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菡萏偏愛小豆芽
-
2 # 獨醉無言
在2001年的《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中,教育部決定,把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
各個地方開始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可能不大相同,一年級在語文課程方面正是學拼音的時候,不知道孩子會不會把英語和拼音混淆,給英語學習帶來難度。
-
3 # 豆腐圓妞媽
我們是一年級就去的。學習算不上早晚,遇上一個好一點的英語老師,音準可以,孩子們也喜歡。這些都是興趣班就可以,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就是最好的學習
-
4 # 豔豔于飛美樂逗
一年級更好。
原因有一下三點:
1、需要敏感期是孩子3到6歲,在這個時間段學習需要,就像孩子吃飯一樣是一種本能的需求,是生存技能的一種。這個時間段學習多一種語言,他們的聽力,他們的語言吸收能力都非常的好,在語感方面能夠非常好的提升。
2、一年級學習英語還不算晚,孩子在一年級是學習英語有利於從一開始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更加有利於孩子的英語長期學習。
3、一年級學業沒有二年級重,早學習早收益。一年級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
當然,現在的孩子如果沒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當中,那麼孩子就會在玩電子產品,看電視中度過空閒的時間,對於孩子的發現更加不利,所以家長的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能夠越早讓孩子學習英語學好。
最後,我的兩個孩子都在3歲開始上幼兒園國際版,我們家哥哥更是4歲的時候就開始英語的學習。
現在她們都非常喜歡英語。
-
5 # 小U的流浪生活
我覺得媽媽對寶寶報英語班的目的是什麼不明確,如果是為了考試,可以同步提高成績的情況下,報一些線上的外教課程,讓孩子不失去興趣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口語,不要讓孩子做接下來常年的啞巴英語,但這都跟年齡無關。但如果你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出發,孩子越小對語言的差異化理解就越小,當然約早學越好,我在國外一個朋友生活在歐洲,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停的接觸英、法、意、希和中文,現在5歲,基本日常口語這幾種語言都說的很溜,當然這有環境因素,但不否認,語言是越早學越好的,考試則不是,千萬別打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不然只是啞巴英語還算輕的,對英語厭惡會阻礙孩子以後發展的
-
6 # 陳讓的成長記錄
越早越好
每個嬰兒都是天才的語言學習者。
抓住0-6歲聽力敏感期,讓英語說得像母語一樣流利
為什麼學習語言越早越好?你知道布羅卡斯區?
1996年由美國的科學家利用核磁掃描技術對大腦進行研究,證實了這個區域的存在,並且發現這個區域在幼兒也就是一到三週歲的時候開始發育,到12歲左右,基本發育成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區域的靈敏性呈現逐年下降的特徵,所以12歲以前語言的資訊就可以直接儲存到布羅卡斯區。到12歲以後再接觸的語言,就無法直接儲存到布羅卡斯區,只能存到記憶區。我們使用語言的時候就要從布羅卡斯區跟記憶區進行關聯。所以針對這個年齡段零到12歲,特別是零到六歲的孩子。他們對語言有天生的海綿式吸收的能力,比如說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玩耍的時候,那旁邊兒的聲音,訊號兒,他們就能夠聽到。就能夠吸收進去,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給孩子聽大量有趣的原汁原味兒的,歌曲,歌謠,動畫片兒,繪本的音訊效果是最好的。我們不需要強求孩子摁在那兒一定要認真的聆聽,這麼大的孩子一般他也坐不住,因為只要聲音訊號兒在。並且這聲音訊號兒有趣,就會時常吸引他們去聽,這個時候他們就能夠儲存進去這些語言的資訊,但是到了12歲以上,青春期開始逐漸做不了,這種海綿是吸收了。因為我們成年人不具有這種能力了,所以很多家長就理解不了孩子的這種自然吸收的狀態,因此結合這一段就是孩子聽人吸收的這個優勢,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這種聽力辨音的資源,一定要選擇,首先要大量,然後要鮮活,要有趣。我們說聽力辨音是為了磨耳朵,那磨耳朵磨的究竟是什麼,其實磨的就是音素意識因素,他是一個最小的發音單位,那麼音素意識就是我們能夠。聽曲,識別,還有處理這些最小的發音單位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透過大量的聽而習得的,不用母語學生,他們學習因素,母語學生也要學習因素,儘管他們上學了以後,我們那會兒早就聽得懂了,小嘴兒,巴巴兒的什麼都能說了。但是母語的老師也要對他們進行因素的這種教學。這個教學時長大概是在20小時以內,老師要做的主要是梳理因素概念,為他們將來做準備。那麼我們是二語習得者,我們是非母語的學習者。所以我們就首先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聽力輸入,已獲得一門語言的音素意識,音素意識,他的聚焦面非常窄,他基本上不涉及理解,就是涉及識別和處理,這個發音中的最小單位。比如說我們那些經過大量磨耳朵的孩子,我們就可以透過很多種途徑,它能夠展示出來,它具備了這種意識,比如我們給他一組單詞,像bell bike boy。可能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詞都是什麼意思,但是呢,他們能夠知道這幾個詞,他最開始發的那個音都是嗯,這個音。他們還能夠呢把這些單詞的開頭因結尾音識別出來,像dog. Sit 它能把這些音識別出來啊,他們還可以把那些獨立發音,他不是一個就是在英語當中的一個詞彙但是他們能夠把他這些音組合在一起。同時他們也可以把它們分割開,比如說聽見up up然後他們就能分割u和p,那些經過磨耳朵的孩子,他聽到音啊,跟我們成年人可能很不一樣,比如說您在家裡給孩子聽寫單詞,您可能看,今天我們這單元裡這顆書裡有一個床,Bed這個詞,那您說出來的可能說是bad,孩子就把bad這個詞寫上了,因為您發的就是這個音,到時候等您檢查功課的時候一看,就六七個單詞最簡單的就是床這個詞,你還偏偏把它寫錯了,就很生氣,但實際上孩子寫錯了嗎,沒有啊,他寫的是對的呀,因為你說的就是babbad這個詞。磨耳朵特別重要,遠遠比您啊,非要教他們中英對照記幾個單詞,重要的多的多的多,有的家長呢,就特別喜歡的,咱們拿單詞閃卡,中英對照記憶吧,Apple,蘋果,Banana,香蕉,Kite,風箏,Red,紅色等等,像這樣就這種功課是沒有一點意義的,你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在。這些孩子們的布羅卡斯區域鮮活的開放的時候,不去給裡面放東西,我們先把語言都轉換成知識,再把知識灌輸到孩子的其他區域。所以這樣就是浪費了低齡學習者語言最寶貴的優勢。
iEnglish一個小影片是很多培訓機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但iEnglish2分鐘跟讀完一個影片 不用記單詞 不背語法 不強制翻譯
iEnglish自然語言輸入—輸出系統 簡單高效掌握英語
iEnglish自然語言輸入—輸出系統的聽讀平臺,精選超過17000餘冊英文原版圖書,把所有圖書內容拆分為單句格式,一句一句原聲播放。
然後學生出聲逐句跟讀,系統會透過語音評測技術判斷學生髮音是否標準,如果發音不標準,則會重新播放原聲讓學生繼續跟讀,跟讀三次不過可以選擇跳過,系統會再次智慧推送!
-
7 # 全球英語學習指南
客觀來說,不管一年級還是二年級學習英語,放在現在這個時代來說,說實話都有一些晚了。不過問題也不大,從現在開始趕緊學起來,並且一定要持續學下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興趣點,孩子的英語肯定沒有問題。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習慣性的給孩子們去設限。比如,我接觸的一類家長,常常說:不用給孩子那麼早學英語,先把拼音學好,要不就混一塊了,等上了一年級再學哇…… 結果呢,上了一年級傻眼了,周圍孩子英語一個比一個牛,自己的孩子幾乎是零基礎,可以設想一下,孩子在上英語課的時候會是怎樣一種感覺,自尊心會不會受到打擊,學習英語的熱情會不會高漲?
我雖然不喜歡讓孩子去互相比較,但是孩子在學校在班級那個集體氛圍中,真的避免不了相互比較,如果孩子自尊心強,英語還沒學已經差別人一大截,孩子會怎麼想?反過來想,如果孩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英語水平已經遠超同齡孩子一大截,那孩子在英語這門課上或是之後一些表演比賽中,是不是會更加遊刃有餘,學習動力反而更強?
英語啟蒙一定要送到培訓班嗎?另外我們來說說英語的啟蒙,小學1年級之前,孩子真的有太多可支配的時間去學,去幫助引導孩子去接觸英語。我不太建議去培訓班,一是學習頻率問題,語言的學習一定是要高頻,不斷的去重複,最後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如果解決不了每天都能有一段時間讓孩子練習英語,習慣說英語,單憑一週一到兩次,一次一個半小時的學習,並且這一個半小時是8-15個孩子在一起學,分攤到每個孩子身上的時間了可就少之又少了,遇到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就是不肯開口去說,那輸入和輸出的效果更是不理想。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家長花錢買安慰,而且花的錢還真不少,現在培訓機構,尤其是打著外教的招牌,價格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不便宜吧。一週一到兩節課肯定不夠,那麼平時的時間就是拼各位家長了,看看哪個爸爸媽媽更上心,更用心的去給孩子花時間去做英語啟蒙,去陪著孩子一起學,那才有可能學的會好。所以很多機構能拿出手拍成影片展示的孩子,很多都是父母特別上心,或者父母也是英語老師之類的。
父母英語不好,能給孩子輔導英語嗎?可能一些爸爸媽媽會說,我英語實在不好,不敢教孩子,怕誤導了他們…… 那怎麼辦?我身邊就有一位媽媽,英語水平也不高,跟大部分媽媽是一樣的情況,上學那會也學過,但是十幾年都沒再碰過了,但是依然能帶出牛娃,孩子現在上幼兒園了,已經完全能跟外教做流暢的溝通交流,其實早在幼兒園前,Tracy英語的聽說能力和掌握的口頭詞彙量,早以遠遠超過一二年級很多孩子了。其實就是因為爸爸媽媽非常重視孩子英語的啟蒙,並且落實到了每天的行動中,陪著孩子一起去學,一起去玩英語,藉助各種媒介物,比如各種型別的繪本,點讀筆,歌曲,畫畫,動畫這些有趣有料的啟蒙內容,其實也可以最大程度幫助到孩子,達到英語啟蒙的目的!
-
8 # 陪讀家長幫
這個問題需要知道您的選擇目的。總的邏輯上說報英語班從幼兒園都可以開始,那麼一二年級哪天開始並沒有懸念,越早越好。
語言嘛,小孩子天生都能學,沒有什麼太早學不了的說法。只是要看您怎麼選擇合適的輔導班,選到合適的老師最重要。這個話題可以參考我昨天的文章“如何選擇合適的輔導班老師”
https://www.toutiao.com/i6720125264606528011/
-
9 # 弗恩英語
首先說說一年級好還是二年級好
一般來說,啟蒙英語的黃金時期是3-6歲,而且孩子學英語越早,他的思維方式就越接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尤其是3歲左右的孩子,中文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這個時候說英語,收到母語思維干擾性比較小。所以,這個時候學英語的孩子,哪怕不認識多少英語單詞,也能說的很好。就像是說中文一樣,不認識字,但不影響他的表達。
所以,這樣來看的話,自然是一年學啟蒙英語更好,畢竟從時間上來說,這個時候孩子更小一點。再者,既然已經決定給孩子報名英語了,為什麼還要往後拖一年呢?
第二不管哪個階段學英語作為家長的你都要參與進來
為什麼中文不需要刻意的教,孩子都能會說。就是環境的影響,而低齡階段的孩子,學英語實際上就是培養語感,讓孩子說出來的。
《爸爸去哪兒》裡Jasper出口就是英語的表達讓不少家長羨慕,而且小小的Jasper不僅英語好,中文溜,據說粵語也很不錯,而之所以能這麼流利的表達,和父母以及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
在家的時候,如果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表達方式交流,讓孩子接觸到的環境中,出現英語,這樣的方式也不需要刻意的讓孩子每天背單詞,孩子學的也比較輕鬆。
-
10 # 手機使用者3909071250
我家四周歲才開始學,後悔學晚了,其實我從三歲就開始找學校了,一直到四歲才找到合適的好學校,這是四線城市的悲哀。
-
11 # 霞滿天0505
我是一名老師,實話越早學越好。可以不報班。但需要經常聽和說,培養語感。家長可以經常用英語和孩子交流對話最好。
-
12 # 莫小煙
這個沒有說到底是一年級好還是二年級好,具體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的水平。
如果孩子從生下來就接觸著英語,聽著英文歌曲,看著英文繪本,並且孩子也很喜歡英文,也願意張口說,那你可以給他早點報班,尤其是報一些興趣班,而不是應試班。
如果孩子本身說漢語就比較遲,也沒有接觸過英文,那就應該先讓孩子從繪本,兒歌,卡通去接觸英文,培養了孩子的興趣後,在慢慢琢磨報班的事情。而且那麼小的孩子,最好不要報那種整日做題寫單詞的班,最好是以先培養興趣為主,獲得正確的發音和思維。
小學從三年級開始才有英語課,但是僅僅從三年級才開始上英語,會有些跟不上。因為英文作為學科之後牽扯的就是考試了,根本沒有什麼興趣可言了,給孩子培養英語的興趣,還是要越早越好。讓孩子覺得英語好玩,會說英語很棒,讓孩子真正愛上英語,而不是要作為一門考試的學科來應付。
學習英語僅僅靠報班或者學校都不行,而是要靠家長監督,孩子自覺。如果家長能為孩子做榜樣,每天給孩子親子共同半小時英語,或者和孩子一起學習十分鐘英語APP,一二年級兩年堅持下來,孩子到三年級學習起英語來就不會感到枯燥和吃力了。
回覆列表
我家孩子正上一年級,幼兒園大班開始報英語興趣班,從我孩子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後悔報得太晚了,也後悔我在家沒有更早的啟蒙。我們報的興趣班以口語為主,一週兩節課,課後幾乎沒做其它鞏固,只有生活中我會簡單的跟他說一些短句子,買了不多的一些英語繪本用點讀筆聽。上了一年級後孩子英語課本當天上了就能背下來,老師也經常請他早讀的時候領讀,有時候還教教周圍不會的同學,孩子很愛學英語,因為學得輕鬆,這個寒假的讀書時間每天都拿著點讀筆去聽家裡的繪本。我覺得這一切都得益於他提前上了英語興趣班。而現在他英語興趣班上的一個同學是二年級的孩子,那孩子媽媽就說因為以前沒學過,看到別的孩子都會自己不會情緒低落,對英語提不起興趣,所以媽媽趕緊給他報了。再說一個例子,我的侄子不在省會城市,所以三年級才開始學英語,寒假作業的時候很多我家孩子都會但是他不會,他也不願意讀英語課文和繪本,而且發音不那麼好,總是有不好意思的感覺。我家孩子雖然先學了英語,但是是側重口語和聽力,根本沒有做過題,但是會做哥哥的寒假作業,說明早學有助於孩子的語感的形成,讀得多了自然會做了,相信他學起英語來比我侄兒簡單。而且也不存在跟拼音衝突,是有短暫的偶爾一兩個弄混的情況,但非常少,而且孩子舉一反三的連自然拼讀也學得快了,因為他覺得自然拼讀跟拼音異曲同工(當然他的原話不是這樣,但是這個意思)。