收買人心,離間六國君臣,刺殺對秦國有威脅的人物,對一統天下發揮的作用不亞於正面戰場。秦朝建立後李斯發揮的作用更大,像推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都離不開李斯的籌劃。

    最後說到商鞅,之所以說他的貢獻最大,主要有三個理由:

    一、商鞅變法是秦國由弱到強的轉折點。

    變法之前,秦國雖曾稱霸西戎,但國小民貧,被山東六國輕視和排斥。商鞅在秦孝公支援下,採取了以法治國、取消特權、獎勵耕戰等等措施,經過二十年苦心經營,使秦國積貧積弱的局面徹底改觀,秦國一躍而成為可與山東諸國爭雄的西部強國。

    二、收復河西,打開了秦國東進的通道。

    秦國早期最大的敵人是魏國,魏武卒號稱天下勁旅,對秦國威脅極大。魏國強奪了秦的河西地,秦一直想收復,但苦於實力不濟。秦國變法成功之後,商鞅親自領兵大敗魏國,迫使魏歸還河西地,並遷都以避秦軍鋒芒,此役宣告了秦國的“王者歸來”,且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軍功制沿襲後世,成為秦軍強大戰力之源。

    商鞅變法的各項措施,為秦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尤其是按軍功授予爵位的軍功制度,大大提升了秦軍計程車氣和戰鬥力,被後世一直沿用,包括白起、王翦所取得的勝利在內,其原動力都來自於這種軍功制。秦軍能成為令六國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肇始者正是商鞅。

    可見,秦國一統天下的大業,秦孝公、商鞅是奠基人!無論白起、王翦,還是李斯,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秦國對六國已經是處於優勢地位,此三人用自己卓越的才華,加速了秦國統一的程序。然而,吃水不忘挖井人,商鞅以“再造秦國”之功,排在三人之前應無爭議!

  • 15 # 戀戀紅塵721

    這幾個人對秦朝的貢獻都很大,白起大敗楚國和趙國,王翦的統一六國戰爭,李斯的統一六國戰略。不過貢獻最大的應該還是商鞅,因為商鞅變法對於秦國來說可以是質變,使得秦國成為君主專制政體。之後的歷代改革都建立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對於秦國的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

  • 16 # 王浩田1

    為什麼說王翦這麼牛呢!王翦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佐秦始皇共同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他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可以這麼說假設沒有王翦父子秦始皇能不能共同六國仍是一回事兒呢?就算共同了六國估量也要晚上幾年或幾十年。你就可以夢想下王翦的軍事才幹有多麼厲害了.

    公元前238年嬴政仍是親政,在根除國內的要挾之後,就初步著手準備共同六國的作業。秦王嬴政採取了魏繚提出的一起戰略。既撮合燕齊,穩住楚魏,消除韓趙,拖延各個擊破。在這種戰略方針指導下,一場空前的共同戰爭拉開了序幕。

    公元前226年秦王問諸將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蔣王翦以為楚國地廣兵強,必須有60戎行才幹伐楚,而驍將李信則說只用20萬戎行就能攻下楚國。秦王以為王翦因垂暮怯戰,沒有聽取他的定見,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訌之機,分兵倆路進攻楚國。李信攻擊平與,蒙恬攻擊寢邑,大敗楚軍。李信接著進攻鄢郢,又拿了下來,所以帶領部隊向西行進,要與蒙恬在城父會師。其實,楚軍正在跟蹤追擊他們,連著三天三夜不停息,效果大敗李信部隊,秦軍大敗而逃。

    秦始皇聽到這個音訊,大為盛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見到王翦抱歉說:“我由於沒選用您的策略,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羞恥。現在風聞楚軍一天天向西逼進,將軍儘管患病,莫非狠心扔掉了我嗎!”王翦說:“大王必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萬人不可。”秦始皇滿口答應說:“就只聽將軍的謀劃了。”

    所以公元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60萬大軍在攻楚國。效果我們都知道了王翦和蒙武滅掉了楚國。

    王翦是秦國超卓的軍事家,也是繼白起之後,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作為秦代超卓的軍事家,王翦首要戰績有破趙國國都邯鄲,消除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除楚國,與其子王賁同時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超卓的軍事指揮才幹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征戰許多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其時屠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

  • 17 # 知行博悟

    個人認為,統一文字對統一文化的大業影響最大,斗膽說:李斯。。。且聽分解

    上回說到篆書的歷史淵源

    今兒接著來說說不僅統一了文字

    且書法功底相當了得的李斯大兄弟!

    李斯?何許人也?

    此乃戰國時期楚國籍男子

    一生跌宕起伏

    是非功過著實需要梳理一番

    年輕的時候師從荀子

    為實現心中抱負

    赴秦國、佐嬴政、位至丞相

    平六國、定天下,實行大一統

    另一方面

    推行嚴苛重刑,妒賢嫉能,失去原則

    從路人甲到人生巔峰

    再跌至谷底

    結局相當悽慘了...

    這只是政治上的李斯

    另一方面其文章也是絕妙不凡

    書法更是剛柔並濟,嚴謹渾厚

    有“書法鼻祖”之稱

    故書界有“學篆必先宗‘二李’①”之說

    ①二李:指秦朝的李斯與唐代的李陽冰。後者為唐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與書法家,中國小篆書法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篆書大家,上承秦李斯,下開清代篆書。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

    推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制度

    李斯受大老闆指派

    確定了以小篆為標準的官方字型

    打鐵需趁熱

    為了讓大夥兒快速上手新字型

    李斯親作《倉頡篇》供人臨摹

    又和趙高、胡毋敬等人

    書寫了《爰歷篇》《博學篇》為範本

    魯迅對李斯可是讚譽有加

    稱其“小篆入神,大篆入妙

    其篆書代表作“泰山刻石

    是始皇統一六國後

    命李斯寫的記功刻石

    躲不了歲月流逝

    到了明代

    只剩下二十六個字的拓本

    清代發現的殘石只剩七字尚能辨認

    然字字筆勢雄強

    刻畫嚴謹

    可視為小篆之宗

    是魯迅說的“質而能壯”了!

    END

    策劃 | 又子姐

    文案 | 羊豆豆

    編輯 | 呵呵、和爻

    稽核 | 眼圈黑黑

  • 18 # 張不叄讀秦史

    四個人各自處於秦國不同發展的歷史時期,各有不同的貢獻。

    商鞅對秦國的貢獻盡人皆知。他的變法直接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廢井田開阡陌促進了經濟發展,軍功爵制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建立縣制、什伍連坐制等增強了國家的凝聚力,強制分居等舉措移風易俗,使民眾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更不必說他創立秦律體系,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商鞅對秦國的改造是全方位的。

    白起活躍於秦國對外擴張的樞紐期,他的主要貢獻是為秦國擊垮了一個個競爭對手,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使魏國徹底退出爭霸行列,鄢郢之戰攻破楚國都城,更焚燬了楚國王陵,對楚人鬥志的打擊是致命的,長平之戰一舉殲滅四十餘萬趙軍,也使統一道路上最強大的對手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秦昭王白起之後,山東六國再無一國能單獨與秦國抗衡。

    王翦李斯的故事大家就更熟悉了,山東六國中除了最弱的南韓,其他五國都是被王翦和兒子王賁滅掉的。王翦滅掉趙國、擊潰了燕國主力,並在長期對峙後一舉攻滅楚國;王賁獨立滅掉魏國,又和李信蒙恬合力滅亡代國(趙國殘部)、燕國、齊國,這樣的功勞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堪稱罕見。李斯則主要是秦始皇各項統一政策的實際推行者,滅國大戰期間就配合軍方進行間諜戰,滅六國之後又負責統一文字度量衡、參與各大工程的修建,甚至還有寬刑罰薄賦稅。

    總體來看,四個人各有各的貢獻,很難說誰做出的貢獻“最”大——缺了誰都不行。

  • 19 # 高飛

    這個題目有點沒法比,它沒有可比的統一基礎。首先,商鞅和李斯是大秦帝國從裂變到統一的兩位變革者。是處於統籌謀劃的部分。而白起和王翦是這場變革中武力推動者。人們常說軍事要服從於政治。所以他們失去了比較的基礎。應該拿商鞅、張儀、範睢、李斯為一組。白起、王翦。為一組比較

  • 20 # 陳超175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商鞅是秦國強盛開始的開創者,白起,王翦是秦國掃平六國的主要功臣,李斯是秦國穩固發展和郡縣制度創立的主要大臣。論貢獻,商鞅是開創者,可以說沒有商鞅,就沒有強大的秦國,更別說一統天下了,白起王翦確實能徵善戰,但是他們在打勝仗的時候,後面是強大的秦國。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很難掃平六合,平定天下。如果沒有他們掃清六合席捲八荒,李斯就是有再好的治國理念也不出施展,所以,就從貢獻上來說,我認為商鞅居功至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的人應該選路虎攬勝,還是保時捷卡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